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狮子”

别让学生睡那张“黄金床”

印度有一则寓言:一个国王想用大量的黄金,打造一张黄金床,床上镶满名贵珠

宝。这张床如此名贵,所以国王要确立一个合乎全国人民尺寸的标准长度。于是

他量了全国所有成年人的身高,再除以相应人口的总数,得到了全国身高的平均

值。按照这个平均值,打造了这张黄金床。每天晚上国王一定要请一位大臣或百

姓,让他睡这张名贵的床。如果他太高,躺不下,国王就会叫一个刀斧手量量这

个人的身高,然后用斧头砍去多余的长度,好让他能刚好躺在床上。假如躺下的

人身高不够,国王也会叫出两个大力士,一个人抓住他的肩膀,一个人抓住他的

双脚,用力向两头拉,将这个人刚好拉到这张床的长度。一定要让躺在床上的人

符合床的长度,是国王每天一定要做的事。

看到这里,我们谁都会觉得国王愚蠢、残忍、不可理喻,是个神经病。

然而,我们有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犯和国王一样的

错误。因为我们许多老师心中也有一张名贵而又标准的“床”,并用这张“床”

来衡量学生的表现、个性和素质。有时我们会觉得学生太“高”,而把学生“砍

”下一截;有时则感觉学生太“矮”,人为地把学生拔高一段。我们为了让学生

符合社会的或成人的价值标准而雕刻学生,却不一定符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好

心做错事却毫无知觉。这和国王对他的臣子、百姓所做的事又有什么区别呢?

怎样对待有个性有棱角的学生?下面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哲学家苏格拉

底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石匠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

在雕刻一只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

的雕塑师?”

“看!”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只是

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放出来而已。”

小苏格拉底深受启发。长大后苏格拉底也成为一个雕塑师,他雕塑的是那个时代

人们的心灵。

用心可以“唤醒”石头,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个性

强的学生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成功意识和永

不放弃追求向上的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

必要的知识,更要唤起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学生价值

观、生命观、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石块里的狮子,都有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一坨任人捏制的泥。

所以,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而没有真正的差生。正如,医生给病人治病从不埋

怨病人“你怎么得这么重或这么怪的病”,而是从治疗一些疑难病症中,增长了

才干,使医术更加精湛。老师面对“问题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责怪和训斥,而是

要去唤醒他们,唤醒他们本来处于沉睡状态的良知和潜质,让他们走上成功的大

道。

原子弹爆炸是因为原子核里本来就有原子能;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

生命。它不爆炸,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

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酷爱自然,但他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从父命,而

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居里夫人25岁时还是一名家庭教师,还差点做了小财主家

的小媳妇。她勇敢地甩掉这些羁绊,远走巴黎,终于成为一代名人。鲁迅先是选

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

这个时代的教育,最需要老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有一则寓言

说,一个男人走过一座桥,正好看见一个人在河岸边钓鱼。这名钓鱼者钓到了一

条小鱼,把它扔进一个小桶里。接着,他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把它抛到河里。旁

观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看到他保留了所有的小鱼,扔弃了所有的大鱼。他十分

好奇地走到河岸边,问道:“你为什么只留下这些小鱼呢?”

“很简单,我家里只有一个9英寸宽的煎锅。只有小鱼才适合这个煎锅,所以我保

留了它们。”钓鱼者回答道。

在这则寓言里,这个煎锅代表了我们所拥有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果我们只让自

己的教育工作和我们从前的或是当前的教育观念相匹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看不

到未来美丽的风景。

增削学生的个性不是教育,?们不能让学生睡那张“黄金床”,我们要做的是唤

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狮子”,因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浮华一梦是追星

2007年3月25日晚,狂追刘德华13年的贫困女歌迷杨丽娟终于来到香港参加了刘德

华的歌友会,并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刘德华。而她的父亲却因为刘德华没有

满足其女儿的过分要求而在第二天的凌晨跳海自杀。如此追星,让人费解!

英国广播公司2007年4月4日有篇报道: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文章大意是:20

07年3月31日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不过,不是每一颗星都受到传媒和

大学生追捧的。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张霞昌、苏震西、章子怡、刘

醇逸、刘翔、李安、陈易希等11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年度影响世界华

人”的殊荣。除了章子怡、刘翔受到媒体和大学生的青睐外,其他人都受到冷落

。特别是对找到破解H5N1病毒方法的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女科学家陶一之、发明

纸质电池的芬兰Enfucell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霞昌、美国纽约市首位华裔暨亚裔市

议员刘醇逸、以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易希不屑一顾。为此,

有识之士指出:人们不追科学明星,追的只是娱乐明星,这是社会的一种缺失!

中学生追娱乐明星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比如我不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为此,我女

儿说我是“老土”!女儿告诉我,他们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的偶像就是周杰伦,

甚至有的学生一看到周杰伦就发晕,尖叫。

我们真的要反思要修正我们的教育方法了,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不把为祖国做出

卓越贡献的科技明星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而要把那些绯闻不断的影视明星作为

自己的偶像?中学生的盲目追星,让我想起了一则寓言。

两界山曾经镇压过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孙悟空修成了正果,人们在这儿立了一

座“齐天大圣”庙,香火极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庙里,把齐天大圣的

泥塑像搬开,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们的香火,享受着人们供奉的鲜果。

这只猴子常常溜出来把人们虔诚的忏悔和恳切的乞求当做笑料,告诉它的同伴们

。同伴们说:“你敢长期呆下去吗?”

“怎么不敢?”猴子说,“泥塑的齐天大圣怎能比得上我呢?那只不过是一尊泥

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

“人们常常在山里捕捉我们,可是他们竟心甘情愿向你磕头,这事真不可理解。

“这有什么!”这只冒充齐天大圣的猴子说,“人就有这样一种特性,只要谁坐

在神的宝座上,他们就对谁膜拜,哪管它是不是一只猴子呢?”

我把这则寓言给学生讲了。我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喜欢周杰伦的歌,但你们千万

不要把他当偶像,因为那样太浅薄。钱学森、袁隆平、黄伯云……那么多的科学

家才是我们真正的学习榜样!

对学生中的追星现象,我们要正确引导。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他所崇拜偶像的良好

品质,如勤奋、积极向上、对目标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等等,而不是盲目追随“

星”们的一切言行。我们在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塑造学生的同时要促进学生个性的

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

设,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

,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远看不到自我真实的心灵。

也许我们不能阻止学生追星,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追什么星和怎么追星!

让每个学生成为鹰的后代

每一个学生,都有无尽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拓展,不论他的现状如何,他的未来都

不是我们能限量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有一则寓言:一只鹰蛋落到鸡窝里被孵化出来后,就被当做一只鸡,过着鸡一样

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它被歧视、被欺负,倍感孤独与痛苦。一天,它跟着鸡

群在吃谷子,天边掠过一道黑影,鸡们惊惶失措、四处躲藏。

危机过去,它问同伴:“那是一只什么鸟啊?”

“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啊!”同伴告诉他。

“我要是能像鹰一样飞有多好!”

“痴心妄想,连鸡都为你的丑陋而感到丢脸,你怎能像鹰一样飞呢?”

这是鹰的悲哀,还是鸡的悲哀?

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你们都是鹰,都是鹰的后代啊!也许你们因为各种原因

暂时失去了翅膀,但你们有翱翔蓝天的天赋和能力!你们只有不停地锻炼,才能

飞翔。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老师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差生”,对有个性有

棱角的学生常常不能正确评价,不能按教育规律教育他们。

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第多斯惠告诉我们:“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

舞。”反思当今的教育,最大的悲剧是忽视了“?”。我们的教育者常常不自觉

地按自己个人的意志来雕刻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意志和感情。良好的教育,是在

教育过程中使尊重成为价值追求,使参与成为共同责任,使关爱化为点滴行动,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和约束学生。

其实很多学生成绩不好,并不能说明他们未来就不能成功。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

在戴维斯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超新星大爆发时

释放的中微子,因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获诺贝尔奖后举行的记者

会上,小柴博士向记者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

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可得“优”的实验科目。小柴说:“那时大家一般都有

半数以上的科目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能保证你

的人生。”小柴博士的妻子解释说:“在战后的贫穷年代,他的学费、生活费都

要靠打工。念大学时一周才去上一次课。当时那种环境他没法静下心来学习。”

小柴博士强调:“虽然我成绩不好,但有自己的强项,学习最重要的是主动性。

小柴是勉强毕业的学生,所以结婚时老师写来祝词:“今天的新郎虽然是东京大

学毕业的,但成绩是刚刚及格。不过他的前途多少好像还有点希望。”这份祝词

不仅吓坏了岳父岳母,还让亲戚们为他的前途提心吊胆。不过,1955年这位差生

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还担任了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

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

小柴昌俊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他高中时代的同学林义郎(日本前大藏大臣)告

诉记者:“当时大家同吃同住,他喜欢文学,没有理科的那种氛围。当初他找我

支持中微子探测仪建设工程时就表示,这个成功了准能获得诺贝尔奖。没想到真

的被他说中了!”

小柴昌俊的成功能给我们老师哪些启发呢?在对“差生”的教育中,只要我们相

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转变,相信每

个学生都能成功,用心和学生交流,我们就能唤醒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成为

翱翔蓝天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