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原著 [美] 安东尼·罗宾

安东尼·罗宾是成功心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领袖。《唤起心中的巨人》带给你的,将不仅仅是你达到成功所需要的一切手段,安东尼的热情、激励与郑重承诺更将鼓舞你真正把握住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尼斯·布兰查德

《唤起心中的巨人》自始至终充满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每一页都充满了精炼出来的、立即就能付诸行动的指导方针,通过这些方针,你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集中在你要达到的目标上。安东尼·罗宾是一位强有力的交流者和个人成功方面的真正权威人士。

——《成功》杂志总编:斯科特·狄迦莫

《唤起心中的巨人》是每一个想提高生活质量的人的必读书。安东尼·罗宾用他的热情和实用的建议点燃了读者生活的激情。

——《每个女人都应该知道男人的秘密》作者:巴巴拉·德·安格雷丝博士

安东尼的这本书是为每一个想获得自我成功的人而出版的。想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获得满分,这是成功天才所必备的心理素质,诸如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恢复梦想的能力、将勇气和承诺带入生活等。

第一章 如何改变你的习惯

认识习惯

狗家族出了一条很有志气、很有抱负的小狗,它向整个家族宣布:要去横穿大沙漠,所有的狗都跑来向它表示祝贺。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只小狗带足了食物、水,然后上路了。3天后,突然传来了小狗不幸牺牲的消息。

是什么原因使这只很有理想的小狗牺牲了呢?检查食物,还有很多;水不足吗?也不是,水壶还有水。后来,经过研究终于发现了小狗牺牲的秘密——小狗是被尿憋死的。

之所以被尿憋死是因为狗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在树干旁撒尿。由于大沙漠中没有树,也没有电线杆,所以可怜的小狗一直憋了3天,终于被憋死了。

狗是如此,人呢?

狗是习惯的动物,同样人也是习惯的动物,习惯中的高级动物。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是多年养成的。比如,与人交往的形式、与人沟通的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都是多年习惯累积慢慢成型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小时候培养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

一句俗话说:“贫穷是一种习惯,富有也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成功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你重视观念和思考,那么,你对此可能会有一些同感。

习惯也称为惯性,是宇宙共同的法则,具有无法阻挡的力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就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苹果离开树枝必然往下掉,同样是无法阻挡的一股力量。

我们可以对“习惯”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的“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所以,如果一个人反复练习饭前洗手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融合到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中去,成为“爱清洁”的习惯。

习惯是某种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作出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即能够直接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和间接推知的内在心路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而且,心理上的习惯,即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则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就成了性格特征。

习惯决定命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种坏习惯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

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他能有怎样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别人合作、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习惯是人生成败的关键。事实上,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惟一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习惯。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思想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培养好习惯,即是在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而一个人的坏习惯越多,离成功就越远。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敢扬言即使现在一败涂地也能很快东山再起?也许就是因为习惯的力量:他们养成的某种习惯锻造了他们的性格,而性格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人类所有优点都要变成习惯才有价值,即使像“爱”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也必须通过不断的修炼,变成好的习惯,才能化为真正的行动。

很多好的观念、原则,我们“知道”是一回事,但知道了是否能“做到”是另一回事。这中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便是习惯。

那么习惯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美国科学家曾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如果真是如此,从效率角度分析,习惯应该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了,因为你一旦养成某个习惯,就意味着你将终身享用它带来的好处。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培养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呢?主要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一靠制度约束,二靠自己的努力和决心。

在养成好习惯、去除坏习惯的初期,必须靠制度的强制作用进行约束。

每个人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习惯是经过父母或他人的无数次强制和纠正才得以养成;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名,市民的自律习惯更是让人称叹,但你可知道,当时这些习惯的培养甚至动用了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来强制。所以,“好习惯出自强制”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理。

好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制度的约束、教育的陶冶外,还要依靠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这又不得不归结于文化了。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你总睡懒觉,于心何安?在一个团结合作的文化氛围中,你总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如何立足?在一个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中,你总趋炎附势、人云亦云,怎么发展?所以,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超越了制度的强制力、超越了习惯的恋旧性,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

当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此一定要依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变到突变的原则。

改变你的坏习惯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告诫一个游荡的青年说:“人是习惯的奴隶,一种习惯养成后,就再也无法改变过来。”那个青年回答:“逢场作戏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哲学家立刻正色说道:“不然,一件事一经尝试,就会逐渐成为习惯,那就不是小事啦!”这实在是真理。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熊熊烈焰起于星星之火。”老子在《道德经》中亦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习惯的养成就是通过一再地重复,由细线变成粗线,再变成绳索的过程。每一次我们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增加并强化它,绳索又变成缆绳,再变成了链子,最终,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把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缠得死死的。

习惯充满我们的整个生活。一天的生活中几点起床、就寝,是一种习惯;穿衣的姿势、颜色的喜好,是一种习惯;甚至我们怎么吃、怎么做事,都是习惯在起主导作用。

英国桂冠诗人德莱敦在300多年前就曾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我们之所以有今天,乃是习惯造成的,如果我们要想有跟以前截然不同的人生,那就要有巨大的改变。而惟一之途,便是换个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即改变你的很多坏习惯。

查尔斯·谢灵顿博士是脑生理学方面的专家,他坚持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活动模式与磁带录音相类似”。每当我们记忆起以往的经历时,这个模式便重新展示起来。如果你对失败习以为常,你将易于接受失败的习惯感情,这种感情色彩将在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中留下烙印。同样,如果你能建立起一个成功的模式,你便能够激励起胜利的感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我们的习惯,也就改变我们命运的走向。我们是习惯的动物。心理学家相信,人类95%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

坏的习惯,就像一条有太多孔洞的破船,任你想尽方法,也无法阻止它往下沉,那么何不趁早弃船逃生,即改掉坏习惯呢?而改掉坏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用好习惯来取代它。

你一定要坚信:掌握了好习惯,就掌握了迈向成功的命运。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开始行动,就要下定决心改掉这些坏习惯。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坏习惯是由偏差行为一再重复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偏差行为到底有哪些?体现在我们俗称的“习惯”上,即坏习惯到底有哪些?这些坏习惯随学者的看法不同而有差异。若从行为的性质而言,则表现为不适宜行为,即不符合时间、地点及身份的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损害,或困扰而妨害他人生活,与环境形成冲突的行为。

同时,行为主义者也认为,一个人出现偏差行为,即“坏习惯”,并不是因为他中了什么邪,只要用一些符咒把附在他身上的恶魔除掉就好了,也不是有什么病原体在他身上作祟,吃一贴灵丹仙药就可以解决,更不是因为在童年时候遇到什么不幸的事件,而造成日后产生心理障碍的一种症状。它的产生源于外界对这个行为的反应。甚至,行为学派学者仍强调,假若偏差行为发生带来周围的赞许,或者不遭到排斥,则行为便会再度得到强化,如此重复多次之后,它就会固定为习惯。反之,假若偏差行为发生带来坏的结果,或徒劳无功,则行为便会减弱,如此重复多次之后,它不再出现,从个人行为中消失。这些即所谓的反馈原理的应用。

个体行为就本质而言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受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学习是公认的最重要的一种改变行为、塑造行为,以及养成习惯的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利用增强原理,通过某些方式的“学习”,我们可以矫正偏差行为,消除坏习惯。而削弱、隔离、惩罚是较有成效的消除坏习惯的方法。附带说明一点,习惯的矫正和培养越是从小做起,阻力就越小,幼儿时期是行为塑造的黄金时期,而这个时候习惯的塑造也因为阻力小而变得简单易行。

第二章 如何完善你的行为

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

人的行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通过你本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某些行为而懊恼,何不从现在开始就尝试改变它们呢?

不要为烦恼而责怪任何人或事。实际上,根本不要谈到你的困难,更不要在进入下一个步骤之前提到它们。任何寻求怜悯,企图使你自己当时感觉好些的措施,都会确实地削弱你个人的力量,如此更会使你自己成为可怜虫或受害者。

不要将你的选择归罪他人。不要引据他人的意见。你建议上某家餐馆,不要说是别人极力推荐的,要为自己的构想负责。引据别人的意见通常不会造成损害,但如果你拥有的是薄弱的自我意识,那么就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数周内不要引据他人的意见,再看看这种扩大效果的方法是否奏效,你是否觉得好些?或没什么不同?或若有所失?

一旦做了就不要逃避责任,纵然是采纳别人的构想而大祸临头。

避免使用“我们”。你拒绝了一项邀请,就说你很累,不管是否你的同伴也有同感,尽量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说法。

不要说诸如“我相信你不会喜欢的”、“我知道××使你不悦,所以我不邀请他”之类的话语。别人的想法和你一样经常会改变。你可以问问他自己的感想,但不要越俎代庖,告诉别人。经常企图预测别人想听的话,正是好好先生典型的表现,其结果只会增加你对平凡的自我,以及一些被恼怒的朋友的恐惧感。

不要让他人左右你的思想。提醒他们“态度宜温和”,你当时的感觉是基于本能油然而生,无论如何这都是你的权利。永远不要仅仅为了维持和平而向他人道歉。

你向朋友或陌生人谈到自己时,不要只叙述事实。在这几周内,尽量少把事实平铺直叙地说出来,而代之以意见和反应。不要提到有关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免使陌生人铭记在心。同时避免机械式的对白,就好像细数你那天从早上6点开始的所作所为一样。

如果你已知道一个故事会按照什么方式讲,就不要把它说出来。背诵式的说明将会增加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对说错话的恐惧感。

按照以上意见去做,你一定会发现,改变行为原来也不十分复杂。

保持自己的主见

要完善你的行为,就必须在改善一些行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主见。没有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有较完善的行为的。

投资家华伦·巴菲特从来不完全相信理财顾问的话。他说:“假设手上有100万美元,如果完全相信内线消息,一年之内就会破产。”

有一对父子抬驴回家的故事大家不妨一看。开始父亲让小儿子骑在驴背上,自己走着。不久,路遇到一个老人轻蔑地说:“这家人真是不懂礼数,没大没小,竟然让老子给儿子牵驴。”农夫一想,便让儿子从驴背上跳了下来。父子俩手牵着手继续赶路。没走多远,迎面又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看见这一老一小有驴不骑,便不解地说:“真是两个怪异的家伙,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农夫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他便把缰绳递给了小儿子,自己跨到了驴背上。可是没走多远,一个妇人迎面走了过来,咕哝着:“那么大的人,却自己骑在驴上悠哉游哉,让这么小的孩子来牵,真是没心没肺!”这次,老农只好把儿子也拽到了驴背上。不久,又来了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而且还一骑就是两个。”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啊,我真是太残忍了。”他们再次跳下驴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好,骑也不对,不骑也不对,儿子骑不对,老子骑还不对,怎么办呢?还是抬回家去,总算不亏待这头为咱累死累活的驴了。

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在别人一开口时就变得惊慌失措,没有了主见。所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保持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必要条件。

哲学家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自身所具备的潜能完全一致,所以发生在他们当中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并不能假定在另一个人的身上也会有相同的结果。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无论何时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做了别人意见的傀儡。否则,你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中身心疲惫,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有时甚至还会失去自我。

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

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给人以“积极”的印象非常重要,它可以成为你取胜的法宝。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积极起来,引人注目呢?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1.站起来发言

无论在大会上讲话,还是在办公室发言,最好的姿势是站起来。哪怕有准备好的椅子,也不要坐着讲。因为站起来发言,给人的感受要更强烈、更有感染力,还可以居高临下,把握会场的气氛。

2.抢接电话

如果动作迟缓,只会给人留下做事消极、不主动的印象。因此,在办公室里,一旦电话铃响,应迅速反应,抓起话筒。

3.提早上班

提早上班,会给人一个积极、肯干的印象。当别的同事睡眼惺忪地赶到办公室,开始做准备工作时,你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上司自然会另眼看你。

4.腰杆挺直快步走

这样做会给人一种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感觉,这是自我表现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果弯腰驼背、慢慢腾腾、无精打采,会让人如何评价你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5.握手有力

握手是交际的礼仪,也是表现自己的武器。握手这一小小的动作,看起来只是手与手的交流,实则为心与心的沟通。用力握手可以使对方感到你的热情与坚强,能够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6.坐姿正确

和同事交谈时,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的姿势一定要正确。不能全身埋在沙发里或显得懒散地背靠在椅子上。这样会给人一种不认真的感觉。相反,坐姿端正,上半身自然前倾,则会让人觉得你聚精会神,进而给人留下做事认真、积极的印象。

7.做好笔记

别人讲话时,要注意边听边做笔记。做笔记一方面可以记录下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表示对对方讲话内容的认同,也包对对方的一种尊敬。

8.名字要写大

姓名是每个人的代号,签名时尽可能地把字写得大一些,因为写大字的人一般比较具有进取心。

9.坐到上司身边

对自己越有信心的人,越喜欢和上司坐在一起。因此,在没有安排固定座位的场合时,主动坐在上司身边,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信心。就像学习成绩好、喜欢课堂发言的学生爱坐在距老师较近的座位一样。

10.额外工作抢着干

做好分内的事外,对于额外增加的工作也要积极肯干,一方面显示你的热心,另一方面体现你的能力。

11.求教要登门

如果你有事向同事请教,一定不能通知他来你办公室,而你必须去他的办公室。这样,既能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又能感受得到你的谦恭态度。

12.袒露你的希望

充满希望的人才会有魅力。拥有远大目标的人,便会给人一种积极、有闯劲的感觉。

每个人都不喜欢,甚至讨厌与偷懒、不积极的人相处。只有处处给人以“积极”的印象,才能够受到同事的好评,还会得到上司的器重,对自己的前途也会大有好处。

第三章 如何开发你的潜能

认识你的潜能

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潜伏着巨大的力量。只要你能够发现并加以利用这种力量,便可以成就你所向往的一切东西。

如果能打开你心智的眼睛,看到你内在无限大的“宝库”,你会发现在你的周围就有着无限财富。在你内心里面有着一座金矿,你可以从这座金矿取得所需的一切东西,而使生活变得幸福、愉快和丰富。

如果能够唤醒这种潜在的巨大力量,就往往会出现奇迹。世界上有无数平凡的人,但在这些人的体内同样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能够激发他们体内的一小部分潜能,就可能成就伟大的、神奇的事业。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无限智慧的金矿,不论你要什么,你都能抽取出来。一块有磁性的金属可以吸起比它重12倍的重量,但是如果除去这一块金属的磁性,它甚至连轻如羽毛的重量都吸不起来。同样地,人也有两类。一种是有磁性的人,他们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们知道自己天生就是个胜利者、成功者;另外一种人,是没有磁性的人,他们充满了畏惧和怀疑。机会来临时,他们却说:“我可能会失败;我可能会失去我的钱;人们会耻笑我。”这种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成就,因为他们害怕前进,他们只好停留在原地。所以,每个人都要争取成为一个有磁性的人,并且找出亘古以来的主要奥秘——潜能。

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潜能,而意外事件和灾祸不过是催化剂,使人有了显露这种力量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实验,足以证明潜能的巨大力量:将一个体力平常的人催眠,然后把他的头和脚搁在两把椅子的边上,而身体悬空,这时让六七个人站在他身上,他竟能支持得住。后来在他的身上搁了一块木板,让一匹马站上去,他竟然也能支持得住。按照人的平均体力,决不能支持一千多磅的重量,但是在催眠状态下,他竟然毫无困难地做到了。那么,他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力量来自于哪里呢?当然不是来自于催眠家,催眠家的作用仅在于把被催眠者的力量从身体里激发出来了。这力量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他的身体内部,这便是潜伏在他自己身体里面的巨大潜能。

在你潜意识的深处,有着无限的智慧、力量,以及你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供应器”,这些都等着你去发掘、培养、发挥。

如果你愿意开放你的心灵去接受,你潜意识中的无限智慧就会在任何时间、空间,提供你所需要的每一样事物。你可以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使你能够提出新的发明、新的发现,或写出新书和剧本;你潜意识中的无限智慧,甚至可以把各种奇妙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你。它可以指引你,为你打开道路,使你在生活中能够完美地发展自己,并达到你真正应该达到的水平。

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落、永不衰败、永不腐蚀的东西,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即便在最卑微的生命中,也能像酵母一样,对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的工作力量。

在有些时候,人也会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潜能,比如在失去一个爱友的时候,发现了自己从未发现过的能力;有时读了一本富有感染力的书,或者由于朋友们的真挚鼓励,也能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通过何种途径,一旦激起内在力量后,你的行为一定会大异于从前,你就会变成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去发现这种思想、感觉和力量,这是你的权利。潜能虽然无法看见,但是它的力量却极为强大。在你潜意识里,你会找到每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每一结果的原因。由于你可以吸取出这些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力量,因此你可以完全在丰富、安全、愉悦和自主之中向前行进。

未来的医生会让病人知道,在人的身体内部潜伏着一种创造的力量。这种创造力量,不但创造了他自己的生命,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生命,恢复生命。这种潜意识的力量能把人从身心俱疲的状况中提升起来,再度恢复健康、完整,再度充满活力,再度强壮起来,并努力去获得幸福、健康,快乐地表现自己。在你潜意识中也有这种奇迹般的治疗力量,可以治好你因深受折磨而破碎的心灵。它可以打开你的心狱之门,也可以帮你摆脱物质和身体上的束缚。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深入自己的意识内层,去开发那些供给身体力量的源泉,因此,他们的生命往往是枯燥、毫无生气的。然而如果你能深入到自己潜意识中,就可以寻得生命的源泉。一旦饮得这生命的泉水,就不再会感到口渴,生命从此也就有了活力,而这眼生命之泉是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一旦能对其内在的潜能加以有效地运用,他的生命便永远不会陷于卑微贫困的境地。

重视你的潜能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潜能来源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不大容易改变。但实际上,大多数的人潜能都深藏潜伏着,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如果人们的天赋与潜能不被激发、不能得以发扬光大,那么,其固有的潜能就会变得迟钝并失去它的力量。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表现“我”的潜能的最好途径。拿破仑、林肯未必能做的事情,但“我”能够做,这只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挥“我”所具有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认为,我们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潜能,但这种潜能酣睡着,一旦被激发,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并动手发倔它。莫让你的潜能酣睡!

在美国西部某市的法院里有一位法官,他中年时还是一个不识文墨的铁匠。他现在60岁了,却成为全城最大的图书馆的主人,获得许多读者的称誉,被人认为是学识渊博、为民谋福利的人。这位法官惟一的希望,是要帮助同胞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可是他自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为何能产生这样的宏大抱负呢?原来他不过是偶然听了一篇关于“教育之价值”的演讲。结果,这次演讲唤醒了他潜能,激发了他远大的志向,从而使他做出了这番造福一方民众的事业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直到老年时才表现他们的潜能。是什么在他们老年的时候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呢?有的是由于阅读富有感染力的书籍而受到激发;有的是由于聆听了富有说服力的讲演而受感动;有的是由于朋友真挚的鼓励。而对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作用最大的往往就是朋友的信任、鼓励、赞扬。

倘若你和一般失败者面谈,你就会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环境;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入过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是因为他们的潜能从来不曾被激发;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奋起振作。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氛围中,可能激发你走上自我发达之路的环境里。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你要与那些努力在世界上有所表现的人接近,他们往往志趣高雅、抱负远大。接近那些坚决奋斗的人,你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受他们的感染,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如果你做得还不十分完美,那些在你周围向上的人,就会来鼓励你下更大的努力、做更艰苦的奋斗。

几乎所有的人都只发挥了其潜能的15%,他们不能发挥其余85%的原因在于恐惧、不安、自卑、意志薄弱及罪恶感。将所有的原因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与外界的不调和”,因为不能包容外界,则等于是替自己的潜能踩了刹车。

与外界的调和能使你的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相信你也会很容易便能了解这一个法则,因为所谓创造的行为,是向着外界去发挥,所以一旦能和外界调和时,自然会产生优异的结果。以体育比赛为例,还在考虑胜败、估计别人力量的选手,心中已经存在了感情对立的疙瘩,所以不能发挥其潜能。一定要超越那些估计,和外界合为一体,这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潜在能力。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凡是在下棋时,对对手抱有对立感情,赢了就觉得快乐的人,他们的进步都很有限。相反的,能和对手配合,不在乎胜败,只求下出正确的棋着并在其中寻求创造之喜悦的人,则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他们也就进步神速。他们不把棋局的胜负当作一种争斗,而把它当成“问答”。如果有两个人天生素质相等,但他们所采取的博弈态度有所不同时,不久之后,他们两人的棋艺也必有天壤之别。

能包容对方的人才是强者。这不是一个有趣的法则吗?连下棋这种具有严格规则的游戏都有这种结果,更何况是在实际人生这种复杂多变的场所中。

弈棋中的这两种态度,也能充分显示“取”与“造”这两种生存态度。为了取得目的而拼命的人,他们自以为是在踩油门,其实所踩的却是刹车。说到这里,你必定已能充分了解为什么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彻底贯彻“造”的态度者,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一种能力被踩了刹车后,当然不可能有出众的创造行为。当你放弃将潜能视为私有物的观念时,你就能充分地发挥它。

如果你希望人生富有创造性,另外的暂且不提,首先你必须做个“不怕失败的人”。乍看之下,这似乎和“无所不能”的命题相矛盾,但是仔细想一想却不是,因为失败和“不能做”不同。此外,失败就不是与成功完全对立的,它可以是到达成功的中转站。精神的强者,越是失败,越能在失败中得到教训,并且越能提升创造的热情。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会失败,而在于是否遇到一两次失败就放弃奋斗。凡是能包容别人的人,甚至连失败也能包容在内,这种人最后必然会获得成功。

充分开发你的潜能

多年以前,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私人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年老的印第安人。

这个印第安人一辈子穷困潦倒,可石油的发现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发财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买了一辆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旅游轿车。当时的旅游轿车在车后配有两个备用轮胎。可是这位印第安人想使它成为乡里最长的车子,于是又给它加上了4个备用轮胎。他买了一顶林肯式的长筒帽,配上飘带和蝴蝶结,还叼上一支又粗又长的黑雪茄烟,就这样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了。每天他都要驾车到附近那个熙熙攘攘、又脏又乱的小镇上去。他想去见每一个人,也想让人们都看看他。他是一位友好的老伙计,驾车通过镇上时他得不停地左顾右盼与碰到的熟人寒暄,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熟人都打招呼。

有趣的是他的车从来没有撞伤过人,他本人也从未有过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的事。原因很简单,在他那辆气派非凡的汽车前面,有两匹马拉着汽车。他的机械师说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正常,只是老印第安人从没学会用钥匙插进去启动点火。在汽车里面的100匹马力准备就绪,昂首待发,可老印第安人就要用汽车外面那两匹马。

许多人都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只看到外面的两匹马的力量,却看不到里面的100匹马的力量。1分钱和20块钱如果都被扔在海底,它们的价值就毫无区别。只有当你把它们捞起来按惯有的方式花掉的时候,才会有区别。只有当你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你的巨大潜能时,你的价值才成为真实的和可见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好几千年里,有上万亿吨的水从55米的高处奔涌而下,坠落到深渊里,毫无意义地流失掉。然而有一天,一个人制定了一个计划—利用了这巨大能量的一部分。他使一部分下落的水流有目的地经过一个特殊的装置,从而产生出上亿万千瓦的电力,推动了工业发展的巨轮。从此,成千上万的家庭有了电的光明,成吨的粮食可以用机械收割,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并运输到全美各地。这种新的能源,使许多人有了工作,孩子们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道路被开通,高楼、医院被建造。它带来的好处是说不完的。总之,这一切能实现,都是因为人们发现并利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能量,让它为一个特殊的目的服务。

我们也要学会尽快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潜能。你要知道,你的潜能会在不断运用中得到增加而且会带给你更多的收益。

令人遗憾的是,有史以来,仅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真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充沛而未经开发的潜能。

我们应如何才能将潜能正确引导出来呢?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 在使用中开发潜能。要开发潜能,必须使用已有的能力。只有使用能力,能力才能产生实际作用。哪怕你已经具有了某种能力,可是只要将其搁置一旁,废弃不用,那么严格地说也只算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很多没上过专门学校的推销员比那些专门学营销专业的大学生的推销能力高得多,正是他们在“使用中开发潜能”的缘故。

(2) 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面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潜能,并不需要对每一种潜能都投入完全一样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去大力开发。那不仅会分散有限的精力,而且也很不现实。我们在全面了解、重视整体潜能的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选准一种关键潜能进行开发,取得突破,这样就能盘活整体潜能。开发潜能一定要选准最易突破的一点,以求尽快突破。

(3) 充分考虑自身的天赋、资质等客观条件。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要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特别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潜能的开发事半功倍。否则,费时费力还讨不到好。最新教育观提出: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开发、利用潜能的蓝图。

(4) 承受适当的压力。人往往都有惰性,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作家、画家平时灵感难寻,只有在交稿时间非常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象。”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就会把人给压怕了,压垮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

第四章 如何解决内心矛盾

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每个人都有能力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不幸的是人们在开发自己潜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常会遇到某种来自自身的心理障碍,这就是所谓的“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中的人物,上帝给了他机会,他却退缩了。这是怀疑甚至害怕自己的智力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心理软弱以致甘愿回避成功的典型。

回避成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等方面。我们只有一一认清它们的面目,才能有效地克服它们。

1.意识障碍

所谓意识障碍,是指由于人脑歪曲或错误地反映了外部现实世界,从而影响以至减弱人脑的辨认能力和反应能力,阻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甚至影响了人们在事业上的成功。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 “自卑型”心理障碍。因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即自认为智力水平低或家庭、社会条件不如人,而产生一种缺乏自信,轻视自己,不能进行自我能力开发的一种悲观感受。

(2) “闭锁型”心理障碍。不愿表现自己,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现,因而缺乏自我开发的积极性。

(3) “厌倦型”心理障碍。这是一种厌恶一切自己不感兴趣和无能为力的事情的心理状态。存在厌倦心理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而对自我开发失去兴趣。

(4) “志向模糊型”心理障碍。是指对将来干什么,成为何类人才的想法不明确,从而没有定向进取的内驱力,而不能进行自我能力开发的一种心理障碍。

2.意志障碍

所谓意志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能力开发中,确定方向、执行决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阻碍作用的各种非专注性、非持久性、非自制性等不正常的意志心理状态。意志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 “意志暗示型”心理障碍。是指在制定和执行目标时,易受外界社会风潮和他人意见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动摇不定的意志心理状态。表现为确定目标时的“朝三暮四”,执行决定时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意志脆弱型”心理障碍。表现在没有勇气去征服实现目标道理上的困难,不是主动去征服困难,而是被动地改变或放弃自己长期进取的既定目标。

(3) “意志怯懦型”心理障碍。怯懦是一种懦弱胆小、畏缩不前的心理状态。这种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因而影响自我能力开发的完成。

3.情感障碍

所谓情感障碍,是指人们在对能力的自我开发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方面的不正确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情感麻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遇到各种困难,受到各种打击,自己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加以克服,以致对客观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恐惧的内心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内向封闭性的心理状态。它使人们丧失与外界交往的生活热情和对理想及事业的追求。

4.个性障碍

所谓个性障碍,是指人们在自我开发中常常出现的气质障碍和性格障碍,如抑郁质的人易表现出孤僻、不善交际的弱点,粘液质的人易表现出优柔寡断、缺少魄力的弱点,以及多血质的人缺乏毅力,胆汁质的人易表现出办事武断、鲁莽等弱点。

5.其他障碍

除了意识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外,还有其他几种影响能力开发的心理障碍,其中包括感觉加工中的心理错觉,知觉中的错觉和偏见,思维定势的障碍等,这些障碍主要属于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表面性,以及思想僵化凝固等原因。这些和回避成功、害怕成功的心理障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障碍,但同样对人的事业成功有着巨大影响,特别是当这些心理障碍互相影响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负效应,导致一个人事业的失败。

很明显,有些人成就不大,不是由于智力不够,而是由于没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弱点和障碍,只有不断向自己挑战,认真对待以上心理障碍,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忘记内疚向前看

我们常听到人们如此哀叹:“要是……就好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内疚悔恨情绪,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不管其所处的环境如何,都会多多少少地体验到这种内疚情绪。

内疚情绪能使你经常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当人刚刚降生时,很少注意到别人是否舒适和便利的,自己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当我们逐渐长大时,就会慢慢认识到,这世界上还有别人,自己必须有时顾及他人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当我们了解到自私是一种不良的品行,而且只是在顾及自己的利益时,就会产生一种内疚的刺痛。

内疚能激励具有德行的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思想和行为,但并非每种内疚都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内疚的悔恨情绪只有配合积极的心态才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一个人产生内疚,却又不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时,就会产生一种有害的结果。

许多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内疚悔恨情绪的影响,他们简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悔恨机器。在各种行为误区中,内疚悔恨是最为无益的,它无疑是在浪费你的情感。内疚悔恨是你在现时中由于过去的事情而产生的惰性。然而,时光一去不返,无论你怎样内疚悔恨,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挽回的。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指出,内疚悔恨与吸取教训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悔恨不仅仅是对往事的关注,而且由于过去某件事产生了现时惰性。这种惰性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一般的心烦意乱直至极度的情绪消沉。假如你是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并决意不再重做,这并不是一种消极悔恨。但是,如果你由于自己过去的某种行为而到现在都无法积极生活,那便成了一种消极的悔恨了。吸取教训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做法,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必要环节。悔恨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白白浪费了自己目前的精力。这种行为既没有好处,又有损于身心健康。实际上,仅靠悔恨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安东尼·罗宾经常以愉快的方式来结束每一天。他告诫我们说:时光一去不返。每天都应尽力做完该做的事。疏忽和荒唐事在所难免,尽快忘掉它们。明天将是新的一天,应当重新开始,振作精神,不要使过去的错误成为未来的包袱。以悔恨来结束一天,实在是不明智之举。罗宾鼓励我们做一个关门的人,就好像曾任英国首相的劳合·乔治一样。乔治有一天和朋友在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他便把门关上。朋友疑惑地说:“你没必要把这些门关上。”乔治却说:“哦,当然有必要。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将过去的错误、罪恶、过失通通忘记,即忘记内疚向前看。我们只有忘记过去的事,努力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进,才能使自己不断走向辉煌。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有位企业家作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蒙受了一笔巨大的损失。在这之后,他拒绝承认自己的失误,拒绝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结果,他失眠了好几夜,痛苦不堪,但问题一点儿也没解决。更严重的是,这件事还让他想起了很多以前细小的挫败,他在灰心失望中折磨着自己。这种自虐的情形竟然持续了一年,直到他向一位心理专家求救后,才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那些著名的企业家或政治家,就会发现,他们大多都能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否则,他们大部分人就被巨大的压力压垮了。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去创造一个更加丰富的生活。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去创造新的生活,谁都没有这样的情感和精力。你只能在两者中间选择其一:可以选择接受不可避免的错误和失败,并抛下它们往前走;也可以选择抗拒它们,变得更加苦恼。

如果我们不接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挫败,而是去反抗它们的话,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答案非常简单,它会产生一连串的焦虑、矛盾、痛苦、急躁、紧张等,我们会因此整天神经兮兮、不知所终。

“对必然之事,轻快地加以接受。”这是一句古老的犹太格言。在今天这个充满紧张、忧虑的世界,忙碌的人们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

既然如此,那就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保持乐观的态度,轻松地生活下去吧。

第五章 如何了解他人想法

学会察言观色

一个人的想法往往会通过他的态度及动作流露出来,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他人,即学会察颜观色,便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

这与古代向君主进谏的大臣有一点相似,那就是都得将自己的心态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上。这样更便于察言观色。

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深明察言观色之道,等到适当的时机再从旁进谏。但是有一次,他稍不小心,还是触到齐桓公的“逆鳞”。

当管仲审核国家预算支出的情况时,发现宴客费用居然占了总支出的2/3,其他部门的经费只占1/3,难怪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效率不高。他认为这太浪费,此风断不可长。于是,管仲立刻去找桓公,当着众臣的面说:“大王,必须要裁减宴客费用,不能如此奢侈……”

话未说完,没想到桓公面色大变,语气激动地反驳说:“你为什么也要这样说呢?想想看,隆重款待那些宾客的目的是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回国后才会大力地替我国宣传;如果怠慢那些宾客,他们一定会不高兴,回国后就会大肆说我国的坏话。粮食能够生产出来,物品也能制造出来,又何必要节省呢?要知道,君主最重视的是声誉啊!”

“是!是!主公圣明。”管仲不再强争,即刻退下。

如果换作一个忠义顽强好辩的人士,继续抗争下去,可以想象会有什么后果。管仲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他从桓公的脸色和语气中察觉到此时桓公心情不佳,不会接受劝谏,自己应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当止则止,于是他不再继续损害君主的尊严,而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影响桓公,使问题逐步加以改善。

与人交往也应这样,要注意顺着对方的心意,不可逆犯对方的忌讳和尊严。不然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所谓“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特别是在求人办事时,只有善于从对方面部表情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付诸行动,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通过语音洞察人心

一个人说话的语速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能够反映出他的想法。

一般说来,如果对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会变得很迟缓。相反地,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说话速度自然会变快起来,这是人之常情。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人的深层心理中如果怀有不安和恐惧情绪时,说话的速度会加快,他希望借着快速的谈吐,使自己内心潜伏的不安或恐惧得到缓解。

如果有人平时沉默寡言,却突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辩起来,那么他内心里一定是隐藏着某种不能为外人道出的秘密。当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时,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高昂的音调只能象征精神的不成熟,它很容易使人情绪激动,并陷入口角与争执的状态里。

有一种人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段落,也得花费相当的时间,这表示在说话者的内心里,潜伏着一种惟恐话题即将说完的不安与担忧。很多人也喜欢在句尾里加入某种暧昧不明的语气,这是有意想逃避自己的责任的表现。

说话速度是一种特征,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及在平日与人交往中锻炼所形成的。但是异常的说话速度常常与内心的思想有很密切的联系。比如,平时能言善辩的人,突然变得口吃起来,或者相反,平时说话不得要领的人,突然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他们,以致使他们的心里发生了重大变化。

曾经有一位评论家说:“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之后,回家时往往会突然对妻子滔滔不绝地说很多话。”这是很合乎规律的现象。因为一般人在深层心理有烦恼不安或恐惧等感情时,说话速度都会快得异乎寻常,以此自欺欺人,缓和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但是,由于没有冷静地思考,所以,即使说得滔滔不绝,内容却空洞无物。倘若女方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必定可以看出他内心很不平静。

在工作场所也一样,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如果突然话多得令人感到不自然,此人一定有了不愿他人知道的秘密。

与说话速度一样,声调是语气的特征之一——人的思想处于激动状态时,声调往往会提高。就上述丈夫拈花惹草的例子来说,如果出轨的事被妻子知道了,男人对妻子辩解时声音一定会提高。某位作曲家也曾说:“要提出与对方相反的意见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音量。”的确,这是常见的现象,人们在坚持自己的意见时,都想提高自己声调来压制对方,而且音量也会随之增大,相互争执的结果,必然闹得不可开交。

声音的频率较高乃是幼儿时的特色,被认为是任性的形态之一。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音频会越来越低,因为人的精神成长机制,具有抑制任性的心理功能。换句话说,如果成年人的声音提高,此人的深层心理一定是回到了幼年期,即已无法控制自己的任性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对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然而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地小声说话,这表示什么呢?一般地说是表示他对该事物缺乏兴趣,或对自己缺乏信心。

如果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仔细留心他人的语速和声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探知他人内心的想法。

如何看穿他人的心思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若想成功地控制别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穿别人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哪些人是可以继续交往的,才能摸准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你交往,才能决定你自己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去与他们交往。否则,你将碰一个大钉子,撞晕了都不知道撞在什么上了。

看穿别人的心,特别是看穿初次相识的陌生人的心,说难也不难。再高明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出来,只不过暴露的程度、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因此,你应当学会利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通过观察、分析形形色色的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

下面介绍几种在第一次见面时如何看穿别人心灵的方法:

1.从他打招呼的方式看他的内心

即使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打招呼,也能给你制造了解对方内心的机会。你可以看看,以下列举的外在表现与所分析的内心世界是否一致。当然这种分析总会有一些例外,但大体上应该是准确的。

凡是不敢抬头仰视对方的人,大部分都是内心怀有自卑感的人。

使劲儿与对方握手的人,具有主动的性格和信心。

握手的时候,无力地握住对方的手,表示他有气无力,是性格脆弱的人。

握手的时候,手掌心冒汗的人,大多数是由于情绪激动,内心失去平衡。

握手的时候,如果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其目的要使对方在心理上屈居下风。

初次见面后,始终都用老套的话向人打招呼或问候的人,具有自我防卫的心理。

2.从他的眼睛窥视他的心灵

初次见面的时候,首先将视线朝左右瞄射者,表示他已经占据优势。

有些人一旦被别人注视的时候,会忽然将视线躲开。这些人大体上都怀有自卑感,或有相形见绌的感受。

抬起眼皮仰视对方的人,无疑是怀有尊敬或信赖对方的意思。

将视线落下来看着对方,乃表示他有意对对方保持自己的威严。

无法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很快地收回自己的视线的人,大多属于内向性格者。

视线朝左右活动得很厉害,这表示他还在展开频繁的思考活动。

3.从他的举动看他的潜台词

人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下意识的肢体动作,也能向你泄密。

交臂的姿势表示保护自己的意思,同样地,这种动作也表示要随时反击的意思。

举手敲自己的脑袋,或用手摸着头顶,即表示正在思考的意思。

用双手支撑着下腭,大多数的情况都表示正在茫然的思考中。

用拳头击手掌,或者把手指折曲得卡卡作响,就表示要威吓对方,而不是在进行思考的活动。

4.从他的癖习看他的特性

搔弄头发的癖习,是一种神经质的表现。凡是涉及有关自己的事情时,他们马上会显得特别敏感。

一面说话,一面拉着头发的女性,大体上是很任性的女人。

说话时常常用手掩住自己嘴巴的女人,是有意要吸引对方。

拿手托腮成癖的人,即表示要掩盖自己的弱点。

不断摇晃身体,乃是焦灼的表现,这是为了要解除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动作。

双足不断交叉后分开,这种癖习表示不稳定。如果女性具有这一癖习时,就表示她对某位男性怀有强烈的关心之意。

第六章 如何控制自己情绪

快乐能让你成为情绪的主人

很多人在生活中漂流,常常被情势所困,任暴风雨摆布,让外在的事情任意支配自己的感觉与反应:就像驯服的奴隶一般,当事情或环境发出信号——“生气”、“不舒服”、“沮丧烦恼”时,就迅速地听从命令。忘了自己还有舵和帆。要看清一点,不论环境和情势如何,我们都可以选择快乐。

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会成为奴隶,快乐的习惯可使一个人不受外在情况的支配。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其个性中都有一些神经质的因素,它经常地表现为焦虑、卑微的自我认识,不成熟以及无意识的癖好。因为在出生之初我们实在太弱小了。最初无助的我们不能为自己做任何的事情,所以只好依赖他人。我们最初的岁月是在成人世界中度过的。我们常常铸下错误,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明显不被人喜爱,并且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他人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开始相信自己实际上是相当糟糕的人。我们容易接受父母和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看法—缺乏能力,不值得爱。由此,我们形成了糟糕的自我形象。这种意识一直贯穿于我们的岁月以及体验的各种经历。失败是贯穿成长过程的一种方式,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调整。而这种加强和调整就是要我们将自由时间更多地用于快乐即自我享受之中。我们必须这样做,否则将无法改变幼年时形成的自我形象。

为自己的娱乐精心筹划,可以使人们更加陶醉于欣喜之中。心情越好,人们就越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越成熟,人们就越乐于付出。当父母们看到孩子健康活泼并享受着自己的乐趣时,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心情舒畅,更加乐意继续追求自己的快乐。

快乐能够在很多的方面满足我们的需要。任何形式的快乐都可以为我们消愁解闷,使我们免受焦虑和不安的烦恼,使我们解除神经质的负担。

快乐的儿童是友善的,快乐的成人也是如此。当人们愉快相处时彼此间会变得更加友善。人们越是在一起享受着快乐,就会越加地相互喜欢。因此,解决神经紧张的最好方法就是聚集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能享受自己的快乐,只要这种方式能唾手可得,那么危害我们人际关系的神经质倾向就会离我们远去。

我们可以确实作一些评估和筹划,但是通常我们所下的决心比我们的理性思维更多地反映了我们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保护我们的心情是如此的重要。我们给予自己和他人的任何一点的快乐都极大地保护了我们的心情,并把我们推向更好的位置。否则我们自己的神经质倾向可能就会将我们毁灭。

培养每天享受一点快乐的习惯看似无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每一天的享受只能极小地增添一份美好的自我情感。但是,这些支离破碎的感觉一天天地增加,很快就能垒起自信的高山。

没有什么能比快乐更具振作自我认识的力量,它是健康情绪的心理维他命。

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情感,但它往往会被外界的事务所控制,并随之摇摆不定。如果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你未来的人生就会是一片美好的前程。

烈日炎炎的夏日,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佛理。

老和尚说:“心头火烧毁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所以要制怒。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的佛理刚讲完,小和尚便虔诚地向老和尚请教:

“师父,刚才你最后一句说了什么?”

“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

“心静之后是什么?”

“自然凉。”

“什么自然凉?”

“心静。”

“哦,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小声念道,忽又问:

“师父,自然凉前面是什么?”

“是心静。”

“心静前面是什么?”

“心静前面已经没有了。”老和尚说。

“哦,心静后面是什么呢?”

“自然凉。”

“自然凉?那自然凉前面是什么呢?”小和尚不停地问。

“混账!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在胡闹!”老和尚气不打一处来,额头净是汗。

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他情绪的奴隶或喜怒无常的心情的牺牲品。学会怎样清除破坏我们舒适、幸福的生活和阻碍我们成功的情绪敌人,是一门最精深的艺术。

我们应当尽力抹掉头脑里一切令人讨厌的、不健康的情绪。每天清晨起来,我们都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们应当从我们的思想长廊里抹去一切混乱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和谐、使人振奋、清心怡神的东西。

人不应该成为他心态的牺牲品,更不应该成为情绪的奴隶。有望成功的人不会对自己说:“在执行我的计划之前,我会等一等,看看我早晨的身体状况如何。如果我不沮丧、不忧郁,如果我不是消化不良,如果我的肝脏没有毛病,如果我的身体还过得去,那么,我会去办公室,按计划行事。”

当感到沮丧、气馁或绝望时,你不要计较它,不妨痛快淋漓地洗个澡,然后一个人静静地思索、顿悟,驱散萦绕在你头脑里的忧郁阴云。你必须忽略一切令你沮丧的想法和念头,还有一切困扰你的东西。不要使自己纠缠于每一件令人不快的事,不要继续纠缠于过去所犯的错误和令人不快的往昔。你应该武装起来反对破坏你平和心态、破坏你安宁幸福的敌人,召集体内的一切力量,把这些敌人驱逐出去。你要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说:“和谐才是永恒的真理。混乱并非真实,必须进行调整、改造。”经过几次这样实验之后,你便能轻而易举地清除你头脑里的所有阴云,从而使你的心灵永远是一片晴空,使你的思想王国里不再有破坏幸福安宁的敌人。做到这一点,你也就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

转移注意力,也是抚平烦躁、根治不安情绪的一剂良药。当你觉得不快情绪涌上心头时,不妨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与这种情绪完全相反的方面上,并树立快乐、自信、感激和善待他人的理念。这样,你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些阻碍你前行脚步并使你的人生痛苦不堪的万恶敌人,转眼之间便无影无踪了。正如打开窗帘射进阳光以后黑暗就消失了一样,我们并没有直接把困扰我们的心灵乌云驱逐出去,但是我们有了一副根治它的良药,我们引进了一缕可以迅即减轻黑暗程度的阳光。当你情绪低落、愁肠百结时,不妨停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用其他一些截然不同的理念,认真地将这些思想的敌人驱逐出你的大脑,并坚决地消灭这些敌人。也许你深深知道,当你郁闷难消时,一个快乐、绝妙的想法能很快使你走出忧郁的困境。如果你暂时没有乐天知命、充满希望的情绪,那么,就请你想象一下这种情绪吧,它很快就会属于你。

如果你感到疲惫不堪,感到沮丧、郁闷时,究其原因,你也许会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精力不支;而之所以精力不支,或者是由于工作过量、暴饮暴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消化规律的缘故,或者是由于某种不合常规的习惯在作祟。

你应该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或者从事某一项能使你开怀大笑、其乐陶陶而又无害的娱乐活动。有的人通过在家中与孩子嬉戏找到了新感觉,摆脱了疲惫、沮丧的情绪;有的人则在剧院里,在愉快的谈话中,或者在阅读使人愉快、催人奋进的书籍时,使自己从疲惫、沮丧中恢复过来。

忘掉那些使自己感到疲惫沮丧的事吧!无论如何,如果你能够成为驾驭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未来的人生就会是一片美好的前程。

控制情绪的窍门

成功人士无不重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通过控制情绪,使自己适应环境,取得成功。他们在控制情绪时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在美国,有本书一出版马上就取得了空前的轰动,这本书就是风靡西方世界的商业“圣经”——奥格·曼狄诺写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它向我们提供了许多控制情绪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已经被许多人验证是非常有效的。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神秘的羊皮卷里面是怎样告诉人们控制情绪的。下面引用的这段话,如果你每天反复读它,使里面阐述的观点成为你思想观念的一部分,那么,将对你的一生大有好处。

《羊皮卷之六》中写道: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雁来雁往,花开花谢,草长瓜熟,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绪时好时坏。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这是大自然的玩笑,很少有人窥破天机。每天我醒来时,不再有旧日的心情。昨日的快乐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我心中像有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着,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忧。这就好比花儿的变化,今天绽开的喜悦也会变成凋谢时的绝望。但是我要记住,正如今天枯败的花儿蕴藏着明天新生的种子,今天的悲伤也预示着明天的欢乐。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我心平气和,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我为自己创造天气。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为顾客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而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的,如果我为顾客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我就能获得销售上的丰收,赚取成仓的金币。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让每天充满幸福和欢乐?我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我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我就这样与之对抗: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展望未来的财富。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总之,今天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今往后,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我并非低能者,我必须不断对抗那些企图摧垮我的力量。失望和悲伤一眼就会被识破,而其他许多敌人是不易察觉的。他们往往面带微笑,招手而来,却随时可能将我摧毁。对它们,我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自高自大时,我要追寻失败的记忆。

纵情享受时,我要记起挨饿的日子。

洋洋得意时,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时刻。

自以为是时,看看自己是否能让风止步。

腰缠万贯时,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

骄傲自满时,要想到自己怯懦的时候。

不可一世时,要抬起头来,仰望群星。

《羊皮卷之六》里面所阐述的控制情绪的箴言可以说是句句珠玑。其实,只要你真正能够按照上面的原则来思考和行事,那么你一定能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取得意外的收获。

仅仅懂得羊皮卷里所说的自我激励原则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是在现实中真正地去做,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