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控力

前言

不识人生真面目,只缘心迷情绪中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大学校长决定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既精明能干,又博学多识,很有希望赢得选举。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谣言却四散开来——3年前,在一次教学大会上,他曾与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有暧昧行为。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肯定是竞争对手感受到来自他的压力,怕在竞选中落选而故意释放的虚假信息。可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此非常愤怒。由于无法控制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他每次参加集会都要站出来澄清事实,竭力证明自己的清白。

实际上,当时听到这个谣言的人并不算太多,即使听到这一谣言的人也会质疑它的真实性。可是,这位校长却似乎不能接受别人抹黑自己,他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只要有人提及这则谣言时,他就会表现得情绪失控,极力为自己辩白。他的表现反而让这则谣言更像是真的,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一桃色新闻,甚至他的太太都开始相信这则新闻的真实性了。

最终,他中了竞争对手的诡计,在选举中败北,并且从此一蹶不振。

这位大学校长的才干足以支持他成功当选议会议员,可是为什么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呢?竞争对手的从中作梗固然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情绪自控力太差。

情绪自控力差的人,生活中的一点小挫折就可能将他打败,将他从光明的坦途拉进黑暗的深渊。由于情绪自控力差,这类人常常脾气暴躁,导致理智被情绪遮蔽,任由愤怒左右他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在生活中有很多偶然的事情发生,有些是好事,有些是坏事。但是,好事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坏事也未必会导致坏的结局。很多人遇到不利的情况时,总是条件反射般地往坏的地方想。结果,当不利的局面发生后,他们会认为那是自己的命,是一种必然。相反,那些能够扭转劣势,最后取得圆满结果的人,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命中注定会成功,而是知道那只不过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自己心情愉悦时,感觉世间万物都是美好的;当自己心情低落时,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情绪一旦左右了人的思维,就会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整个人生产生一种极端的认识。这种认识源于情绪,进而左右自己的行为,到最后又会反作用于情绪。所以,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们就会陷入一种诸如“坏情绪—得罪人—办坏事—情绪更坏”的恶性循环中。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情绪,其中有充满正能量的,也有比较中性的,当然,更多的是负面情绪。我们控制情绪,并不是让所有的情绪都变成正能量,一来这不现实,二来也没有必要。事实上,丰富的情绪才代表了完整意义上的人生。所以,情绪缺失反而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我们控制情绪的目的在于,不要让自己的心迷失在情绪中。因为一旦那样,即便是一些正能量的情绪,也会带来诸如“得意忘形”的结果,而一些负面的情绪,甚至直接就会置人于死地。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本领。拥有这项本领的人,往往理智占主导地位,遇事能放眼全局,考虑问题较为全面,所以做出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没有这项本领的人,往往情绪占主导地位,遇事只关注某一个利益点,考虑问题较为片面,所以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时让理智占上风,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古人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读者在从本书中汲取养料的同时,还应该坚守自己固有的、论据更充分的立场。唯有这样,本书的内容才会与读者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