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原著 [美] 诺曼·文森特·皮尔

这本书的作者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被誉为“备受尊敬之激励始祖”。他是著名的牧师、教育家和作家,曾主持纽约市马柏大教堂达52年之久。他一生著作颇丰,包括《积极思考》、《人生光明面》等40多本畅销书。

《人生光明面》不仅是一部供你阅读的书,更是一部指导你亲身实践的书。皮尔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谁也不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谁也不能躲开重重人生困境的煎熬、折磨。真正的成长永远都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的。否则,即使我们得以养尊处优,那又何异于一朵弱不禁风的温室之花,永远得在别人的呵护下,过着毫无自我的生活。

真正的力量源泉,最后仍得求助于我们自己,换句话说,那就是我们的思想。

有了积极的思想,我们自会寻得足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并牵引着我们前进,使我们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生,本就是一连串的攻坚行动,我们与生俱来的惟一职责,正是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地攻下横阻于我们面前的任何一个障碍,直到我们取得成功为止。

皮尔博士教给我们的,正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思想和一种坚定而执著的行动。从他的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力量就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肯静下心来,虚怀若谷地作一次深入自我的探索,将那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提炼出来,注入我们的生命之中,相信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光明、更灿烂的美好人生。

第一章 积极思想的作用

积极思想可以产生力量

亨利·福特每年赚进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并把那信心转变成为一项明确的目标,并用明确的计划支持这项目标。在亨利·福特年轻时和他一起工作的那些工厂同事,除了看到每周的薪水袋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而且他们也只知道追求薪水。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收获,就先要对自己作更多的要求。而亨利·福特却同他们不一样,他对自己的要求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才使他获得了成功。

有一首很著名的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心理学真理: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被打败,那么你就被打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未被打败,那么你就并未被打败;

如果你想要获胜,但又认为自己办不到,

那么,你必然不会获胜。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那么你就已经失败,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发现:

成功开始于人们的意识中——

完全视心理状态而决定。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落伍,那么你就已落伍,

你必须把自己想得高尚一点。

你必须先确定自己,

才能获得胜利。

生命的战斗并不全是

由强壮或跑得快的人获胜;

但不管是迟是早,

胜利者总是属于那些认为自己能够获胜的人。

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他能够产生力量,那么,

他就一定会产生力量。

积极思想具有“魔力”

诸如失恋、失业之类的残酷事实,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然而千万不要就此绝望,从此一蹶不振。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身上有500元,与其对自己说:“只有500元。”不如说:“还有500元。”

因为就心态来说,“只有”是一种否定性的思考,而“还有”则是肯定性的思考。两者虽同指一件事,却能赋予截然不同的解释。比起“只有”一说,“还有”的说法显然积极、乐观得多了。

可是一切事物的想法都在个人的一念之间,因此,积极思想极为重要。尤其当人处于绝望状态时,更应保有积极思想,想想看,是不是能在人生遭遇悲惨的时刻告诉自己:“与其呼天喊地,不如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吧!”

积极思想确实颇具魔力,有时甚至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午夜1点30分,医院的一间小屋里,两名护士正在病人拉尔夫身旁守夜。头一天下午4点半,一个紧急电话打到拉尔夫家里,请他家人马上到医院来,当他们赶到病床边时,拉尔夫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这是心脏病严重发作的结果。这一家人现在毫无办法,只能待在走廊上,表情不一,有的在担心,有的在祈祷。

灯光幽暗的病房里,两名护士紧张焦急地工作着。她们每人抓住拉尔夫的一只手腕,试图摸到脉搏的跳动。整整6个小时了,他一直在昏迷。医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离开房间到其他病人那里去查房了。

拉尔夫动弹不了,也无法讲话。但是他可以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中的一些间歇,他还能相当清楚地进行思考。他听见一个护士非常激动地说:“他好像停止呼吸了,你还能感觉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另一个回答。

他一再听到这样的问答:

“现在你能摸到脉搏吗?”

“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知她们。无论怎样我都要告诉她们。”

他想起他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警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做它。他努力想睁开眼睛,但没有成功,他的眼睑不听命令。事实上他什么感觉也没有。即使如此,他仍在努力睁开双眼,直到他听到一个护士说:“我看见他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拉尔夫事后说:“我并不害怕,我仍然认为这很有趣。一位护士不停地对我说:‘拉尔夫先生,你在那里吗?’回答这个问题我得闪动我的眼睑来回答,告诉她们我很好,我仍然活着。”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他通过不断努力终于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此时恰好医生回来了,他们以精湛的技术使他起死回生。

由积极思想引发的信心,使拉尔夫闯过了鬼门关。

总之,凡事都有两面,至于我们所知所欲的境地,其实都是基于自己将意愿印在潜意识中的结果。如果对此一味悲哀,或无所适从,不但无法改变目前状况,而且还可能造成更坏的影响。所以,即使我们身处绝境,也应该像拉尔夫那样保持着积极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让你远离消极思想

要想改掉否定思考的习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人们并不是以普通语言进行思维,大脑进行的是形象与逻辑思维,特别是形象思维。字句只是思维的原料,当我们说话和阅读时,大脑便自动地把它们转化成形象。对于每个不同的字句,大脑中都会出现一幅相应的图像。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买了一栋错层式楼房”,你看到的是一幅图画;如果你被告知:“某某买了一栋新的平房”,你看到的又是另一幅图画。大脑形象是由我们根据具体称呼或描述事物的文字而调整和修正的。

当你说或写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是一架给别人放映电影的放映机。你所制造的这些图像,反过来又将决定你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情绪反应。

假如你告诉大家:“对不起,我不得告诉大家,我们失败了。”这些人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看到“失败”这个词所包含的一切,败落、失望及悲哀。再假如你告诉大家:“这里还有一个办法,我想它能挽救我们。”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受到鼓舞,准备再奋斗一次。

假如你说:“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如此你便在别人的大脑里勾画出了一幅悲观的图景。相反,如果你说:“我们面临一个机会。”则会大家勾画出一幅令人愉快的图景。

或者,你告诉一些人:“我们遭受了一笔损失。”人们似乎看见钱财滚滚而出,一去不复返。确实,这很令人不愉快。但如果你换种说法:“我们付出了一笔巨额投资。”大家看见的便是一幅令人振奋的图画。

关键在于,看重自我的人善于为他自己和他人制造积极的、乐观的图画。看重自我,我们便必须多使用那些产生积极精神的字句,如此,也才能使消极的思想远远离开我们。

转变思想才能获得完美

艾伦·科恩在他的畅销书《寻找自我》中告诉我们:获得完美的惟一途径就是转变思想。他在书中写道: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在每件事物上都发现细小的瑕疵。接着,我发现我根本不是完美主义者。我是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如果我是完美主义者,我应该无论看到什么都看到完美。”

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是我们选择的结果。我们随时都可用赞赏或批判的眼光来看生活。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事物,或发现别人认为无望的机会,从而掌握生活的规则。结果我们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当你与一些商业伙伴在高级餐厅用餐时,你们中的一人向侍者要一种菜单上没有的不寻常的菜,侍者答复说,要去问问厨师是否能准备这道菜。然后,你们中的另一个人讽刺性地讨论说:“我敢打赌这仅仅取决于厨师的心情。”但是这位侍者并没有退缩,他平静地回答:“实际上,我确信他会很高兴给你们做这道菜,—这给了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果我们把面临的挑战看作一次创造的机会,每一种境遇都能给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任何一种境遇是固定的情形,除非你使它那样。你可以使任何事物发生改变。那么,你为什么不使它更完美呢?

想象一下,一个人正在城市街道上走着,这时头顶窗台上有个花盆掉了下来,只差几英寸就砸在他的身上,在他脚边摔碎了,这个人可能作出4种反应:第一种,膝盖痉挛反应,他可能对着窗大声诅咒,或者冲向楼梯,找到花盆主人,狠狠给他一拳;第二种,受害人反应,这种经历更使他确信世界就要伤害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总是尽力保护自己不受邪恶的伤害,重复多次向人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第三种,超然的态度,他可能合理地解释为这是他的宿缘,什么也不做,继续向前走;最后一种,热爱的态度,他可能走到拐角处的花店里,新买一盆花,将花交给花盆被吹落的主人。

世界并不是完美的,而且并不需要修补。世界是开放的、需要信仰的。你永远不会通过修补破碎了的东西来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你想修理的东西越多,你发现的破碎的东西就越多。获得完美的惟一途径就是你在哪里都认为它是完美的。如果它现在不在这,那么以后它也不在这。完美不是你达到的情形,它是你经历的一种思想。改变世界并不是恰当地安置它,而是正确地看待它。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

有人曾指出,人有3种类型:一类是说“不够”的人;一类是说“太多”的人;还有一类是说“正好”的人。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的人,因为认为一种东西“太多”实际上就是认为另一种东西“不够”。每一刻都在反对和肯定间选择。

难道领会完美就意味着我们做被动的观察员而无所事事?不是这样的。完美是一个包含着变化、成长、扩大、改进和前进的过程。但是,当我们抱着改变缺憾的态度时,我们就不能采取改进行动。当我们感觉到事物都很美好时,这些行动才能进行。难道这不也是一种使它们更完美、令人愉快的冒险吗?真正的完美主义才能发现最高的可能性,他们会非常投入地促使现实世界和他们的想象相一致。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建设状态,而这种建设可能永远都不能全部完成。但这个过程是在不断完美中向前发展的,当你路过时,你能赏识这种魔力,你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换一种思考的方式,你就能够获得完美。

第二章 做好成功的准备

成功面前人人平等

没有天生就注定会成功的人,也没有天生注定失败的人。

很多人羡慕成功者,嫉妒成功者,然而从来不想自己做个成功者。他们会抱怨,我文化不高,我家庭贫穷,我相貌平常,我年龄太小或太大,我怎么能成功呢?

而你要知道,成功绝对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无数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大门对任何人都是敞开着的。

下面这则奇妙的小故事也许会让你顿悟此理。

在美国纽约,有一位卖糖果的小贩,他每天都固定出现在某一个市区小孩聚集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小孩没有不认识他的。每当生意欠佳的时候,他就会放一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气球升空,来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买糖。孩子们往往看到那些红的、白的、黄的以及黑的气球升空,都感到十分兴奋,纷纷鼓掌叫好。

这时,有一个黑人小孩站在一旁,眼睛望着气球,心中觉得很纳闷,于是他就走过去问小贩一个问题:“叔叔,为什么黑色气球跟其他颜色的气球一样也会升空呢?”

小贩不懂他的意思,就反问他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黑人小孩回答说:“因为从小在我的印象里,黑人象征着穷、脏、乱、苦和无知。我看到白种人、黄种人甚至印第安人飞黄腾达、成功致富,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我从来就没有看到一位黑人出人头地。所以当我看到红色气球、黄色气球、白色气球升空,这点我相信,可是我原来就不相信黑色气球也会升空的。真的,我刚才看到了,它也能升空,所以我想来问问你。”

小贩了解他的意思,告诉他:“小朋友,气球能不能升空,并不在它的颜色,而是内里是否充满了气,只要充满了气的话,不管什么颜色的气球都会升空。同样的,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跟他的肤色、性别、国籍、种族都没有关系,要看他的内在是不是装满了获取成功的勇气和智慧。”

我国有一句名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成功是一位最宽厚、最仁慈的仙子,她善待每一个向往和追求她的人,她丝毫不计较你具备或不具备某种特征或条件。在成功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拥有成功的信心

人人都想成功,每一个人都想获得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没有人喜欢巴结别人,过平庸的生活。也没有人喜欢自己被迫进入某种状况。

每天都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新的工作,他们都“希望”能登上最高阶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必需的信心与决心,因此他们无法达到顶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达不到顶点,以致他们连登上巅峰的途径都找不到,他们惟一能做的也只有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

但还是有少部分人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成功。他们抱着“我就要登上巅峰”的积极态度来进行各项工作。这批年轻人仔细研究高级经理人员的各种作为,学习那些成功者分析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方式,并且留意他们如何应付进退。最后,他们终于凭着坚强的信心达到了目标。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拿破仑必定没有毅然的决心与信心,当然成功也就与他无缘。

信心不仅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成为巨富,也会使一个演员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大获成功,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这个诀窍的人物。

里根早年是一个演员,却立志要当总统。从22岁到54岁,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和中年的岁月都陷在文艺圈内,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更没有什么经验可谈。这一现实,几乎成为里根涉足政坛的一大拦路虎。然而,当机会来临,共和党内、保守派、一些富豪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影视职业,决心开辟人生的新领域。

当然,信心毕竟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据有的条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变希望为现实。大凡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必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正如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这并非是他的忽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经历、胆识分不开的。有两件事树立了里根角逐政界的信心。

一是当他受聘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后,为办好这个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宣传、改变普遍存在的生产情绪低落的状况,里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时间巡回在各个分厂,同工人和管理人员广泛接触。这使得他有大量机会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人们什么话都对他说,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税收政策等等。

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并通过节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为自己立下几条哲理,然后身体力行地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为里根产生弃影从政的信心埋下了种子。

另一件事发生在他加入共和党后,为帮助保守派头目竞选议员,募集资金,他利用演员身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可供选择的时代》的演讲。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获成功,演说后立即募集了100万美元,以后又陆续收到不少捐款,总数达600万美元。《纽约时报》称之为美国竞选史上筹款最多的一篇演说。里根一夜之间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纵政坛的幕后人物的注意。

就在里根如愿以偿当上州长问鼎白宫之时,曾与竞争对手卡特举行过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发挥出淋漓尽致的表演效果,时而微笑,时而妙语连珠,在亿万选民面前完全凭着当演员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虽长,但缺少表演经历的卡特却显得相形见绌。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经历,但坚定的信心能使他们通过搜寻薄弱环节,或通过总结教训而更有效地谋取成功。

有人说这是里根鸿运高照的结果,其实,里根的鸿运通常都是他坚定的信心。通过里根的经历,我们可以感觉到: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就必须拥有无坚不摧的信心。

为成功储备力量

在农村,春天的时候,河水的水位是很高的,这时农夫往往就在河道里修筑水闸,使水不致完全流失;因为一到夏天,河水的水源就容易干涸,如果在春天预先修筑水闸,把水积蓄起来,等到夏天就不怕闹旱灾了。

做人的道理其实也一样。在人年轻的时候,满身都充满精力,正如春天里的河水那样丰富充沛。所以,我们就应该尽快修筑起意志的水闸,为成功储备力量,不要让宝贵的精力白白地一点点流掉,以致到了中年就因为精力衰弱而无法继续工作了。

世界上有许多青年人随便地牺牲自己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去换得一夜的狂欢,或是疯狂地放纵一下。这些年轻人对此从不觉得可惜,他们也绝不会想到,这样做会对他们的前途产生不利的影响。

有些人之所以会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耽于享乐。他们宁愿安乐一时,也不愿睁开眼来看看前面,作一个深谋远虑的打算。在他们眼里,除非靠享乐能获得成功,否则,他们决不愿意为了获得成功而去花费心血。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一个人愿意为了暂时的享乐而抛弃一切呢?为什么宁愿为了享受暂时的安乐而不考虑将来可能更长久的痛苦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力量上的积蓄,那么他一旦遭遇失败,往往就没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青年人由于没有积蓄相当的能力,储备相当的体力、智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以致不能应付目前的事务,更不用说应付非常时期的种种困难了,而终至在生命路途中遭到失败。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大好机会的降临,而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成功,全看他储备的力量是否充足。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能够储备可供一生应用的充足力量。力量储备得愈多,愈能应付外来的事变。

为成功储备力量这是一个智者的明智选择,一个明智的人,也应该懂得:获取成功的秘诀完全储存在自己的大脑、神经、肌肉、雄心、选择和思想之中。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因为这将决定我们有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自己的工作。我们所能运用的体力和精力的大小,将决定我们将来的成功程度。对于这些力量的任何损害,就等于在减少自己的成功机会。成功不是取决于我们银行存款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精力和能力。一个人如果疾病缠身,身体虚弱,或者烟酒无度,元气大伤,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他们在与身体强壮、生龙活虎的人相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

身体瘦弱、精力不足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它就像幽灵一样,在工作中时时出现,让人们自己对过去的错误、失职感到羞愧,受到谴责。每一次的放纵或行为不检点,都等于在自己的内心里开了一个口子,让成功的资本一点一点流失,直至化为乌有。

不懂得为成功储备力量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它完全可以将我们从成功的身边拉走。

第三章 远离失败的阴影

面对失败,不找借口

成功者面对失败时,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失败者却总是处处找借口。

某公司员工在即将下岗的时候,怒气冲冲地来到老板办公室,抱怨老板从来都没给过自己表现的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老板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到一些东西’,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让我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依然振振有词。

“能告诉我具体情况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外地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还发配边疆,岂不大材小用?”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其实,这位先生并没有什么心脏病,他只是为自己不愿远行找一个借口而已。

一个遇事喜欢找借口推脱的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没能实现某个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而成功者大都不善于也不需要编造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别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运气不佳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失败者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败,如判断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因为事情是失败者做的,决策是失败者制定的,失败当然也就是失败者造成的。因此,失败者大可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失败者的失败。

其实,尽管有些失败是来自于客观因素,逃都逃不过,但还是不要找这种借口为好,因为找借口会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错过探讨真正原因的机会,这对日后的成功是毫无帮助的。

面对失败而不找任何借口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为这就仿佛是自己拿着刀割伤自己却不去理会一样,但不这样做又能如何?老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之外,也会造成别人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最可怕的是:这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失败者永远无法翻身。

认清失败,寻找出路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临失败之境却毫无意识,甚至自以为胜,置身于人生陷阱中而不知,这才是一种人生的悲哀,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面对可能出现的败局,我们不能放之任之,因为这种败局只是一种可能,没有必然性,所以,在可能失败之前,我们必须先保证不失败,或者力求少失败。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从前会打仗的人,先要造成不会被敌人打败的条件,再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会被敌人战胜,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不能战胜敌人,却在乎敌人。

纵观古代的许多战例,大凡军队出征之前,定当部署守土之兵;军队行进之时,必先安排断后之将;两军交战之后,均须防备对方晚上劫营。照此做去,两军对垒之时,有可胜之机则战而胜之,无取胜之便也不会被敌人所乘而致落败。

其实人生也是这个道理,你若想在政界脱颖而出,必须言不逾矩,行不忤法,否则授人以柄,难免前功尽弃,到时候纵有高才奇志也是枉然。你若想在商界崭露头角,便不能过度负债或违法经营,否则或在商战之中落马,或在法纪面前翻车。即使做个靠薪水度日,凭手艺谋生的小百姓,也要洁身自好,不给人以可乘之机,以免惹下麻烦。

先为不败后求胜,不仅是兵家保存自己、夺取胜利的谋略,同时也对人们求生存、图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想事业一帆风顺,便应经常寻找自己在法律、经济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可能致败之处,并预加防范或及时补救,这样才能使自己求胜的理想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使理想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如果经过一番艰辛的拼搏,事业仍然成功无望,此时当事人便应进行深刻的分析,看看是主观原因的影响还是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摆脱困境。

“对症下药”与“另闯新路”,这是面对败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立足于解决战术上的问题,后者着眼于纠正战略上的错误,面对败局究竟应选择哪条路,这就全靠当事人的分析与判断了。

此外,要想战胜失败,走向成功,你就必须认清失败,并积极寻找出路。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得唱好三部曲:

(1)超前思考,变不利为有利。大凡人们办事,一般都会碰到一些有利条件,也会遇见一些不利因素。此时,当事人便应超前思考,力争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使事业增添胜算。例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周瑜想火攻曹操水军,但冬季只有西北风而无东南风,深知天文知识的诸葛亮正是利用这一点麻痹曹操,他算定甲子日开始将刮3天大东南风。届时依计而行,结果火凭风势,风助火威,孙刘联军的一把大火便大破曹军于赤壁。

(2)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办事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只有稳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事业的成功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能避免倾覆之危险。在曹、孙、刘三支力量的对比中,刘备虽处于劣势,但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先取荆州以为事业的起点,后取天府之国益州作为事业的根本,进而西伐孟获等蛮荒之众,北掠陇西等战略要地,终于实力大增,在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精彩结尾,将理想变现实。千里行船,离码头虽仅一箭之遥,仍不算到达目的地;万言雄文,在结尾若有一句冗词,也称不上精彩文章。办事也是如此,如果前紧后松,草草收场,很可能胜券在握之事竟流于失败结局。我们办事必须像飞行员远航归来一样,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制动动作,将飞机安然停在停机坪的预定位置上,才能算是完成一个精彩的起落。人们只有精神饱满、严肃认真地使事情精彩结尾,才算是真正将理想变为现实。

人们若能事事唱好上述“三部曲”,则人生就能够挑战失败,从而不断地获取成功。

走出失败,重新生活

生命中,失败、内疚和悲哀有时会把我们引向绝望。但不必退缩,我们可以爬起来,重新开始——也许,你心爱的人儿离开了你,或者是死神从你手里夺走了她;也许,你被迫离开了一个使你的生存有价值的工作;也许,一个你钟爱的孩子遇到了麻烦;也许,你做了错事,而被内疚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中间有哪一位能不被内疚和忧患击倒而到达生命的终点呢?

最糟的事情莫过于当这些危机来临时,找不到一个摆脱的办法。我们有种种逃避的方法——饮酒、操起毫无意义的嗜好,或者干脆无精打采地转悠以消磨时光。但这些却丝毫不能减轻你的痛苦,反而会使痛苦更加刻骨铭心。为此,我们必须使劲站起来再次迈开前行的脚步,走出失败,重新生活,因为我们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是为了在生命中奋斗而安排的。生命是一支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份来自上帝的礼物,是一笔留给后代的遗产。

那么怎样才能再次站起来?怎样才能战胜内疚、忧伤、失败带来的疲惫而重新生活呢?要做到这些,你就必须:

1.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不管造成麻烦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总能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些事实上和想象出来的错误。要治疗这些我们已犯过的错误,现成的灵药是:首先,正视它,诚心诚意决不做第二次,如果可以弥补,就弥补起来;然后,把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抛在脑后,用新的计划和新的热情,重新注满生活的水池。

同样,不要责备别人对你做的事。别人对你的伤害,如果是你应得的,就从中学一些东西;如果是委屈的,就忘掉它。

2.恢复自尊

要从放弃防御面具开始,我们中的许多人正是戴着它生活的。相信自己的价值;对自己说话要好言好语,响亮而刚强;努力做到对自己像对别人一样宽宏大量。

然后停止“会失败”的考虑。多想你拥有的,少想你缺少的。在失败的深渊中,这是尤为重要的,相信自己能给生活增添一些美好的东西。

3.回到众人的世界

我们害怕别人的关心会刺痛我们的伤疤,我们确实需要孤独的时光。但我们不能在那孤岛上呆太长的时间,因为重新生活的路最终要通过我们与别人的亲密关系和共同努力才能获得。为了站起来重新走,我们必须爱。没有什么东西比爱更能唤醒那跟随灾难而来的痛苦。

4.伸出手去帮助别人

花时间去帮助别人,借此治疗自己的创伤。

5.相信奇迹

许多人曾陷于极度迷惘的困境中,可一旦摆脱了它,却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乐和力量。

欢迎奇迹的来临吧!准备新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到生活最接近你的地方去——海边、山巅,倾听它们蕴藏着新生和重回生活的声音。

6.一次迈一步

如果你身上没有出现奇迹,定下心来做接着到来的事情,因为一次只能迈一步。

7.学会感谢

每天,特别是心绪不好时,要寻找感谢的理由:“谢谢上帝,四季运转无穷无尽;谢谢书本、音乐和促使我们成长的生活之力。”

这样赞美,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说:“谢谢上帝,你创造的生活正像它应该是的那样:痛苦伴随着欢乐。”你会发现自己在想: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其实,走出失败重新生活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第四章 成为受欢迎的人

如何使自己处处受欢迎

一个对周围的人真诚地感兴趣的人两个月结交的朋友比另一个力求使周围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人两年结交的朋友还要多。不过,我们知道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努力使别人对他感兴趣,而他们自己对别人则没对任何人表示过任何兴趣。当然,这是不会有结果的。他们对谁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

如果你对别人不感兴趣,凭什么让别人对你感兴趣呢?如果我们只努力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那什么时候我们也不会找到真正真诚的朋友。

著名的魔术师霍瓦特·特斯顿40年里走遍了全球,他的魔术令观众赞不绝口,有6000万观众看过他表演。当有人请求特斯顿披露他成功的秘密时,他说魔术书有上百种,人们读的书并不比他少,但是,他有两个常人没有的优势:第一,他是一个非凡的演员,深知人的本性。他善于在台上表演。每一个手势、语调、微笑都经过了详细的研究。第二,他对人们真正感兴趣。他每次出场,用他自己的话讲,都这样对自己说:“我感谢这些来看我演出的人,靠他们的帮助,我的生活才有了保障,我应尽量为他们表演好。”

与别人交往不能自私,应努力关心他人。为此需要时间和热情。有一位亲王为周游南美洲,曾花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西班牙语,以便用出访国语言进行公开讲演。这使他博得了南美洲居民的热爱。

想使自己处处受欢迎,你应遵循的准则是:“对人们表示出真诚的兴趣”。为此,你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人留下好印象

在与人交往中,行动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而微笑似乎在说:“我喜欢你,你使我幸福,我高兴看见你。”也有装出来的笑容,不过这种笑谁也瞒不过。装出来的笑容只能使人感到痛苦。

如果你心里不想笑,首先必须强迫自己笑。如果就你一个人独处时,那应先开始吹吹口哨或哼哼歌曲。用这种方法鼓励自己,仿佛你很幸福,于是你就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了。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说过:“似乎行动随感情而生,其实行动和感情是互相推动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行动的是意志而不是感情,我们可以间接地调节非意志决定的感情。那么,为使人感到精神振作,你必须表现出精神振作的样子。

因此,你若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就应当经常面带微笑。

2.记住对方的名字

吉姆·法利没有上过中学,可到他46岁时却获得了学位,成了国家民主委员会主席和美国邮电部长。

有人跟法利谈话时,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我能记住50000人的姓名。”

在吉姆·法利担任石膏康采恩董事长和市政公司秘书的时候,他给自己规定必须记住与自己打交道的人的名字。他无论跟谁认识,都要弄清这人的全名,询问有关他家庭、职业和他的政治观点。法利把所有这些情况都装在脑子里,当下次再遇到这个人时,甚至过了一年,他也能拍着这个人的肩膀,问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他能取得光辉的成功一点也不奇怪。在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前几个月,吉姆·法利一天内写了几百封信,发往西部和西北各州。他又在20天时间里,到过20个州,乘马车、搭火车和汽车,一共走了2000英里。每到一个城市他就停下来,在早饭、午饭时间会见选民,同他们促膝谈心。

一到东部,法利就给他到过的每个城市写信,要求收信人向他回明所有同他谈过的客人。人名册上有数千个人的名字。不过名单上的每个人都收到过吉姆·法利的亲笔信。这些信开头是“亲爱的威尔特”或“亲爱的约翰”,末尾的签名全是“吉姆”。

吉姆·法利早就确信,每个人都特别对自己的名字感兴趣,其感兴趣程度胜过世上所有的名字的总和。

因此,你若想成为处处受欢迎的人,记住别人的名字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成为好的对话人

成功交谈有什么秘密吗?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对谈话人的恭维了。”有这样一些商店老板,他们选最好的店址,进货讲经济效益,花了数千元做广告,但却雇了这样一些售货员—他们不注意听顾客讲话,经常打断顾客的话,对他们显出不耐烦的样子,惹顾客发火,从而使顾客离开商店。

你如果想成为处处受人欢迎的人,请记住:“要善于注意听别人讲话,并鼓励其讲话。”

4.激起他人的兴趣

所有在西奥多·罗斯福庄园里同他亲自谈过话的人都赞叹他知识渊博。

特德福特写道:“无论是西部牧马人,还是纽约政治家或外交家来到这里,罗斯福都善于找到同他交谈的话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罗斯福在等待来访者的时候,常坐到深夜,阅读可使那位客人感兴趣的材料。

因此,假若你想使人欢迎你,就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准则:“请谈论使您的对话人感兴趣的东西。”

5.发现别人的优点

有一条涉及人们品行的十分重要的准则:“尊重他人的优点。”您如果不轻视这条准则,您几乎永远不会落入困难的境地。谁遵循这一准则,谁将有众多的朋友并经常感到幸福。谁违反这条准则,谁就会遭受挫折。

您想得到您所接触的人的赞扬,您想让别人承认您的优点,您想在您那个小天地感到自己能起些作用吗?

那么,你就睁大你的双眼,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如果你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反馈给对方,那么你就一定会成为受对方欢迎的人。

如何赢得好人缘

赢得好人缘要有长远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并且不计回报,“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都是人缘。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虽灵,也不会帮助你的,因为你平时目中没有菩萨,有事儿才去找,菩萨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所以你想企求菩萨,就应该在平时烧香,表明你别无希求,不但目中有菩萨,心中也有菩萨,你的烧香,完全出于敬意,而绝不是买卖,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对你有情,自肯帮助。与别人交往也是同样道理。

在你相识的朋友当中,有没有怀才不遇者?如果有,这个朋友可能就是个有灵的菩萨,你应该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他是穷菩萨,你送的礼物,务求实惠。虽然他不会还礼,一旦日后否极泰来,他第一个要还的人情账当然是你的。他有还账的能力时,你即使不去要,他也会自动还你。即使他仍在坎坷中,请求他帮你办事儿,他一定会尽力去完成,且不惜乞援于人,以达到你的目的,而实现还人情账的心愿。所以给一个有成功潜力但却未成功的人烧香,是有利而稳健的人情投资。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讲骨气的人,就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总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平时不屑到冷庙烧香,有事才想临时抱佛脚,冷庙的菩萨虽穷,绝不稀罕你这一柱买卖式的香。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殊不知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事,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总之,靠个人力量以求发展,则发展有限;多与各方朋友结缘,则发展的后劲没有止境。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亏账,买忠心始终能把事情办好;股票是有形资产,忠心则是无形资产。“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武王之所以兴周,商纣之所以败亡,就在于有无这份无形资产。正所谓:“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

在人际交往中,惟有赢得好人缘,才能使人际关系成为你获取成功的有利支持。

第五章 生活处处皆乐趣

在平淡生活中体会乐趣

生活是平淡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心生活就会体会到这平淡中包含的乐趣。四季寒暑,春风夏蝉,秋菊冬雪,自然赐予了生活无穷的风景;成功的喜悦、幸福的泪水、真挚的友情、坦诚的信任,人间的情感给生命增添了许多的光彩。平凡的生活其实非常值得热爱,自然质朴的生命也应该充分享受。因为,拥有自己生活的喜悦,享受自己生命的快乐,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你就能活出一个真实而自由的人生。

丘吉尔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杰出人物。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火直逼英国时,他临危受命,肩负起战时首相和三军最高统帅的重任。他凭着智慧和勇气,不但打败了敌人,也征服了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他的话,将失去多少光彩。叼雪茄、V字形手势,都是丘吉尔最典型的动作。他也是世界政治明星中少有的寿星,在人间天堂里漫游了90多个春秋。

有人说,丘吉尔是政治家中最贪图享受的一个。平时,他乐于穿戴高级华丽的衣着,也喜爱精美的佳肴,更愿意有美丽的女郎与他相随。即使是在他行将就木前,也没有忘记要上一杯上等白兰地,一饮而尽,啜饮最后一滴人生的甘美。他的妻子克莱门坦·丘吉尔直言不讳地说,她的丈夫贪图享受,这种欲望十分强烈。谁要是能给予他所喜爱的舒适环境和东西,他都会接受其款待。

早年他花了5000英镑买了一座高雅的住宅,又花了近2万英镑进行了装饰和整修。后来丘吉尔尔又将宅第建成一个迷人的“世外桃源”,有碧波粼粼的湖水,匠心独特的花园,池塘里游着各色的金鱼。他还多次坐上豪华的大型游艇“克里斯蒂纳”号出游,艇上的设备之奢华、舒适令人咋舌,而且每次出游都备有充足的精美食品和各式美酒,供他沿途享用。

他的家庭日常开支大得惊人。他长年坚持写作,挣得高额稿酬,用笔来维持这种生活。她的女儿曾说:“我们整个家庭开支靠的是爸爸的稿费。”

就是出访期间,丘吉尔也没有改变追求舒适的习性。有一年,丘吉尔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访美,下榻于白宫皇后卧室,这是一个装饰美观、设备讲究的豪华型居室,有一张十分舒适的床,丘吉尔很是满意。又有一次,丘吉尔被安排在白宫的林肯卧室下榻,一般来说,最高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受这种荣誉和待遇。然而,林肯卧室除了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外,仍旧保持着19世纪中叶林肯当政时的简朴风格,床铺也很普通,丘吉尔无法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安睡。当晚,他只睡了半个小时就忍受不住爬了起来,不顾礼貌和体面,穿着一身睡衣,拎着提箱,踮起脚尖,从林肯卧室穿过大厅,自行搬进了皇后卧室。

1954年,丘吉尔再次访美,随行的有他的外交大臣艾森豪威尔。到了美国,艾森豪威尔征求他的意见,愿意住哪一个房间,丘吉尔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皇后卧室,而把规格最高的林肯卧室让给了艾森豪威尔。

他对洗澡也有特殊的要求,浴缸里必须放上三分之二的水,水温得控制在37℃。他在浴缸中像海豚一样翻身。晨浴一结束,仆人马上将果酱和一杯优质的苏格兰威士忌放到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好让他躺在床上,一边阅读,一边尽情地饮用。晚上7点钟,丘吉尔洗一天中的第二次澡,稍作休息后就享受丰盛的晚餐。据说,在战争期间,不管战事如何激烈,他总是带着一个锡制的浴盆上前线。

丘吉尔一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著作丰富,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得益于他的那种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的。他漫长坎坷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也是按自己的方式快乐生活的一生。

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

一位80岁高龄的老妇人为选择呆在她的住处还是进疗养院而思虑再三。她的年龄是个事实,她每况愈下的健康也是个事实。权衡这些事实,选择安全的疗养院,该是多么明智。然而令人称绝的是,她没有理会这些事实,留在了原来的地方,一直到现在。已经86岁了,并不需要朋友们很多的帮助,她自如地应付着一切,幸福地过着愉快的独立生活。

另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老妇人却作出了相反的选择,她选择住进疗养院,于是她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她被供养起来,被放在床上,被挪来挪去,她现在对此厌恶了。作出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意志,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然就可能会自食其果的。

你的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运动。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让生活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而白白流逝。要记住,你所有的岁月最终都会过去的,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你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体会到乐趣。

从容地享受生活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生活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好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

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

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的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

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吧!

据说恺撒与亚历山大就是在战事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正当的生活乐趣。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动,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认为,他们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艰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蒙田更提出:“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惬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这当然是正经的事。享受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只有衣食无忧,才能谈得上文化和艺术。饿着肚子,是无法去细细欣赏山灵水秀的,更莫说是寻觅那诗意。所以,人类要努力劳作。但劳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惬意”。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使生活充满乐趣,这才是和谐的人生。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干脆就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许多成功的伟人都懂得享受生活。

爱因斯坦刻苦地攀登科学高峰,但他也没忘了时常拉拉小提琴,让心灵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仍会忙里偷闲,去江河游泳,和大自然亲近。陈毅国务繁忙,却总要抽空下下围棋,领略黑白世界的妙趣。

到了星期天,许多人由于积习使然,简直丧失了享受自由的能力,不知道怎样才能高高兴兴把这一个没有着落的闲日子打发掉。这一天,就是那些郊游的人也不见得能过得多么舒服。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吧,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才会感到更有意义。

第六章 要学会突破困难

坚韧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钥匙

困难往往是经过化装的幸福,只有那些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心灵战胜它的人,才能得到真实的快乐。

拿破仑出身于贫穷的科西嘉没落贵族家庭,他父亲却送他进了一个贵族学校。他的同学都很富有,大肆讽刺他的穷苦。拿破仑非常愤怒,却一筹莫展,屈服在威势之下。就这样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

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点也不空口自夸。他只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去争取自己的富有和名誉。

经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步入军营的拿破仑16岁便当上了少尉,但他遭受到了另外一个打击,那就是他父亲的去世。那以后,他不得不从最少的薪金中,省出一部分来帮助母亲。在部队里,他的同伴用多余的时间去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也由于身材矮小的原因没有资格得到以前的那个职位,同时,他的贫困也使他失掉了后来争取到的职位。于是,他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他并不是读没有意义的书,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闷,而是为自己将来的理想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世界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在他选择图书时,也就是以这种决心为选择的范围。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不停地干下去。

通过几年的用功,他从读书方面所摘抄下来的记录,后来经印刷出来的就有400多页。他想象自己是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地图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这是用数学的方法精确地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现他的能力。

长官看见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工作,这是需要极复杂的计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极好,于是他获得了新的机会,拿破仑开始走上有权势的道路。

这时,一切的情形都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拥到他面前来,想分享一点他得到的奖金;从前轻视他的人,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挖苦他矮小、无用、死用功的人,现在也都改为尊重他。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心拥戴者。

难道这是天才所造就的奇迹吗?拿破仑确实是聪明,但他也确实肯下功夫,不过还是有一种力量比知识或聪明来得更重要,那就是用坚忍的毅力直面眼前的困难。如果你决心要战胜困难,那你就要心甘情愿地不断干下去,以达到你的目的。

可以说,坚韧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钥匙,试问各行各业的人们,有哪一个是没有经坚韧的努力便获成功的呢?

坚韧可以使柔弱的女子养活她的全家;使穷苦的孩子努力奋斗,最终找到生活的出路;使一些残疾人,也能够靠着自己的辛劳,养活他们年老体弱的父母。除此之外,如山洞的开凿、桥梁的建筑、铁道的铺设,没有不是靠着坚韧而完成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功绩之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也要归功于开拓者的坚韧。

在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坚韧,教育不能替代,父辈的遗产也不能替代,而命运则更不能替代。

秉性坚韧,是成大事立大业者的特征。这些人能够获得巨大的事业成就,可以没有其他卓越品质的辅助,但绝不能没有坚韧这种性格。从事苦力者不厌恶劳动,终日劳碌者不觉得疲倦,生活困难者不感到志气沮丧的原因都是由于这些人具有坚韧的品质。

依靠坚韧为资本而终获成功的年轻人,比以金钱为资本获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类历史上许多成功者的故事都足以说明:坚韧是克服贫穷的最好药方。

有些人遭到了一次困难,便把它看成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从此失去了勇气,一蹶不振。可是,在刚强坚毅者的眼里,却没有所谓的滑铁卢,坚毅的人即使失败,也不会以一时失败作为最后的结局;他们还会继续奋斗,在每次遭到失败后再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决心地向前努力。

坚韧勇敢,是伟大人物的特征。没有坚韧勇敢品质的人,不敢抓住机会,不敢冒险,他们一遇困难,便会自动退缩,一获小小成就,便感到满足,这样的人成就不了大事业。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都是由坚韧造就的。发明家在埋头研究的时候,是何等的艰苦,他们的成功是渺渺无期的,但是他们却能始终坚持不懈。世界上一切伟大事业,都在坚韧勇敢者的掌握之中,当别人开始放弃时,他们却仍然坚定地去做。真正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做事时总是埋头苦干,直到成功。

所以,具备坚韧勇敢的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

只要你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你就会发现,困难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些意志薄弱、胆小如鼠的人,而需要走到任何地方都能够征服一切的强者。那些能够战胜令弱者退缩的困难的强者,那些从不逃避困难而是直面困难的人,才是世界真正需要的。那些成就平平的人往往是善于发现困难的天才,他们善于在每一项任务中都看到困难。他们莫名其妙地担心前进路上的困难,这使他们勇气尽失。他们对于困难似乎有惊人的“预见”能力。一旦开始行动,他们就开始寻找困难,时时刻刻等待着困难的出现。当然,最终他们发现了困难,并且为困难所击败。这些人似乎带着一副有色眼镜。除了困难,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前进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如果”、“但是”、“或者”和“不能”。这些东西足以使他们止步不前。

一个向困难屈服的人必定会一事无成。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战胜困难的能力成正比。他战胜越多别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他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么困难和障碍会显得微不足道;如果你很弱小,那么障碍和困难就显得难以克服。

有的年轻人虽然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却畏惧成功道路上的困难。他们常常把一个小小的困难想像得比登天还难,一味地悲观叹息,直到失去了克服困难的机会。那些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止步不前的人,与没有任何志向抱负的庸人无异,他们终将一事无成。

成就大业的人,面对困难时从不犹豫徘徊。从不怀疑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他们总是能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目标是伟大而令人兴奋的,他们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而暂时的困难对他们来说则微不足道。伟人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件事情可以完成吗?”而不管他将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事情是可能的,所有的困难就都可以克服。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个人躺在地上,会被一片树叶挡住视线,看不见泰山。而弱小的人则会让丝毫的困难蒙蔽双眼,看不到成功的伟大。

我们处处可以见到这些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的人。在每一个学校或公司董事会中或多或少地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善于夸大困难,小题大做。如果一切事情都依靠这种人,结果就会一事无成。如果听从这些人的建议,那么一切造福这个世界的伟大创造和成就都不会存在。

一个会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也会看到困难,但却从不惧怕困难,因为他相信自己能战胜这些困难,这些困难在他面前算不了什么。他相信一往无前的勇气能扫除这些障碍。有了决心和信心,这些困难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对拿破仑来说,阿尔卑斯山算不了什么。并非阿尔卑斯山不可怕,冬天的阿尔卑斯山几乎是不可翻越的,但拿破仑却觉得自己比阿尔卑斯山更强大。虽然在法国将军们的眼里,翻越阿尔卑斯山太困难了,但是他们那伟大领袖的目光却早已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上的终年积雪,看到了山那边碧绿的平原。

乐观地面对困难,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不仅会使你的工作充满乐趣,还会让你获得幸福。你会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更优秀、更完美的人。你用充满阳光的心灵轻松地去面对困难,就能保持自己心灵的和谐。而有的人却因为这些困难而痛苦,失去了心灵的和谐。

你怎样看待周围的事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乐观向上的力量,它使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痛苦中看到快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水晶镜片,可以把昏暗的光线变成七色彩虹。

夏洛特·吉尔曼在他的《一块绊脚石》中描述了一个负笈登山的行者突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摆在他的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悲观失望,祈求这块巨石赶快离开。但它一动不动。他愤怒了,大声咒骂,他跪下祈求它让路。它仍旧纹丝不动。行者无助地坐在这块石头前,突然间他鼓起了勇气,最终解决了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摘下帽子,拿起我的手杖,卸下我沉重的负担,我径直向着那可恶的石头冲过去,不经意间,我就翻了过去,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一样。如果我们下定决心,直面困难,而不是畏缩不前,那么,大部分的困难就根本不算什么困难。”

及时“转换”困难

一场大火烧光了爱迪生的设备和成果,但他却说:“大火把我们的错误全都烧光了,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开始了。”

一名记者问美国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这位总统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我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里的原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工作到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6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威尔逊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溜走。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想一想看,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有的人只注意别人成功时的情景,而却忽略了他们成功路上的辛劳、痛苦与危难。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必须对苦难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挫折都是难免的,人生起起落落也无法预料,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永不绝望。当我们遇到逆境时,千万不要忧郁沮丧,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你有多么痛苦,都不要整天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不要让痛苦占据你的心灵,要尽量摆脱困境,让快乐永远陪伴着你。困难来临时,我们要有勇气直面困难、打倒困难,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一个目标明确的人能排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去排除一个又一个困难去争取胜利。

任何人遇上困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和无能为力的事,就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这一切都会过去!”紧接着,就要往头脑里补充新东西,因为头脑每时每刻都需要东西补充,这种补充就能使情绪“转换器”发生积极作用。最好的办法是用繁忙的工作去补充,去转换,也可以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去补充,去转换。如果这时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识突发出来,那就是最佳的补充和最佳的转换。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量子理论的时候,两个女儿先后死于难产,妻子去世,儿子又不幸死于战争。普朗克不愿在怨悔中度过余生,便用加倍努力工作来转移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情绪的转换不但使他减少了痛苦,还促使他发现了基本量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你懂得及时“转换”困难,那么你就将会战胜困难。

敢于对困难说“不”

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与困难抗争实际上是正常的,也极有挑战性。我们的回答是:“战胜困难就是强者!”那么,你靠什么强项去战胜困难呢?

人生如战场,试想一下,如果你身临战场,当你遇到困难和敌人时就赶紧后退,其后果如何?把事情做好,把困难解决掉,这不也是一种“作战”吗?因此,当你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碰到困难时,应遵循一个原则——绝不言退,发挥自己的强项。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做给别人看——要让别人知道你并不是一个懦弱之人,一个胆小鬼。即使你做事失败了,你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勇气会得到他人的赞赏;如果你顺利地克服了困难,这就更加向他人证实了你的能力。如果有人出于对你的不服、怀疑、中伤、嫉妒而故意给你出些难题,当你一一解决时,你不仅解除了他人的不良心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2)做给自己看——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称心如意。碰到点困难,这并不可怕,应把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与磨炼。也许你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困难,但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你在智慧、经验、心志、胸怀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成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如果你顺利地克服了困难,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你所累积的经验和信心将是你一生当中最可贵的财富。

所以,“碰到困难,绝不言退”这句话并不只是单纯地让我们勉励自己,它实际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想象一种“遇难即退”的后果吧,这样做首先就会被人认为是一种庸庸懦懦之人,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他闪躲、逃避,无法克服困难、提升自己,自然也只能做—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了。

当然,克服困难也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有些困难确实很大,你肯定一下子无法解决,碰到这种困难,你只能采取迂回战术,不可硬战死战,否则会丧失自己的内力。但你要明白这与遇难而退完全不同。因为你并未放弃解决这一困难,只是采取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在你的心里,时时还想着这一困难,并且正想着用各种办法去加以解决,所以这不算退却。当你碰到困难时,可以首先评估一下:

(1)这一困难的难度有多大?

(2)自己的能力如何?

(3)有无外力可以援助?

(4)如果万一失败,自己对失败的承受力如何?

(5)这一困难值不值得自己去克服?

如果你评估的结果对自己不利,那你可以考虑采取一种缓兵之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有获胜的机会,而且这困难也值得你去克服,那就要竭尽全力了,机会是稍纵即逝,如果你轻易就退,这会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一种畏惧困难的习惯,恐怕这辈子也就干不成什么大事了。

你是否总是逃避困难?看不到自己的强项?如果是,那就从今天起,坚强、勇敢地加以面对吧!只要你敢对困难说“不”,困难就会在你的面前退却。

第七章 别让压力压垮你

认清压力的面目

压力是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根据“国际压力研究院”的创办人塞利博士的说法,老化只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疤痕以及紧张的总和,即压力的总和。塞利教授在他的《生活压力》一书中,对内在压力带来的巨大危险有精辟深入的研究。他说,压力的杀伤力比我们周遭环境中产生的任何事物都还要强大。

我们一同来看看压力对我们的影响。

你一定听别人说过他一早起来心情就不好,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里,什么事都不对劲,情绪不好、别扭,连平常惯有的幽默感也不见了。

一早起来就心情不好的人,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发牢骚,他一定会劈里啪啦说上一大堆,诸如:

(1)我昨晚没睡好,事实上,我几乎没睡着。

(2)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七八个小时,真是累死了,可是就是睡不好。

(3)我的脖子好痛,肩膀也好酸,使我无法入睡。

(4)现在别叫我集中精神,我的注意力早就四分五裂。

(5)想到以上这些,我真想回到床上,把它们通通都忘掉。

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这么幸运,回到床上就可以把一切都抛开。那些潜藏的因素总是困扰着你、妨碍着你、威胁着你。这些因素就叫做压力源,是说也说不完的。譬如说,再过半小时就要开会了;电话响了;又有推销员来按门铃了;孩子上完芭蕾舞课,得去接她回来;报告已经迟交4天了;支票被退票等等。

了解压力,认清压力的面目,它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把压力控制在可以纾解的范围里,如此我们的身心才能够常保健康快乐。找出压力的本质,对我们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找出压力的本质,我们才能比较容易将它打倒。

实际上,压力是一种认知,是在个人认为某种情况超出个人能力所能应付的范围时产生的。这项定义的关键在于“认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认为压力是外来的,一旦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认为那是压力。所以我们会犯一种基本的错误,就是只注意外在因素。但事实上,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来自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压力源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往内心探索。

所有的压力都对我们有害无利吗?其实不然。适度而且在能够纾解范围之内的压力,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亮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规划长途旅行,运动健身,制定人生目标,以及做各式各样计划的原因。压力不是我们这一代才发明的。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医师皆尔德就已经有著作论述当代生活的压力。他形容压力足以让人“神经耗竭”。

压力研究领域的先驱塞利博士写道:“了解压力绝非为了逃避压力,逃避压力就跟逃避食物、运动一样不合理。”塞利博士认为压力是“人身体对于任何加诸其上的要求所产生的反应。”以此为前提,那么任何事情,从接听电话到失去抵押品的赎回权,都可称为压力。此一无所不包的定义,让压力成了人生的同义词。这么说来,只要是活在这世界上,就不可能完全逃避得了压力。既然如此,我们与其作无谓的垂死挣扎,还不如勇敢地去面对压力,找出压力源,然后想办法克服它呢!

找出你的压力源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压力?当然有。你担心走在马路上被老虎给吃了吗?当然不是。那你担心什么呢?今天上班会不会迟到,回到家里会不会跟家人沟通不良之类的,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产生压力的事情。

但无论你想像中的场面糟糕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夸张到出现“武松打虎”的场面。虽然人们都很清楚这一点,然而体内的自律神经系统却依然依照经验法则来办事,即使历经了数百万年的演化,也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一个怒气冲天的爸爸正指着儿子大发雷霆,这个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得失心太重固然不足取,但完全秉持着无所谓的心态去生活就更糟了。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常觉得这个世界就是黑、白、灰三种颜色的,根本没什么看头,何苦自寻烦恼?他们的座右铭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混吃等死就可以了,何必那么费劲。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主妇往往会在家里无所事事,电视开一整天,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心不在焉地翻了半天的时尚杂志,还不晓得这本杂志叫什么。她也知道厨房里都快进不去人了,但就是没有兴致去动一下。即使邻居邀她去逛街她也嫌麻烦,巴不得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躺一整天。若是一个上班族出现这种倦怠症,就会把自己当成机器人,从早到晚就只会重复一些机械化的动作。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也不能全怪员工自己,任何人做久了都会变成机器人。比如在自动控制室监看仪表板。由于工作性质就是坐一整天,又罕有突发状况,因此做久了后警觉性就愈来愈差。这来自于他们在工作上的预期心理,在每天的几点几分要打开哪些开关,到了几点几分时又得做哪些动作,做久了就像是在按公式解题,毫无新意。而这些都会让人产生压力。

生活中的压力源无处不在,复杂的事会产生压力,同样简单的事也会产生压力。只要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就能找出生活中大部分的压力源。这样,你便可以有针对地给自己减压了。

学会给自己减压

生活中的压力很多,但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将压力消灭。因此,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给自己减压,那么终有一天会被压力压垮的。

有一年冬天,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而又不乏浪漫情调的加拿大夫妇准备做一次长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两人约定:如能找回爱情就继续在一起生活,否则就分手。当他们来到一个长满雪松的山谷时,下起了大雪,他们只好躲在帐篷里,看着大雪漫天飞舞。不经意间,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麓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每当雪落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杈就会弯曲,使雪滑落下来。就这样,反复地积雪,反复地弯曲,反复地滑落。无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则由于不能弯曲,很快就被压断了。

妻子似有所悟,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其他的树,只不过由于不会弯曲而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就在这时两人似乎同时恍然大悟,旋即以前的一切恩怨都成了过眼云烟。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去抗拒;在抗拒不了的时候,要像雪松一样弯曲一下。这样就不会被压垮。”一对浪漫的夫妇,通过一次特殊的旅行,不仅揭开了一个自然之谜,而且找到了一个人生的真谛。

就像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压力,有压力并非坏事,因为人有一定的压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便可以锻炼意志,使我们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则绝非好事,你会吃不消,会陷入紧张、焦躁、疲劳的状态中。这时我们要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

既然压力是不可避免、又不可消灭的,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学会自我减压,已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