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近代曲辞

纪辽东

隋·杨广

【作者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导致反抗斗争蜂拥而起。

【题解】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也。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

【原文】

其 一

辽东海北翦〔1〕长鲸〔2〕,风云〔3〕万里清〔4〕。方当销锋〔5〕散马牛,旋师宴镐京〔6〕。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7〕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其 二

秉旄〔8〕仗节〔9〕定辽东,俘馘〔10〕变夷风〔11〕。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12〕,全军藉智谋。讵〔13〕似南宫〔14〕复道上,先封雍齿〔15〕侯。

alt

隋炀帝剪彩为花

隋炀帝极度奢靡浮华,广采海内丽花充实在宫廷中,秋冬花木凋落后,就命人剪彩为花,装饰在枝条上,让四季都如春夏一样。隋炀帝还四处征伐,曾三次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最后引起国内大乱。

【注释】

〔1〕翦:剪除,消灭。

〔2〕长鲸:大鲸,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指与隋朝队里的高句丽。

〔3〕风云:指硝烟弥漫的战场氛围。

〔4〕万里清:指战争结束后万里晴空,一切都回归平静。

〔5〕销锋:这里有息兵归来的意思。销,熔化,销毁。锋,指锋利的战具。

〔6〕镐京: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是西周时代的首都,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丰迁都镐京。镐京与东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西),为西周时的两大都城。镐京这里代指隋的都城。

〔7〕判:截然不同。

〔8〕旄:古代用来代指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9〕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体鸣乐器。俗称柳节、簸箕、柳条簸箕。

〔10〕俘馘:指敌人被俘虏斩杀。馘,割下左耳,古时战争搜集敌人左边的耳朵以献功授爵。

〔11〕变夷风:指平定。夷,古代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12〕不淹留:指不滞留,不吝惜封赏。

〔13〕讵:怎能,难道。

〔14〕南宫: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南宫。

〔15〕雍齿:汉代的人名。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刘邦最忌恨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几次想把他杀掉。刘邦定国后,封赏故旧亲近,诛伐旧日私怨,张良力谏刘邦封赏夙怨雍齿,以用来安定群臣之心。

【诗解】

其 一

炀帝不远万里跨海渡江,亲自征讨辽东,终于消灭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他们乘胜而归,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酒席上盛大开宴,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的浩荡。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做那无功而返,去辽东白走一遭,空自归来中原的事,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其 二

我们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凯旋,在洛阳宫开宴庆功。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炀帝便迫不及待地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滞留对大家封赏的时间。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炀帝非常高兴,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炀帝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战争胜利后,举国上下真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辽东行

唐·王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里贫困,“从军走马十三年”,终日为衣食担忧。四十岁当成为白发人之后,才成为一名小官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题解】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太宗及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王建的这首乐府诗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

【原文】

辽东万里〔1〕辽水曲,古shù〔2〕无城复无屋。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年年郡县送征人〔3〕,将与辽东作丘bǎn〔4〕。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alt

辽东图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王建的《辽东行》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注释】

〔1〕万里:形容道路遥远而漫长。

〔2〕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楼。

〔3〕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4〕丘坂:山坡。

【诗解】

辽东之地路途遥远,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早已没有城楼,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那里气候异常寒冷,常常是黄云盖地冰雪满天,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又怎会吝惜呢?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但遥望回家的路,唯觉遥远路漫漫。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我宁愿作无情的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置身向辽东这地方!

渡辽水

唐·王建

【原文】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1〕送死。亦有白骨归咸阳〔2〕,营家〔3〕各与题〔4〕本乡。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alt

渡辽水,此去五千里

【注释】

〔1〕如:动词,去。

〔2〕咸阳:古都城。

〔3〕营家:军中的长官。

〔4〕题:上奏呈请。

【诗解】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又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生还之时将再没有回来的日期,心里无限伤感,茫然驻马停在辽水之边,不知自己此去死去会在何日。

昔昔盐

隋·薛道衡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

【题解】

《昔昔盐》,隋唐乐府题名。明代杨慎认为就是梁代乐府《夜夜曲》。昔昔,即夜夜。盐,即艳,曲的别名。隋薛吏部有《昔昔盐》,唐赵嘏广之为二十章。《乐苑》曰:“《昔昔盐》,羽调曲,唐亦为舞曲。”薛道衡的这首乐府诗书写了闺妇的愁思,全诗着重以春末夏初的景象来衬托思妇的内心感受。

【原文】

垂柳覆金堤〔1〕〔2〕叶复〔3〕齐。水溢芙蓉沼〔4〕,花飞桃李〔5〕。采桑秦氏女〔6〕,织锦窦家妻〔7〕。关山别荡子〔8〕,风月守空闺。恒敛〔9〕千金笑〔10〕,长垂双玉〔11〕啼。盘龙随镜隐〔12〕,彩凤〔13〕逐帷低〔14〕。飞魂〔15〕同夜鹊〔16〕,倦寝〔17〕忆晨鸡。暗yǒu〔18〕悬蛛网,空梁〔19〕落燕泥。前年过代〔20〕北,今岁往辽〔21〕西。一去无消息,那能〔22〕惜马蹄〔23〕

alt

苏 蕙

西晋末年的才女苏蕙嫁给窦滔,夫妻二人情同鱼水。然而,窦滔任秦州刺史时,因“忤旨”而被流放到流沙。苏蕙思夫心切,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遥寄情思。这首回文诗有多种读法,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多首诗歌,足见苏蕙的才情。

【注释】

〔1〕金堤:即堤岸。堤之土黄而坚固,故用“金”修饰。

〔2〕蘼芜;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作香料。

〔3〕复:又。

〔4〕沼:池塘。

〔5〕桃李蹊:桃李树下的路。蹊,小路。

〔6〕秦氏女:指罗敷。汉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里是用来表示思妇的美好。

〔7〕窦家妻:指窦滔妻苏蕙。窦滔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被谪戍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这里是用来表示思妇的相思。

〔8〕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即游子。

〔9〕恒敛:经常收敛。恒,常。敛,收敛。

〔10〕千金笑:一笑值千金,形容笑得好。

〔11〕双玉:指双目流泪。

〔12〕“盘龙”句:盘龙,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随镜隐,是说镜子因为不用而藏在匣中。

〔13〕彩凤:指锦帐上绣的凤形花纹。

〔14〕逐帷低:是说帷帐不上钩而长垂。

〔15〕飞魂:唐朝赵氏用《昔昔盐》的每一句为题作诗,第十三首以本句为题,“飞魂”作“惊魂”。

〔16〕同夜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用来形容神魂不定。

〔17〕倦寝:睡觉倦怠,即睡不着。

〔18〕牖:窗户。

〔19〕空梁:空无人住之屋的房梁上。

〔20〕代:隋朝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

〔21〕辽:辽水,在今辽宁省境辽河。

〔22〕那能:奈何这样。

〔23〕惜马蹄:爱惜马蹄,指不回来。用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何情马蹄归不数(多次)”意。

【诗解】

丝丝垂柳低垂,轻轻覆盖在金黄色的堤岸上,蘼芜的叶子又变得异常繁茂浓密。在美丽的荷叶映衬下更加碧绿的池塘之水,因满而溢出池塘外。随风而落的荷花飘然而下,撒满桃李树下的路。思妇长得如采桑的罗敷般貌美,她对游子的思念情怀像织锦的窦家妻那样真切。游子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则在风月之夜独守空闺。独处闺中,她常收敛笑容,整日流泪。游子不在的日子她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因不用而藏在匣中。思妇懒得整理房间,凤形的花纹的帷帐不上钩而长垂。思妇因思念游子神魂不定,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丈夫久行不归,思妇的住屋也渐渐萧条破落。她居住的房屋内窗户昏暗,到处满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上,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丈夫征戍行踪不定,前年还在隋朝代州治所,而今却在辽宁辽河。一去从此便再无消息,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真的埋怨丈夫久戍于外却久久不归。

清平调三首

唐·李白

【题解】

《清平调》,唐代大曲名,《乐府诗集》将其编入《近代曲辞》中,后用作词牌。此诗作于天宝二年暮春李白供奉翰林时。正是芍药花开的季节,皇上乘夜召见太白,太真妃杨玉环乘步辇来到此处。春暖花开,唐明皇十分高兴,诏选梨园子弟中最优秀者前来助兴。唐明皇以一句:“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令李白速进《清平调》三首,并令李龟年歌之。

【原文】

其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kǎn露华浓〔1〕

若非群玉〔2〕山头见,会向〔3〕瑶台〔4〕月下逢。

alt

牡 丹

牡丹艳丽硕大,雍容华贵。牡丹为花中之王,杨贵妃为美人中的美人,李白在诗中将牡丹和杨贵妃比拟,人亦如花,花亦如人。

【注释】

〔1〕“云想”两句:实际上是以示喻衣,以花喻人。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经营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2〕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因山中多玉石,所以得名。

〔3〕“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为“不是……就是……”的意思。

〔4〕瑶台:西王母所居宫殿。

【诗解】

看到天上美丽缥缈的云彩就会想起贵妃飘逸的衣裳,看到园中盛开的花朵就会想起贵妃那美丽的容颜。正是温暖的春季,春风轻轻拂过栏杆,花朵上还羞羞答答地带着些露水,晶莹透亮。如果不是曾经在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见过,那就一定是在仙人们居住的瑶台下相逢。

其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1〕,云雨巫山〔2〕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3〕飞燕倚新妆。

【注释】

〔1〕一枝红艳露凝香:指红艳的牡丹花(芍药花)好像凝结着袭人和香气。

〔2〕云雨巫山:宋玉《高唐赋》描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离去时辞别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用来指男女欢会离别。

〔3〕可怜:可爱。

【诗解】

安妃就如一枝红艳的牡丹,带露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如果要问汉宫中谁能和她的美艳相比,唯有赵飞燕倚新妆时的美艳能与其相提并论。

其 三

名花〔1〕倾国〔2〕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3〕春风无限恨,沉香亭〔4〕北倚阑干。

alt

杨贵妃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杨贵妃善舞,据说,唐玄宗编创了《霓裳羽衣曲》,杨贵妃把这首曲子编为舞蹈。李白《清平调》为杨贵妃而作,“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从虚处着笔,而贵妃之美呼之欲出。

【注释】

〔1〕名花:指牡丹花。

〔2〕倾国:喻美色惊人,此处指杨贵妃。

〔3〕解释:消除,消散。

〔4〕沉香亭:亭子名称,由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诗解】

今日有牡丹花与美人两相为伴,十分欢洽,惹得君王带着笑容细细观看。君王的笑消除了春风带来的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欣赏着美景。

【赏析】

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或谓首章咏妃子,次章咏花,三章合咏,殊见执滞。

——沈德潜《唐诗别裁》

渭城曲〔1〕

唐·王维

【题解】

《谓城曲》另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后遂被于歌。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友人将西出阳关,远去边陲,从此难以相见,于是王维作诗相送,惜别之情,清真空旷,足以令人伤心落泪。

【原文】

渭城朝雨轻尘〔2〕,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3〕无故人。

alt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下了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在雨水的滋润下,客舍周围柳树格外青翠。老朋友请你再干这最后一杯酒吧,出了阳关,西行路上就不会再有老友人。

【注释】

〔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2〕浥轻尘:意谓一场朝雨后,尘土湿润不飞扬。浥,沾湿。

〔3〕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诗解】

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洁净。道边、客舍周围的柳树被晨雨洗出青翠的本色,映照得客舍青青。天空、道路、客舍、柳树,一切都是那么明亮和清新。劝友人再干一杯饯别酒,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啊。

竹枝词

唐·刘禹锡

【题解】

“竹枝”,唐代乐府曲名。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唐刘禹锡被贬州时,在那里学习了《竹枝词》,并改作新词。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1〕,闻郎江上踏歌〔2〕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

【注释】

〔1〕江水平: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2〕踏歌: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始于汉代,是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

〔3〕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诗解】

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杨柳枝二首

唐·白居易

【题解】

《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本事诗》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因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

【原文】

其 一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1〕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释】

〔1〕永丰:指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

【诗解】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却长在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只能顾影自怜,有谁来赏识关注它呢?

【原文】

其 二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1〕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2〕光中添两星。

【注释】

〔1〕天庭:指古代神话中的玉帝皇庭,也指帝王的宫廷。此处即指宫廷。

〔2〕柳宿:二十八星宿之一。

【诗解】

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

忆江南三首

唐·白居易

【题解】

《忆江南》本名《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已经亡故的姬妾谢秋娘所作。《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这首《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六十七岁时,在洛阳所写。作者青年时曾漫游江南,旅行苏、杭等地。又在苏、杭作过刺史。苏杭的美丽景色使他终生难忘,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江南好”的赞叹和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原文】

其 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ān〔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alt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注释】

〔1〕谙:熟记,熟悉。

〔2〕蓝:蓝草,植物名。青绿色的叶子可以提制蓝色染料。

【词解】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赏析】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对偶句,把明媚、艳丽、温馨、柔美而富有生气、诗情画意般的江南水乡春色,凝练成寥寥十四个字,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读之,令人心驰神往。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

其 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1〕,郡亭枕上看潮头〔2〕。何日更重游!

alt

钱塘观潮

钱塘秋潮自古就有盛名。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关于钱塘潮有一个传说,当年吴王奸忠不分,赐剑让伍子胥自刎,还将其尸首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帮助下灭掉了吴国。但越王听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的满腔愤恨化作滔天巨浪,形成了钱塘怒潮。

【注释】

〔1〕“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2〕“郡亭”句: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诗解】

我默默地思念江南,特别是杭州。在山寺中借着月光找桂子,在郡亭上观看潮涨潮落。唉,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游玩呢?

其 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1〕。吴酒一杯春竹叶〔2〕,吴娃双舞醉芙蓉〔3〕。早晚〔4〕复相逢!

【注释】

〔1〕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2〕竹叶:酒名。

〔3〕“吴娃”句:娃,旧城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4〕早晚:犹言何时。

【诗解】

我思念江南的地方,其次就是苏州。喝一杯馆娃宫的美酒春叶,看那吴宫的美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还能与此再相逢?

宫中调笑

唐·王建

【题解】

“调笑令”,词牌名。由“调笑”之名,可见此调原本只是一种游戏的歌词;由“转应”之名,可见此词的转折,最初应该是和答的歌词。这首《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抒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别具一格。《团扇》共三十三字,以咏扇起兴,描摹客人的动作与内心活动,表达了宫怨的主旨。

【原文】

团扇〔1〕,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2〕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3〕

【注释】

〔1〕团扇:团扇因其形如圆月而得名,中国古代的皇宫中常用,所以又叫宫扇。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失宠后,写了一首《团扇歌》,诗中说团扇曾经“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但是一旦夏季过去,炎热退去,便被“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充满了以团扇自喻被弃的悲凉之感。因此,在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团扇,常常笼罩着一派人生失意、世态炎凉的哀怨气氛。

〔2〕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

〔3〕昭阳路断:通往昭阳宫的路径被淹没。昭阳,即昭阳宫,汉时宫殿。后泛指嫔妃所居之宫。

【词解】

这首词写的是宫廷歌女被冷落后无奈痛苦的生活。往日轻歌曼舞中用的团扇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光彩,现在被用来遮挡美人憔悴的容颜;春天来了,昭阳殿前的路上绿草茵茵,但皇帝再也不会幸临这里了。殿里那种急管繁弦,轻歌曼舞的欢快日子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有谁能与我一起亲密探讨乐器演奏的事情?如今管弦已落满尘埃,自身再也没有被召幸的希望。失宠被弃后,春可重、弦可再,召幸“路断”却再也不会来。

【赏析】

王仲初古《调笑》,融情会景,犹不失题旨。

——顾起纶《花庵词选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