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御押”

宋辽西夏金时期,除辽和西夏因资料缺乏、情况不明外,宋和金朝从统治者到官员、平民都使用押字。

宋朝15个皇帝,从宋太祖到度宗,每人都有“御押”。除真宗、神宗、光宗的“御押”纯系画圈外,其他12个皇帝均押一个特殊的符号。南宋末年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下《宋15朝御押》(学津讨原本)条,记载这15个皇帝的“御押”样式如下:

宋太祖第二节 “御押” - 图1宋太祖原押第二节 “御押” - 图2

宋太宗第二节 “御押” - 图3宋太宗原押第二节 “御押” - 图4

宋真宗第二节 “御押” - 图5宋仁宗第二节 “御押” - 图6

宋英宗第二节 “御押” - 图7宋神宗第二节 “御押” - 图8

宋哲宗第二节 “御押” - 图9宋徽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0

宋钦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1

宋高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2宋孝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3

宋光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4宋宁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5

宋理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6宋度宗第二节 “御押” - 图17

可能因为转辗传刻的误差,这些押字与杭州凤凰岭玉皇宫石刻所存宋太祖、太宗、真宗“御押”不尽相同。笔者以为凤凰岭玉皇宫的石刻更为可信。另外,今山东淄博玉皇宫也存有宋太宗等“四帝御押石刻”,系宋徽宗在宣和七年(1125)亲书,其中宋太祖的御押为第二节 “御押” - 图18,太宗为第二节 “御押” - 图19,真宗为第二节 “御押” - 图20,仁宗的御押已缺泐,仅露末笔。以上三帝御押当较可信。[3]

据现今传世的徽宗绘画和高宗手书墨迹,知道徽宗和高宗的“御押“与《癸辛杂识》也不太相同。如徽宗在所绘《悔竹双禽》卷上押字作第二节 “御押” - 图21,在所绘《听琴图轴》上押字作第二节 “御押” - 图22[4],在唐代韩斡所绘《牧马图》作“丁亥御笔第二节 “御押” - 图23”,在(传)唐代韩蟦所绘《文苑图》作“丁亥御札第二节 “御押” - 图24”,他又在所绘《蜡梅双禽图》和《梅花绣眼图》作第二节 “御押” - 图25第二节 “御押” - 图26[5]丁亥即大观元年(1107)。可见至少在大观元年宋徽宗使用以上样式的押字,这与《癸辛杂识》所载有些差别。元代贾文彦《图绘宝鉴》卷3认为,宋徽宗在“画后押字用‘天水’”。现代有的学者认为,宋徽宗的这个“别致的‘花书’签押,却是由四字联缀的‘天下一人’所组成”[6]

宋高宗的御押,据现今传世的《赐岳飞手敕》,可知是这样的:第二节 “御押” - 图27。绍兴三年(1133)由日本僧人带回日本的宋高宗墨迹上,高宗的御押作第二节 “御押” - 图28[7]这两个押字与《癸辛杂识》有些相似,但又有不同。宋理宗的御押,据《宝庆御笔》记载为第二节 “御押” - 图29[8]由此可见,《癸辛杂识》所记宋代15个皇帝的“御押”,由于转辗翻刻,只是基本形似。

此外,宋朝皇帝为图方便,专门刻制“押字印宝”,以便随手加盖,免去书写的麻烦。如仁宗在所绘《御马》图上,除题写时间外,还盖有“押字印宝”[9]

金代皇帝也仿照宋朝习俗使用押字。金太宗时,朝廷草拟回答宋朝的国书,“欲以押字代印章”,宋朝使臣提出异议说:“押字施之臣下可也,岂所以待邻国哉!北朝立国,当以礼义。今修好不以礼,交邻不以义,将何以国乎?”坚持要求加盖玉玺,金朝最后只得作出让步,“卒易玺书”。据岳珂记载,在金朝军队使用的金、银牌上,有像篆字一样的字六七个,“或云阿骨打花押也”。周煇记载,金朝“接伴”宋朝使臣的官员“戎服陪它,各带银牌,牌祥如方响,上有蕃书‘急速走递’四字,上有御押,其状如‘主’字”。金章宗专刻一枚押字印章:第二节 “御押” - 图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