第九章

【题解】塑造完美的理想的人格“修身”是“八条目”的根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的,道德的修养体现在行为举止的公正中和,从而承担“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原文】

所![①辟:偏颇情绪。②敖惰:敖,通“傲”,骄傲。惰,懈怠。]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①,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②。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家庭和家族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近喜爱的人往往会偏爱;对于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往往会一味厌弃;对于自己内心敬畏的人往往会盲目尝拜;对于自己同情的人往往过于怜悯;对于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往往过于轻蔑。因此,能够做到喜爱某人而又深知其丑恶的一面,厌恶其人又能肯定其美好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人们都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缺点,都不满足自己庄稼长得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治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札记】

贵在公允

公正的待遇、公平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古人说“公生明,偏生(即暗)”(《荀子·不苟》)。可是,在历史的实际进程中,又有多少人能维护公平、主持公道、享受公正呢?究其原因,不是没有公平公正的规范,也不是没有客观平等的制度,而是因为人性中存有的弱点,使人的行为受到局限,很难做到公正和公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学习与磨炼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而我们自己也会从中受益。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公平不是绝对的。如果主持公平的人多一些,那么社会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无论多么完善的法律,多么周密的计划,如果执行者不能坚持原则,自然就不会有公正。这也正是为政者需要加强自身修养的原因所在。

修身是齐家的前提

加强修养,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对于美好德行的向往,在于对自己言行的自觉的砥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修养,离不开学习。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

修身,就是提高自身修养;齐家,就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治理好家庭,就可影响邻里风俗,就具备了治理政务的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德。所以,古人选贤,重在考察居家的行为,有“求忠臣于孝悌之门”的说法。可见,修身齐家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修身”,实际上是追求“内外合一”的过程,即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使得自身在品德、才能各方面的素养都得到提高,从而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相统一,实现个体和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修身齐家,实际上是从我们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从我做起,从局部做起,共同打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修身齐家,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造就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是造福社会的必要准备,是治理社会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功业的前提。致力于美好德行的修养,虽然不能立即得到预期的收益,但是幸福终将来临。所以《诗》说:“每天都能够有所成就,每月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就会达到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