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题解】诚正修身孟子曰:“至诚,未有不动者也。”

做事有诚,不务空言。诚意就是不自欺,就是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谨守诚笃,在独处时也谨守心灵的诚敬。内心诚挚,表现于外就是诚恳,“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注重道德理想和动机的修养。子思曰:“不诚无物。”

朱子说:“本章指明诚意修身为根本。”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①:毋自欺也。如恶恶臭②,如好好色③,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④!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注释】①诚其意:使意念真诚。②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③好好色:喜爱美丽的女子。④慎其独:在独自一人居处时也谨慎自律。⑤厌(yā)然:躲藏掩饰的样子。]。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保持内心的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又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独自居处时,也一定谨慎自律,不敢有丝毫的放纵和懈怠。品德低下的人无所事事之时,就会做坏事,无恶不作,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竭力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对于所做过的有限的好事就自吹自擂,以彰显自己的善行。其实,别人所看到的你的形象,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因为,内心的所想一定会真实地表现到外表上,反映在行为中。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纵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戒惕。曾子说:“众人的眼睛在注视着,众人的手在指点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用来装饰房屋,品德则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使人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使自己心怀诚笃。【札记】

慎独

“慎独”是品德修养的重要部分。独处静室,他人不知,除了良知,没有第三只眼睛的注视。于是,就会有各种欲望滋生,有各种诱惑萌动。在这个时候,一些平素在别人的注视下不便做的事便有可能付诸行动,一些不可告人的想法就有可能萌生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省,这就是“慎独”的功夫。

独自静处,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体现的是一个人真正的道德品性。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这时往往由于寂寞,思想便活跃起来,总要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会流露出人性的真实的一面,而那些平素里被理智剔除的欲念也会偷偷地跑出来,引诱着不甘孤寂的心灵去流浪去沉沦。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前贤才对我们谆谆告诫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然而,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独”,便会放任自己,从而导致很多的不“慎”。既然没有人看见,就会有侥幸之心,做了什么别人也不会知道,那么就自我放纵。于是在一次次的不“慎”中,道德在滑坡,心灵被玷污,人格被扭曲,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在扩大……这是多么危险的自我流放啊,能不“慎”吗?世间的诱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总是在人们孤独的时候来临,敲扣着不甘寂寞的心。那些自我沦落的灵魂不正是由于没有经受住潜在的诱惑吗?

其实,“慎独”并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在不为别人看见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自己赤裸裸的灵魂。而此时也正是我们修养道德品性的最佳时机。只有通过“慎独”的不断修炼,我们才能获得真正高尚的道德修养。

毕达哥拉斯说过:“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是的,无论何时何处,都应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

独处静思,读书习字、听听音乐,放飞自己的思绪,荡涤自己的灵魂,享受宁静,感悟阳光,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乐趣吗?

冥冥中的注视

《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真正的道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能离开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见、听到的时候也要谨慎检点。即使在隐蔽之处、细微之事上,也要遵道而行,因为越是在隐微的地方,越能显出一个人的品性。君子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有什么不妥切的言行而自己没有意识到,畏惧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没有不可以从隐蔽的地方看出一个人的,没有不可以从微小的事情上显露出一个人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处处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历史上有很多生动的例证。东汉时,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以其“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了“清廉诫四知”的典故。明代曹鼎在山东任泰和典吏时,曾押解一名绝色女贼,因来不及赶回县衙,共宿荒山野庙。入夜后,女贼频频以美色引诱曹鼎。曹鼎情急之下,用纸写下“曹鼎不可”贴在墙上,不为所动。

其实,不论是否有人注视,只要做了,就会有人知道,冥冥之中,自有神明在注视着,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也无论做出的是善举还是恶行,尽皆无所遁形。所以,我们能不慎重自律吗?何况,如果所做的是有违良知的事,我们自己也感到心虚,又岂能自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痛苦。面对痛苦,一味地忍受不是最好的办法。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痛苦之事,并把它变成一种快乐。

痛苦是一种感受,快乐也同样是一种心情。现实之中,痛苦、郁闷经常会在不经意间与我们为伴。生活的重担、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中的排挤与中伤、昔日朋友的猜疑、势利小人的诽谤等,总会困扰着我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既然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那么我们何不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态度,以一种静如止水的心态,以一种浩然宽广的胸怀来面对这一切呢?当你有这种心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原来的种种痛苦顷刻间已化作缕缕青烟,随风而逝了。

容人、纳言、任事、忍气,“心底无私天地宽。”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其实并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