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原著 [日] 堀场雅夫

本书的作者堀场雅夫被誉为“日本励志教父”,他是日本堀场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又是一位医学博士。于1924年生于京都。1945年,在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理学系就读期间,创设堀场无线研究所,开始创业,成功开发出高精度HT计算器。1953年成立堀场制作所。现在,就任日本新事业支援机构协议会代表干事、创业·风险企业国民论坛干事,京都工商会议所副会长,京都风险企业鉴定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同时他还致力于培养创业人才。其著作有《不想做就放弃!》、《有能力的人、没能力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事!》等等。

《不要听别人的话》是一本为亚洲人量身定做的励志书。连续5个月位居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榜首,3个月狂销韩国60万册。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在商场上多年来摸爬滚打的经历,总结出一条极具震撼力的经验,那就是:不要听别人的话。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包括领导,在遇到困难或必须作出重大选择的时候,首先不是独立思考,而是四处征求别人的意见,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按照别人提供的意见行动。其实,只有当事人自己最了解情况,最能提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依赖心强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不愿意自己去思考,什么事都请教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话很多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这需要我们将进入耳朵的信息中1%的有用信号要从99%的噪音中筛选出来,这样做费时又费力。在商战中更不能随便听别人的话,必须在内心坚持一个衡量的标准。员工必须具备积极提出新提案的能力,只等待上级指示的时代已经结束。对别人的话,不是要用耳朵,而是要用心去听。

对于那些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以及那些想提高自身能力的人,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即使我们的工作或生活陷入窘境,但只要找到适合个人的做法、适合个人的想法,我们就会迎来改变命运的机会。希望本书能为那些想提高自身能力的人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

第一章 道听途说不可信

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印度有句谚语说:“不能听信不相信我们的人的话,相信我们的人的话也不能完全听信,这样一来就可以连根拔除盲目听信中产生的危险。”

这句谚语是教我们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经常会飘荡着各种各样的“杂音”,散播着种种“小道消息”。有的人甚至专门以经营此道为生,整日对此津津乐道。人多嘴杂,以讹传讹,事情的真相就会被掩盖。如果不加辨别,必将上当受骗。

在我们周围,相信传言的大有人在。大至国家大事,小到个人私事,总有一些毫无根据的谣传,也总有一些人轻信上当。结果,凭空给自己增加烦恼,或者造成更大的灾祸。

1983年底,中国政府为改善国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决定大幅度降低化纤品的出售价格,同时提高一些棉织品的价格。这对人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可是,不久流言就传出来了,说棉织品一涨价,别的农产品也要提价。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这是毫无根据的谣言。但不少人仍然信以为真,居然大肆抢购各类农产品。如此一来,不少人便因大量积压农产品而吃尽苦头。

盲目轻信别人的话,就会使自己上当,后悔不及。《列子·贪爱》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秦惠王准备伐蜀,但蜀道艰难,进攻不易。有个蜀侯,生性贪婪而且轻信,秦惠王听说蜀侯有这个特点,就凿了一条石牛,在石牛身上放满了金银珠宝,并宣称这是石牛屙出来的,准备要把它送给蜀国。蜀侯竟然信以为真,便派人修通大道,迎接石牛。于是,秦国大军得以长驱直入,一举灭蜀。

世间事,真相和假相,现象和本质,说的和做的,明的和暗的,有时可能正好相反,世上话,有人把笑话说成真话,有人把真话说成笑话,也有人为了说笑话而说笑话,更有真话假说或假话真说,对此不可不察。

有的人听张三说一句:“李四说了你的坏话。”马上信以为真,上门讨理,或者听李四说:“我在领导面前为你美言了几句。”于是立即对李四感恩戴德。

这些人的致命弱点就在于,从来不动脑子想一想别人所说的话是否合乎道理,是否符合实际,更不去做一番调查,看看到底是真是假。他们完全失去了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好像脑袋长在别人的肩膀上,一切都按别人的指挥办事。如此一来,哪能不吃亏呢?

看来,别人的话还是不要盲目的听信为好,否则,你就可能吃亏上当。

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遭遇,即命运。有的人一帆风顺,屡逢良机,功成名就;有的人历尽坎坷几经磨难,潦倒终生;有的人先苦后甜,结局美满;有的人先甜后苦,抱恨而终。

事实上,人在生命的旅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有些矛盾的出现是出于必然性,有些问题的产生是源于偶然性。这必然与偶然交错结合的客观因素,加上人的主观努力,改变着事物的运动方向,于是就形成了人的各种遭遇,这就是相互不同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同命运挑战的勇士,自强不息战胜厄运的英杰。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时乖命蹇,他17岁时母亲去世,家庭负担沉重地压在他身上;他32岁时耳病加重,最后丧失听力。作为音乐家却听不到声音,命运似乎把他推到了生活和创作的绝路。但贝多芬没有因此而万念俱灰,意志消沉,他始终与厄运抗争,像一棵幼芽在巨石下艰难生长那样顽强地生活和创作。他赠友人的一句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

但是,我们当今的许多年轻人,在踏上人生旅途后,一遇到考试名落孙山,工作索然无味,恋爱婚姻一波三折等等,就开始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从此便无所作为地听从命运的安排,让人生这叶扁舟,无桨无舵地置于生活的海洋,任凭命运的风浪将它漂游、颠簸、淹没。这是多么可惜啊!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宿命论是那些意志力缺乏的弱者找来的借口。强者、勇者和智者都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论他们处于何等艰苦危难的境地,总能满怀信心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同各种残酷的厄运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而只有弱者,才相信天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和驱使,把自己的命运轻易交给别人掌握,这样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第二章 做你喜欢做的事

做你想做的事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无论他身处哪一个特定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该行业所要求的特长。

没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你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你很难在机械领域游刃有余;没有机智老练的经商头脑,你也很难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即使你具备某种特长,也并不会保证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你所拥有的各种才能就如同工具。好的工具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能否正确地使用工具同样非常重要。有人可以只用一把锋利的锯子、一把直角尺和一个很好的刨子,就能做出一件漂亮的家具;也有人使用同样的工具却只能仿制出一件拙劣的产品。原因在于后者不懂得如何善用这些精良的工具。你所具备的才能仅仅是工具,你必须在工作中善用它们,充分发挥其作用,方能事业有成。

当然,如果你拥有某一个行业所需要的卓越才能,那么,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你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一般说来,处在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行业里,你会干得更出色,因为你天生就适合干这一行。但是,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只能受限于某些与生俱来的资质,无法作更多的选择。

从事任何行业你都有机会成功。即使你没有某一行业所需要的天赋,你仍可以培养和发展相应的才干。这仅仅意味着随着你的成长,你需要去制造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仅仅使用某些与生俱来的、现成的“工具”。的确,如果你具备某些优秀的特长,那么,在需要这些特长的行业中,你会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在任何行业里,你都有取得成功的潜能,因为你可以培养和发展任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才干。一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和潜能,可以帮助他通过学习获得任何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做你最擅长的事,并且勤奋地工作,当然这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但是,只有做你想做的事,成功后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总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可以肯定,每个人都可以并且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本身就说明你具备相应的才能或潜质。心中的渴望就是力量的体现。

如果你内心有演奏音乐的渴望,这说明,你所具有的演奏音乐的技能在寻求表述和发展;如果你内心有发明机械设备的渴望,这说明,你所具有的机械方面的技能在寻求表述和发展。

如果你没有能力做某件事,你就绝不会产生去做这件事的渴望;如果你具有想做某件事情的强烈愿望,这本身就可以证明,你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或潜能。你所要做的,就是去发展它,并正确地运用它。

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好选择进入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行业;但是,如果你对某个职业怀有强烈的愿望,那么,你应该遵循愿望的指引,选择这个职业作为你最终的职业目标。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最符合自己个性、令自己满意愉悦的工作,这是你天生的权利,也是你获得成功的基础。

做你喜欢做的事

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许多事可做,但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一定要做你最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是逼迫自己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有一位机械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想转行,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已经学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如果突然换一份其他的工作,会感到很不适应,尽管不喜欢,却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多年的机械专业知识。他想改变,但又甩不掉过去的包袱,自然无法突破。

这是个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继续做下去也不会有兴趣,就应该果断地作出决定: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是令人兴奋的,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会最终取得卓越成就。

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们就必须作出更好的决定,采取更好的行动。

很多年前,一位名人讲过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迫自己把讨厌的事情做到最好。他们经常失去了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活方式在进行。这些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当中却很少有人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其实,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只需要把自己认为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就一目了然了。罗克便是这样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

运动和数学一直是罗克很喜欢做的两件事。从小到大,罗克一直是运动健将,不仅担任过体育股长和篮球、乒乓球队长,也是校田径队的杰出运动员,罗克曾经想过要如何把兴趣发展成职业,也曾经梦想成为世界冠军。

罗克不断地问自己:“这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我愿意把运动当成自己一辈子的终生事业吗?”后来罗克告诉自己:“靠体力过生活,并不是我真正喜欢过的生活,虽然我非常喜欢运动。”

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罗克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也曾经想过,要当一位数学教授。

决定要做这件事之前,罗克列出了一张自己心目中认为的理想和完美工作的条件表,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时间一定是由他自己掌握。

第二,要能不断地接触人,因为他喜欢人群。

第三,必定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四,可以环游世界。

第五,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与成长。

第六,必须能够不断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可以跟一些成功的朋友交往。

第七,收入的状况可以由他的努力来控制。

罗克发现,当一位数学教授,并不能达到他理想的工作条件,于是,他又开始寻找另一个可以当成他终生事业的工作。

17岁的时候,罗克接触了汽车销售业,因为他很喜欢车子,他想自己应该可以做得不错;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之后,他发现这个行业有非常大的特色,但是他的个性似乎并不适合,于是,他又转行了。

从16岁到21岁,罗克陆陆续续换了18种不同的工作,可是每次换工作之前,他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直到他把那些理想和完美的工作条件列出来以后,他才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很热心,很喜欢帮助别人,同学数学不会,他很喜欢教他;别人篮球打得不好,他会自告奋勇过去教他。因为罗克相信,只要自己可以,别人一定也做得到。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罗克参加了一个激发心灵潜力的课程,它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罗克发现,自己上了那么多的课程,学习了那么多的资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比得上他的老师安东尼·罗宾在短短的8小时当中,所分享给他的那么多。

罗克想,假如他以后也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对人们有帮助的资讯,不管用何种渠道,书籍、录音带或是录像带,分享给想要获得这些资讯的人,那该有多好。罗克发现,这个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来的理想和完美工作的条件,当他了解到这件事以后,他知道,这就是他毕业所寻找的方向。经过了七八年的坚持,他终于可以在心理学崭露头角,让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体的帮助。

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位成功者呢?我们必须研究成功的人是如何思考的,他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是如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他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在他们还没有成功之前,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当他们面临失败和巨大挑战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到底的?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些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要做的事,做得最好。

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

聪明的人绝不会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时间,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作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交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做到坚忍,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他就不能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著名管理学者班尼斯说过:“纯管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可是,现代人的一大问题就是做事太随意,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如果碰巧他能力很强,才能够幸运地将错误的事情做很好,并扭转不利的局面,其实这是在无谓地耗费自己有限的时间和感情。“最聪明的人是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务却总是全力以赴。那些太专注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

成功人士都不懂得做正确之事的重要性,他们常常推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位这样的大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被委任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钟头。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副校长回答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3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首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但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订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艾森豪威尔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他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正确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

抓住正确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自然会得到解决。一流的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的能力,在你往前奔跑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挪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

第三章 开发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成功的基点

人人渴望潇洒地走向成功,但走向成功靠什么呢?已经成功的人或许会告诉你:靠自己,靠自己的勇敢、自信、奋斗,还有机遇。这些毋庸置疑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但它们要建立在一个基点上方能成为推动成功的力量。这个基点就是能力。它是成功的最基本保证。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即注意力、感受力和观察力;编码和储存能力,即思维力和记忆力,检索输出能力,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能力是做好各种各样事情的最基本条件,有了能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能力高的人,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再聪明,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和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他也会一事无成,更谈不上有所作为。要想学习优秀,事业有成,除了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并非指与智力无关的因素,而是指能力与智力以外的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讲,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等。这些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一个人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例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确立了远大的志向,奋斗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能力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会站得高,看得远,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能够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执著地探索和追求,为达到目标而长期不懈地努力。可见,理想和动机是能力发挥的动力和向导。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动机,就不会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就会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培养一个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对学习充满热情。热情是一种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仅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顽强的毅力不仅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前进,登上成功的阶梯。气质和性格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气质特征制约着智力活动的效率。良好的性格特征可以补偿能力上的某些缺陷或不足。例如,勤奋、踏实的性格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勤能补拙”、“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道理。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还能维持和调节人们的活动,引导和激励人们向目标前进。

在努力学习、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各种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提出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4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任何有成就的人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发展兴趣,就要富有探索精神,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目标越远大,兴趣就会越强烈。智力与能力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培养非智力因素还要做到:树立远大理想,具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和成就意识,从而激发较强的成就动机;制定合理、具体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充满热情;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力;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稳定的情绪、情感。

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一名成功者至少必须具备8种能力。他的观点得到了世界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位学者强调的8种能力包括:

1.洞察能力

洞察力也即一个人多方面观察事物,从多种现象中把握其核心的能力。缺乏洞察力的人会只见树木或只见森林,而不能两者俱见。缺乏洞察力的决策者,会浪费宝贵的资金和人力,因为他无法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无法制定有效的方案。而一个具有创造性洞察力的人,在生意场上往往能取得成功。

2.远见能力

具有远见的人能在内心里从已知推断未知,综合运用事实、数字、梦想、机会甚至危险等因素,进行创业活动、他不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不会为目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在心中始终怀有远大的目标。

3.概念性能力

概念性能力即抽象能力,也即一般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善于形成概念,即将复杂的关系概念化。在构思和解决问题时有创意,能分析事物和捕捉其趋势,预测其变化,具有确认机会及潜在问题的能力。

概念性能力是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和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

4.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特定活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程序、过程和技术等知识,以及运用有关的工具、设备的能力。

干大事业者必须具备技术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技术能力,才能在立业的过程中训练和指导部属,才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困难。这种能力最实在,也最容易获得。在正规教育中,一些专业如会计、营销、法律、财务、计算机、外语等均有这方面的训练,此外还可通过社会上众多的培训班及经验获得。

5.集中的能力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或情况,都会有助于或影响到一个人所进行的工作。集中能力可以使你把可用的资源集中用于最有效的部分,避免不分主次、盲目从事。

6.忍耐能力

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超越别人的想法和行动,并有决心献身于自己事业的未来。只有对自己的长期目标深信不疑并极有耐心地长期努力,目标才能实现。

7.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可以说是人际关系能力的简称,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人立于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就必须与上司、同事、部属及外界人士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不能少了这种能力。

8.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很难得的技能,它能使你事先预测应该注意的目标,而不是企业正面临的问题。它能使你从容应对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曾预见或意想不到的情况,顺利适应各种变化。

现代人置身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各种不同的组织内,且许多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你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目的、有侧重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上述能力呢?至少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

(1)自省。要修炼自我,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这是自身修养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乐于自省的人是在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一个人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反省自己,任何事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

(2)自控。自控是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以最适当的方式进行。长于自控有气质、性格上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实践、修养的结果。见多识广、看通看透、理性明智,再加上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能处变不惊,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善待常人难待之人。

对于自控和自省素质的培养,应多从实践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逐步建立起优良的个人风范。

(3)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读书是生活中最值得也最合算的投资,支出少,收获大。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启迪思维,也可以指导工作。有些书籍似乎与你的工作没有多大联系,但其中闪烁的智慧和思想会在潜移默化地推动你的智慧的发展。从长期看,多读书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熟悉、掌握经营事业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反复锤炼。实践出人才,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检验有能力的人才能被信任和赏识。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书本上总结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为我所用。读书和实践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多思考与多实践、多读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会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适者生存的一种策略,它是机智灵活的,是对你生存方式的综合检验。学会应变,学会从应变的策略中找到生存的支点,是我们应对千变万化的生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会更换上应对自然颜色变化的保护色,以维系自己的生存命运。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存是变化的元素,要适应生存,就要先学会变化,否则,你就有遭遇淘汰的危机。

应变能力很小一部分是出自本能,而更多的部分则是后天形成的。应变的根基一方面是依靠你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是产生于你的人生阅历;因而,学会应变,必须先要把这两个方面的基础打扎实,到关键的时候,才能应对自如。

应变有时也要勇于牺牲自我的利益,就像树木到了秋天要牺牲它金黄的树叶一样,一切的舍弃,都是为来年春天更加茂盛作准备的。

应变往往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由优势转换成劣势时。因此,我们学习应变,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好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对生活里各种变化的坚韧基石。

应变其实是在我们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所提前做好的一项周密的准备工作。有准备的应变,才是你真正成熟的表现。

当我们的劣势突然转化为优势的时候,我们的应变能力大多会变得非常虚弱。因为,我们的眼睛被荣誉的光环笼罩着,这时,是人生最容易得意忘形的季节,我们务须保持清醒的应变头脑。

不要把应变当作投机的手段来使用。应变是理智的、充满智慧的,为应变而去投机,往往是小人的所作所为,是短命的。

第四章 制定胜利的目标

好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对于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来说,为自己制定一个好的并且合适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目标呢?堀场雅夫指出,一个好的目标必须具备下列几项要求,缺一不可。

1.目标应该是明确的

有些人也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是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因而也是难以把握的,这样的目标同没有差不多。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定了要做一个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

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生活中有不少人,有些甚至是相当出色的人,就是由于确立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一事无成。

2.目标应该是实际的

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应该是专一的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4.目标应该是特定的

确定目标不能太宽泛,而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

这也同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图纸设计不能只是个大概样子,或者含糊不清,而必须在面积、结构、款式等方面都是特定和具体的。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

5.目标应该是远大的

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是有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请记住,设定目标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它要有足够的难度,乍看之下似乎不易达成,可是它又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你愿意全心全力去完成。当我们有了这个心动的目标,若再加上必然能够实现的信念,那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目标制定需要技巧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去打猎。他们来到森林。

“你看到了什么呢?”父亲问老大。

“我看到了猎枪、猎物,还有无边的林木。”老大回答。

“不对。”父亲摇摇头说。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我看到爸爸、大哥、弟弟、猎枪、猎物,还有无边的林木。”老二回答。

“不对。”父亲又摇摇头说。

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

“我只看到了猎物。”老三回答。

“答对了。”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

老三答对了,是因为老三看到了目标,而且看到了清晰的目标。

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实现财务自由,都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要成功就要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是完成自己的愿望。否则,成功是不现实的。成功就是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只有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顶尖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对一批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如下: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

那3%的人,25年间始终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他们过着安稳的生活,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并且还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不给他们机会。

要成功就要设定目标,没有目标是不会成功的。目标就是方向,就是成功的彼岸,就是生命的价值和使命。

而目标的设定也是需要技巧的,以下原则可供参考:

(1) 具体。如收入目标、健康目标、业绩目标。无论是什么目标都要具体。

(2) 可量化。如设定收入目标,年收入5万元,就要说5万元,不要说我要增加收入,我要年收入达到4~5万元。

(3) 具有挑战性。目标是用来超越的,而不是用来达成的。没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不了你的热情,达成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4) 要大小结合,长短结合。既要设定长远目标、大目标,又要设定短期目标、小目标。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般而言,短期目标、小目标比较容易完成,完成目标能增加自己冲刺下一个目标的信心和动力。完成了所有的短期目标、小目标,长远目标、大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完成。

(5) 要有时间限制。设定目标如果不设定时限,那是没有意义的。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有拖延的习惯,没有时限的目标,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向着目标立即行动

当你确立了目标、制定了计划之后,随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向着实现目标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千万不可一拖再拖,因为拖延迟缓无异于死亡。

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请教他雄辩术的秘诀,他强调有3点:

第一点:行动!

第二点:行动!

第三点:仍然是行动!

惟有行动,你才能达到心中的目的地,惟有行动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如何征服世界的时,他回答说,毫不犹豫地去做这件事。

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铜像。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却令人永生难忘。他是个聋哑人,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凭“行动”二字,就使他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有了行动就有成功的希望;没有行动,就永远没有达到目标的可能。

日语学习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登记小姐问:“给孩子报名?”老人回答:“不,给自己。”小姐愕然。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着急。我想能够同他们交流。”小姐问:“你今年高寿?”“68。”“你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你都70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66吗?”

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行动,就永不为晚。明年我们增加一岁,不论我们走着还是躺着,明年我们同样增加一岁,可有人有所收获,有人却依然空白——差别只在于你是否开始行动。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70,而差别却是:要么能开心地和儿媳交谈,要么依然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立。

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不管你有多么可行的计划,你一定要向着目标立即行动。否则,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第五章 有错误不要遮掩

不要过多为自己的小错辩解

如果你要为自己的一个小错辩解,往往会使这个小错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处小小的破孔,反而欲盖弥彰一样。

麦克·瓦拉斯是一位著名的电视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他在CBS所主持的“60分钟”节目几乎是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节目。不过,他在早年时并不得意。

当他早期在电视台当新闻记者时,由于口齿伶俐、相貌诚恳、反应迅速,所以除了白天采访新闻外,晚上又报道7点半的黄金档。以他的聪明、努力和观众的良好反应,他的事业本该是可以一帆风顺的。不幸的是,因为瓦拉斯为人直率,不小心就得罪了直属上司——新闻部主管。在一次新闻部会议上,那位主管出其不意地宣布:“瓦拉斯报道新闻的风格奇异,一般观众不易接受。为了本台的收视率着想,我宣布瓦拉斯以后不要在黄金档报道新闻,改在深夜11点报道新闻。”

这突然的宣布,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瓦拉斯更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自己被贬了,心里感到很难过。但他转念一想:“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帮助我成长。”于是,他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表示欣然接受新差事,并说:“谢谢主管的安排,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利用6点钟下班后的时间去进修。这是我早就有的希望,只是一直不敢向你提起罢了。”

从此,瓦拉斯每天下班后便去进修,然后在10点左右回到公司,准备夜间新闻的报道工作。他详细阅读每篇新闻稿,充分掌握稿子的来龙去脉。他对工作的热诚,丝毫没有因为深夜的新闻收视率较低而减退。

渐渐地,收看夜间新闻的观众愈来愈多,观众的好评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许多观众也发出责问:“为什么瓦拉斯只播深夜新闻,而不播晚间黄金档的新闻?”

观众的观诉信一封接一封地飞来,终于惊动了总经理。总经理把厚厚的信件摊在新闻部主管的面前,质问道:“你是怎么搞的?瓦拉斯是如此好的人才,你却只派他播深夜新闻,而不是播7点半的黄金时段?”

新闻部主管显得很是难为情:“瓦拉斯希望晚上下班后有进修的机会,所以不能排在晚间黄金档,只好把他排到深夜时间了。”

总经理对这位主管所解释的理由显然不满意,说道:“叫他尽快重回7点半的岗位。我下令他在黄金段播报新闻。”

就这样,瓦拉斯被新闻部主管“请”回黄金时段。不久,他又获选为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之一。

又过了一段时间,电视界掀起一股记者兼做益智节目的热潮。瓦拉斯获得十几家广告公司的支持,决定也开一个此类节目。于是,他找新闻部主管商量。此时仍然满腹怨恨未消的新闻部主管,板着脸对瓦拉斯说:“我不准你做!因为,我计划要你做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

虽然瓦拉斯知道当时评论性的节目争议多,常常出力不讨好,而且收视率较低,但他却并未表示不满,而是欣然接受:“好极了!我听从您的安排。”

果然,瓦拉斯吃尽了苦头,但他一直全力以赴,毫无怨言地为他的新节目而拼命努力。逐渐地,节目上了轨道,有了名声,参加者都是一些很有名气的重要人物。

总经理非常看好瓦拉斯的新节目,也想多与名人要人接触。因此,他招来新闻部主管,说:“以后每一集的脚本由瓦拉斯直接拿来给我看。为了把握时间,由我来审核好了,有问题也好直接跟制作人商量。”

从此,瓦拉斯每周都直接与总经理商量、讨论,许多新闻部的改革措施也都有他的意见。他从一个冷门节目的制作人,渐渐变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曾多次荣获全美著名节目的制作奖。

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一个人,或是做错了一件小事,那么你不必对此耿耿于怀,费尽力气去弥补、解释,也不必大动肝火,因小失大。无论是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还是气恼怨恨,拂袖而去,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接受现实,加倍努力,你才会获得加倍成长。

如何减少犯错

为了消灭错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新错误就是:寄希望于某种“正确的模式”,这几乎成为新的迷信。这种迷信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正确的模式”也不是通用的,在某个时候,某个地点,某种因素下,我们需要根据当时的需要来更好地调整行动方式。这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可以保证我们完全不犯错,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将犯错的几率降到最小。

将犯错的几率降到最小,是我们做任何事的愿望,也是我们犯错的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些道理:

1.犯错固然是坏事,可是最大的错误是不去尝试

错误有大有小,有些可能毁了你,但大多数错误不致如此严重。相反,过于相信“犯错是坏事”,会导致你孕育新创意的机会减少。如果你只是对“正确答案”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误用取得正确答案的法则、方法和过程,而忽视了创造性,并且错过向规则挑战的机会。

这是一个有用的教训:我们一直在犯错误,做错的几率比做对的要大得多。有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错过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2.可以犯错,但是要快点犯完错误

我们可以把“犯错误”看成“获得成功”的成本,它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最好小一些。这并非是说我们应该缩手缩脚,而是应该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爱迪生经过上万次“错误”,才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相反那个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

3.把握真正的问题

当错误发生时,人们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真正的问题却可能被掩饰。坦白说,决定的准确性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旁生出许多令人料想不到的枝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把握可知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因素和可能性作出理性的评估和选择。

4.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一个简单的计划或制度不一定是好的,但一个复杂的计划一定是坏的。因为“犯错误”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环节越多,危险性就越大。这一点可以在军事史上得到最好的注解。一支军队的指挥系统越复杂,层次越多,机动性和战斗力就越差。叠床架屋,相互牵制的系统之间的争吵和扯皮,阻断了信息的传递,并制造大量垃圾信息,是错误和灾难的温床。记住哲学家的忠告:“简洁即是美。”

对于以上原则,如果你能够谨记并多加利用,那么你就会减少自己犯错的几率。

第六章 让别人听自己说

开口之前先倾听

在你准备开口之前先注意倾听对方的话语,这样会使你掌握主动权,会使你的说话更具感染力。

乌托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染上了色。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的经过,可没做到。售货员总是打断他的话。

售货员声明说:“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表明: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过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乌托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我气得差点跳起来,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快气死了。我准备对他们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克拉出来了,他及时制止了这场无休止的争吵。

首先,克拉一句话没说,而是耐心地听乌托把话讲完;其次,当乌托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克拉开始反驳他们,帮乌托说话,他不仅指出了乌托的领子确实是因为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且直接对乌托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办。”

9分钟前乌托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乌托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会不会再染脏领子?能否想点什么办法?”克拉建议乌托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他说。

乌托满意地离开了商店。7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乌托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缺失的图片文件场雅夫告诉我们:许多人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注意听对方讲话。他们如此津津有味地讲着,完全不听别人对他讲些什么,许多知名人士都是重视注意倾听的人,而不是只管说的人。

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首先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

要记住:与你谈话的那个人,他对自己的事情比对你的事情更感兴趣。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必须不断提高你自己的语言技巧。只有那些高超的、有内涵的话语,才会容易被别人所接受。

人际交往离不开说话。有一位商业界的名人,除了做生意之外,他的成功更是企业团体争相仿效的对象。因此,除了生意往来之外,他还经常受邀到各地演讲。尽管工作及演讲活动是如此忙碌,他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在他35岁那一年,医生对他宣布:“你得的是突发性肾炎,这是由于疲劳过度所引起的疾病。你必须暂停工作一阵子!”因此,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他暂停了所有的演讲活动。

一个月之后,这个人接到某工商协会的演讲邀请。在演讲前夕,他在自己面前放了一台录音机,然后请太太坐在前面,“即使只有一位听众,也可以试一下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开始模拟演讲,听过模拟的录音带之后,他发现了两个缺点。

一是“嗯!”这样舌头打结的声音,听得非常清楚而刺耳。在一句话与一句话之间,这种接不上来而发出的迟疑声,在听众听来非常刺耳。“即使是下意识所发出的声音,对于一位职业演讲者而言,也未免太丢脸了!”他说。

二是“啊!”的语尾助词太多了。适当的词尾助词有美化语句的作用,但太多的语尾助词听众非但感受不出柔和,反而会觉得:“这个人说话的语尾助词也未免太多了吧!”

现代人愈来愈重视说话的技巧,市面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如何增进说话技巧的书籍,不少业务员都有过阅读这一类书籍的经验。然而,却很少有人在看了书之后进行实地练习,并利用镜子来检讨自己的缺点。所谓的镜子还包括了反映声音的镜子——录音带。

利用“声音的镜子”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小型的录音机。这种袖珍型的录音机可以放在公事包内,随时录下实际与顾客的对话以供事后检讨。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为正在录音而有些不自在,但投入工作之后就会忘了它的存在。事后听听自己的说话方式,就可以发现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在自己的家中对着镜子,把当天进行过的对话重新表演一次,并录音检讨。

说话的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才能得以改进,而不是靠读书,或参加研讨就可以学到的。除了学习及记住一些技巧与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加利用“声音的镜子”来自我检讨。

说好每一句话

言谈举止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粗鲁。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众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人,就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作家丁玲回忆与鲁迅先生谈话时说:“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句句吸引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威力,从他瘦削的脸上透出来。”言谈如果能使人听得入迷,产生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那么别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你说。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涩难懂。交际中应做到不背后议论人,讲话注意分寸,要背后表扬人,多讲他人优点,少当面批评人,指正其缺点,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讲粗话。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寒暄,或是正式场合的交谈,说话都要谨慎,尤其是注意用词,要根据场合、对象说最恰当的话。不适当的言语,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易得罪他人。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话时却滔滔不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要想说好每一句话必须自我长期训练,切实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自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有说服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而成的,只要在平日多加留意,不但可增添自己的魅力,也会带给他人难忘的印象。

理想的交谈是思想的交换,可是,很多人却以为理想的交谈是一个人机智或口才的精彩表现。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庆幸,因为要使别人乐于听我们讲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怎样让别人喜欢听你讲话呢?

(1)说话要有善意:这里所说的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我们与别人说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用意。所以,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有必要特意挑剔。

(2)说话要尽量客观。有些人在说话时动不动就夸大其词,这样,无论听者或是被说到的人,难免会产生反感,认为这人说话有点不着边际。比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地说话,他可以把别人说成是在谈情说爱;明明别人是在争论问题,他却说成是“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像这样信口开河的说话习惯,很容易惹是生非。

(3)提高说话能力。会说话的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充满热情,让人感觉到,他们对于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怀着强烈的感情,而且他们听别人说话也会很认真。②能从崭新的角度看事情,能从大家熟悉而又不在意的事物中提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观点。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不表白,不自吹。③有好奇心,他们经常对某件事追根究底,表现出想要知道得更多的兴致。④有宽广的视野,他们思考、谈论的题材超出自己生活的范畴,既实事求是又纵横千里。⑤有自己的谈话风格,个性鲜明、惹人喜爱。⑥有同情心,他们会设身处地替他人分忧。⑦有幽默感,不介意开自己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