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病患知识

一 原始人的常见疾病

早在原始时期,人们为求得生存和种的蕃殖,就曾对各种危害和影响人类生息健康的疾病的治防,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到了夏商时代,病象病因识别已达到相当水平,医疗病患的方法与卫生保健上的社会成俗,一方面伴随着无数次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文明发展状态,同时又为后世中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原始先民的常见疾病,主要有肠胃疾病、口腔疾患、骨科病、小儿病和妇女病等几大类。

《韩非子·五䘄》说,上古之时“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说明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是为原始先民所常患,唯如今想要具体了解,却已甚难。不过,原始社会生活条件艰苦,食物低劣粗糙,对人体牙组织起的慢性破坏作用,在考古资料中多有揭示。如牙周病和牙槽脓肿等口腔疾患,早在旧石器时代确极严重。陕西蓝田陈家窝出土的一具距今约五十多万年前的老年女性猿人的下颌骨化石,右下第一前臼齿在生前已脱落,颊侧齿槽萎缩,边缘增厚,显然是牙周病病理变化症状。[78]四川资阳出土的一具旧石器晚期老年女性头骨化石,左上三个臼齿在生前全部脱落,内侧齿槽壁有不规则骨瘢痕,还有一小团微密的骨组织,呈现出骨小梁粗大,是慢性牙槽脓肿所致。[79]

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口腔疾患罹患率仍相当高,主要症状表现为牙齿过早磨耗和脱落,或者因粗嚼硬咬,擦伤牙床,引起细菌感染,造成牙槽或根尖软组织化脓坏死,甚至发生颊瘘、颏瘘和内眦瘘管等病变。[80]

河南长葛石固遗址出土人骨,其臼齿磨蚀度比现代人的标准差不多要早10岁左右。[81]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墓地出土的192具人骨,患有各类牙病者达76人,约占总人数的39.6%,其中有一个乳齿尚未换完的小孩,牙齿已较重磨损,许多人刚到40岁,牙齿即已部分或全部脱落。[82]上海崧泽遗址经鉴定的37具出土人骨,齿尖磨损,或第一、二臼齿齿质点扩大、暴露以至连片者有27人,约占总数73%,其中女性患者又高于男性。[83]

值得注意者,口腔疾患中龋齿罹患率的上升,堪称是新石器时代始为流行的文化病,主要是因食用淀粉一类的食物结构性变革而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淀粉类食物经常积存齿间,由口腔内细菌作用而产生酸侵蚀,导致牙齿硬组织蛀蚀缺损,谓之龋齿,亦谓蛀牙。陕西临潼姜寨仰韶遗址发现一例,见于一位16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其墓内又有玉坠饰、骨管、石球等随葬品,缠挂于身的骨珠达8577枚之多。[84]这位少女生前生活当比较优越,似乎龋病的出现,与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改善有一定关系。龋齿的罹患率,长江中游江汉地区及东部滨海地区,远较中原及西部地区要高。如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在观察的33例骨架中发现4例,占总数12%以上。[85]上海崧泽遗址龋齿罹病率为2.7%。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为5%。[86]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经鉴定的人骨下颌齿有1035个,其中男性齿682个,女性齿353个,内男性龋齿36个,女性30个,男女患龋率分别占其齿数的5.3%和8.5%,龋蚀牙面包括邻面龋、咬合面龋、颊面龋、舌面龋等等。[87]这里间接反映了当地的食物结构,恐怕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有所不同。

另外,在原始时期东部滨海地区的口腔疾患,也普遍高于中原地区。如牙周病引起的齿槽萎缩和牙齿脱落,大墩子遗址出土的113具人骨中,患者有46具,总数占到40.7%以上,其中有六具的齿槽骨出现圆形瘘管的根尖脓肿,有三具有明显的溃疡病变标志。西夏侯遗址也发现4例齿槽脓肿和根尖脓肿病例,内一位中年男性,生前同时患有多种口腔病,其齿槽左右两侧均因严重脓疡而凹陷成较大空洞,下颌右侧第一、二臼齿磨耗穿髓,又因根尖脓疡而使齿根露出,还因牙周病导致齿槽严重萎缩。

造成东部滨海地区口腔疾患高发,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原因,就是本地区流行口颊含小石球、陶球和人工拔牙的古怪风习,直接害及牙组织的严重创伤。口颊含球,球与臼齿颊面频频接触磨擦,使齿列迫向舌侧,造成齿弓槽变形和齿槽骨萎缩,还引起一系列口腔疾患。[88]拔牙风习更是一种人为损伤自身生理组织的行为,拔牙通常限定在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拔牙施术年龄一般在14岁左右性刚趋成熟期,经模拟想象,当时拔牙仪式进行时,可能是采用某种器具水平方向敲打折断其齿。[89]有关人骨鉴定材料表明,本地区各原始居民共同体的拔牙人数比率,山东茌平尚庄遗址为80%[90];兖州王因遗址为76.8%;宁阳大汶口遗址为73.7%;诸城呈子遗址为66.7%[91];曲阜西夏侯遗址为55%;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为64.6%;常州圩墩遗址为42.9%[92];上海青浦崧泽遗址为28.6%。而陕西临潼姜寨二期遗址仅发现一例,只占0.04%。[93]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口腔疾患罹患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原因所在。

原始人的骨科病,常见病理症状主要表现有骨骼生长不良、骨桥形腰椎病变、腰椎移位、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肱骨瘤状突起变异、长骨刺、骨折或刺伤性骨组织破坏等,患者又以成年男性居多,大都与生活艰苦、营养不良、体力劳动繁重或械斗和生产活动中的误伤有关。

一般说来,人体颅缝和骨骺的愈合是与年龄的增大相对应的,年龄愈大,其发育愈合也愈明显。但元君庙遗址仰韶居民的骨骼生长,有62例不相对应,约占总人数32.3%,一些人年龄在30—50岁,骨骺却仍未全愈合,或骨骺虽愈合,骨缝仅部分愈合,这主要是营养不良所致。据考古人类学家利用人骨标本13C测定获得的古人类食谱讯息,西安半坡和宝鸡北首岭仰韶居民,约占85.7%的人以粟类作物为食,只有14.3%的人肉食摄入量比较高。[94]元君庙遗址与此两地相近,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相类,可相借鉴,透露出当时人们的食物比较单调,营养是不足的。

在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的人骨鉴定中,还发现有的人因缺乏维生素D而患有佝偻病,一位中年男性,股骨中部变形,呈弓状,下肢成为O型腿,弯曲距达49毫米,而正常人应当为32毫米左右。[95]陕西渭南史家遗址还发现两例中年男性人骨,下颌骨患有骨性关节炎和骨质增生症状,可能因长期咬嚼粗食造成机体局部损伤。[96]

至于繁重劳动造成的骨骼劳损,则更为多见。史家遗址有八个成年男性患有腰椎椎体呈骨桥病变或股骨形变弯曲。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一些成年男性患有脊柱压缩性骨折合并增生性脊椎炎。华县元君庙遗址有一壮年男性人骨,几个腰椎呈楔状,关节面上下整体,属于长期劳损的标准压缩性骨折症状。姜寨二期遗址发现一壮年男性的二根肱骨因劳损造成中部瘤状隆起。青海柳湾遗址一中年男性人架,脊椎呈竹节样,乃类风湿性脊柱炎症状。[97]曲阜西夏侯遗址发现一具中年男性人骨,右侧股骨和胫骨的膝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生前患有较严重的慢性关节病。史家和姜寨遗址还发现少数中青年女性患有腰椎长骨刺以及椎体劳损变形病例,但个例数远低于成年男性。似当时男女氏族成员间存在着社会分工的不同,妇女从事的力活可能稍轻于男子,适应妇女生理机能的潜意识多少起有约定俗成的作用。

原始人的骨科病中,有一类是因有意创残肢体的习俗造成。如半坡遗址发现一些死者的体骨缺指少趾,而墓坑填土或随葬陶器中有其断指割趾。姜寨遗址也发现一具中年男性人骨,其右足的四节趾骨另盛于一陶罐内。有学者认为,当时可能有割断手指足趾祀神之俗,不仅施于生者,也施于死者。[98]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一座男子双人合葬墓,其中一位青年腰椎明显左移,可能因外伤使脊髓马尾受侵,生前截瘫,另一位中年男子右下肢被割断。[99]这种创残肢体属于什么样的宗教观念及其性质所在,还有待探索。骨科病中又有一类属于机械性外伤,如见于姜寨遗址的病例,有眼眶缘被硬物削伤者,有腿股骨被刀砍伤者,有额骨被砸伤者,有肢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者。其他遗址也有此等病例。

一些外伤骨科病,颇能反映出当时医疗护理水平的高低。如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一些成年男女性人骨,其桡骨或小腿骨骨折后,因对位线对不好,造成畸形愈合,说明医疗处理还很落后。但元君庙遗址发现一具壮年女性人骨,右侧桡骨有陈旧性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另一具壮年男性人骨,颅骨也有陈旧性骨折,钙化日久,说明伤者生前头部虽受重创,还是治愈得活。西夏侯遗址发现一成年男性,右侧肱骨折断后愈合。大墩子遗址也发现一壮年男性的右股骨骨折后又愈合。[100]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一具人头骨上有一小圆孔,经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发现开口边缘有人工用锐利工具刮削的圆弧状痕迹,“属自然修复,只有在十分精细的修饰和骨组织修复后才能形成,表明该墓主在手术后依然存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01]。青海民和阳山一具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男性人骨,生前曾遭外击颅骨骨折,然其头骨人字点上方顶孔区所呈圆钝三角形的大型穿孔,创缘生出骨刺,“晕圈”状刮削面已显模糊,属于穿颅手术后依然存活的成功例子。青海大通上孙家寨M392墓一具距今约3000年前的中年男性头骨,沿额骨后缘有一道长约115毫米横向带状穿孔,最宽处约30毫米,创缘钝化并有新生骨赘生长,生前因受创伤当施行过大型开颅手术,术后也曾存活。[102]可见史前时期各地的医疗护理水平并不简单。《左传》定公十三年云:“三折肱知为良医”,人类正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自身生理肌体的能力的。

小儿病是直接威胁原始人类人口增长与否的一大痼疾。在各原始氏族共同体内,婴幼孩童的死亡比率互有高低,但总的来说都相当高。如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出土人骨469具,婴幼孩童为65具,占13.9%[103];半坡聚落遗址254具人骨中有76具,占29.9%[104];姜寨一期聚落遗址383具人骨中有238具,占62.1%。其他如元君庙遗址,幼童死亡比率为19.1%;崧泽遗址为15.4%;常州圩墩遗址为16.8%;邳县刘林遗址为12.6%[105];邹县野店遗址为29.5%[106];西夏侯遗址为33.3%。综合计之,幼童平均死亡比率高达30%以上。

幼童早夭,固然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营养贫乏、疾疫流行、卫生保健欠缺等外界因素有关,但也应看到,当时幼童死亡比率高低常与同居民集团妇女平均寿命高低互成反比。如姜寨女性死亡高峰在青年期,约占女性人数的47.6%,其幼童死亡比率也就高达62.1%。半坡、元君庙、野店、西夏侯四组,女性死亡高峰延后在青年和壮年两期,幼童死亡比率也降到20%—30%上下。北首岭、崧泽、圩墩、刘林四组,女性死亡高峰又推迟到壮中年或中年期,幼童死亡比率也就降至百分之十几。可见同居民集团内妇女寿命的长短,常直接连带及子息存活率。

当时成年女性寿命偏低,原因之一就是实行早婚早育。姜寨一期三墓区发现一座158号的一次葬土坑墓,葬着一位20岁的青年女子和一个6—7岁的孩童,或系母子合葬,可推算出母亲的育龄才不过14岁左右。同墓区M181墓一次葬土坑墓,为一位30岁女性和一个13—15岁孩童的合葬墓,母亲的育龄也才15岁左右。就是说,女子刚步入青年阶段就已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人体生理特点看,女子14、15岁月经初潮,直到21岁后才发育成熟,过早的婚育只能紊乱女性的成长发育过程,促使她们未老先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当时婚育年龄无知地过早提前,不仅使妇女的衰老期大大前移一二个年龄级,而且无形中已使人过30岁左右即为老年的人体生理学错觉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早婚早育既成了妇女的催命符,又导致子息先天不足,直接危及后辈的存活率。

小儿死亡率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妇女疾病致死,有不少与孕育死亡相关。对每个生育女子来说,临盆时的难产和产后的细菌感染,在医疗保健水平十分低下的当时,也是最恐惧、最无可奈何、最性命交关的,一旦母亡,子息的生命火花也会随之熄灭。山东邳县刘林大汶口文化遗址,M152墓埋着一具中年妇女,骨盆中留有一个约七八个月的胎儿骨骼。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M55墓埋着一具成年女性人骨,两腿之间有一个头朝下的婴儿骨架。[107]当系难产母子双亡。崧泽遗址M85墓埋着一具中年妇女,头上方有一具二次葬胎儿骨架,可能是母亲因产褥细菌感染死亡,于是将先死小儿移来合葬。母子双亡不只限于母方孕产中,即使过了哺乳期,年龄稍大的孩童,在其失去母亲抚育照料后,也每每其命不永,崧泽遗址M84墓合葬一成年妇女和一个7岁左右孩童,或即属这类情况。姜寨二期墓地发现一座W263四人二次瓮棺墓,为一成年妇女和三个年龄分别为14岁、5岁、不足3岁的孩童,也表明了子息的存活率是与母亲的生死紧相关联的。

二 夏商人对疾患的认识

(一)疾患类别与体态知识

相传为夏禹、益所作的《山海经》,其实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抵成书于战国时代,但书中保存了许多反映远古以及夏商以来的社会生活素材,这已为学界所公认。

《山海经》中记有大量疾病名,如属之内科的,有瘕疾(寄生虫病)、蛊疾、䐆(指大腹)、腹痛、呕、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气下泄)、心痛、火、寒、厥(逆气)、毒、垫(下湿病)、疟、风、忘(健忘)、惑、狂、厌(魇梦)、忧、痸、痴、㖶(噎)等22种;属之外科的,有肿、疥、疠、瘿、拘缨(甲状腺肿大)、瘅、疣、疽、痈、、癙、痔衕、瘘、胕肿、腊(体皱)、(皮起皱)、白癣、痤(皮上肿块)、皮张(浮肿)、骚(狐臭)、底(胝)等21种;属五官科的,有眗目、瞢、䂃、眯、聋、嗌痛等六种;属妇科的有不字(不育)一种;属传染病的有疫疾、大疾二种。总共不下52种之多。

《山海经》疾患定名,分类较乱,有的据病象,有的按病因,原则不清,方法不一,识明医学尚处于幼年时期。[108]与殷墟甲骨文反映的疾患种类名相比,后者要明了得多,一般是根据病理症状和病发部位或病灶所在,以确定所患何种疾患,有的疾病又有细分,显得较为进步些。因此《山海经》的医史材料,当包括有夏商以前人们对于各种疾患种类的病象病因辨识。

商代人称病患为疒,即疾字,甲骨文疾写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又写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从女与从人同,像一人卧倚版榻津津出虚汗状,以患者病态取意,相当《说文》说的“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这是人们出于对病象病症状态的识别。

甲骨文云:

贞其有疾,(《合集》13784)

贞亡其疾。(《合集》13799)

贞非隹疾。(《合集》13845)

乙夕有疾,隹有由。

乙夕有疾,不隹有由。(《合集》2274正)

王疾。(《合集》13702)

贞妇好有疾隹有害。(《合集》13714正)

丁亥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贞子渔其有疾。(《合集》13722)

丁未卜,子其疾,用若。

勿疾,用。(《花东》241)

辛卜,妇母曰:子。丁曰:子其有疾。允其有。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若。(《花东》331)

戊辰卜,大有疾亡延。

其延。(《花东》299)

妇姼子疾不延。(《合集》22246)

贞子弗疾。有疾。(《合集》41023)

丙午,贞多妇亡疾。

丙午,贞多臣亡疾。(《合集》22258)

上揭辞例之“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若”,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象一患者在宅中卧版床养病意,为疾之异构。此等卜问商王及妇子臣正的有疾、无疾、弗疾,疾字大多用为疾患的泛称。但甲骨文中涉及具体病症时,通常称作“疾某”、“某疾”,基于各种病象病症、病发部位或病灶所在而加以辨识,故有当时社会较为认同的一系列疾患名称。

甲骨文所见的疾患种类繁多,今董理如下:

1.疾首、首疾

甲辰卜,出,贞王疾首亡延。(《合集》24957)

甲卜,子疾首亡延。(《花东》304)

甲卜,子首疾亡延。

甲卜,子其往□,子首亡延。(《花东》446)

贞子疾首……(《合集》13614)

乙巳卜,贞石疾首不延。(《合集》22092)

……旬□(忧)。旬有求(咎),王疾首,中日彗。(《合集》13613)

……中日彗。一月。(《合集》21026)

“疾首”即“首疾”,“首亡延”为“首疾亡延”的省文。《周礼·天官·疾医》云:“春时有痟首疾。”郑氏注:“首疾,头痛也。”“疾首亡延”、“首疾亡延”、“疾首不延”,是讲头疼无延缠。彗,旧释雪,不确。杨树达先生释彗为扫竹,用以扫除,引申有除义,“王疾首,中日彗”,谓商王病首中日而除。[109]蔡哲茂先生认为,卜辞中用于疾讲的彗,有慧、蠲、瘳、愈、除之意。[110]裘锡圭先生进而指出,甲骨文有字“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合集》13861),可隶写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是当疾讲的彗的专字”,“直接表示用彗扫去卧床病人的疾病”,彗的疾义很可能是由扫竹义引申来的;所谓“中日彗”,与《黄帝内经素问·藏器法时论第二十二》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

子患头疼、目疾、心绞痛等症(《花东》446)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之“日中慧”同义,又引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敝帚骚(扫)尤(疣),祝曰:‘今日月晦,骚(扫)尤(疣)北。’入帚井中”,认为“用扫帚可以扫去疾病的巫术思想,无疑有很古老的根源”[111]

2.疾目、目疾、目忧

癸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贞子渔疾目,祼告于父乙。(《合集》13619)

有疾目其延。

贞王弗疾目。(《合集》456正)

子弗艰目疾。

丙卜,三日子目□疾。

丙卜,五日子目既疾。(《花东》446)

壬申卜,目丧火。言曰:其水。允其水。

壬申卜,不允水。子占曰:不其水。(《花东》59)

贞不隹目(忧)。(《合集》13622)

贞王目肙

贞王目毋其肙。(《合集》13623正)

贞有疾目肙。

贞有疾目不其肙。(《合集》13623正)

壬子卜,贞雍目有彗。(《合集》13422)

贞疾目不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合集》13628)

“疾目”、“目既疾”、“目丧火”、“目忧”均指眼疾。“疾目其延”谓眼疾延缠不愈。《黄帝内经》中讲到眼疾有目痛、泣出(流泪症)、目赤、眦疡、眼睑水肿、视歧、目翳(白内障)、目盲等等。“目丧火”,不知是否指目赤之类红眼病,占辞“其水”、“不其水”,可能与治疗方法有关,寓水克火的早期思想观念。目肙、目彗、目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盖属意于眼疾是否能痊愈。蔡哲茂先生谓肙字像蚊子幼虫之形,读作疾愈意义的“蠲”[112];又认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字从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求声,读为瘳,“是表示疾愈的一个字”。[113]可从。

3.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

……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合集》13629)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即民字。[114]郭沬若先生谓民、盲通训,像有刃物刺目之形。[115]“疾盲”意指眼疾犹如针刺,近乎目盲。

4.疾耳

贞疾耳,隹有害。(《合集》13630)

贞疾耳,御于……(《合集》13632正)

己未卜,隹父庚害耳。(《合集》21377)

“疾耳”就耳部疾患是否会有祸害而言。

5.听忧、听孽

贞王听隹(忧)。

贞王听不隹(忧)。(《合集》11018正)

贞王听隹孽。

贞王听不隹孽。(《合集》9671正)

“听忧”、“听孽”指听觉有障碍。

6.耳鸣

庚戌卜,朕耳鸣,有御于祖庚羊百有用,五十八有毋用今日。(《合集》22099)

丁巳卜,梦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耳亦鸣。(《合集》21384)

癸卜,贞子耳鸣,亡害。(《花东》53)

癸酉卜,子耳鸣,隹癸子害。(《花东》275)

丁卜,子耳鸣,亡害。(《花东》501)

庚卜,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子耳鸣,亡小艰。(《花东》39)

壬戌卜,在口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子耳鸣,隹又,亡至艰。(《花东》450)

……耳鸣,亡至[艰]。(《怀特》1433)

《黄帝内经》中提到耳疾有耳中生脓、耵聍(耳垢栓塞影响听力),及因经气厥逆或精血不足而引起听觉障碍的耳聋与耳鸣等不同患症。[116]上揭“耳鸣,隹又”,字象治丝貌,此盖用指耳鸣持续不绝。“疾耳”、“听忧”、“听孽”、“耳鸣”、“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耳亦鸣”,说明当时人们已在辨别不同的耳疾。

7.疾自

贞有疾自,隹有害。

贞有疾自,不隹有害。(《合集》11506正)

“疾自”,《说文》:“自,鼻也,象鼻形”,谓鼻疾。

8.息隹出疾

贞妇好息隹出疾。(《合集》13633)

《黄帝内经》对鼻疾有记述,如鼻鼽(流涕、鼻塞、打喷嚏)、鼻渊(鼻窦炎)、鼻衂(鼻出血)等。甲骨文息字像鼻腔流涕状,故云“出疾”,殆指感冒流涕,或鼻塞不畅,也可能指呼吸道感染的慢性疾患,比单单言“疾鼻”要明了。

9.疾口、口疾

贞疾口。(《合集》13642)

贞疾口,御于妣甲。(《合集》11460正甲)

辛亥卜,子告有口疾妣庚,亡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花东》149)

癸丑卜,大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弜御子口疾于妣庚。

癸亥卜,弜御子口疾,告妣庚。曰: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告。(《花东》247)

“疾口”、“口疾”似指咳嗽、口腔炎症、嚼咽困难或构音障碍之类的疾患。上揭子所患口疾自癸丑至癸亥至少有10余天以上。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要也,在此疑用为表示疾患状态的一个词。

10.疾舌

甲辰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7,贞疾舌,隹有害。(《合集》13634正)

贞疾舌,求于妣庚。(《合集》13635)

“疾舌”指舌患,如舌缘炎症红肿水疱之类。

11.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8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9疾,隹有由。(《合集》13641)

话字从石从舌,“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0疾”殆不瘠舌转、舌面神经麻痹引起的舌头运动石然失常之类的病象。“由”与“害”为同类词,与祸咎有关,问此种疾患会否有咎。

12.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1

……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2。(《合集》18390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3字从舌从䖵,可隶写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4[117]李宗焜先生认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5字也可能跟舌疾有关”。[118]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6似指口舌糜烂或嘴部痈疽疮疡之疾。

13.疾言

贞有疾言,隹害。(《合集》440正)

贞言其有疾。(《合集》13637正)

旧释“疾言”为喉病,指“发音嘶嘎咽喉之病也”[119]。于省吾先生谓言、音二字互作,“疾言”即“疾音”,“指喉音之临将嘶哑言之”[120]。严一萍先生认为:言“当读如瘠,病不能言也”,“若言语障碍,谓之‘疾言’”[121]。今据《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云:“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又《灵枢·寒热病》有所谓“暴喑气鞭”即咽喉与舌肌强硬使通气不畅造成失音。甲骨文“疾言”,也可能指这类因寒邪引起的失音。

14.疾齿

壬戌卜,亘,贞有疾齿,隹有害,(《合集》13644)

疾齿,隹有害。

疾齿,不隹有害。(《合集》13647正)

贞有疾齿,隹有由。

贞有疾齿,不隹有由。(《合集》13656正)

妇好弗疾齿。(《合集》773甲)

贞疾齿,隹喃……

贞疾齿,不隹喃……(《合集》13648正)

“疾齿”指牙病。“疾齿隹喃”,喃可能指碎语嗦嗦,象声词,此牙病似指突发性的牙床或牙神经痛之类的疾患,患者或因急剧疼痛而喃喃呻吟不已。

15.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7

甲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8],贞隹[父]乙[降]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39

[甲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0,贞不隹[父]乙[降]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1。(《合集》6664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2,李宗焜先生谓“应该跟牙齿的疾病有关”,“疑从齿从又会意,像拔牙之形。或是牙齿病痛至于摇落,遂以手拔之”。

16.龋

贞勿于甲御妇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3龋。(《合集》13663)

贞毋御龋。(《合集》17386)

龋从虫从齿。《说文》:“,齿蠹也”,或体作龋,即蛀牙。[122]

17.齿蛊

齿蛊。(《合集》13665正)

有疾齿隹蛊,虐。

不隹蛊。(《合集》13658正)

贞有口(疾)齿,不隹蛊。(《合集》13664)

“齿蛊”、“疾齿惟蛊”,可能也指牙虫蠹蚀牙齿硬组织。虐字从裘锡圭先生释,“与灾祸有关”[123]。《说文》:“虐,残也。”《广雅·释诂》:“虐,恶也。”

18.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4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5,隹害。(《合集》13645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6,像牙齿外翻形,或指兔唇,但也可能指牙病。

甲骨文记口腔疾患方面,有疾口、疾舌、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7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8、疾言等,观察明细而微,其于牙病,则有疾齿、齿蛊、疾齿惟蛊、龋、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49等,辨识仔细。如有云:

己丑卜,争,贞有疾齿,父乙隹有闻,在兆。(《合集》13651)

记商王武丁在兆地,不料齿疾发作,疼吟不已,卜问已故父王是否有闻;则这位商王的“疾齿”,似指突发性的牙床或牙神经痛之类的疾患。

据医史家指出,口腔科的急性冠周炎、脓性颌下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间隙感染舌疾患等,会引起言语困难、沙哑或构音障碍。[124]疾口、疾舌、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0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1、疾言,可能与此有关,是知商代几种口腔疾患的细分是有医学知识的依据的。商代牙病罹发率较高,据体质人类学专家对1950—1953年殷墟和辉县两地商代中小墓出土人牙的鉴定,殷墟病牙数比率达30.43%,辉县达26.25%,意味着两地各有近三分之一的平民患有牙病。牙病的种类有牙周病、龋病和原因不明者等几类,其中牙周病以男性患者为多,龋病以女性为多。龋病罹患率,殷墟为3.58%,辉县为6.25%。[125]从总体看,商代社会与原始时期先民中牙病的高发率相比,已平均降低约28个百分点,唯患龋率仍大致同如史前黄淮流域下游东部地区,表明商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食物结构较史前大有改善。考古发现的商代人的各种牙病,与甲骨文所记各类牙病名是相一致的。

19.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3,不隹㛸。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4,[隹㛸]。(《合集》6649反甲)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5字从言从凡,疑言辞障碍或脑中风之类。㛸 读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6,有凶险之义。

20.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7

癸未卜,王弗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8。(《合集》3407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59字表示的疾患部位看,疑喘嗽或面颊腮腺炎症。《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嗽上气疾”,郑注:“嗽,欬也,上气逆喘也。”

21.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0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1,御于妣己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2妣庚。(《英藏》97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3字勾出疾患部位在颈椎,疑颈部疾患如骨质增生或颈脔之类。

22.疾腰

壬戌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4,贞御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5妣癸。

御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6于妣癸。(《合集》13675正)

二辞同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7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8从交幺声,腰也;或从口在交中。幺、口亦指示患在腰部位置。此贞腰疾。

23.心荡

已酉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69,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0不……(《合集》6)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1,亡来[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2]自□。一月。二(《合集》12)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3,亡来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4自方。一月。三(《蔡缀》350)

后两辞为成套卜辞的第二卜与第三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5”,裘锡圭先生释为“心荡”,证以《左传》庄公四年载楚武王告夫人邓曼“余心荡”而不久即卒,认为“指心脏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126]。可从。“心 ”盖心气不足、心悸或心区憋闷之症。

24.心疾、心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6、心魃、心不吉

庚卜,子心疾,亡延。(《花东》181)

甲卜,子又心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7,妣庚。(《花东》446)

乙卜,贞二卜有求(咎),隹见今又心鬾,亡忧。(《花东》102)

壬申卜,子心不吉,永。(《花东》416)

心疾指心脏病之患。心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8、心鬾似形容心脏难受或心绞痛如殳敲击。鬾,刘一曼、曹定云先生读如愦,谓“其义与疾病、凶祸有关”[127]。“心不吉”谓心区感觉不安吉。

25.疾胸

已酉卜,穷,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79,出。(《合集》18654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0字所从乂符指示疾在胸部。

26.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1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2,弗……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3,其……(《合集》4477正甲、乙)

疑腋下胁部痛疾。《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两胁里急,饮食不下。”

27.疾役

甲子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4,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5不延。

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6其延。(《合集》13658正)

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7],隹有害。

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8,有[隹有害]。(《合集》2936+17922﹢《乙》3782﹢3786﹢《乙补》3441﹢3451)[128]

“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89”疑背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0字像手持殳捶人背。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1,蔡哲茂先生谓应是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2的异体,像用抓痒器搔背,也指背疾。[129]

28.疾身

疾身,隹有害。

疾身,不隹有害。(《合集》13666正)

贞王疾身,隹妣己害。(《合集》822正)

贞御疾身于父乙。(《合集》13668正)

贞有疾身,御于祖丁。(《合集》13713正)

贞妇好不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3。(《合集》13711)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4隹害。(《合集》3521正)

“疾身”指身腹疾患。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5,裘锡圭先生释“疒身”合体字或“疒身”之疒的专字。[130]别辞有云:

□□卜,□,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6□彗。(《合集》13431)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7像手抚卧床病人身腹之形,当亦指身腹疾患,问是否能彗除。

29.疛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8,隹父乙害。(《合集》6032反)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99乃疛字,像手抚卧床病人下腹之形,《说文》:“疛,小腹病。”

30.疛腹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0肙。(《合集》1367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1。(《合集》10948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2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3,像双手或只手抚腹,乃腹之别构,“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4”、“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5”即“疛腹”,当指小腹疾患。

31.腹不安、疾腹

癸酉卜,争,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6不安,亡延。(《合集》5373)

隹之疾子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7

非隹。(《花东》241)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8疾,弜御……(《花东》240)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09从身复声,当为腹的本字。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0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1为腹之或体。贞问王腹不安适而惧怕其延缠不休。卜问是否会使子疾腹,及子腹疾要否举行御除病殃之祭。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2

王腹不安适(《合集》5373)

32.胀

□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3,贞今日王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4。(《安明》138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5,许进雄先生谓“其字从肉从长,或用如其义,腹鼓胀,为疾病之问”[131]。言王腹部气胀。一言腹不安,一言腹胀,感觉不同,症状有异,均有辨别,可见当时识明医学已颇为精细。

33.疾人

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6,隹父甲害。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7,不隹父甲害。(《合集》2123)

疾人,惟父乙害。(《合集》5480反)

疾人可能指流疫之众患者,参见后文“疾年”。李宗焜先生认为,“‘疾人’当是人有疾,‘人’泛指全身,也许是身不舒服”。亦备一说。

34.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8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19,隹有害。(《合集》709正)

陈世辉释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0从人从心形,即七字,“心疾是指精神方面的病症”[132]。今按,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1字从勹,勹中符号表示疾患部位或症状,疑胸部疾患。

35.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2

贞不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3。十二月。(《合集》1369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4像手部伤患臟裹包扎之意,殆手疾。

36.疾肱

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5肙。(《合集》13677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6,隹有害。

乎丩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7。(《合集》11018正)

即厷。《说文》:“厷,臂上也。”通作肱。《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毛传:“肱,臂也”。疾肱指臂疾。“丩肱”,丩似有治疗扶正之意。

37.疾肘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8肙。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29不其肙。(《合集》5532正)

贞中子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0疾,乎田于凡。(《合集》21565)

李宗焜先生释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1为肘,像手臂弯曲部位加了指事符号,《说文》:“肘,臂节也。”疾肘可能指臂肘关节炎或肘部疥块肿痒之疾。

38.疾疋

丁巳卜,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2,御于妣庚。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3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4,御于父辛。(《合集》775反)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5腿的倒书形,自屁股至胫合足趾之形,即《说文》:“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疾疋谓腿疾。

39.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6

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7,隹父乙害。(《合集》13695正乙)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8勾示病发部位或病灶在腿足上方之部,为臀部,《说文》:“尻,也。”段注:“,今俗云屁股是也。”疑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39是臀部痈疽疮疡肿块或坐骨神经疼之类。

40.疾胫

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0肙。(《合集》1369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1勾示病发部位或病灶在胫部,胫指小腿,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尚书·泰誓》云:“商王受斮朝渉之胫。”《论语·宪问》:“以杖叩其胫。”孔安国曰:“胫,脚胫也。”皇侃疏:“脚径也,膝上曰股,膝下曰胫。”疾胫可能是胫部痈疽疮疡之类疾患。

41.足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2

乙巳卜,出,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3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4

贞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5。十二月。(《合集》2498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6像人下肢而突出其脚,当为脚足之本字。《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7字从水从火,意指湿热之症,可能属脚气症。脚气多因外侵于湿邪风毒,或内伤于饮食厚味,积湿生热,流注于脚而发,症状一般为腿脚麻木疼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胫红肿发热。

42.疾止

贞疾止,隹有害。(《合集》1368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8

王患脚气症(《合集》24983)

贞疾止,御于妣己。(《合集》40373)

贞疾止,于妣庚御。(《合集》13689)

贞疾止肙。(《合集》7537)

……隹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49止……(《合集》13691)

已酉卜,贞亚从止有彗。三月。(《合集》13426)

□□卜,出,贞王止有彗。(《合集》2380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0止”例同“疾止”。《释名》:“趾,止也。”“疾止”指足趾疾患。或谓脚气症,但从辞例难以确认。

43.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1

……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2……(《安明》733)

贞勿于父乙告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3。(《合集》13670)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4”,圈出病灶部位,或释尻,《玉篇》:“尻,髋也。”《广雅》:“髋,尻也。”《说文》:“髋,髀上也。”髀髋指大腿和臀部。疑尻或髀疾,即大腿髀枢(髀骨外侧凹陷部分)或股部疾患;也可能示意病灶在膊部,即大腿和小腿相连的膝关节处。《释名》:“膝头日膞;膞,围也,因形团圆而名之也”。

44.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5

贞王其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6。(《合集》376正)

贞王□隹其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7。(《合集》13700)

□子卜,永,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8其延。(《合集》17238)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59其虐。(《合集》17224)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0虐亡由。(《殷缀》278反)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1肙。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2不其肙。(《合集》17231)

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3异,其疾不肙。

贞弗口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4肙。(《合集》4611正)

戊子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5,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6肙。(《合集》17230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7肙。王占曰:肙。(《合集》1723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8弗其克。(《合集》4349正甲)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69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0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1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2司字。“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3虐亡由”,谓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4疾为虐,是否无咎。钟柏生先生释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5若㾶,骨形上的点表示骨病,即《说文》“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6,厀病也”,并谓“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7异,其疾不肙”,意思是说“殷王得了膝疾,而且有了变异,惧怕其病加重”[133]

45.疾骨

□午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8,贞有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79,隹害。

贞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0,不隹害。(《合集》13696正反)

庚戌卜,亘,贞王其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1

庚戌卜,亘,贞王弗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2。王占曰:勿疾。(《合集》709正)

关于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3字形义的说法很多,直观而言,像骨胛端面及关节之形,泛释骨也可。或谓疾骨为肩有疾。可备一说。

46.骨凡有疾

戊申卜,贞雀骨凡有疾。六月。

戊申卜,贞雀弗其骨凡有疾。(《合集》13869)

贞翌癸卯子渔不其骨凡。(《合集》13871)

辛亥卜,贞犬骨凡疾抑。(《合集》21053)

癸未卜,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4弗疾,有疾骨凡。(《合集》21050)

“骨凡有疾”,甲骨文中疾患方面的恒语,有关解释,主要有骨痛说、祸风说、祸重说、肩同有疾即分担尊者疾病说、果犯有疾说、游盘有疾说、肩兴有疾即疾病好转说等,[134]莫衷一是。余谓“凡”可能指某种疾患症状。别辞有云:“御凡牢”(《合集》22108),御是御除疾患之祭。又有云:“己未卜,西子凡,。己未卜,往,西子,妣庚三牢。”(《合集》22294)凡与对言,乃孽之一形,凡指患症,义正相近。疑凡通骪,《玉篇》:“骪,骨曲也。”“骨凡有疾”,可能指骨骪关节部位的骨性疾病,有的可能是受风寒而起。以现代医学知识言,骨性疾病有一般性的,如骨刺、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软骨病、风湿性关节炎、良性骨瘤等,重症者有外伤骨折、化脓性骨髓炎、骨恶性肿瘤等等,故往往很难对“骨凡有疾”卜辞加以简单化定性概括,患者的骨性疾病类别和症状未必是相同的。

47.肬

壬子[卜],争,贞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5,隹有害。(《合集》5370)

……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6,隹有害。(《合集》16997)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7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8同字异构,从人正立或侧身形,从卣声,以声求之,殆肬、疣、瘊之初字,像腋下部位长肉瘤之意,属于某种病毒性皮肤病。《说文》:“肬,赘也。”《广雅》:“肬,肿也,赘肬也。”《释名·释疾病》云:“肬,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此形容肉瘤之大。《荀子·宥坐》:“今学曾未如肬赘。”杨偯注:“肬赘,结肉也。”又称疣赘,《资治通鉴》卷二百三云:“人气不和而疣赘生。”俗称疣子、瘊子。《玉篇》:“疣疾,肿结病也。”又云:“瘊,疣病也。”《广韵》:“瘊,疣瘿。”李宗焜先生谓腋下部位出现的某种官能不适。意近之。

48.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89

己卜,丁终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0于子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1

己卜,丁终不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2于子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3。(《花东》69)

丁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4,贞妇婡不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5疾。

贞妇㛍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6疾。(《合集》13716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7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8疾之专字。“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199疾”疑指某种官能疾患,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0字所从小点不在腋下,而示意在腰股两侧和大腿之间胯裆部位,似专指人的胯部官能不适。《说文》:“胯,股也。”段注:“合两股言曰胯。”

49.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1

丁卯卜,争,贞有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2,肙。

贞有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3,不其肙。(《合集》13674)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4从广从木,或谓像艾木灸疗之形。但以别辞“贞有疾目昌”、“贞疾肱昌”、“贞 王肘不其两”例之,似也指某种人体疾病,贞问能否蠲愈。

50.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5

戊午卜,石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6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7,不匄。(《合集》22099)

“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8”,义不详,疑也指某种人体疾病,存以俟考。匄有祸忧义。卜问石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09,受祸忧么。

51.疾其隹蛊

疾其隹蛊。(卢静斋拓本)[135]

有疾不蛊。(《合集》13796)

上举辞例中的蛊,当非“齿蛊”之类的牙虫,或即《说文》说的“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淫溺之所生也”,属于今医学上讲的肠道寄生虫病。

52.

己亥卜,争,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0有勿求(咎)有匄,亡匄。十月。(《合集》17452)

□午卜,……匄。十二月。(《合集》15417)

□□卜,疾。(《合集》17458)

□□卜,…………孽。(《陈零》139)

陈邦怀先生谓从疒从虎,即疟之初字,并引征《墨子·经说下》“智者若疟病之之于也”[136]。㾷为疟疾,今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周礼·天官·疾医》云:“秋时有疟寒疾。”《礼记·月令》云:“民多疟疾。”《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篇》云:“疟,先寒而后热者。”《说文》云:“疟,寒热休作。”《玉篇》云:“疟,或寒或热病。”这把最早的疟疾记载上推到商代武丁时期。

53.㐱

己巳卜,贞有梦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1。八月。(《合集》17446)

辛亥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2壬子王亦梦尹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3有若……于父乙示,余见害在之。(《合集》17375)

乙亥卜,大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4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5。十一月。(《合集》20086)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6字旧释尿,谓尿疾,字像人遗尿之形。[137]余谓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7当释为㐱字,读如沴,可能指气候失调造成的周身不适,魇梦多汗。《庄子·大宗师》云:“阴阳之气有沴。”《汉书·五行志》云:“气相伤谓之沴。”

54.疾年

贞有疾年其死。(《合集》526)

“疾年”,当如《周礼·疾医》说的“四时皆有疠疾”,即一年四季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病毒性病疫传染蔓延。《墨子·兼爱下》有云:“今岁有疠疫,万民多有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讲当年发生流疫,万民逃亡,路边沟壑中死者甚众。“疾年其死”,殆亦指年内疠疫流行而死亡人众。前举“疾人隹父甲害”(《合集》2123)、“疾人隹父乙害”(《合集》5480反),疾人可能即指受到流疫病毒感染的众患者,唯当时视此类疠疫乃已故先王降灾,与周代所谓“天降疾病”[138]的病患心理观,应是观念代变的差异。

甲骨文中还有一“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8”,或认为与某种疾病有关,今举如下:

贞□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19

贞□弗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0。(《合集》808正)

从辞例看,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1的词当同于彗、肙、瘳、愈、除等疾义之词,与疾患类别无关。

由上所述,甲骨文中大体有疾首、首疾、疾目、目疾、目忧、疾盲、疾耳、听忧、耳鸣、疾自(鼻)、息惟出疾、疾口、口疾、疾舌、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2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3、疾言、疾齿、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4、龋、齿蛊、容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5、疾 、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6、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7、疾颈、疾腰、心、心疾、心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8、心鬾、心不吉、疾胸、疾胁、疾役、疾身、符^符腹、腹不安、腹疾、胀、疾人、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29、疾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0、疾肢、疾肘、疾疋、务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1.疾胫、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2、疾止、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3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4、疾骨、骨凡有疾、

胧、胯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5.疾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6、疾其惟蛊、疣(疟疾)、㐱、疾年等50余种疾患。如以现代医学分科,可分属之内科、外科、口腔科、齿科、五官科、皮肤科、呼吸道科、消化道科、眼科、骨科、脑科、神经科、肿瘤科、小儿科、妇科、传染病科等。

显而易见,商代疾患的确定,是本之于体态特征的深入观察认识之上的。凡首、目、耳、鼻、口、齿、舌、咽、唇、脑、心、胸、颈、腰、腹、肩、背、、手、肱、肘、胯、足、膝、胫、踵、趾等人体各部位,当时已有专词命名,病象病症和病灶病发部位皆因之而定,识明医学已达到相当高度,较之《山海经》视那种因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所谓“拘缨”地方性疾病,当做某类土著人群的形貌特征,无疑进了一大步。

商代系统化的体态知识,断非一朝一夕所能取得。事实上早在原始时期,人们已留意于体态观察。据统计,全国至少有2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有用不同质料、不同手法雕塑的各类体态的人像,其中有的年代早到距今七千年前,造型有人面、人头、半身、整身、立、坐、女像、男像和孕妇像等。[139]如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先民,不仅能雕塑不足10厘米的小人像,又能塑造比真人大3倍的大型女神像,或做站姿,或做盘膝趺坐形,颜面神态捕捉细腻,臂、手、腹、腿、足比例关系适当。[140]从这些原始人体造型艺术品,可以看出先民所掌握的体态知识。至商代,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更为丰富。历年各地出土的商代人像雕塑约200余件,趣有抱腿、抚膝、跪坐、箕踞、蹲居、半蹲半跪、立式、舞式、面像、头像、裸体式、有衣着式、有编辫的、有秃顶的、有神情倨傲的、有形态呆滞的,等等,雕制手法熟练,非谙于对人体貌的细微观察而莫能为。

商代人们并没有拘泥于人体外表肌体的了解,对内部组织结构也有探索。比如甲骨文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7字活脱脱像心脏的轮廓形,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8字像骨胛端面形,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39字像骨架相支形,是其明证。1983年陕西清涧李家崖一处商代晚期城址,出土一块石雕骷髅体人像[141],两颊瘦削,方形下颌,球状双眼,齿部暴露,体部刻有脊椎骨、肋骨和骨盆,生动勾勒出人体骨架结构的主要特征,可说是最早一件具有解剖学意义的成功作品。

商代的体态知识积累,还反映于长度单位的确定方面。传殷墟出有商尺三把,一把是骨尺,长16.95厘米[142],另二把是牙尺,分别长15.78厘米和15.8厘米。[143]此长度相当于成人手一拃的距离。商代人的平均身高不详,但据史前人骨鉴定材料,陕西宝鸡组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8.82厘米,华县元君庙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为168.4厘米,临潼姜寨一期组为170.29厘米,姜寨二期组为168.81厘米,山东大汶口组为172.26厘米,西夏侯组为171.3厘米,上海崧泽组为168.95厘米,河南淅川下王岗组为162(女性平均身高为157厘米),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组为166.0厘米。不难看出,原始人身高与现代中国人差不多,变化不大,其中山东史前人个儿高些,而如今也有“山东大汉”之称。商代人的身高当也在以上数据范围。古代有称成年男子为丈夫,《榖梁传》文公十二年云:“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人高一丈为10尺,以160—170厘米的实际身高标准计算,用的正是手一拃为1尺的商代长度单位。

丰富而系统的人体体态组织结构知识的积累,促使商代以前人们已能够面对各种病症,据其病理反应症状和病灶部位,作出较为正确的病象病因辨识。

(二)病患症状记录

在商代,不仅能根据病象病症、病发部位或病灶所在,识别何种疾患,而且还能就病症的感觉反应,进行相关疗理,关注病变症状。

甲骨文有云:

贞有疾肘以小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0,御于……(《合集》13679正)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1像一手抓摩状,疑搔之初字。《礼记·内则》云:“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郑注:“搔,摩也。”疾肘以小搔,或指手臂肘关节处疥块肿痒而施以轻搔。所记可谓细腻。

甲骨文中有按疾患轻重而区分成小疾和大疾两类者,如:

贞小疾,勿告于祖乙。(《合集》6120正)

丁卯,贞妇凡子大疾。(《合集》22395)

贞妇好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2大疾延壴死。(《合集》17391)

小疾和大疾的区分标准,恐怕主要视其病是否延缠不愈而招之后患,乃至死亡,如卜辞即有云:

辛亥卜,贞玉羗有疾,不死。子占曰:羗其死隹今!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3亦隹今!

辛亥卜,其死。(《花东》241)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4,要也,从幺,像两手抚腰,腰的本字,《释名》:“要,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在此可能借读为夭。《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云:“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释名》:“少壮而死曰夭。”占辞反复重申玉羌当天会因病夭折死亡。他辞屡有云:“不子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5有疾,亡延不死”(《花东》351)、“有疾不死”(《合集》13794)、“□㛍子疾不死”(《合集》13717)、“妇子不死”(《合集》21368)等等,也是关注疾病会否死亡。当然小疾也可能病变而酿成大疾。举凡甲骨文言“有疾惟有害”、“疾身惟有害”、“疾骨惟有害”、“疾自(鼻)惟有害”、“疾舌惟有害”、“疾齿惟有害”、“疾耳惟有害”、“疾止惟有害”等等,无不关注于疾患的病变恶化而可能会害及人体健康。一辞云:

壬子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6,贞辛亥王入自夕,王疾有梦,惟害。(卢静斋拓本)[144]

记商王武丁在上一日辛亥外出归来的当晚染疾做梦,第二天壬子曰贞人为之占卜,问王疾有梦是否会招致祸害。别辞又有:

王疾,夕告小臣,若。(《合集》5583)

言武丁在某次患病的当晚,立即召告小臣,问是否能顺利度过。均抱着对病变的恐惧。

当时对疾患的延缠不愈最为担心,故有“王疾首亡延”(《合集》24956)、“贞妇好不延疾身”(《合集》13711)、“妇好其延有疾”(《合集》13713正)、“妇姼子疾不延”(《合集》22246)等等的贞卜疾患会否延缠不已。再如:

戊戌卜,贞丁未疾目,不丧明。

其丧明。(《合集》21037)

有疾目其延。

有疾目不延。(《合集》13620正)

“丧明”指目盲失明。害怕小小的眼疾延缠不愈会带来失明的后患。

武了时甲骨文有记疾病恶化而前后延拖50余天死亡者:

戊贞。王占曰:兹鬼鬽。五旬又一(应是二之误)日庚申丧。

乙已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7,贞亡疾。(《合集》13751)

[癸巳],贞其有疾。王占曰:其有疾,惟丙不庚。二旬又七日庚申丧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8。(《合集》13752)

胡厚宣师释“丧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49”为“丧黾”,“黾读为生命之命,急病之侵,至于溘死丧命”[145]。是商王室贵族成员,在他病魔缠身至死的52天前的戊(辰)日,商王为他作了占卜,言有鬼附其身。到25天后的癸巳日,商王发觉他病情不妙,恐怕逃得了丙日也躲不过庚日会死去,后果真在27天后的庚申日一命呜呼。其间在几天前的乙巳日又曾为他作过占卜。这可说是一份早期的病变病例记录,惟没有提及患的是何种恶疾,单单以鬼魅的信仰观念判断其病。

武丁时甲骨文又有一辞,兼记患者的病象病因,又记其为病魔折磨达半年以上而死者:

[丙]申卜,贞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0骨[凡]有疾。旬又二日[丁]未,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1允骨[凡有疾。百]日又七旬又[五日庚]寅,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2[骨凡]有疾。[乙未]夕丙申[迺]死。(《合集》13753)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3

病魔缠身几十天致死病例(《合集》1375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4,患者名。“骨凡有疾”属于骨性疾病。据现代医学知识,骨性疾病中能在短期内病变而致人于死地者,主要有骨恶性肿瘤,化脓性骨髓炎也会引起败血症致死。另外,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有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对生命也极具威胁。前两种一般以死于黎明前为多,因人的生理机能在这段时间正处于一天的最低谷。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5患的可能属于前两种骨性病,自出现病理反应病状后12天,病情发作过一次,175天后再度发作,并急剧恶化,就在其后五天的乙未拖延至丙申日之交的黎明时,最终被病魔夺去生命。这片甲骨文内容,可视为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而经日最长的骨性病变死亡记录。《周礼·天官·疾病》云:“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甲骨文虽属于卜辞,但关及病变症状的占辞或验辞,与“各书其所以”,性质有接近之点,两者当有渊源关系。

此外又有关涉孩童疾病生死,以及妇产等妇科疾患者。

夏商时期,妇女生命的主要威胁,是孕产致疾死亡。甲骨文有云:

乙丑卜,贞妇爵孕子,亡疾。(卢静斋拓本)[146]

丙申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6,贞妇好孕,弗以死。

贞妇孕,其以妇死。(《合集》10136正)

贞子母其毓,不死。(《合集》14125)

孕为腹中怀子之形,毓为产子之形。以,致也,招致、导致之意。杨树达先生说:“夫为妻占,故云子母。”[147]此等辞是问诸妇会否孕产致疾死亡,或直接卜问子母在生育时会否死去。又有云: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7丁人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8,有疾。(《合集》13720)

壬午卜,鲁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59。允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0延死。(《合集》22102)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1指生男孩。一问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2丁人会否因生下男孩而患上疾病;一问鲁是否生男孩,后果然生下男婴但鲁本人却为病魔延缠而亡。妇产病包括有产后受风寒、产后大出血、细菌感染即产褥热引起败血症等,尤以后两种对产妇的威胁是致命性的。

孕育死亡常波及母子两代人性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发现一座母子合葬墓,小孩骨骼细小,置于大人膝后。[148]殷墟苗圃北地一墓,发现墓主两腿骨间有一婴幼头骨;王裕口西地一墓,女性墓主左侧1也有一小儿骨架,头向与墓主一致,躯骨已腐朽。[149]大抵均为生育过程中发生的母子双亡事件。武丁时甲骨文有记:

五日丁卯,子由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3,不死。(《合集》10406)

或谓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4即嬎字,亦作娩,“生子二人俱出为娩”,指生双胞胎儿。[150]此辞大致讲子由临盆生子,所幸皆得渡过生死难关。别辞有云:

壬寅卜,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5,贞妇好娩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6,不其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7。王占曰: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8,不,其,不吉。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69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70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71若兹乃死。(《合集》14001)

记妇好临盆,商王武丁为之占卜,拿不准是生男还是生女,但总觉得不太安吉,结果产妇还算顺利无事,婴儿却死了。在此类场合,母子的生死总是连带在一起的。

尽管商代以前人们已能根据掌握的人体体态知识,辨识众多疾患的病象病症,但其病理观察和病变记录,多半是作为占卜程序的一部分而述其所以,反映了当时对于疾病的延缠不愈和病情是否会恶变致死等后患的关注和恐惧,仍有其盲目的成分,这也是早期医学实践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第四节 病患知识 - 图272

妇好难产(《合集》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