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风雨欲来,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太后去世,汉章帝任人摆布

汉明帝去世后,皇太子刘炟即位,时年十九岁,是为汉章帝,尊嫡母皇后马氏(明德皇后)为皇太后。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三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的喜爱。

刘炟的亲生母亲是贾贵人,但他从小由马皇后抚养。马皇后即马援的小女儿,史书没有记载她到底叫什么名字,只说“讳某”,即犯了某位尊者的讳。马援去世后,他小儿子不久也因病去世,马援的夫人因思念小儿子而精神恍惚。这时,马援年仅十岁的小女儿承担起了处理家务的责任,她指挥僮仆,内外咨禀,一点也不比大人差,周围的邻居都很喜欢这个女孩。公元52年,在堂兄马严的极力推荐下,十三岁的马氏被选入太子刘庄的宫中。她入宫后,悉心侍奉阴皇后,一举一动都非常有规矩,加上待人处事比较有亲和力,与宫中上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因此深得皇后阴丽华的喜爱。

马氏不仅人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后汉书》记载马氏“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汉尺七尺二寸,大约一米六六厘米,身材比较高挑。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马氏偏偏很好学,进宫后跟着宫里的傅母(负责教育的女官)学习了好几年,小有所成,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知书达理又聪明漂亮的马氏深受刘庄的宠爱,公元60年,汉明帝准备立皇后,对国家大事向来不关心的阴丽华却强烈建议刘庄:“马贵人德冠后宫,就选她了。”有皇上和皇太后的支持,马氏虽然没能生下儿子却也没有失宠,汉明帝不仅亲自指定养子,还安慰她说:“女人生不了儿子也没关系,能把养子抚育好,也是很难得的!”这个养子就是排行老五的刘炟,马氏封为皇后他也跟着沾光,当上了皇太子。

马氏心胸宽广,待人有礼,她当皇后的二十多年,是历史上后宫最安宁的“黄金时代”,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风吃醋。马氏不仅主动给汉明帝推荐侍寝的嫔妃,而且对那些被皇帝宠幸的妃子们还给予安慰嘉勉。明帝驾崩后,按规矩,他的妃子们要“徙居南宫”,腾地方给新皇帝的后妃们居住。马氏担心这些妃子们没法养老,下诏赐予每人诸侯王的赤绶(象征身份的信物),增加拉车的马匹,还赏赐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和黄金,让她们颐养天年。

马氏对别人很好,可是对自己家人却很严苛。她从来不为家里人讨封请赏,甚至家人犯了小错她都要严词训诫,犯下大错的,她更是不客气,取消他们进宫的资格,撵去种地。汉章帝即位后,想给几位舅舅封侯,马氏坚决不同意,搬出高祖约以制衡。章帝偷偷给舅舅封了侯,她还是不干,逼几个兄弟退休。

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扶风平陵人,大司空窦融的重孙女。窦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景帝时期,汉景帝的皇后窦氏擅长黄老哲学,兄弟们深受她的影响,其家族在西汉一朝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从未衰落。王莽时期,窦融积极支持王莽政权,后又主动归顺光武帝刘秀。

窦皇后的母亲是东海王刘疆的女儿沘阳公主,从某种意义上说,窦皇后和汉章帝是近亲结婚。据说窦皇后天资聪颖,六岁就能写字,书法相当漂亮。公元77年,窦氏和妹妹一起被选入宫,入宫后在长乐宫侍奉马太后,后来凭着一手好字征服了当时的汉章帝。马太后对窦氏的印象不是很好,觉得她太虚荣,但由于汉章帝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马太后比较惯着他,只要汉章帝喜欢她也没多加阻拦。公元78年,窦氏被立为皇后。

公元79年,马太后病逝,窦皇后迎来了人生的小高潮。由于窦氏没有儿子,而宋贵人和梁贵人分别生有皇太子刘庆和皇子刘肇,加上时间长了审美疲劳,汉章帝对窦皇后逐渐疏远起来。马太后去世后窦氏无所顾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首先诬陷宋贵人“挟邪媚道”,逼她自杀,并想方设法让汉章帝废掉了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

梁贵人是褒亲侯梁竦的女儿,从小由舞阳长公主抚养,她还有个妹妹,两人都在宫中,论年纪她比窦皇后还大一些。考虑到这层关系,窦皇后没有跟梁贵人来硬的,而是绕了个圈,先收养梁贵人的儿子刘肇,然后打听到汉章帝对梁氏有些不满,于是给汉章帝写了几封匿名信举报梁竦,结果梁竦被杀,梁贵人姐妹忧郁而死。此后,窦皇后控制了整个后宫,说一不二,没人敢招惹窦氏一族。

公元82年,窦皇后为父亲窦勋平反,追封为安思成侯;其弟弟窦宪拜为郎官,旋升侍中虎贲中郎将;另一位弟弟窦笃也拜为黄门侍郎。窦氏一族的势力开始扩张。汉章帝对皇后窦氏一族比较纵容,小舅子窦宪仰仗姐姐的势力,霸占了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园,章帝知道后不仅不问罪,反而对他授予以重任,为后来的外戚专权埋下了祸根。

公元88年,章帝去世,年仅十岁的刘肇继位为汉和帝,窦皇后升为皇太后,她的生母沘阳公主晋封长公主,食邑三千户。窦太后走外戚路线,哥哥窦宪掌握朝廷机要,弟弟窦笃统帅皇帝侍卫,窦景、窦环均负责传达诏令,朝廷上下尽在窦氏外戚集团的掌握之中,窦氏家族进入全盛时期。

窦氏家族的兴衰

和帝因为年纪太小,实际上由窦太后临朝执政。大权在握的窦太后立即下诏,任命窦宪为掌典辅政;太尉邓彪为太傅,接着又对章帝时期的一些规定做了改动,命诸王返回封国,并增加盐铁税以充军费。

窦氏兄弟气量比较小,属于睚眦必报型。二十多年前,韩纡弹劾他们的父亲窦勋,导致其死于狱中。如今妹妹成为皇太后,虽然韩纡已死但杀父之仇还是要报,窦宪派人杀了韩纡的儿子,拿他的人头去祭奠窦勋。齐殇王的儿子刘畅深受窦太后的欢心,窦宪恐怕自己的权力被分食,便派人将其暗杀,并且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刘刚。太后立即下令抓捕刘刚,结果一审之下发现是窦宪干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将窦宪关了禁闭。当时正好赶上匈奴内战,南匈奴因为已经归附汉朝,就向东汉政府请求援助。为了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窦宪利用这个机会主动请求出击匈奴,希望能戴罪立功。

公元88年,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分别率四千骑兵与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一万精兵,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大战一场,北单于落荒而逃。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湖)。这一战一共斩杀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前后共二十多万人宣布投降。

因北单于已逃到远处,窦宪一面派司马吴汜、梁讽携带金帛追寻北单于,企图招降他;一面班师回国,驻扎五原。当时,北匈奴人心离散,吴汜、梁讽所到之处,宣明国威,前后有万余人归降。在北海西北的西海,梁讽追上了北单于,劝说他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先例,以求保国安人。北单于喜悦,率领他的部下与梁讽一起回到私渠海,听说汉王朝大军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温禺疑王随梁讽到洛阳,向汉朝廷进贡,并留侍汉和帝。

永元元年(89年)九月,和帝命中郎将持节到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并封其爵为武阳侯,食邑两万户。窦宪坚决辞去封爵。不过过去大将军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标准设置官属。此时,窦宪权震朝廷,公卿们迎和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窦宪的大将军一职,权倾朝野。

窦宪率军回京师,朝廷大开仓府,犒劳赏赐将士,随窦宪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长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窦氏一族其他几个兄弟也都被封侯,窦笃为卫尉,窦景、窦瑰都任侍中、奉车、驸马都尉。兄弟几个升官加爵后就开始大修宅第,争竞豪奢。

当初北单于没有亲自去朝见汉帝,窦宪觉得他缺乏诚意,就上书请和帝遣返了右温禺辊王,准备再次出击北匈奴。公元90年五月,窦宪派副校尉阎盘率领两千人,出击在伊吾卢驻扎的北匈奴士兵,收复了伊吾卢。车师国受到震动,前王和后王各派皇子到汉朝作质子。七月,窦宪率领军队驻扎在凉州,征西将军邓叠做副手。

北单于见弟弟被汉朝送回来,知道自己惹了事,于是请求亲自入京朝见。可他前脚刚走,南匈奴便趁机偷袭,北匈奴大败而逃。公元91年,窦宪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人率领军队出居延塞,在金微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北单于带着一小队人马逃到乌孙,后来又辗转进入欧洲,再也没有回到过北亚草原。

窦宪平定匈奴,威名大盛,于是以耿夔、任尚为爪牙,以邓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揽朝政,占据要津。一时刺史、守令等官员多出其门。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越发跋扈恣肆。

公元92年,窦宪与邓叠、邓磊、郭举、郭璜勾结,怂恿窦太后废了汉和帝刘肇。察觉到窦氏一族有谋反的心思后,和帝想先下手为强,但是又怕惹怒了窦宪起兵造反。郑众服侍刘肇多年,对皇室忠心耿耿,并且为人谨慎、机敏,有心计,刘肇把自己的疑虑告诉郑众后,郑众劝刘肇及早下手,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适逢窦宪和邓叠班师回京,刘肇于是下诏让大鸿胪去郊外迎接,并按等级赏赐军中将士。窦宪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和帝盯上,进城之后毫无防备地被拿下,被收回大将军的印绶,更封为冠军侯。一同被逮捕的还有邓叠、邓磊、郭举、郭璜,随后他们全都被杀。而窦氏兄弟都各回各家,回到封地后,和帝下了一份诏书,命令他们自杀。窦太后还政于和帝,被囚禁在“南宫”。

汉和帝挣脱了束缚,窦太后在南宫反思了一段时间,决定向光武帝阴皇后和汉明帝马皇后学习,主动消减了自己的供奉,开始过粗衣素食、清心寡欲的日子。

五年后,窦太后去世。丧事还没办完,汉和帝生母梁贵人的姐姐上书要求为梁贵人平反,大臣们也纷纷要求贬抑窦太后的尊号。汉和帝看在窦太后养育自己的份上下不了手,亲手写下诏书:“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其勿复议。”

汉和帝将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于敬陵,并改葬了生母梁贵人,上尊号恭怀皇后,所有礼仪和窦太后相等。窦太后去世,窦氏一族势力瓦解,但这实际上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邓氏与阎氏专权

夺回政权这一年,汉和帝刘肇十四岁,这让那些盼望汉室脱离外戚专权的大臣们看到了再创“光武中兴”的希望,年轻的刘肇似乎还有很多时间来完成这个伟大的理想。窦氏家族的势力消散之后,汉和帝开始亲政。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很勤奋,每天早起临朝,深夜仍批阅奏章,汉朝似乎要迎来一位英明的皇帝。

公元92年,这年多灾多难,东汉多个郡国先是出现大旱,接着又有蝗灾。刘肇心急如焚,认为这是老天爷在惩罚汉朝,于是多次下令理冤狱、薄赋役,并召集各阶层官员开会,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原因。公元96年,蝗灾一路传到了京城,刘肇为此很自责,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于是下诏:“蝗虫之灾,殆不虚生,万方之罪,在予一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心系百姓的明君。

此外,刘肇十分注重德教风化,提倡以德治国。居巢侯刘般去世,按照规定,应该由长子袭位,刘恺坚持让弟弟刘宪继承爵位,自己则开始了逃亡生涯。有官员认为刘恺这样做违反了朝廷规矩,上奏刘肇请求收回刘恺的封地。刘肇仔细看过奏折后不仅没有批准,反而下令为刘恺保留封地,等他回来。十几年过去,刘恺还是没有回来,有官员旧事重提,再次请求刘肇收回刘恺的封地。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曰,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刘恺为了自己的兄弟而放弃爵位,证明他有一颗乐善之心,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善举。为了助长这种良好的礼让之风,实在不应该收回刘恺的封地!”刘肇非常同意贾逵的意见,于是下诏:“王法崇善,成人之美。”不仅同意刘宪袭位,而且召回刘恺,封他为郎。

刘肇办事讲究公平、公正。窦宪预谋造反的事情败露后,牵连了一大批人遭遇牢狱之灾,班固就是其中之一。造反的事情原本与班固毫无关系,但他是窦氏幕府人物,因此遭到株连,罪不至死但也被免了官。洛阳令种兢因与班固有私仇,抓住这个机会将班固下狱并致死。汉和帝知道了实情后,下诏谴责了种兢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

刘肇为人宽厚,以德服人,如果一定要说他有哪些过错,那就是他太信任宦官郑众,为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郑众,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人,汉章帝时,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御花园管理员),由于不依附外戚,一心忠于王室,郑众受到和帝的信赖。和帝扳倒窦氏一族离不开郑众的出谋划策,和帝能亲政也有郑众的功劳,理应获得奖赏。刘肇掌权后,升任郑众为大长秋(皇后近侍官首领)。这本来也不算多大的事,但情况不妙的是刘肇在精神上太依赖郑众,无论大事小情,甚至国家大事他都要征求郑众的意见。这样一来,以郑众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开始发展。公元105年,汉和帝刘肇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刘肇去世,皇后邓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站在权力中心的女人。刘肇的身体一直都不好,经常卧病在床。也许是因为身体的关系,和帝的儿子连续夭折,前后多达十余人,因此,后来出生的皇子都送到民间养育。和帝驾崩后,邓绥将长子刘胜、幼子刘隆接回宫中。长子刘胜身体也不好,不适合继承皇位,邓绥就立才刚刚满百天的刘隆为太子,连夜登基,为汉殇帝,邓皇后升为皇太后。才满百天的刘隆当然无法治理国家,一切事物由邓太后处理。

邓绥是南阳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一的邓禹的孙女。邓绥家里一共有兄妹五人,她排行老三,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所以父亲邓训对她十分宠爱。邓绥从小就聪慧过人,五岁那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祖母给她剪头发,结果一不小心刺伤了她的额头。邓绥没有大哭大闹,脸上还露出高兴的表情。服侍她的丫鬟问邓绥:“难道不觉得疼吗?”邓绥说:“怎么会不疼呢?可是祖母是因为喜欢我才会给我剪头发,人上了年纪,这样的事是难免的。如果我大哭大闹,祖母一定会自责。”

邓绥跟别的女孩不一样,不喜欢女红,反而喜欢读书。父亲邓训对她这个爱好很支持,在邓绥稍微长大一点后,邓训经常跟女儿商量一些政治上的事情。

邓绥十二岁时入宫,和她一同选中的还有阴孝和。阴孝和与阴丽华是亲戚关系,阴孝和的曾祖父是阴丽华的哥哥,按辈分讲,阴孝和算是汉和帝的表妹。在入宫前一天,邓绥的父亲突然去世,守孝三年后邓绥才正式入宫,次年升为贵人,此时阴孝和已经升为皇后。邓绥与阴孝和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个人,阴皇后恃宠而骄飞扬跋扈,邓贵人低调内敛言行谨慎。她的谦逊赢得了皇帝的喜爱,但同时也招来了阴皇后的嫉恨。阴孝和心眼比较小,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和自己共同分享一个男人,于是开始对刘肇进行死缠烂打,结果把刘肇搞烦了,跟她大吵了一架,把阴孝和气得跑回了娘家。

后来刘肇病重时,阴孝和私下说:“等我将来出头的时候,一定要把邓家满门抄斩。”刘肇病愈,阴孝和害怕自己地位不保,听取家人的建议以巫术蛊道来诅咒邓绥速死,以保全皇后之位。谁知,这事被告到了刘肇那儿。和帝大怒,以大逆不道之罪将相关人员全部逮捕。阴孝和被废去皇后之位,软禁在桐宫中,最终忧郁而死,阴孝和的父亲也受此事连累而自杀。

邓绥在阴孝和死后当上皇后,一直陪伴着刘肇,直到公元105年的冬天,刘肇离开了人世。未满周岁的刘隆是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也是寿命最短的皇帝。公元106年九月,登基还不到一年的刘隆不幸夭折,年仅两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夭折后,邓太后立清河王的儿子十三岁的刘祜为汉安帝,邓太后依旧临朝听政。

邓太后吸取前朝外戚专权势盛却结局悲惨的教训,在任用官员上比较公正,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任用自家亲信来帮忙。邓太后的哥哥邓骘作为大将军,推举了不少贤能的人才,得到了天下人的赞扬。在邓太后临朝听政期间,虽然她独揽大权,但从总体上看,她勤政爱民,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她对外家的约束非常严厉,一切行动以维护刘家、保护刘家的利益为主。在她的管束下,邓家兄弟也全都遵纪守法,没有人敢胡作非为。邓太后的做法是明智的,这也是众大臣拥护她的重要原因。

公元121年,邓太后因病吐血身亡,年仅四十一岁。邓绥死后,与和帝合葬顺陵,谥号为熹皇后。根据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曰熹”,这正概括了她为汉室操劳的一生。在东汉刘氏政权动摇的情况下,邓太后的临朝听政起到了支撑汉室、安定民心的积极作用。

因为安帝在位期间不满于当傀儡皇帝,再加上乳母王圣经常搬弄是非,说邓绥的坏话,这都让他对邓太后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他亲政后,邓氏家族难逃厄运,邓氏子弟均被削夺封爵,废为庶人;有些远流边郡,后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被迫自杀。邓绥尸骨未寒,邓氏家族及其亲信蒙遭冤狱,天下无不为之痛惜。大司农朱宠就认为邓骘遭受无妄之灾,便用马车载着他的棺材,肉袒上朝,为他鸣冤。接着,众人也多称邓骘冤枉。安帝无奈,将其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祖坟之中。邓骘归葬之日,公卿同吊,莫不悲伤。一直到顺帝即位后,邓骘才恢复了名誉。

公元114年,阎姬便应召入掖庭,年仅十六岁。据说阎姬是一个非常漂亮而善解音律的女人,汉安帝一见阎姬,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经常召见她,先是封她为贵人,次年又封为皇后。但是没想到的是,阎姬是一个心有大志的女人,热衷于权势,当上皇后就开始干预朝政,甚至暗中培植自身的势力。因为阎姬没有儿子,李贵人生了太子刘保之后,阎氏怕自己失宠便将李氏毒死。公元124年,阎氏因为害怕刘保太子将来继位后找自己报仇,便诬告年仅十岁的刘保谋反,逼迫安帝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阳王。

公元125年,安帝死于南巡途中,阎姬与哥哥阎显害怕京师大臣们拥立在京的刘保,便秘不发丧,只说皇帝病重。四天后,阎后才扶安帝之尸回宫发丧,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东汉前少帝。刘懿这时候只有两岁,按辈分来说是安帝的堂兄弟。阎姬为了达到掌权的目的,不管辈分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任命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这样,东汉刘氏王朝便由宦官专政改为外戚阎氏擅权。

公元125年,登基仅七个月的少帝刘懿病死,阎姬想故伎重演另立一个皇帝,结果还没来得及登基,中常侍孙程等宦官发生政变,斩杀阎显、阎景兄弟,消灭了阎氏势力,又逼太后交出传国玉玺,迎立济阳王刘保。公元125年十一月,刘保继位称帝,改元“永建”,是为汉顺帝。

跋扈将军梁冀

十一岁的刘保凭借宦官的势力登上帝位,这也注定了宦官势力将会在顺帝朝中发展壮大。汉顺帝是自西汉以来除了文帝之外,又一个因政变登上帝位的皇帝,同时也是汉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由宦官发动宫廷政变拥立的皇帝。

公元128年,刘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十三岁至二十岁之间的良家童女填补后宫。梁商的女儿(梁妠)和妹妹(梁妠的姑姑)同时入宫待选。两人都长得很漂亮,尤其女儿梁妠更楚楚动人,最后梁妠和她的姑姑都顺利入选,不久后又同时升为贵人。虽然这样一来辈分有点乱,但在权力和荣耀面前,这并不是重点。由于姑侄两人是亲戚,容貌方面有些相似,宫里经常有人把她们俩人搞混,为了便于区分,梁商的妹妹被称为“梁贵人”,梁妠则称为“梁小贵人”。梁小贵人虽然年纪不大,却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九岁的时候便能背诵《论语》,谈论《韩诗》,文化水平比较高,人也比较明事理。由于跟顺帝年龄相仿比较有共同语言,梁妠曾一度受到皇帝的专宠,但她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经常提醒顺帝说:“只有后妃互相不妒忌,皇上子孙众多,江山才能永固,才能国泰民安!陛下最好能够平等对待嫔妃,这样我也可以避免一些诽谤。”这让顺帝高兴之余,内心又充满感动和欣赏。

四年后,十五岁的顺帝立梁妠为皇后,十七的梁妠入主后宫,结束了贵人的生活,开始母仪天下。梁妠当了皇后,梁氏一族开始加官晋爵,其父亲梁商被顺帝加封为户邑,赐安车驷马,长兄梁冀升迁为步兵校尉,其他亲属也都跟着沾了光。由于汉朝历史上太多外戚专权的例子,顺帝朝臣们担心重蹈覆辙,因此纷纷上书皇帝,建议不要给梁氏一族实权,赏给他们金银财宝就行,但是顺帝不愿采纳。

公元134年,梁商被封为大将军衔,总理朝政。意识到自己风头太盛会招人恨,梁商有意回避汉顺帝的重用,经常请病假,不去上朝。可是顺帝比较实在,见梁商老躲着自己,于是一再下诏,最后将梁商请出,就任大将军。梁商待人谦和,关心百姓疾苦。每当发生饥荒时,他便下令家奴拉着自己家的粮食赈济灾民,所以深得百姓爱戴,即使是以前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也开始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公元141年,梁商去世,由于他在朝廷上下口碑很好,顺帝出于信任,在梁商还未下葬的时候,下诏任命梁冀继承父业,荣升大将军,另外封梁皇后的弟弟为河南尹,这样一来就等于让梁家掌握了朝权。然而梁冀其实根本没有担任大将军的才华和德行。他游手好闲,整日不是喝得大醉,就是踢球下棋,斗鸡走马,而且为人阴毒,谁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就针对谁。据说,大将军特喜欢兔子,他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兔园,有一个商人因为误杀了梁家兔园里的一只兔子,结果“坐死者十余人”。

三年后,公元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因病驾崩,时年三十岁。刘保死后,因为梁皇后没有儿子,梁氏一族决定让虞贵人生的儿子、两岁的刘柄即位,为冲帝。五个月后,刘柄不幸夭折,大将军梁冀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支持立渤海王刘鸿八岁的儿子刘缵为皇帝,而以李固为首的另一拨大臣认为二十岁的清河王刘蒜是继位的最佳人选,

为了长期掌权,梁太后选择立八岁的刘缵为帝,称汉质帝。汉质帝虽然年纪小,但是很聪明。有一次梁冀在上朝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为一件小事情把一个大臣骂得狗血淋头。小皇帝刘缵童言无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梁冀脱口而出:“你真跋扈,是跋扈将军!”梁冀听了,恼火之余对这个自己亲手扶植的小皇帝又感到恐惧,才八岁的孩子就敢指责自己,以后亲政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公元146年六月,梁冀用一个毒饼结束了刘缵的生命。

质帝死后,梁冀与梁太后再次探讨新皇帝的人选,最终选中了汉章帝的曾孙刘志。可是消息一传出来就遭到了李固等人的反对,再次坚持要立清河王刘蒜为皇帝。梁冀很生气,重会公卿大臣,言辞激烈,试图弹压众人,但李固软硬不吃,坚决支持刘蒜。梁冀无计,可施跑到梁太后那儿去告状,于是太后免了李固的官职。最终刘志在梁氏家族的“关怀”下登上皇帝宝座,称汉桓帝,梁太后名义上仍然是临朝听政,但实际上梁冀才是汉室江山的主人。

刘志知道自己能登上皇帝宝座,主要是因为梁冀的支持。为了酬谢梁冀“援立之功”,他对梁冀的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可以说梁冀所受到的皇帝恩遇,超过两汉以来一切元勋。东汉王朝不乏外戚当权,但是梁冀却是所有外戚里最为专横的,见者无不“侧目切齿”。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个别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结局大都很悲惨。

袁著就是其中一个。他当时任郎中小官,看到梁冀飞扬跋扈,忍不住给皇帝上书,指出朝廷已经“势分权臣”,建议大将军梁冀“功成身退”,回家养老比较好,还提出“除诽谤之罪,以开天下之口”。梁冀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去抓袁著。袁著改名换姓迅速逃走,又诈死,用蒲草假装自己的尸体,下棺落葬,但仍然躲不过梁冀密探的耳目。梁冀最后抓到袁著,并将他活活地打死。这还不算,梁冀还把与袁著有关系的人都杀了。袁著的好友,当时的名士郝絮、胡武、刘常都遭诛连,仅胡武一家被杀害的就有六十余人。郝絮刚开始也跟袁著一样,试图躲过梁冀的魔爪,但梁冀的党徒太多,最后只得亲自在梁冀门前服毒而死,以保一家性命。

在梁冀的折腾下,腐朽的汉朝因统治阶级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内忧外患中,公元150年,四十五岁的梁太后去世,去世之前将权力全部归还给桓帝刘志。但梁家的势力依然强大,梁太后死去了,梁冀还活着,他仍然把持朝政,并且让另一个妹妹梁女莹成了桓帝的皇后,这让表面上亲政的桓帝的权力大打折扣。一个梁太后去世,另一个梁皇后站起来,梁女莹本身相貌平庸,依靠家族势力专制内宫,生活极其奢华并且手段残忍,在她的威胁下没有别的妃子敢接近桓帝。

公元158年,忍无可忍的桓帝与宫内的几个太监联手,发动了突然袭击,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带千余羽林军围攻梁冀宅,梁冀及其正妻孙寿当场自杀,其余族人无论长幼皆弃市,梁冀家产全部被没收,官家拍卖,合价三十余亿钱,供朝廷之用,可减天下税租之半。

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人被封侯,出了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夫人、女儿中有七人享有食邑,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曾经显赫的梁氏一族自梁冀死后,整个家族势力便土崩瓦解。

汉桓帝卖官鬻爵

权倾天下的梁冀,最后是死在了几个太监手里。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个立下大功的宦官也而被称为“五侯”。于是,汉桓帝终于等来了亲政的那一天,这一年是公元159年,汉桓帝二十八岁。

宦官们虽然不像梁冀那个霸道总裁一样去操纵皇帝,但是“身体残缺”的他们却对钱财有异于常人的热情,喜欢祸害老百姓谋取钱财。儒家的士大夫本来就瞧不起这些废人,现在他们骑在大家头上作威作福,因此儒家学派“清流派”开始和“五侯”为首的宦官开始了不死不休的斗争。

不久之后,威震天下的“五侯”就死了三个,单超、唐衡、徐璜全都被处死,具瑗被赶出京城,以太尉杨秉为首的儒家学派的第一次斗争看来是成功了。

正当清流派为击败了宦官集团欢呼雀跃弹冠相庆,准备再接再厉把所有宦官全体诛杀的时候,汉桓帝站出来了:“行了,差不多就完了,不要赶尽杀绝,宦官也不一定就是坏人,以后不要闹了。”

有皇帝做后盾,事情顿时不好办了,但清流派似乎不买皇帝这个面子。杨秉去世之后,李膺和陈蕃成了清流派党人的领袖,他们连续不断地弹劾宦官,反正你不要有任何的越轨举动,只要出现一点纰漏,被清流派抓住了,肯定就会变成一张奏折。

汉桓帝当时就心想,你们现在知道站出来指责宦官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了,当初老子被梁冀威胁得差点没命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去了,想要把我的功臣一网打尽未免太过分,我也不想当忘恩负义的人,你们也该吃点苦了。

一声令下,李膺等人统统被关进了大狱,严刑拷打。这就是“党锢之狱”的开端,之后越发展规模越大。

不过,清流派的势力也的确挺大,当时朝廷独尊儒术,凡是当官的除了武将之外大部分都是儒家分子,李膺是儒家分子的领袖,把他抓起来,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辞官的辞官,哭诉的哭诉,上奏折的上奏折,一天三次闹腾,把汉桓帝折腾得够呛。他觉得收拾李膺也差不多了,该接着收拾宦官,让他们也低调点,于是让李膺担任京畿地区总司令,司隶校尉。李膺虽然虽然蹲了几年监狱,但脾气一点也没改,依旧要和宦官斗到底。只要宦官犯了一点错,李膺就抓住不放。

首先倒霉的是张让(后来的十常侍)的弟弟张朔,他担任野王县长,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然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的威严,于是畏罪逃回京师,躲在张让家的夹柱中。李膺知道后,率领吏卒拆破夹柱捉拿了张朔,将其交付洛阳县的监狱,录供完后,便将其正法。这把张让的脸皮都扫光了,张让自以为受宠,跑到皇帝面前告状,可是皇帝苦笑一声:“认命吧,我拿李膺没辙,再说谁让你给人家抓住了把柄呢,以后做事儿最好小心点。”

最后这些宦官居然都不敢出门了。有一天汉桓帝很奇怪地问:“你们这几天怎么都不出门去逛街呀?”

宦官们呼啦扑倒一片:“皇上,我们害怕李膺!”李膺的名头更响了,但是这件事情也影响了汉桓帝,他再次觉得李膺对他构成了威胁。在奴才和大臣之间,东汉的皇帝大多数时候选择奴才,也就是太监。

很快,大臣们做了两件事情,引起了皇帝的极大不满。第一件事就是太原太守刘质抓了一名宦官赵津,准备处死,可是刚好朝廷下了大赦天下的命令,所有人都要释放。可是刘质恨透了宦官,也不管有没有皇帝的赦令,直接处斩。

然后司隶校尉李膺也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张成,他和宦官关系不错,称兄道弟的,消息灵通,知道国家过几天就要发布大赦天下的命令,趁着这个机会他让自己的儿子去寻仇杀了人,结果过两天真的大赦了,张成非常得意。李膺冷笑了两声,把父子两人杀掉,狗屁大赦令,老子才不管呢。

汉桓帝怒了,下令逮捕清流派党人,还列了一个名单,大约有几百人之多,都是些儒家学派的三好学生,也不管有罪没罪,直接抓起来,扔进监狱,进行劳动改造。你不是爱说话嘛,让你到监狱里面说个够。

最后还是皇后窦妙的老爹窦武跑到皇上面前去帮李膺说了句话,总不能把全天下的儒生全都干掉吧。汉桓帝其实也不想这么做,只是想要打压一下他们,让他们别老是跟宦官死磕,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听了窦武的话放了二百多人。但这些清流,仕途算是没希望了,此后,再也没人敢公开议论太监们了。

汉桓帝的这次行动,无形当中提升了宦官的地位,太监当官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不好色,就喜欢钱,这就导致了从上到下大规模的贪污,这些钱最后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国库也要钱,咋办?继续向老百姓收啊。

但是老百姓也没钱啊,不仅要养着这么多官,还有皇帝,还有这么多的太监,而且他们还要造大房子。老百姓一年的收成就这么多,都给当官的了,国家就没钱了,而且那段时间,西域的少数民族又发生暴动了,打仗需要的钱就更多了。

国家没钱了,老百姓更没钱了,用钱的地方却没有少,怎么办呢?公元161年,汉桓帝下令:倒卖官爵。比如各种爵位关内侯等,各种官职如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一律都明码标价,谁出得起钱,给谁当官。

但是人们花钱买官,价格不菲,是不是值得呢?放心好了,绝对值得,花钱买官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花一千贯买的官,过不了几年,怎么着也能赚个一万贯。刮地皮谁不会啊!可以这么说说,汉桓帝的倒卖官爵,直接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怎么办?抢啊,哪里有粮食就抢哪里。就这样,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慢慢开始爆发了。

汉桓帝还有一点出名的地方是好色,据说汉桓帝时期,后宫女人的数量,多到可以载入吉尼斯纪录(如果那个时候有吉尼斯纪录的话),汉桓帝后宫女人的数量达到四五千人,一天一个也得好几年。

不过很快,在位二十年的汉桓帝刘志也一命呜呼了,他算是东汉后期皇帝里面高寿的一位了,活了三十六岁。

荒淫无度汉灵帝

公元167年,汉桓帝刘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刘志的皇后窦妙开始垂帘听政。汉桓帝虽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留下。于是,窦妙从刘志血缘最近的一支选择了刘宏继承皇位,是为汉灵帝。刘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亲是河间王刘苌,刘苌和汉桓帝刘志的爷爷都是汉章帝的第六个儿子刘开,汉桓帝刘志继位后,刘苌成为新的河间王,可惜生下刘宏不久,刘苌就去世了。所以汉桓帝和汉灵帝其实属于同一个家族,汉桓帝死的时候,刘宏才十岁。

皇后窦妙召其父窦武商议决定,让光禄大夫刘儵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公元168年,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灵帝即位后,由于年幼,窦氏按照前朝的旧列,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她任命窦武为大将军,执掌全国最高的军权;又重新任用党锢之祸被罢免的清流陈蕃为太傅,行尚书事,掌握全国最高的行政权。陈蕃与窦武一文一武,一同辅佐朝政。陈蕃当上了太傅,重新启用了在党锢之祸后在家赋闲的李膺等人,继续跟宦官斗下去。

这时的宦官,以曹节为首领,张让、段珪为羽翼。两大集团又展开殊死搏斗。由于清流派有大将军窦武的支持,也就是有外戚的支持,等于是外戚和清流派两大集团联合起来对付宦官集团,宦官集团暂时处于下风,朝不保夕。眼看就要胜利,把宦官彻底清除,但是外戚自己作死,把大好局面葬送了。

有一天,陈蕃找到窦武对他说:“这些阉党太可恶了,有他们在天下别想太平,还是全都除掉算了。”窦武当即点头:“言之有理!咱们不如找个机会把他们一勺烩了算了!”陈蕃也说:“没错,连锅端!让他们狂!”可是这个傻缺窦武根本不想发动什么政变,只是敷衍陈蕃。大将军的官职已经顶天了,再往上只有那个宝座了,就是把这些太监都除掉了,也不能升官,干吗做这么多没有好处的事情呢。窦武还把这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女儿,说了大臣们和自己商量的意思。窦太后大为惊讶:“父亲,这个想法太奇葩了,若把太监都灭了,那以后宫里的活儿谁来干?自从周朝以来就有太监,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难道让一群大男人来伺候我,你觉得合适吗?”窦武一想,那样就更乱了,这种事儿可千万不能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收拾几个闹得最厉害的,这一次窦太后倒是同意了。

可问题是收拾一些小鱼小虾根本没用,真正厉害的是曹节和王甫、张让、段珪、侯览这些大太监,只要他们在朝廷里,这锅汤还是不能喝!

清流派和外戚又有了新的计划,他们抓住了一个叫郑飒的大太监,把他弄进监狱里面严刑拷打,然后让他把曹节和王甫的罪恶全都供出来,太监能有什么节操,一股脑全都说了。大臣们喜出望外,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窦武顿时乐得都快要找不到北了,这一次肯定是大功告成啊。

他写了一封奏折,送到女儿那里,可当天晚上窦太后太累了,休息得很早。奏折就放在桌子上,没想到被一个小太监看到了,小太监发现里面居然还有自己的大名,这可吓坏了。紧接着恶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服,拿着奏章就跑到了门口,一嗓子就吆喝起来了:“陈蕃和大将军窦武给太后上了奏折,要废掉皇帝,图谋造反,大逆不道,大家赶快来看看呀!”这一喊把宫里的太监都叫来了,大家一看奏章,发现好多人名都在其中,顿时人心惶惶。

大太监曹节是个搞政治的老手,一看这情形,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第一步先把小皇帝刘宏给绑票了,然后逼着皇帝下了诏书宣布窦武和陈蕃谋反,然后发动了御林军,把陈蕃和窦武全都杀了,再然后把窦太后软禁。这时候,太后也没办法临朝听政了,刚刚十三岁的汉灵帝自由了,可那时他什么也不懂,只能依靠宦官,宦官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巅峰。

跟着,曹节在皇上面前说清流派的坏话,说清流派是奸党,应该全部追杀。于是皇帝下令把所有的“奸党”全都给抓起来了,汉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狱”比汉桓帝时期的“党锢之狱”规模要大了很多,不但打击面扩大了,而且党人的下场也很凄惨。牵连进这次“党锢之狱”的有六七百人,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有的被罢官。

好歹汉桓帝时期,成年的皇帝还能做个调节阀,但是只有十三岁的汉灵帝,直接就被太监们玩坏了。在太监们的引诱下,汉灵帝成了一个极度追求淫欲的皇帝。灵帝与众多姬妾在西园裸体游玩,为了盛夏避暑他盖了个“裸游馆”,先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他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歌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裸体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然后再演奏《招商七言》的歌曲用以招来凉气。渠水中所植的荷花莲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夜舒荷”。又因为这种莲荷在月亮出来后叶子才舒展开,又叫它“望舒荷”。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灵帝与美女在裸游馆的凉殿里裸体饮酒,嬉戏追逐,一喝就是一夜。他感叹说:“假如一万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

汉灵帝原本的皇后宋皇后因为老说一些让汉灵帝节欲的话,被废了。之后两年,灵帝耽于淫乐还没有打算再册立皇后。朝臣上表请求他赶紧确立中宫,因为这是国家的一个象征。灵帝便册立了贵人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的出身很微贱,她是一个杀猪屠夫的女儿。何氏的容貌美艳无比,她身高七尺一寸,肌肤如雪,亭亭玉立。灵帝一见到何氏就喜欢上了她,于是她夜夜独占灵帝,后宫又多了许多枯灯中打发寂寞光阴的女子。几度春风之后,何皇后怀孕生下了皇子刘辩。何皇后的兄长何进被封为侍中,她已故的父亲何真追封为车骑将军。

不过汉灵帝成年亲政后,也不是一味地对宦官好,有时候也不留情面,尤其是牵扯到钱的时候。当时东汉被征服羌人的战争给拖垮了,国库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什么钱,再加上连年水灾旱灾的税都收不上来,汉灵帝就只能自己找路子发财。法子有一个现成的,在汉桓帝时期已经实行过,就是卖官。

汉灵帝考察了汉桓帝时期的卖官政策,表示太不符合市场规律了。他自己在政府内部公开招标,三公级别的一千万,部长级别的五百万,而且这官还做不长,因为做一段时间就要贡献出来重新出售。可是这么多钱很多人拿不出来,汉灵帝很开明地说:“可以按揭,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钱从哪里来呢?汉灵帝心里跟明镜一样,当然是贪污了,他知道人们抢着当官是为了什么,所以这卖官的买卖做得很红火,他的手里也就逐渐有了点钱,一部分存在京城,一部分存在家乡河间。可能是预备将来退休之后去河间养老用的。

当时,崔烈想要当司徒,汉灵帝管他要一千万,崔烈表示现金没那么多,固定资产也不够抵押,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反正现在投标的人不多。汉灵帝的奶娘也来求情,他就很为难地以五百万的价格五折给卖出去了,后来他就后悔了,说:“卖便宜了,这个买卖赔本了,本来可以卖到七百万,结果少了两百万!”

过了几天,一个叫阳球的人买了个司隶校尉来干,上任之后,就查出来大太监王甫家里很有钱,而且有贪污的证据,结果汉灵帝听说王甫有钱,顿时怒了:查,给我一查到底!结果查出来有七千多万。汉灵帝气得发晕,我卖一个太尉才收一千万,他家里居然有七千万,这也太过分了吧,拉到监狱里给我狠狠打!结果王甫就被阳球活活打死在了监狱里面。王甫一死震动京师,老百姓还以为咱们的皇帝终于圣明了一把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钱给闹腾的。汉灵帝这么闹腾,使劲弄钱,但钱还是不够花,为什么呢?因为黄巾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