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流氓当皇帝

街头混混与真龙天子

大汉帝国的创始人——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年出生,沛郡丰邑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一带。刘邦本名刘季,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往下有一个弟弟。他的父亲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按照现在的理解,刘太公就是刘大爷,刘媪就是刘大妈,都不是正式的称呼,而是当时社会中的俗称。

刘太公为人勤奋,积累了不少家底,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为人豁达,待人亲切和气,对于喝喝小酒、晒晒太阳的生活情有独钟,日子过得滋润有味,用现代的话来说,也算是中产阶级了,过的绝对是小康生活。刘太公的大儿子叫刘伯,二儿子叫刘仲,又称刘喜,刘季是老三,另有一位小儿子叫刘交,与三位哥哥属于同父异母。

伯、仲、季,是古代用来表示长幼排行次序的称谓。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刘太公家的刘伯、刘仲、刘季,翻译过来就是刘大、刘二、刘三。那么,刘邦排名第三,为什么不叫“刘叔”反叫“刘季”呢?其实,“季”也有“老幺”的意思,一般家里如果不是正好四个孩子,最小的孩子都可以用“季”来称呼。比如周文王的父亲三兄弟分别称:太伯、仲雍、季历,没有叔。刘邦的弟弟刘交,是同父异母所生,至于为什么取名“刘交”,历史文献里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另外,刘太公并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平常可能并不会“刘伯”、“刘仲”、“刘季”地叫,更可能喊“刘大”、“刘二”、“刘三”。

关于草根皇帝刘邦的出身,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刘邦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与神交合,这时突然电闪雷鸣,刘太公定睛一看,有一条蛟龙在他老婆身上。之后,刘媪便怀孕了,足月之后便生下了刘邦。刘邦出生就不同于一般人,史书中记载,刘邦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身高七尺八寸,高鼻梁,宽额角,还有一把长长的胡子。总之是一副大富大贵的相貌。更奇怪的是,他的左腿还长有72颗黑痣,应验了传说中赤帝火德七十二日的征兆。

其实,关于刘邦的这些离奇出身和各种传说故事,显然是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人们编造出来的,用意当然是说刘邦不是普通人,是真龙天子,因为那时君权神授的理论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毕竟腿上长七十二颗痣的人还是很少见的,甚至有人怀疑人的身上到底能不能长这么多痣。据医学专家说,一大片点状痣簇生在一起是可能的,然而这是一种疾病。

刘邦生来一点也不像刘家的人,他的两个哥哥做事勤劳,为人上进,可他虽然生得人高马大,身强体壮,却没有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从小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干农活,常常呼朋唤友、寻欢作乐,干一些偷鸡摸狗之类的事情。气得刘太公常骂他败家子,可他对此毫不在意,左耳进、右耳出,权当没有听见。刘太公气得咬牙跺脚,但也没有办法。

刘太公常常想,儿子这么不求上进,找老婆恐怕是个问题。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当老子的总不能不管,还是得想个长久之计。于是,刘太公就用自己的家底为儿子谋了一官半职,买了一个沛县泗水亭亭长的小官。亭是秦朝时的地方行政单位,秦朝的基本行政区划是郡县制,秦始皇时天下共划分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下再设乡、亭、里。亭有两种:一是城里的亭,级别跳过乡,相当于现代城市里的区;第二种是乡下的亭,相当于现在的镇,或处于交通要道之上。这样的亭具有旅馆和驿站邮递的作用,而亭官同时又负有督禁盗贼的责任。亭的主要官吏是亭长,由县吏任命,职责是维持地方治安,并听从县尉指挥,相当于镇上的镇长兼公安局长。

有了这个差事,刘邦更是潇洒自在了,不用每天听老爹在自己耳边念叨,可以尽显流氓本色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刘邦的前半生过得是挺“任性”的。虽然官不大,甚至还挺小的,但是在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刘邦却也过得悠哉乐哉。虽然是个混混,但他有一副侠义心肠,而且擅长交际,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官提升了他人际关系网络的层次,他的朋友更多,也更铁了。在泗水亭认识的朋友,都成了他日后打天下最忠实的伙伴,比如张良、萧何、曹参、夏侯婴……这些坚实的后盾,为刘邦打天下奠定了基础。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邦三十岁时还没有成家立业,由于“混混”的头衔早已远近皆知,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那个年代还不流行“裸婚”,就这样一直到四十多岁,刘邦依然单身,每年都过“光棍节”。然而,命运是一件无法捉摸的事情,“种豆得瓜”有时候也并非不可能,刘邦就遇到了他的“瓜”。

这天,沛县来了一个姓吕的,人称吕公,姓吕名文,字叔平,山东单县人。吕公有四个子女: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跟县令是好朋友。吕公他这次到沛县来是考察风土民情的,因为被仇人追杀,一路就逃到了好友沛县县令家里。于是县令就准备为吕公接风洗尘,刘邦得到消息也前去凑热闹。

负责为宴会接收贺礼的人是后来刘邦手下“三杰”之一——萧何。此时,萧何是沛县县令手下一名官员。这次酒宴,萧何主管收礼。当时按照规定,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前去捧场的人有带物的,有带钱的,可刘邦口袋里一毛钱也没有,到了门口却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邦贺钱万”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玩的是“空手套白狼”,一个子也没献。

这边吕公一听“贺钱万”,顿时感觉很惊讶,赶紧跑到门口去迎接。因为在当时“贺钱万”算是非常大手笔的。从酒宴的规定看,出一千钱的都算是贵客,是能在堂上喝酒的。以当时的实际收入上看,秦代一位县令的年俸也只是数千钱,至于亭长,一年的俸钱不足数千。一个亭长一次酒宴敢于“贺钱万”,估计吕公心里也知道这是刘邦胡乱编的,但这位吕公是一个心思活泛的人,他从中看到了刘邦的流氓胆量和潜在的政治家素养。

吕公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非常迷信相面。因此,当他看到刘邦的面相时很吃惊,等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平生常给人相面,但从来没有见到像你这样好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

刘邦这时连对象都没有,本来想来蹭吃蹭喝,没想到还白捡一个老婆,这种好事难道还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立马答应下来。但是,吕公的老婆有意见了,跟吕公抱怨说:“你平时总说要给女儿找个富贵人家,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他来上门提亲你都不答应,为什么非要嫁给这个刘邦?”吕公回答:“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刘邦回到家跟父母说明了吕公的意思,父母也很高兴。刘太公操心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并且对方还是县令的故友,不是寻常人家,当然满心欢喜地同意。于是,这位吕公的女儿在很多年后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吕后,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鲁元公主。

天下大乱,刘邦杀县令发迹

秦始皇执政后期,由于苛政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加上大兴土木,动用了大量劳役去征讨匈奴,还要修长城,建阿房宫以及骊山皇陵,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百姓苦不堪言。这一年,刘邦已经在亭长的位置上干了好几年,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个任务:押送劳役前往骊山修陵。

当时,秦帝国的成年男子,除了每年为郡县地方政府服一个月的劳役外,一生中还要为国家服徭役一年,戍边一年。事实上,秦帝国农民的徭役负担很重,远远超出制度上的规定。按制度上的规定,沛县农民每年都要有人到都城咸阳为国家服徭役。浩大的秦始皇陵与阿房宫工程,常年需要几十万劳力。

当时,郡县被征调徭役的民夫,要由地方政府派人带领前往,并由带领者监管这些民夫。地方政府中的官吏,一般都不愿担任这一差事。因为这不仅要远离家乡,备尝旅途的辛苦,有时还要承担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责任重大。秦法对带领民夫的官吏有非常严苛的要求与规定,违犯法规者将视其不同情节给予严厉的惩罚。

但是对于刘邦来说,这件事并没有让他多烦恼,因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了。刘邦和吕雉结婚之后,每天的工作也不是很忙,办完公事就回来帮妻子操劳农活,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很安逸。但刘邦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安于本分的人,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之后,刘邦那颗不安于现状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这时恰好从曹参那里得知,萧何正在物色徭役的带队人,刘邦于是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份差事,正好也借此机会出去散散心,见见世面。当时快到中秋节了,吕雉给刘邦准备了过冬的寒衣,依依不舍地送别他,县府中的同事也来送别刘邦。按往常惯例,每位替他饯行的官员都送给他三百钱,资助他旅途上的费用。当时,为官府服劳役抵债,每日的工钱是八钱,三百钱相当于一个劳力一个多月的工钱。只有萧何一个人送给他五百钱,刘邦很受感动,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他还惦记着“何独以五”这件往事。

刘邦带领着一众农夫,告别了亲人踏上征程,从沛县启程西行,一路上凄凄凉凉,一直到达目的地——咸阳城东南的阿房宫工地,这里离咸阳只有几十里的路程。在这里,刘邦遇到了一个让他心生羡慕的人。这天,刘邦在路上闲逛,正好遇到秦始皇的车驾出行。

秦始皇车驾出行,一般都戒备森严,禁止老百姓观看。但偶尔也有破例的时候,即允许路旁的百姓观看,任人瞻仰。史书记载的“纵观”,即是任人观看的意思。刘邦有幸赶上这一盛大场面,当时,道路两边人山人海,刘邦被人流涌至前沿,他站稳了脚跟,终于看到了皇帝车队在他面前驶过的情景。据文献记载,天子车驾出行,有大驾、法驾、小驾之分,除皇帝乘坐的金根车、五时副车之外,大驾有属车(包括兵车在内)八十一乘,法驾有属车三十六乘,小驾有属车九乘。秦始皇此次车驾出行,不是出函谷关巡行帝国的东土不会配备八十一乘属车的“大驾”。但他恩准百姓“纵观”,用配备九乘属车的“小驾”又不足以在百姓面前显现皇帝的神威,因而他下令配备有三十六乘属车的“法驾”。由金根车、五时副车、三十六乘属车和仪仗所组成的车队,可谓是浩浩荡荡了。

秦始皇当年所乘坐的车驾,实物当然难以保存至今。但是,1980年秦始陵出土的两驾铜车、铜马、铜俑系精美的仿真制品,大小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车与系驾的结构完全模拟实物,与真车马基本上没有差异。也许是被这华丽的场面所震撼,刘邦情不自禁地感叹了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第二年秋天,沛县下一批来咸阳服徭役的民夫到达阿房宫工地,刘邦这才带领去年秋天来到这里的民夫启程返回家乡。之后,刘邦多次隔年带领服徭役的民夫去咸阳,这就是《高祖本纪》所说的“高祖常繇咸阳”。

从这之后,刘邦就开始喜欢上了“常繇咸阳”这份工作,乐此不疲,但这次要押送的徭役都是一些“危险分子”,不是普通的农家子弟,而是有刑罚在身的罪犯,并且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咸阳城的阿房宫而是需要修皇陵的骊山。当时正是始皇帝病死沙丘的前夕,国内局势动荡,人心不稳,好友兼同事的萧何对刘邦暗暗担心,这次出发可能会有危险,刘邦本人也感觉到气氛与往常不同。然而他多年来自告奋勇地往返咸阳,大家又都拥护他,刘邦也不好推辞。

果然,出发没多久,就有人开始逃跑,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湖“丰西泽”时,刘邦押送的徭役已经跑了一大半。“丰西泽”仍属沛县境内,离目的地还早着呢,可是逃跑的人又没有办法追回来。刘邦心里也开始犯嘀咕,按这个速度,到不了骊山,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依照严苛的秦律,自己也难逃一死。与其到骊山去送死,不如顺水推舟把大家都放了,自己也逃吧。就这样,刘邦在“丰西泽”把剩下的徭役全放了。大家看到刘邦这么讲义气,心里也很感动,一些人当场就表示要跟着刘邦干事业。于是,带着这十几个人,刘邦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芒、砀两山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芒山县是沛县西南方的邻县,芒山在北,砀山在南,其间相距仅八里。芒砀两山是苏北丘陵的东缘,海拔并不太高,但位于低洼的沛丰沼泽地的南沿,其相对高度亦足以称为这一地区小有名气的山陵,况且山间有古树密林,杂草丛生,蜿蜒起伏于“山泽岩石之间”,不乏匿身之处,可供辗转栖身。

刘邦带着十几个人就在这芒山、砀山落草了,而他放了徭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家乡。这让妻子吕雉坐不住了,于是,她把年幼的女儿、儿子交给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

传说刘邦到了哪里,哪里就会有五朵彩云。刘邦造反后,吕雉被官府的人抓到了监狱。后来,吕雉出狱了想要找到刘邦,就跟着五朵彩云找。由于经常往来于沛县与芒山、砀山之间,渐渐地家人都知道了刘邦其实就在西南方的芒山、砀山上。

刘邦在山上漂泊的时候,山外的世界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病危的秦始皇终于在沙丘病死。继承皇位的秦二世倒行逆施,到处都是人心惶惶、怨声不断,最终爆发了大泽乡起义。沛县县令是个老滑头,当时每天都会传来官员被杀的消息,他日夜苦思,害怕自己会被起义的农民杀掉,又害怕遭到秦朝政府的讨伐,毕竟自己还是一名公务员呢。

考虑了半天,沛县县令终于决定“随大流”,跟着农民造反,于是把萧何和监狱官曹参找来商量。萧何一听,这事风险太大,以秦朝官员的身份造反,你敢做不见得别人敢相信你。于是,他又出了一个主意:不如把流亡在外面的沛县人召集起来,利用他们的力量号令百姓!县令一听,这个主意好,不仅可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还可以杜绝后患,简直是一箭双雕啊!于是就问:“沛县有哪些逃亡出去的人呢?”萧何此时就推荐了刘邦。此前刘邦“亡匿隐”的消息早已传开,县令也心知肚明,立刻派人找到吕雉的妹夫樊哙,让他通知刘邦赶紧回来。

这边刘邦听到县令召唤自己回去,顿时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内心也是非常欢喜的。然而,这时县令却打起了退堂鼓,担心刘邦回来后自己控制不住,到时候爬到自己头上来怎么办?虽然秦王朝现在焦头烂额,但武力组织还是很强大的。万一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造反的人可就没好果子吃了。反复思量后,听到刘邦一行人即将回县的消息,县令突然下令:“关闭城门,禁止刘邦党徒进入县城。倘若有人内应,格杀勿论!”

这下萧何和曹参目瞪口呆。不是说好要造反吗?怎么事到临头反倒改变了主意。当时萧何的身份是主管人事、总务的“主吏”,曹参的身份是辅助主管狱讼的“狱掾”(原为辅佐之意,后为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都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曹参和萧何是聪明人,自己帮着县里造反,回头肯定也没好下场,于是二话不说摸黑逃跑投奔刘邦去了。

刘邦本来心情挺好,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有些愤怒,明明说好一起干大事,到头来却被摆了一道,于是奋笔疾书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墙上。这封信是写给沛县百姓的,信里说,天下百姓受秦的苦已经好久了,现在沛县百姓为沛县县令守城,而天下的形势却是“诸侯并起”,早晚会杀到沛县来的。如今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杀了县令,推选一个可信之人,响应天下诸侯号召,则可保全一家老小。否则,就只能等着被杀了。

老百姓正愁没出路,他们的目的是能跟家人一起活着,看到刘邦的信后立即给予了积极响应,一齐动手,杀县令,开城门,接刘邦。进了城之后,大伙都劝刘邦担任起义领袖,刘邦内心一阵暗爽,但表面上却推辞说:“当前天下纷纷,‘诸侯并起’,如果选择的领袖不合适,则会死得很惨。希望大家选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吧。”不过在大家的一再坚持下,刘邦愉快地顺从了民意,以沛公之称,挑选三千子弟,正式开始了反秦起义,从此踏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

秦朝最后一根稻草——章邯

其实细数下来,刘邦与秦始皇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只不过刘邦的命没有秦始皇命那么好,没有生在王族。刘邦年轻时候的理想也不是做一个混混,而是做一个游侠。刘邦也有自己的偶像,就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信陵君好贤养士、窃符救赵的事迹声誉,生前已经响亮于各国朝野,身后更是广布于天下民间。刘邦在乡里也聚集了一帮浪荡少年,俨然以大哥门主自居,模仿的就是游侠的风范。信陵君去世以后,继承他江湖地位的是一个叫张耳的人。

张耳曾是魏国信陵君的座上常客,后来他在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娶了一个富婆,也像信陵君一样,疏财仗义,网罗天下游侠之士。刘邦听说以后,慕名心动,决心前去跟从。但刘邦去了外黄没几个月,他的游侠梦就破灭了。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已经没有游侠的生存空间了。无奈之下刘邦只能回家,祸害家乡去了。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秦始皇把刘邦的游侠梦给浇灭了,自己开创了偌大基业,但死得太突然,没能选好接班人,留下超不靠谱的秦二世,很快就把这个国家折腾的烽烟四起。率先起兵反秦的就是“有鸿鹄之志”,号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他的小弟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不到一个月连克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酂县(今河南永城西)、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柘县(今河南柘城县)、谯县(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南,先攻下了战略要地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打下陈县后,就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一说以张大楚国为口号),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

一个旗号一打开,各地以“张楚”军名义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在这大好形势下,陈胜也准备一鼓作气灭了秦朝。他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宋留领兵打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陈胜十分着急,当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

这年九月,周文率领十万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戏水(今陕西临潼),准备把秦朝的大本营来一个“一锅端”。直到这个时候,昏庸的秦二世才真正感受到危机感,顿时内心一阵恐慌,手忙脚乱地召集大臣想个逃命的办法,结果这群大臣比秦二世还没招。

这时,章邯站出来给秦二世解围,他说:“盗贼已至戏水,兵多势强,现在下令召集附近各县的兵力肯定是来不及了。但是,如今在骊山修墓的刑徒有不少,可以将他们一律赦免,发给他们兵器,让他们抵挡一阵。”秦二世在一片惊慌之中,抓住了章邯这根救命稻草,立即发布了大赦天下的命令,同时任命章邯统率被赦免的骊山刑徒和奴婢之子,全部开赴前线,迎头杀向起义军。

章邯,字少荣,是秦末最后一位著名大将,他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章邯本来是朝廷负责建筑的官员,结果临危受命带领十万刑徒及奴产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为奴)上了战场。

当时,章邯领着十万临时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然后就没周文什么事了。因为周文其实并不懂打仗,一路打过来也没遇到秦军像样的抵抗,一时之间有点飘飘然,产生了轻敌思想,而且一路收编的人马也大多没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和作战锻炼,缺乏各级指挥人员,其战斗力并不比章邯的临时军高多少。因此,当章邯率领装备精良的秦军出其不意地来袭时,周文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

周文率余部退出函谷关。出关后,在曹阳(今河南灵宝县东)驻守两三个月。章邯率秦军追来,周文带着军队再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章邯乘胜追击不给周文喘气的机会,结果周文战败自刎而死,军队失去战斗能力。

接着,章邯一鼓作气,先打败了吴广率领的张楚主力军,吴广被手下将领杀死;再打败了张楚将领邓说的军队,邓说被陈胜处死;紧接着,又打败了张楚将领伍徐的军队,伍徐战死;之后,章邯挥兵东进,向张楚政权所在地陈县直扑而来,一举攻下,上柱国房君战死;章邯进兵攻击陈县西面张贺所率领的义军,陈胜亲自上阵督战,义军被击溃,张贺战死。

公元前209年十二月,陈胜先退到汝阴,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的下城父集),这时给陈胜赶车的一个名叫庄贾的人,受章邯的引诱,反水杀死陈胜向秦军投降。陈胜葬于砀(今安徽砀山县南)。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就如同昙花一现般消失了。

从章邯领军出发到陈胜死,可以说是屡战屡胜,陈胜的死意味着反秦的各支义军基本上已被秦军消灭。然而历史往往充满了悬念,你猜不到开头,也猜不到结尾,章邯很快要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惨败。带给章邯失败的就是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

在陈胜吴广举起造反大旗的时候,各地纷纷响应,起兵反秦,原来的六国贵族也开始浑水摸鱼:原齐国王族田儋和堂弟田荣,趁机率领家奴,杀死县令起兵,田儋自立为齐王,田荣为丞相;韩国贵族张良,也于下邳聚集了少年百余人起事;陈胜的部将武臣被陈胜派出去攻略赵国的地盘,趁陈胜与秦朝交战,也自立为赵王;武臣派部将韩广北略燕地,韩广占领燕国旧地后,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恢复燕国;被秦朝贬为平民的原魏国宁陵君魏咎,本来去追随陈胜,后来在陈胜部将周市的支持下当了魏王;楚国贵族项梁与侄子项羽也杀死会稽郡(今江苏省苏州)太守,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八千余人。

在各地的反秦义军中,楚国人是最积极最彻底的。陈胜本来就是楚国人,他的政权国号就叫做“张楚”。赵国、燕国、魏国的义军首领,都是陈胜的部将,可以看做是“张楚”的分支。各地义军中跟楚国没有关系的只有两个,韩国张良和齐国田儋,但是规模影响都不大。而项氏家族作为楚国的旧贵族,振臂一呼,就能得到八千精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人都说秦晋之好,其实秦楚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春秋时期楚晋争霸,秦一直站在楚一边,秦楚世世通婚,秦昭王的母亲还是楚贵族之女,如此情况数不胜数。但是秦国强大后,却翻脸不认人,把楚国给灭了。这种被背叛的感受超过了被伤害的感受,所以当时楚国流行一句俗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当然,项梁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跟他的出生也有关系。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名将项燕。项氏一族世代都是楚国的名将,项羽的爷爷项燕,打败了曾灭了燕国的秦军名将李信,这在秦始皇势如破竹的灭六国战争中是仅有的败绩,因此项燕很受楚国人的拥护和爱戴。当然项燕终究还是打不过老将王翦的六十万大军。公元前224年,王翦攻破楚国,俘虏了楚王,项燕便只好去做流亡政府的将军,在淮南起兵反秦,结果兵败身亡。幸存下来的项氏家族就东躲西藏,比如大名鼎鼎的项羽出生在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县),长大在吴中(即今江苏吴县)。

势如破竹,章邯横扫义军

刘邦在公元前209年九月举兵起义后,和萧何、曹参、樊哙在沛县四处招收军队,共得三千人,进攻胡陵(今山东鱼台县东南)、方与(今山东鱼台县西北),退守丰邑(今江苏丰县)。

刘邦退守丰邑后,当时章邯率秦军东下,秦泗水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的郡监率兵围攻丰邑。刘邦领兵出战,击破秦军,活捉了泗水郡郡守,然后领兵回到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与方与。这时,传来一个噩耗,他的老根据地,也是他的家乡,丰邑丢失了。刘邦出去作战时,命同乡雍齿守卫丰邑,结果本来就有些看不起刘邦的雍齿,直接把丰邑献给了魏国义军周市,自己反而为魏国守丰邑。

沛公得知雍齿反叛,非常气愤,带兵围攻丰邑,结果吃了败战,刘邦又急又气生病了。当时,章邯所率领的秦军已经打败了陈胜,起义军一时群龙无首,宁陵君与凌县(今江苏泗阳县西北)人秦嘉合谋立楚国的王族后裔秦嘉为“假王”,驻扎在留(今江苏沛县东南)。走投无路的刘邦只好去归附景驹,并想向他借兵攻打丰邑。但这时章邯派了一支部队攻打过来了,景驹帅军去迎战,结果一败涂地。项梁一看景驹的实力被削弱,过来捡便宜来了,对军官们说:“陈胜首先起事,作战不利,不知去向。现在秦嘉背叛楚王陈胜而拥立景驹,实属大逆不道!”便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大败而逃。项梁领兵追击到胡陵,秦嘉只抵抗了一天就战死,他的军队马上就归降了。景驹逃跑,死在了梁地。

刘邦一看项梁把他的后台老板景驹给灭了,当时驻扎在薛县,觉得项梁才是真正的好老板,就带领百余名骑兵前往拜见,并诉说了自己的困境,项梁立马拨给他步兵五千人,五大夫将领十人。刘邦带着这些兵马,回来攻打丰邑。

项梁在杀了景驹后,吞并了陈胜的余部,成为楚国起义军的领袖。项梁还从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熊槐的孙子芈心,也叫熊心,拥立他为楚怀王,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

项梁派刘邦、项羽各领一路军队,去攻打城阳(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东、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等地,自己则带着主力,去进攻章邯。公元前208年七月,连降大雨,项梁率兵进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听说齐王田荣(田儋被章邯杀死后,田荣继位)被章邯围困于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的阿城镇),便率兵救齐,在东阿大破章邯所率秦军,章邯出关以来终于尝到了失败的味道。项梁乘胜追击秦军,并多次催促齐兵与楚军一同西进作战,存有私心的田荣却不肯发兵助楚。项梁派刘邦及项羽进攻城阳(山东鄄城县东南),攻克后屠城。刘邦及项羽又西进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东击破秦军,秦军退守濮阳。刘邦及项羽进攻定陶而未下,西进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县),大破秦军,斩秦三川郡郡守李由。项梁发兵于东阿西进,抵达定陶,再次击破秦军。

糖衣炮弹永远是最好吃的毒药。这一连串的胜利让项梁有些分不清东南西北,当章邯吃了败仗在秦以倾国之兵补充兵员的时候,他在享受胜利的喜悦,于是章邯卷土重来于定陶大破楚军,立刻验证了那句“骄兵必败”的名言。正在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城)的刘邦、项羽闻知项梁战死,与陈胜的旧部吕臣一道率兵回了根据地。吕臣驻军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面,项羽驻军在彭城西面,刘邦驻军于砀山一带。

定陶一战后,章邯对楚地的起义军放松了警惕,便率军渡黄河北上攻击赵地的义军。

赵国的义军其实是“张楚”政权的分支。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部将张耳、陈馀向陈胜请兵攻夺赵地。陈胜就命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军三千攻夺赵地。武臣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北上,沿途队伍不断壮大,连续攻下赵地十余城,并杀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于是赵地剩下的城池都据城坚守不降。武臣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阳人蒯通(本名蒯彻,汉避武帝讳改彻为通)先是游说范阳县令向武臣投降,然后又对武臣说:“你要是杀了范阳县令,其他的官员因为怕死,一定会更剧烈地反抗你,但如果你非但不杀范阳县令,反而封其为侯,你猜会怎么样?”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策,马上就有三十多城不战而降的官吏。

武臣的军队攻下原来赵国的首都邯郸后,张耳、陈馀怨恨陈胜采纳他们的计策,却不任命他们做将军而仅仅只授予校尉之职,劝说武臣自立为王。于是武臣自立为赵王,并封陈馀为大将军,封张耳为右丞相。

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就开始对陈胜的命令阳奉阴违,拒绝响应陈胜西进击秦的号召,而是派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秦时本称恒山郡,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山)。韩广攻下燕地后,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也学武臣的样子,自立为燕王。李良平定了常山郡后,武臣又命他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秦兵扼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李良不得前进,就返回邯郸请求增兵。

李良回邯郸时于途中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她的随从有骑兵百余人。李良误以为赵王外出,拜伏于路边。武臣的姐姐酒醉,不知李良是大将,仅派骑士来答谢。李良平时自以为是显贵,这次觉得自己在随从面前丢了脸。此时,随从中又有一人在其中挑拨,于是李良杀了武臣之姐,率军袭击邯郸。邯郸方面毫无防备,于是武臣被杀,张耳、陈馀因耳目较多而逃出。

张耳、陈馀收集军队,得数万人,并立赵王后裔赵歇为王,率兵攻打李良,李良败走后投降了章邯。

恰好此时章邯也已经打败了项梁,就由李良领路,带着秦军直杀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王赵歇、丞相张耳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内。章邯命部将王离、涉间率军包围巨鹿,他自己则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今河北平乡县南)安营扎寨,筑起甬道(道路两旁设有防御工事),为秦军运送粮草;赵国将领陈馀则在河北常山招兵买马,就是所谓河北军。

秦将王离仗着自己兵多粮足,攻城战一波比一波凶猛,而巨鹿城中的赵军“食尽兵少”,有点扛不住了,再不搬来救兵恐怕要完蛋。丞相张耳心急如焚地催陈馀带兵出去跟城下的秦军开战,陈馀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自己兵少,跟秦军对打不出意外肯定会战败,因此一拖再拖,打算等其他几个国家的援兵来了再说。

拖了一两个月,张耳大怒,他跟陈馀本是结拜兄弟,眼下正是患难见真情的时候,你不出去杀秦军个人仰马翻,而是躲在一边算怎么回事?于是派张襶、陈泽前往质问陈馀说:“当初我与你结为生死之交,今日赵王与我早晚将死,而你手下有数万兵,却不肯相救,这算哪门子同生共死!如果是言必有信,为什么不跟秦军一战,也许这样我们还有几分保命的可能。”

陈馀面对结拜兄弟的质问淡定地回答说:“就算我倾全军之力出击也不见得能救赵,只是白白地送死,这样还怎么为赵王、张君报秦军之仇?现在跟秦军打,就好比把肉丢给饿狗,有何益处?”张襶、陈泽也是奉命而来,答曰:“事情紧急,你说过要同生共死,就要说话算话,哪里管得以后的事!”陈馀也是没有办法,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是说:“我死不要紧,但这样只是白白牺牲士兵的性命。”于是陈馀派五千人让张襶、陈泽率领同秦军对抗,果然,一出兵就全军覆没。

赵国被章邯逼得焦头烂额,偏偏自己又没实力,只能向周边的楚、燕、齐等国求援,各国也陆续派出援兵。于是,以秦军主力为一方、以赵国及各路义军主力(主要是赵军与楚军)为一方的对峙局面终于形成,为巨鹿之战拉开了序幕。

破釜沉舟,项羽大败章邯

章邯率军包围巨鹿,赵王歇危在旦夕,多次派使者向邻国楚国求救。“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楚怀王知道章邯拿下巨鹿后,下一步肯定是南渡围攻楚军,到那时孤军与秦军作战,形势将更为不利,不如与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在巨鹿同秦军决一死战。因此,楚怀王安排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发兵救赵。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次将项羽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宋义是因为预言项梁会失败才受到楚怀王的赏识,项羽心里想:“你说我叔叔会吃败仗结果受到重视了,现在居然还当我的上司……”项羽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但是没办法,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于是憋着火一路行进,结果走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宋义不走了,史书上记载“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心里很着急,他很想为叔父项梁报仇,可宋义在安阳按兵不动,拒不救赵,于是便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兵围赵军于巨鹿,如急速领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围进攻,赵军从城内响应,必定能击溃秦军。”宋义回答说:“不对。牛虻只会咬牛而不会消灭虱子,我们可以坐等秦军攻赵,战胜,秦军疲惫,痛打落水狗;战败,我们可以率军大张旗鼓地西进,必定能一举灭亡秦朝。因此,不如让秦、赵先打起来。”并且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身披坚甲手持利兵,我不如你;可坐于帷帐之中运筹决策,你不如我。”与此同时,宋义向全军下达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而不听从命令者,一律斩首。”

宋义是个很滑头的人,他想“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谁也不想得罪,可越是这样最后越是没有好下场。当时的诸侯流行自立门户,而宋义则选择抱齐国的“大腿”,把亲儿子宋襄派到齐国去辅佐齐王,为了表示诚意,亲自护送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大摆酒席宴会。宋义的种种行为让项羽很不爽,他找到宋义说:“现在正是合力攻打秦军的时候,你不但不出力,反而给你儿子摆出行酒,秦国跟赵国开打哪里有失败的道理,赵国一旦被灭秦军则会更加强大,哪里谈得上‘疲惫可以利用’!况且楚国军队新近被秦军战败,楚王坐立不安,把全国军队集中起来交给你指挥,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如今你不仅不体恤士兵,还想着为自己牟私利,你这样做实在不仗义。”

当时正好是十一月,因为九月是闰月,这会儿已经进入了冬季,这一年的收成也不太好,还发生了饥荒,楚军由于长期滞留,粮食已经开始短缺。第二天一早,项羽看到士兵们一个个都在啃地瓜或菽(豆子)充饥,顿时怒从心生,提着刀就找宋义去了。没一会儿,项羽手提宋义的人头走出军帐,对军中将士说:“宋义与齐王密谋反叛楚国,楚王密令我将他诛杀。”

众将领见上将军宋义已被斩首,无不畏惧而服从,无人敢于抵拒,都说:“最早拥立楚王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于是众将领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同时,派人追赶宋义的儿子宋襄,一直追到齐国,将宋襄杀死。派桓楚向楚王汇报此事,楚怀王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且将当阳君黥布、蒲将军所统率的军队,都归项羽指挥。

项羽终于当家做主了,立即派黥布、蒲将军首先率两万士卒渡过黄河,救援巨鹿赵军。与秦军交战后,战事稍有胜利,陈馀又向项羽请求援兵。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毁军营,只存三日粮,全员渡黄河救赵。这就是著名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史书记载:“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楚军将士斗志昂扬,到达巨鹿首先包围秦将王离的攻城部队,断了秦军送粮的甬道,杀苏角,俘王离。秦将涉间拒不降楚,自己投火而死。巨鹿之围因秦军的溃败而宣告解除。项羽在与王离带领的秦军交战时,章邯带领的另一支主力部队没有出动,仍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项羽在巨鹿城下俘虏王离之后,率大军驻守在漳水南面,与其余诸侯军和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章邯是当时秦朝的顶梁柱,秦朝能够苟延残喘到今,全靠章邯在这里苦心维持。但为什么他这时候不赶紧跟项羽交战,反而让自己的二十五万精锐部队,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和各国的部队“相持未战”呢?况且章邯手底下的秦军,战斗力非常强,如果拼死一战,完全有赢的机会。原来,是章邯的后方不稳了。

在章邯与项羽两军相持的时候,秦帝国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阴谋家赵高陷害了晚节不忠的丞相李斯,攫取了帝国大权,昏庸的秦二世成了赵高手中的傀儡。正好这时秦军在巨鹿接连失败,秦二世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感觉不妙,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请示。结果司马欣到达咸阳后却吃了赵高的闭门羹,被晾在一边。司马欣感觉情况不妙,就逃跑回巨鹿,跟章邯商量说:“朝廷里情况不妙啊,现在是赵高在朝中当权,说一不二,咱们跟赵高的关系不好,也没有人敢给我们说好话。如果打赢了,赵高肯定嫉妒我们的功劳,给我们穿小鞋;如果输了,难免一死。还不如投降呢!”

正好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白起身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赵国马服君赵括的四十万降卒,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终于被赐死。蒙恬身为秦将,北逐匈奴,在榆中开地数千里,最终竟被斩于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北),是因为什么?还不因为他们功劳太高,秦无法封赏,所以找借口诛杀。如今将军你已经为秦国打了三年仗,死伤的士卒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而且现在各路诸侯都在闹分家,你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赵高素来阿谀奉承,眼下事情紧急,他也怕没法跟秦二世交代,惹来杀身之祸,所以一定会想办法诛杀将军来推脱责任。如今有功是死,无功也是一死。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将军为何不倒戈,联合诸侯共同伐秦?”

章邯看完信动摇了,权衡了一番还是派出了使者打算与项羽订立和约。可和约还没订呢,项羽派蒲将军渡过三户津(河北临漳县漳河上的一个渡口),再次与秦军交战并取得了胜利。项羽率领全部大军在污水(在临漳县西的一条河流)攻击秦军,秦军大败。这下章邯也不端着架子了,直接找到项羽无条件投降,于是项羽接受了章邯的请求,并且封他为雍王,将他安置在楚军之中;让司马欣担任降军的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继续向西行进。项羽率领着各路诸侯的军队紧随其后,向关中进发。

于是巨鹿之战以项羽的取胜画上圆满的句号,这场历时将近一年的战争让项羽扬名天下,也宣告着他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巨鹿一战中,当时不只楚国的救兵到了,各路诸侯派出的救兵也都到了,但是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不敢对秦军下手,都在看到底是项羽赢还是秦军赢,好选择战队。巨鹿之战后,项羽理所当然地成为诸侯军的统帅。

千里远征,刘邦攻下咸阳

刘邦在投奔景驹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义军领袖——张良。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

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张良出身贵族,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父亲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倾家荡产收买了一个刺客,发誓要为韩报仇。不过张良选择报仇的方式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他找来了一个大力士,拿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始皇帝巡游东方的时候,俩人悄悄在路边做了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结果一锤子砸下去把马车砸了个粉碎,秦始皇却不在这辆马车上。张良改名换姓一路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了起来。

据说张良在下邳逃亡时,曾经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头,老头让张良捡了三次鞋,送了他一本《太公兵法》。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在下邳聚集了少年百余人起事,但规模实在是太小了,他也想找个东家投靠,本来想去投靠景驹,结果遇到了刘邦。其后刘邦投奔了项梁,张良也成了项梁的部下。项梁军队壮大后,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说:你立了楚王的后裔为王,也应该立韩王的后裔为王,借以多树党羽。项梁一口应承,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张良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地(指战国时韩国地盘),游兵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项梁被杀后,楚怀王把吕臣和项羽的军队进行了合并,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率领砀郡兵马;把项羽封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将吕臣任命为司徒,并将其父亲吕青任命为令尹。楚怀王接到赵王的求救信后,经过商议后答应救赵,但为了分散秦军力量,决定派一支部队西向直接攻秦。当时由于秦军军势正壮,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于是他们推举刘邦为西征军统帅西征,借口是刘邦为人宽厚,可以减少西进阻力。为了激发刘邦西征的积极性,还做了这样一个约定:谁能先把关中攻下,谁就做关中王。于是,当项羽在巨鹿之战大放异彩时,刘邦正在去往咸阳的途中。

刘邦由砀山出兵,北上先行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到了成阳(今山东菏泽境内),打败秦将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接着,刘邦引兵西进,到达了昌邑县,跟彭越当了一阵子的合伙人。彭越是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本地人,字仲,少年时代在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以捕鱼为生。他很有号召力,反秦起义后手下也聚集了一百多号人,于是彭越率领这支队伍攻城略地,收诸侯散卒,队伍逐渐扩大到一千多人。正好遇到刘邦西进关中,于是两人一起联手攻打昌邑。结果这昌邑县比较难打,跟彭越联手也拿不下,两人遂分道扬镳。刘邦带兵西进,彭越率领他的部队留在巨野泽中。

刘邦一路走走停停,经过高阳这个地方休整队伍时,郦食其(yì jī)毛遂自荐,要投奔刘邦。郦食其当时只是一个看守城门的,年少时家境贫寒,但是他爱读书,有一番壮志雄心,总说自己是个千里马,等着伯乐来相中。这天正好看到刘邦的队伍经过,郦食其于是上去一顿说,直说得唾沫星子乱溅,与刘邦纵论了一番天下大事。郦食其跟刘邦分析,眼下应该先拿下陈留,并表示他愿意出使陈留。陈留县令能降更好,即使不降,他也可以在那里做个内应。刘邦依计而行,果然占据了陈留。

夺下陈留,得到大量补给。接着进攻开封,没能攻下。于是绕过西进,与秦将杨熊所率秦军大战,大败秦军。杨熊败走,刘邦紧追其至白马,再次大破秦军,杨熊逃至荥阳,秦二世派使者斩杀杨熊。

消灭杨熊所部秦军后,刘邦率军南下攻颍川。一直在颍川一代打游击的张良和韩王再次与刘邦相遇。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身边有人给出主意,刘邦很快就混得风生水起。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攻下了宛城,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

峣关是古代南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也是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秦朝历来有重兵扼守此地。刘邦赶到关前,想要强行攻取。张良劝谏道:“目前秦守关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举妄动。”张良向刘邦献了一个智取的妙计。他说:“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财币就可以打动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并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了。”刘邦依计而行,峣关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表示愿意和刘邦联合进攻咸阳。刘邦大喜,张良却认为不可。他冷静地分析道:“这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于是,刘邦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结果秦军大败,弃关退守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刘邦乘胜追击,大败秦军于蓝田。然后,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汉初未改)抵达霸上(今西安市东25里)。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以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震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约法三章,鸿门宴侥幸偷生

刘邦进入咸阳后,面对不可胜数的帷帐珠玉重宝和数以千计的后宫美女,也不禁贪婪地想进宫睡一觉,体验一下做关中王的滋味。好在刘邦手下诸将中还有头脑清醒的人,不断地提醒着他。

比如,樊哙对他说:沛公,你是打算将来统一天下,还是打算占有这些财富,只做一个富翁而已?珠宝玉器和美人妇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么能留在宫中呢?应该赶快还军霸上。但刘邦此时正沉迷于胜利之中,根本听不进樊哙的话。张良听说此事后,也对他说:秦为无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这和暴秦有什么两样呢?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你能听从樊哙的劝告。在樊哙和张良的苦苦劝说之下,刘邦这才醒悟过来,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刘邦还军霸上后,便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正当刘邦在霸上约法三章时,项羽也已扫平河北,率诸侯的四十万联军和秦将章邯的二十万降军一路浩浩荡荡地渡河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由于诸侯联军中的士兵从前大多曾被秦征发到关中服徭役,“轻折辱秦吏卒”。这样,项羽部下的两部分军卒中间,便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和猜忌。

秦降卒们担心,万一入关后不能取胜,项羽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项羽听说此事,不但没有想办法安抚,反而害怕这些秦吏卒人心不服,到关中后无法约束,会出乱子,便在一夜之间将二十万降卒统统活埋在新安城南,只留下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从而造成了自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四十万降卒以后的第二次大惨案。

项羽根本就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对这个从前的沛县亭长先行入关更是愤愤然。还在西进的路上,他便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雍在关中,表明项羽根本不准备承认刘邦入主关中。刘邦本来就对项羽深怀忌惮,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又气又惊。正在这时,有人向他提出“距(拒)关,毋内(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的建议,便不顾刚刚向关中父老豪杰许下的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的诺言,立即派兵关闭函谷关,准备将项羽率领的诸侯军拒之门外。项羽军至函谷关而不得入,大怒,立即下令发薪一束,欲烧关,并命令黥布等破关而入,直至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与刘邦驻军的霸上仅相距四十里。一时间,咸阳之东战云密布,气氛十分紧张。

偏偏这时候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无中生有,派人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项羽大怒,准备跟刘邦开战。这时候,项羽带着四十万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在霸上。谋将范增劝告项羽,抓紧机会攻打刘邦,不然以后会成为大患。

这时楚国的左尹项伯因为跟张良关系不错,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告诉他项羽准备攻打刘邦的消息。张良又传达给刘邦,刘邦一听着急了,怎么办?打肯定打不过。张良又说:“不如你亲自告诉项伯,说自己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你怎么还跟项伯有交情?”

张良:“秦朝时,他和我交往,杀了人,是我帮他活了下来。”

刘邦:“他和你谁大谁小?”

张良:“他大。”

刘邦:“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好好谢谢他。”

张良出去,请项伯进来。刘邦请项伯喝了一杯酒,当时就决定跟他结成亲家,并且说:“我来了这么久一直守着这些金银财宝,等待项将军到来,并且在函谷关派兵把守,防止发生意外,这纯粹是个误会。”

项伯答应转告项羽,并且跟刘邦说:“明天早晨最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表示一定按时到。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又替刘邦说了几句好话,项羽气也消了,也答应不为难刘邦。

第二天一早,刘邦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澄清误会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这次我能先进关中纯粹是运气,不小心遭了小人的算计得罪了将军,希望将军不要生气。”

项羽也是个直爽人,说:“这还不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我说你要当王,不然我怎么会相信?”于是冰释前嫌一起喝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范增朝南坐,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事先跟项羽商量好了以玉玦为信号,动手干掉刘邦。结果范增暗示了一遍又一遍,项羽假装没看见。范增起身,喊来项庄,说:“君王心太软。你一会儿上去为他敬酒,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干掉刘邦。否则,以后你们都没有好日子过。”项庄就进去,项羽也答应让他舞剑,结果项庄起舞,项伯也起舞,两人玩了一会儿老鹰捉小鸡,项庄没办法下手,只好作罢。

这时张良也看出点眉目来了,就安排刘邦赶紧撤,他到军营门口找到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情况不好!”樊哙听了就冲进去,怒发冲冠站在一旁。结果项羽赏了他一杯酒喝,赏他一个没煮的猪肘子吃。吃完之后,樊哙情深意切地把刘邦对项伯说的话又说了一遍。项羽沉默,大家继续喝酒,喝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来后就要逃跑,留下一对玉璧、一双玉斗让张良善后。估摸着刘邦他们差不多到驻地了,张良才进去道歉,说:“沛公酒量小,喝醉了不方便来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对,献给大王;玉斗一双,献给大将军。”

项羽:“沛公现在人在哪?”

张良:“沛公这会儿已经喝多了,怕酒后失态会被大王责备,所以一个人骑马走了。此刻大概已回到霸上了吧。”

项羽也没说什么,收下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可亚父范增不高兴了,过来接过玉斗,拔出剑来敲了个稀碎,一边敲一边叹息:“唉!这项羽小子太婆婆妈妈,成不了大事,以后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此时,是公元前206年十二月。

秦朝终灭,项羽戏下分诸侯

鸿门宴后,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继续西进,虽然刘邦服了软,但是“咸阳尚未攻陷”,秦王子婴虽然已经向刘邦投降,但毕竟自己才是伐秦的统帅,刘邦率领的军队不过是自己麾下的支队,统帅不能擅自采取行动。项羽抛开刘邦公布的“约法三章”,开始屠城。

秦王朝的宫殿群被烧了,有渭水南岸的阿房宫宫殿群,有北接咸阳宫殿群的北阪区宫殿群,还有渭水北岸以成阳为中心的宫殿群。这就是著名的“火烧阿房宫”,这些宫殿群规模都十分庞大,史书记载“火三月不灭”。在刘邦手里逃过一劫的秦王子婴被项羽斩杀,同时,项羽还掠夺了大量的财宝和美女,然后撤出咸阳。

当时有路人甲给项羽提意见说:“关中有山河险阻,四面都是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定都于此,建立霸业。”项羽是个念旧的人,再者秦朝的宫室都被自己毁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破墙烂瓦,还不如回自己老家重建,于是说道:“富贵不回故乡,犹如衣锦绣行走于夜间,有谁能看到!”这位提建议的路人甲也是胆太肥,感叹道:“人们常说楚国人是猴子戴人帽,办不成人事,果真如此。”把项羽比喻成猴子,还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连带骂了整个楚国人,当然没有好下场,项羽抓到他之后把他给煮了。

由于这次反秦战争是以楚怀王的名义发起的,项羽在扫荡完咸阳之后派使者到彭城(徐州)向怀王报平安,顺便问他怎么安排接下来的分封工作。结果楚怀王就惹恼了项羽——依约行事。这里所谓的“约”,是指之前说好的“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的“约”。接到怀王旨意时,项羽勃然大怒,对着爱妾虞姬大骂怀王无耻:“你这个王还是当初我们项家给你立的,你既没有讨伐暴秦的战功,又没有出谋划的力,明明我的功劳最大,凭什么要听你的安排!我奔波了三年,你一句‘依约行事’我就要把劳动果实白白送给刘邦,这个要求我不答应。当然怀王你虽无战功,也应当分地称王。”但是话又不好说得太过分,毕竟楚怀王是最有资格继任王位的人,想来想去项羽决定找范增商量。

不料范增回答:“一定要让刘邦成为关中王,否则会失信于诸侯。”然后给项羽出了个招,把关中一分为四,成为雍、翟、汉、塞四国,把刘邦分到巴、蜀去,当汉王。项羽听了大喜,这样既遵守了当初与楚怀王的约定,又限制了刘邦的活动范围。巴、蜀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范围着实广大,却属于边远之地。如果项羽只分给刘邦这块地方,即使愚钝的人也会察觉到这是故意为之,因此又加了和巴、蜀一般所谓关中之交界处的汉中(今陕西省邻近四川省的县)这块地方,这样面子上看起来就比较合乎情理。

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表面上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说:“古时的帝王,地方千里,必须居于江河的上游。”以此为理由,项羽将义帝由彭城迁徙到长江以南,都于郴(今湖南郴县),暗中却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于南迁途中。同年二月项羽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以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分成了十八个诸侯国,分封给各个诸侯与降将、部将。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一批由诸将升级的诸侯,分别由咸阳附近的戏水出发,前往各自的封国。

项羽分封十八王国表:
王号姓名原来地位国都治区备注
汉王刘邦砀郡长(封武安侯)南郑汉中巴蜀
雍王章邯秦降将废丘咸阳以西合成“三秦”
塞王司马欣章邯部下长史栎阳咸阳以东至河南
翟王董翳章邯部下都尉高奴上郡
西魏王魏豹魏王平阳河东
河南王申阳张耳部定河南洛阳河南郡
韩王韩成韩王阳翟韩地若干郡
殷王司马卬(áng)赵将先定河内朝歌河内
代王赵歇赵王代县代郡
常山王张耳赵相从项羽入关襄国赵地大部分
九江王英布项羽部将六县九江郡一带
衡山王吴芮故秦番阳令,率百越君长从项羽入关邾县楚地一部分
临江王共敖怀王柱国江陵楚地一部分
辽东王韩广燕王无终辽东
燕王臧荼燕将从项羽入关蓟县燕地
胶东王田巿(fú)齐王即墨齐地东部合成“三齐”
齐王田都齐将临淄齐地东部
济北王田安齐王室为项羽部将博阳齐地北部

刘邦被封了汉王之后其实心情并不好,项羽安排的三个“守门神”时刻关注自己的举动,这种被人监视的感觉真糟糕。虽然刘邦的确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对于自己所分得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项羽实在太能打,大家只得各就各位。

汉王刘邦率所部人马前往汉中就国,所经由的路线是从杜县南(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进入蚀中(谷道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一是可走直南通往汉中的重要谷道即子午谷,南端的谷口是汉中的南康县;二是可以向西到达眉县西南,走斜谷,再入褒谷(斜谷与褒谷为关中通往汉中的同一条谷道的北、南二段)。从《史记·留侯世家》“良送至褒中”的记载来看,汉王是从杜南,经蚀中,然后西行到达眉县,由眉县西入斜谷,经斜谷由关中到达汉中。

刘邦出发的时候,张良被项羽留了下来,不能一同去汉中。但是张良给刘邦出了一个招,让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迷惑项羽,使他放松警惕。萧何也给刘邦在政治上提出了“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的意见,劝说刘邦“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这些决策都显示了萧何政治家的才华。因此,刘邦到达汉中之后就任命萧何为丞相。

军事奇才——韩信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及《汉书·韩信传》的记载: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家里条件不太好,性格又放纵不拘礼节。想当个官没人推荐,又没有做生意的本事,导致韩信日子过得很艰难,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去朋友家蹭吃蹭喝。时间长了,谁也不喜欢他。母亲死后,明明穷得没钱办丧事,韩信却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安葬了母亲。在古代一个人做了大官后,可以追封自己已逝的亲人的,史书记载“令其旁可置万家”,意思是坟墓可以安置一万户人家来供奉他母亲的坟墓,这在古代是很大官才做得到的,而且是一种很光荣的事,也是追念母亲的一种孝顺体现。《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里记载:“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余视其母冢,良然。”韩信的这一举动,表明他青年穷困时期便胸怀大志,自信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

韩信早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胯下之辱。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有些手脚勤快养家糊口之人看不惯韩信一副穷酸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装模作样带把剑,实在是滑稽。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一位鲁莽少年站了出来,拦住韩信说:“虽然你长得人高马大,没事还老喜欢带把剑晃悠,但是我知道你其实是个缩头乌龟。”在那个时候,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带剑,因为当时冶金技术并不高,铸一把好剑很不容易。

韩信没有搭理他。少年更来劲了,高声喊道:“你要是不怕死,捅我一刀;要是不敢,从我胯下钻过去我就饶了你。”众目睽睽之下,韩信一言不发,盯着少年看了一会儿,然后弯下腰,匍匐在地上,从这个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这件事成为韩信的笑柄,大家都以为韩信真的是个胆小鬼。

到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认为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到了。此时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于是他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但是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引起重视。项梁败死后,韩信归属项羽,项羽给他安排了一个郎中的职位,期间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却没能得到赏识。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投奔刘邦的手下夏侯婴,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继续默默无闻。直到有一次因触犯军法而被判处斩刑,同案的13人均已行刑问斩,依次轮到韩信,韩信抬头看了看夏侯婴,说:“汉王难道不想称王吗?为什么要杀掉有才华的人?”夏侯婴觉得这个人有胆识,又看韩信相貌威武,就免他一死,并跟他聊了会儿理想和人生。结果一聊发现这个人很有想法,于是就汇报给了刘邦。刘邦也没太当回事,只封了他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并没有发掘韩信的潜力。

虽然没得到刘邦的赏识,但是韩信时常跟萧何聊天,聊着聊着萧何也觉得这人不错,有点本事,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从长安到达南郑,一路不断有将领逃亡。韩信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想到有萧何等人在刘邦面前提过自己好几次了,也不见动静,怕是不会再重用自己,于是也逃走了。

这天,忽然有人报告刘邦:“丞相逃走了。”刘邦一听就急了,其他人逃走就算了,可我才封你为丞相你就背叛我,这不是打我脸吗?再说,你前些天还替我出谋划策要好好发展,一起打天下呢。想到这里,刘邦特别难过,像“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两天,又有人报告:“丞相回来了”。刘邦见了萧何,真是又气又喜,问:“你深夜逃亡,是何缘故?”

萧何答:“我哪是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

刘邦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又答:“韩信。”

刘邦一听就火了,说:“这一路走来逃走的将军都不止几十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这是为什么?”

萧何说:“普通的人才到处都有,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待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

刘邦当然表示要打天下。萧何趁热打铁,说:“大王要争天下,就赶紧重用韩信,不然他早晚还得走。”

刘邦说:“好吧,那就照你说的办,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让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刘邦说:“让他担任大将吧!”

萧何才放心地说:“还是大王高见。”

刘邦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节。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随意。如果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行。”

刘邦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了。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中彩的一定是自己。等到拜大将的那天,大家才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刘邦举行拜将仪式以后,接见了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问:“现在与大王您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大王可以从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这几个方面同项羽比较一下,谁高谁低?”刘邦沉默,实话实说,项羽比较厉害。

韩信赞同地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您与项羽又有不同之处,我曾经侍奉过项羽,我了解他的为人。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他不会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总之就是,如今大王如果起兵向东,攻打三秦的属地,简直易如反掌,只要号令一声即可。

刘邦听后大喜,恨自己没早点认识韩信。于是,刘邦开始准备向诸将布置各自的出击目标和任务,定制了攻打三秦的作战方案。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山东大部)田荣的时候,韩信率大军北上出击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假借修复秦岭栈道的名义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章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匆忙从废丘(雍都,陕西兴平东南)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章邯军队。同时派诸将四处攻城略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向汉军投降。汉王以其领地设渭南郡、河上郡、上郡。除废丘城之外,关中地区大部分已被汉军所占有,“还定三秦”的战略目标因“暗度陈仓”的成功得以实现。

彭城鏖战,刘邦丢盔弃甲

由于项羽在分封诸侯这件事情上没有一碗水端平,天下很快又重新开始大乱。首先起兵的就是齐国的田荣。齐国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几百年来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项羽重点防范的对象,因此项羽把齐国一分为三,分别封给胶东王田巿、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反倒是原本势力最大、名望最高的田荣,连毛都没捞着。因此在公元前206年,田荣首先起兵,攻打田都,田都逃到楚国。田荣扣留了齐王田巿,不让他到胶东的治所。田巿非常害怕,就逃跑去胶东。田荣得知后勃然大怒,急忙带人追赶齐王田巿,在即墨把他杀死了。回来又攻打济北王田安,并且把他杀死。于是,田荣自立为齐王,全部占有了三齐之地。

彭越领着他的人马一直驻扎在巨野(钜野)泽中,收编魏国逃散的士兵,已发展到一万多人却没有一官半职。于是田荣就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信,让他进军济阴攻打楚军。项羽命令萧公角率兵迎击彭越,却被彭越打得大败。田荣还借兵给赵国的陈馀,让他起兵作乱,来分担自己的压力。

这正好满足了陈馀的报仇心理。因为项羽分封诸侯王时,陈馀只被封为侯,他原来的结拜兄弟、现在的仇人张耳却被封为常山王,而常山本来是陈馀的地盘。陈馀非常不满,于是他接受了田荣的兵作乱,并打跑了常山王张耳。

项羽分封诸侯后,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侍韩王成。项羽却以韩王成灭秦无功为借口,不让张良去韩国就任而把带他到彭城,废为侯爵。张良于是也跟着韩王成去了彭城。过了不久,项羽又找了一个借口把韩王成杀了,立秦朝原来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只因为这个郑昌跟项羽的关系很好。这使得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刘邦左右,成为划策之臣。

项羽还把燕国一分为二,原燕王韩广被项羽封辽东王,而韩广的部将臧荼却被项羽封为燕王。韩广当然不愿意去做什么辽东王,新燕王臧荼不乐意了:“你不去辽东,我怎么做燕王?”于是,这两人也开始火拼起来了。最后臧荼在无终把韩广杀死了,又统一了燕国。

项羽刚刚分封完,这些诸侯国就又乱成了一锅粥。尤其是汉王刘邦与齐王田荣声势最浩大。于是一个问题摆在了项羽面前:到底是先打占领关中的刘邦,还是先打自立为王的田荣?项羽权衡得失之后,决定亲率大军攻打田荣。很快,由于力量对比悬殊,田荣最终被杀死。项羽另立田假为齐王,可是齐国战事并没有结束,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拾残兵败将数万人,拥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继续抵抗项羽的西楚兵团。

齐国的战事牵扯了项羽的大量精力,这给了刘邦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齐国的战事也吸引了项羽大量的兵力,首府彭城的防守十分空虚,这也而给了刘邦乘虚而入的机会。刘邦一面巩固关中,一面扩张势力,亲自率军由函谷关出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东进,目标直指彭城。先是迫降河南王申阳和项羽新封的韩王郑昌;接着西魏王魏豹率军归附;继而又俘虏了殷王司马卬。刘邦迅速占领了今河南及山西中、南部广大地区,造成东进的有利态势。在洛阳新城,刘邦打着为义帝发丧的口号,三军缟素,迅速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对项羽流放并杀害义帝的残暴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号召各诸侯共同出兵,抵制项羽的暴力行为。

其实在政治方面,项羽的悟性比不上刘邦。项羽是个大老粗,只知道凭本事说话,你有能耐打败我,你就是老大,战斗力就是发言权。而刘邦显然技高一筹,拿出义帝说事,其实换了他自己也不一定比项羽慈悲。但是这样一来刘邦争取到了各诸侯国的认同,并且由此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公元前205年春天,刘邦带着五十万大军杀到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刘邦。刘邦说:“彭将军收复魏地十几座城池,急于拥立魏王的后代。如今,魏王豹是魏王咎的堂弟,是真正魏王的后代。”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

彭城由于缺少防守力量被刘邦轻而易举地拿下。刘邦很开心,当年项羽抢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却没能力夺回来,如今新仇旧恨一起报,把项羽的家当洗劫一空,“置酒高会”于彭城,和大家敞开胸怀,享受抢夺别人财物后的快乐。

这时项羽得知老巢被端的消息,虽然知道刘邦不会甘心做个汉中王,但是没想到他的动作这么快,匆匆忙忙打道回府要去收拾刘邦。刘邦当然也知道项羽不会就这样放过自己,如果说他什么准备也没做,就这么整天喝酒享乐,显然不太可能,实际上他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他安排樊哙埋伏在彭城以北的薛县,那是项羽南下的必经之路。不出意外,项羽肯定会跟樊哙相遇,到时候就可以把彭城周边的主力部队全都调过去,应该有九分赢的机会。即使出了意外,到时候还可以联合赵国的陈馀、燕国的臧荼和刚刚被揍得很惨的田横,再加上刚刚投奔自己的有过一面之缘的彭越,无论怎么算自己都不会输的。当然,刘邦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项羽南下成功,自己还有五十万大军,仗着自己人多,干掉项羽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刘邦放心地吃吃喝喝,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信心,一方面是挑衅项羽,让他失去理智。

然而,很多事情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刘邦更惨,他连开头都没猜中,项羽率领三万精兵,根本不走刘邦给他安排的道,直接奔到彭城附近的萧县。这三万精兵利用晨雾做掩护,杀刘邦一个措手不及。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刘邦的五十万大军并没有起到什么泰山压顶的效果,反而瞬间崩溃,数十万大军作鸟兽状奔逃,这场大会战顿时成为一场大溃败。在汉军阵后,是泗水与谷水的交汇段,大批士兵抢着过河,掉河里淹死的人比被西楚精兵杀死的都多。

刘邦也加入了逃跑的大军,在灵璧以东的睢水河畔,一场突如其来的西北风把楚军刮得晕头转向,刘邦趁机带着数十个亲随逃离战场,一路狂奔,向西而去。在逃跑的途中,刘邦遇到了儿子与女儿,眼看着身后有骑兵猛追,刘邦嫌马车跑得太慢了,一脚把自己一对儿女踹下车,多亏夏侯婴跳下去又把他们捡起来,刘邦气得半死,拔刀要杀夏侯婴。这一仗实在输得太惨,刘邦简直气疯了。最后,凭着曹参、灌婴、周勃几个大将开路,刘邦总算捡回一条命,可刘太公与吕雉比较惨,被西楚兵团所俘虏,成为人质。

彭城一战,汉军被歼数十万,刘邦也险些被虏,仓皇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休整。

成皋对峙,划鸿沟分庭抗礼

彭城一战被击破后,刘邦手下的力量纷纷投靠项羽。刘邦懊恼之余也开始组织反攻,在荥阳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开始了长期抗争。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不断骚扰楚军后方,同时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在楚汉之争中,英布对促进汉军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英布,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人,因为犯了罪,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就开始走大运。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英布认为自己出人头地的时机到了,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史记·黥布列传》)。后英布被送往郦山服刑,郦山刑徒有数十万人,英布结交刑徒中豪杰之士,率领一伙人逃到江泽中做了强盗。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英布投靠了“番君”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集聚数千人,举起了反秦大旗。秦将章邯灭掉陈胜,打败吕臣军后,英布率军攻打秦左、右校,在清波(今河南新蔡西南)大获全胜,于是引兵向东。这时英布听说项梁已平定江东、会稽,正渡江向西,队伍不断壮大,众多将领归附项梁,便投靠了他。项梁死后,英布就投靠了项羽,一直是项羽的得力干将。

公元前206年,齐王田荣起兵反楚,项羽出兵镇压,并且向英布征兵,但这时英布找了个借口推脱,只派了几千人前往,后来刘邦在彭城打项羽,英布再次见死不救,这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不满。项羽数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有去无回,不敢前往。项羽因担心北边齐、赵和西边刘邦的军队,而英布此时还有利用价值,所以没有发兵攻打他。

彭城战败后,刘邦问张良:“我愿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作为封赏,谁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跟我一起打天下?”张良便推荐了英布:“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与项王有矛盾。”

刘邦从下邑经魏地来到虞(今河南虞城县),隋何请求出使九江策反英布。到九江后,隋何通过九江王太宰以通关节,可三天也没有见到英布。隋何于是游说太宰说:“英布不见我,定是因为楚国的强大而汉国弱小。这也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你先让我见他,假如我说得对,那是大王所想听的;假如我说得不对,那我隋何甘心在九江受死,以表明贵国背汉而亲楚的决心!”太宰把这话转告了英布,英布召见隋何。隋何说:“汉王派我送信给大王,我十分诧异您为何与楚那么亲近?”英布说:“我一向以臣礼服侍项王。”隋何说:“您同项王都是同列的诸侯,而您却以臣礼服侍他,您定认为楚国强盛,可以依靠。但是项王伐齐,他可以亲负墙版筑杵,为士卒先锋,您就该来率九江军队,去做楚国的先锋。而现今您却只发兵四千去帮助楚王,一个面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难道应当这样做吗?汉王攻打楚国彭城,您就该悉发九江之兵渡淮援助楚王,与汉王日夜作战,决一雌雄。而您虽拥有万人之军,却袖手旁观,不肯派一兵一卒。这是一个依赖他人立国者应当做的吗?您名义上虽然是归附楚国的,但实际上却不肯为楚国出一分力,我认为您这样做没好处。”

隋何接着说:“您之所以不肯背叛楚国,无非是因为汉弱楚强,可是楚兵力虽强,但因项羽违背盟约,杀害义帝,天下人都以不义之名责备他。他还自恃百战百胜,兵强国盛呢。至于汉王,在收降诸侯之后,回守成皋、荥阳,从蜀汉运来粟谷,辟深沟建营垒,守边地。楚人调回部队,中间隔着梁国,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这时欲战不能,攻城乏力,老弱残兵要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楚军到达荥阳、成皋时,汉军只要坚守不出,这样,楚军进不能攻,退不能脱身。所以说楚军是靠不住的。假若楚胜汉,诸侯必定自危而相互救援。可见一旦楚国强盛起来,定会招致天下兵力的对抗。所以楚不如汉,这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归附万无一失的汉,却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岌岌可危的楚国,我对大王的做法感到不解。如果单凭九江的军队想要灭楚是不可能的,但大王若发兵背叛楚国,必定能牵制住项羽,这样一来汉军夺得胜利就是十拿九稳了。我恳请大王您归附汉王,汉王定会划地分封您为王,何只现在区区的九江之地!”

英布考虑了一下就说:“我听从你的意见。”但只是暗中答应叛楚归汉,不敢走漏风声。正好这时项羽派人催英布发兵救楚,隋何直接跟楚使者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愕然。楚使者大吃一惊,想赶紧回去给项羽汇报。隋何趁势劝说英布:“大王归汉已成事实,应当立即杀掉楚使者,不让他回楚,同时尽快与汉联结。”英布听从了隋何的话,杀死了楚使者,起兵攻楚。英布带着汉王刘邦增拨的一些士兵,与一些原部下一路上征兵到成皋,从此便逐渐成为汉王属下反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主力部队。

刘邦牵制项羽的目的实现,利用这段时间进了荥阳城,开始修筑防御。公元前205年三月,楚汉在荥阳对峙已长达十个月之久,由于运送粮食的通道被楚军切断,汉军士兵的口粮告急。这时陈平上场了,他给刘邦出主意,用了一招“反间计”,让范增和项羽反目,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

陈平,刘邦身边重要的一个谋士。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并立魏咎为魏王。陈平辞别兄长,前往临济投奔魏王。后来又转入项羽手下做谋土,后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他卿一级的爵位。公元前205年春,因司马欣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此后他出的计谋项羽也不再听取。陈平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就投奔刘邦了。陈平经汉将人推荐,面见刘邦。由于两人聊得比较投机,刘邦一高兴就把他留在身边做参乘(陪他出行,为他驾驭马车的官员)。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逼急了,提出求和,项羽拒绝,刘邦十分忧虑,这时,陈平让刘邦拿出四万两黄金,买通楚军的人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增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项羽那儿之后,项羽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对他很不客气。

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端进使者房间。使者刚一进屋,就被请到上座,陈平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便叫几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则满脸不高兴,拂袖而去。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大为气愤,回到楚营后,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项羽,霸王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这时,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但是项羽却表示“这事不用你管”。范增这时也听到了自己私通汉王的谣言,顿时火冒三丈,一气之下不干了,要回老家养老去。项羽爽快地答应了范增的要求,还安排了两个人一路护送他。结果范增年纪太大,又一路折腾,还没走到老家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公元前203年五月,项羽猛攻荥阳,陈平又给刘邦出主意:“请大王速写一封诈降信给霸王,约他在东门相见。霸王一定会把他的大军布置在东门外,我们再想办法把他在西、北、南各门的卫士引到东门口来,大王就可以从西门冲出去了。”汉王同意了。不一会儿,陈平领着一个貌似汉王的将军纪信来见汉王,说把他化装成汉王的样子出去诈降,吸引敌人把兵力集中围住东门,然后汉王就可以从西门突围了。项羽果然上当,派人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就在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突然接到韩信的一封信:“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自己退回荥阳据守,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三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领兵出征后,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进展十分顺利。于是他有点膨胀了,就有了上面一封信。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公元前203年六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但此时的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远离根据地长期作战,士卒疲惫,粮食告绝,况且后方还被韩信、彭越威胁。尤其是彭越,号称游击战的祖师爷,深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真谛,抢走项羽的无数粮草,史称“彭越挠楚”。

刘邦却成功地利用荥阳、成皋阻击战,吸引住了项羽和楚军主力,乘机夺取了赵、魏、齐、燕、楚等大片国土。成皋、巩县两道防线坚守两年零四个月,可谓固若金汤。背后是广大的关内根据地,士卒气盛,粮草充足。于是在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其西属汉,其东属楚,划分天下。

项羽由于急于求和,摆脱被动危险的局面,因此做出加大的退让,交还刘邦家眷,让出荥阳,这样才取得了刘邦的同意,以换取安全撤退的时间和承诺。

这显然是一个不符合当时双方实力对比的协议,是一个根本无法执行的协议,说它是子虚乌有最为合理。一定要死认书本的话,我们只能说,那是刘邦为了换回家人的性命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况且协议刚刚签订,张良、陈平就已经劝刘邦赶紧毁约。

四面楚歌,霸王垓下谢幕

公元前202年,刘邦违背鸿沟约定,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追到夏南时,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好,要同时出兵形成合围楚军之势。同年十月,刘邦亲自带了二十多万大军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对楚军发动了袭击,结果跟约好的不一样,韩信和彭越按兵不动,刘邦又招惹了项羽一把。项羽大怒,隔天早上就带了人马发动反击,斩杀汉军近两万人,再次将汉军击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

由于这一战韩信和彭越都放了刘邦“鸽子”,两人约好了似的没有一个人出现,于是刘邦退到陈下之后问张良:“诸侯不按约定行事,怎么办?”张良回答说:“眼看着楚军就要失败了,可大王并没有给韩信、彭越赏赐土地。韩信虽被立为齐王,但实际上他没有自己的封地。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战功累累,却只是做魏国的相国。如今,魏豹死后没有留下后代,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大王现在可以喊他们过来,把陈县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赏给齐王韩信;封彭越为梁王,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区划给他。这样一来大王的成败便关系到他们的自身的利益,就不用担心他们再说话不算数了。”

刘邦照张良说的去做,马上派遣使者通知韩信和彭越说:“现在我们要合力对楚军进行攻打,等到把楚军消灭之后,就将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分封给齐王;封彭越为梁王,睢阳以北直到谷城的土地分封给梁王。”这下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齐王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项羽此时处境非常艰难,兵少不说,军粮也快用尽。在重围之中,汉军战士为了扰乱楚军的士气,日夜不停地唱起了楚国的歌曲。楚兵们听着那熟悉的乡音,忍不住思念家乡,一时间悲从心来,战斗力也随之下降。一天夜晚,项羽突然听到四面传来的楚歌,内心为之一惊,歌声让他的情绪也变得低落起来。不久,楚军中很多将士纷纷离去,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千人。面对此情此景,项羽对着自己的宠妃虞姬边哭边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绝望之中的项羽当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汉军第二天早上得知项羽跑了,于是派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八百精锐只剩百余,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迷了路,这一耽误便被汉军给追上了。项羽一路跑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身边仅剩二十八骑。项羽把二十八名骑兵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杀。当时,汉军骑兵已将项羽等人重重包围,项羽对他的骑兵们说:“看我为你们斩杀汉军一将!”说完,令四队骑兵四向冲击,并约定到山的东边分三处集合。项羽大吼一声,乘战马急驰而下。项羽的兵马所到之处,汉军无不溃散,斩杀了一员汉军将领。

当时,汉军的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奉命追赶项羽。项羽到他面前时,怒目而视,大声呵斥,把杨喜吓得退出去好几里。汉军再次包围项羽,项羽再次奔驰而下,又斩杀汉军一名都尉,杀死百十个敌兵。此时,二十八骑还剩二十六骑。项羽问骑士们:“怎么样?”骑士们回答:“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冲出了汉军的包围,项羽一行快马扬鞭跑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上,此时乌江亭长的船已经在等项羽了,亭长劝项羽:“江东虽然小了点,但是方圆也有千里的土地,大王过了江,还可以继续称王啊。”

面对着滔滔江水,项羽想起八年前自己率领八千名江东子弟兵渡江反秦,那是何等壮烈!而如今,这八千名子弟早已不知身在何处。想到这里,项羽笑着对乌江亭长说:“上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说完,把陪伴了自己五年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并让其余的士兵下马,与追上来的汉军赤身肉搏。项羽一人斩杀汉军数百人,随后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死后,楚地都归顺了汉,唯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拿给鲁人看,鲁人才投降。刘邦赦免了项羽的各支宗族,并封项伯为射阳(今江苏淮安县东南)侯,封项襄为桃(今山东汶县东北,一说为桃丘)侯,封项他(史书中也称其为项佗)为平皋(今河南温县东)侯,但都赐姓为刘氏。至此,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