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1),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2),还是读书。

【注释】

(1)世家: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指王侯分封建国,子孙世代承袭,后泛指世代贵显或以某种职业世代相承的家族。

(2)品:这里是等级、品级的意思,并非指人的品格。此句即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意。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1);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2)

【注释】

(1)究竟:毕竟,终究。

(2)不期:不期望,不期待。报:回报。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1)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2)

【注释】

(1)擅:擅长。艺:古有六艺之说,一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技能;一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从上下文看,此“一艺”指六经一种。

(2)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名教:名即名分,教即教化,是指通过确定人的身份、人伦义务来教化天下,以维护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1)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2)

【注释】

(1)文学:古代的文学既包括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文学,还包括学术思想,是学术与文学的总称。

(2)济:助长,成就。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1)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注释】

(1)阵:军阵,古代军队的战斗队形。

飘风(1)不可以调宫商(2),巧妇不可以主中馈(3),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

(1)飘风:旋风,暴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回风也。”

(2)宫商:本意指五音中的宫音或商音,古人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或五音,这里泛指音律。古人“候气定律”,天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则音律定。飘风,回旋不定,所以不能定音律。

(3)中馈:语出《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古代把女性在家庭中从事膳食洒扫之类的家务活动称为“主中馈”。

经济(1)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2)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注释】

(1)经济:经国济世,指治国的才干。

(2)心性: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心性关系有许多不同的主张,如孟子的“尽心知性”,禅宗的“明心见性”。心性也是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理学也称为“心性”之学。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1)。何谓大人(2)?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3)。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

(1)庸行:平常的、日常的行为。

(2)大人: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3)下学:指学习人情世故的基本道理。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1),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

(1)霁:雨雪停止。指雨后明月清风,用来比喻人胸襟开阔,人品淡雅。语出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1),以学问为菑畬(2),以文章为花萼(3),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4),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5),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6),以作善降祥为受用(7),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

(1)桢干:古代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立在夹板两端的叫“桢”,立在夹板两边的叫“干”,常用来比喻起决定作用的事物。《汉书·匡衡传》:“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

(2)菑畬(zī yú):本意指田地。菑,新开垦的田地。畬,耕种满三年以上的田地。田地为民生之本,菑畬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本。韩愈《符读书城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3)花萼:萼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花的最外层,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冠。

(4)膏粱:肥美的食物,这里用来说明讲求义理的重要。

(5)居积:囤积、聚积财物。王充《论衡·知实》:“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6)修持:本佛教用语,指修行佛法、持守戒律。这里用来指修心养性,坚守儒家忠信笃敬之道。

(7)作善降祥:指人行善可以获得上天的各种福佑。语出《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

凛闲居以体独(1),卜动念以知几(2),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3),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

(1)凛:严肃,敬畏。闲居:安闲居家的时候。这句话就是儒家所强调的“慎独”思想,“慎独”要求人们在闲居的时候,也能自觉遵守伦理规范,不做任何有违儒家道德信念的事情。

(2)卜:预料。动念:心有所动的一时念头。几:事物的端倪。全句仍然是强调一个人应该时刻警惕,在心有所动时要坚守信念,预估一时的念头可能造成的后果,从而保持一分警醒。

(3)敦:躬行。大伦: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凝:凝聚,养成。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1),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2),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

(1)腔子:胸腹,指人的躯体。

(2)素位:指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地位。语出《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1),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释】

(1)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包含古往今来、上下四方。语出《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1),学圣贤克己工夫(2)。下手处是自强不息(3),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注释】

(1)气象:境界和景象。

(2)克己:克制约束自我。

(3)自强不息: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1);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2)。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3);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

(1)躬行:身体力行,亲自去做。

(2)克终:坚持到最后。语出《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王道:圣王治国之道,仁义治天下,是儒家理想的政治模式。

口里伊周(1),心中盗跖(2),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3);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

(1)伊周:指商代的伊尹与和周代的周公旦,二人均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之人。

(2)盗跖:相传是春秋时期无恶不作的著名大盗,后来成为恶人、恶行的象征。

(3)挂榜圣贤:意思是表面上尊奉圣贤之道,实际上无恶不作。

无根本底气节(1),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2),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

(1)底:通“的”。

(2)疱人:古代对厨师的称呼。炀灶:灶台前面烧火。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1),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2),不然,臆说杜撰也。

【注释】

(1)沉潜:集中精神,潜心专注。

(2)博洽:学识广博。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1),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2);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3),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

(1)惟精: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淆:混淆。

(3)惟一:见“惟精”解释。

接人要和中有介(1),处事要精中有果(2),认理要正中有通(3)

【注释】

(1)介:耿直,有骨气。

(2)果:果断,果决。

(3)通: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1),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2)

【注释】

(1)病:担心,忧虑。

(2)讳:回避,忌讳。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1)

【注释】

(1)五经:指《诗经》《尚书》《礼》《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1);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2)

【注释】

(1)谬:违背,背离。

(2)章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剖章析句。此处指不能通达大义,只拘泥于辨析章句。

读经传则根底厚(1),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2)

【注释】

(1)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以解释经典。

(2)嗜欲:嗜好和欲望。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1)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注释】

(1)取:通“趋”,指冒进,急躁前行。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1)

【注释】

(1)索:孤独,孤单。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1),穷山距海(2),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注释】

(1)届:到达。

(2)穷山:指深山。距海:距离遥远的海。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1),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2),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

(1)沃:浇。

(2)胶柱鼓瑟:柱:调弦用的短木。意思是如果用胶把柱粘住,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弹奏了。常用来比喻固执、拘泥而不知变通。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1),渐乃克底有成。

【注释】

(1)渐:循序渐进,逐渐浸染。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1),问何时报答君亲。

戒浩饮(2),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注释】

(1)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2)浩饮: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