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父

《渔父》是篇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优美辞篇。因屈原遭楚王放逐,心情沮丧、形容枯槁,在漫步江畔、且歌且行之际,遇到渔父。渔父见屈原憔悴不堪,便向屈原发出两个疑问:一问其身份,二问其如此落魄的原因,由此引出屈原的答话。通过屈原与渔父的问答,揭示了屈原的处世态度,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以及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而渔父是位主张“与世推移”、高蹈遁世、游戏人生的隐者,他随俗俯仰、与时浮沉的处世思想与屈原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屈原面对黑暗现实执著坚守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和宁可抛弃珍贵的生命也决不与污秽尘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一方面是渔父看透尘世纷扰而恬淡自安,随性自适,寄情于自然,乐天知命的隐者劝诫。全诗在对比中进行问答,简短而凝练地塑造出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1),形容枯槁(2)。渔父见而问之曰(3):“子非三闾大夫与(4)?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5),众人皆醉我独醒(6),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7),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8)?众人皆醉,何不渔 父 - 图1其糟而歠其酾(9)?何故深思高举(10),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11),新浴者必振衣(12)。安能以身之察察(13),受物之汶汶者乎(1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15),鼓枻而去(16)

【注释】

(1) 颜色:面容,脸色,气色。

(2) 形容:形态,容貌。枯槁:这里是形容清瘦的样子。

(3) 渔父(fǔ):打渔的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的渔父是隐士的化身。

(4) 三闾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5) 举世皆浊我独清:浊、清,指品德行为而言。汪瑗《楚辞集解》:“清,比己之洁,而浊比世之秽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没于宠利曰浊。”

(6) 众人皆醉我独醒:醉、醒,指对楚国形势的认识而言。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昧于危亡曰醉。”蒋天枢《楚辞校释》:“醒,己虽处沉昏之世,仍有所灼见。”

(7) 凝滞:拘泥,固执。

(8) 淈(gǔ):搅混,扰乱。

(9) 渔 父 - 图2(bū)其糟:本义指吃酒糟,比喻为屈志从俗,随波逐流。《说文·米部》:“糟,酒滓也。”歠(chuò)其酾(lí):本义指饮薄酒,比喻为随波逐流,从俗浮沉。歠,饮,喝。酾,通“醨”,薄酒。

(10) 深思:思虑很深,即“独醒”。高举:高出流俗,即“独清”。

(11) 沐:洗头。《说文·水部》:“沐,濯发也。”弹(tán)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

(12) 浴:洗澡。振衣:抖衣去灰尘。

(13) 察察:清洁,洁白的样子。

(14) 汶汶(mén):玷辱、污浊的样子。

(15) 莞(wǎn)尔:形容微笑的样子。

(16) 鼓枻(yì):亦作“鼓栧”,划桨泛舟。渔 父 - 图3

【译文】

屈原被流放以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他一边行走一边吟哦,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有位打渔的老人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屈原答道:“世上的人都混浊,只有我清白;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着,因此被放逐。”渔父问:“有圣德的人不被事物所束缚,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推进。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既然大家都醉了,你何不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使自己被放逐?”屈原说:“我曾听到古人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好澡的人一定要整理一下衣服。怎能让清白无比的身体,沾染上污秽不堪的外物?我宁愿跳入湘江,葬身鱼腹。怎能让洁白纯净之身,蒙上世俗的尘泥?”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1) “沦浪之水清兮”以下四句:以上渔父所唱的《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可能是流传于江湘一带的古歌谣。沧浪,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濯(zhuó),洗涤。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结在颔下。渔 父 - 图4

【译文】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渔父于是远去,不再和屈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