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题解】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回,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原文】

行行重〔1〕行行,与君生别离〔2〕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3〕且长,会面安可知〔4〕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5〕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6〕

浮云蔽白日〔7〕,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8〕,岁月忽已晚〔9〕

弃捐勿复道〔10〕,努力加餐饭。

【注释】

〔1〕重:又,这里是说行而不止。

〔2〕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有别后难以再聚的含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生,硬的意思。

〔3〕阻:指道路上的障碍,艰险。

〔4〕知:一作“期”,义同。

〔5〕“胡马”两句: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念故乡吗?依,一作“嘶”,依恋的意思。“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

〔6〕“相去”两句: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松弛了。远,指时间而言。日,日益,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

〔7〕浮云蔽白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丈夫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

〔8〕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

〔9〕忽已晚:言流转之速,春秋代谢,相思又一年当作“年关将近”理解更合适些,暗语青春易逝。

〔10〕弃捐勿复道:这句意思是:不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么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弃”和“捐”同义,犹言丢下。勿复道,不必再说。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

【题解】

这是首思妇词,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在《古诗十九首》里,这样的写法是唯一的一篇。本诗选取一个上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段,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原文】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1〕楼上女,皎皎当窗yǒu〔2〕

娥娥红粉妆〔3〕,纤纤出素手〔4〕

昔为倡家女〔5〕,今为荡子妇〔6〕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注释】

〔1〕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盈,同“赢”。《广雅·释诂》曰:“赢赢,容也。”

〔2〕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作“窗”,在墙上的叫作“牖”。

〔3〕“娥娥”句: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红粉妆,指艳丽的妆饰。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

〔4〕“纤纤”句:纤纤,细,指手的形状。素,白,指手的肤色。

〔5〕倡家女:犹言“歌伎”。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作“倡”。倡家,即后世所谓“乐籍”。

〔6〕荡子:指长期漫游四方不归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译文】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青青陵上柏

【题解】

本诗的主人公游戏宛洛,意在仕途。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是属于他的世界。

借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并抒发了生命短促、天地之大,何处安身亡命的慨叹。

这首诗与《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原文】

青青陵上bǎi〔1〕,磊磊涧中石〔2〕

人生〔3〕天地间,忽如远行客〔4〕

斗酒〔5〕相娱乐,聊厚不为薄〔6〕

驱车策〔7〕,游戏宛与洛〔8〕

洛中何郁郁〔9〕,冠带自相索〔10〕

〔11〕罗夹巷〔12〕,王侯多第宅〔13〕

两宫〔14〕遥相望,双què〔15〕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16〕何所迫?

【注释】

〔1〕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

〔2〕磊:众石也,即石头多。

〔3〕生:生长,生活。

〔4〕“忽如”句: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

〔5〕斗酒:指少量的酒。斗,我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

〔6〕薄:指酒味淡而少。

〔7〕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

〔8〕“宛与洛”: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洛,洛阳的简称。

〔9〕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10〕冠带自相索:这句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

〔11〕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12〕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

〔13〕第宅:此指大官的住宅。

〔14〕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15〕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亦为宫门的代称。

〔16〕戚:忧思、忧伤的样子。

【译文】

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日夜被流水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区区斗酒足以彼此相慰,娱乐心意,酒淡菜少却也不觉寒酸,在我的眼中还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车扬鞭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不与圈外人士来往。

通达的大路两边夹杂着或宽或窄的小巷穿插其间,这些巷子口大路边,随处可见王侯贵族的朱门大院豪华宅第。

据南坐北有两个帝王的宫殿,隔着繁华热闹的城市街区遥相对望,两宫的望楼角阁巍峨耸立,看上去高达百尺有余。

达官贵人们豪奢饮宴,尽情享乐,但是却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忧愁满面欢颜难展,不知被什么所驱使逼迫。

西北有高楼

【题解】

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高楼的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激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的内心活动。他写高楼景色及引用杞梁妻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感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感情不断发展的激荡之中,最后达到了高潮,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1〕,阿阁三重阶〔2〕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3〕梁妻〔4〕

清商〔5〕随风发,中曲正徘徊〔6〕

一弹再三叹〔7〕,慷慨有余哀〔8〕

不惜歌者苦〔9〕,但伤知音〔10〕稀。

愿为双鸿〔11〕,奋翅起高飞。

【注释】

〔1〕“交疏”句: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疏,镂刻。结绮,是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2〕阿阁:阁有四阿,叫作“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

〔3〕无乃:莫非、大概。

〔4〕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

〔5〕清商:乐曲名。曲音清越,声请悲怨。

〔6〕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旋律的回环往复。

〔7〕“一弹”句: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

〔8〕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情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

〔9〕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也借以渲染歌者的内心忧伤。

〔10〕知音:识曲的人,这里借指知心的人。源于伯牙子期“知音难逢”的故事。

〔11〕鸿鹄:朱骇声《说文通训定声》:“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即天鹅,一作鸣鹤。这里以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即听歌者和歌者,是说愿与歌者童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冉冉孤生竹

【题解】

此诗可能为婚后丈夫远行,妻子怨别之作;也可能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但一般取前说,即婚后夫远行,年轻妻子的怨别之作。

【原文】

冉冉孤生竹〔1〕,结根泰山阿〔2〕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3〕

菟丝生有时〔4〕,夫妇会有宜〔5〕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6〕

思君令人老〔7〕,轩车〔8〕来何迟!

伤彼huì兰花〔9〕,含英〔10〕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11〕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注释】

〔1〕冉冉:本义为毛柔弱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柔弱的样子。

〔2〕阿:本义指山坳,山的凹曲处借喻女子的孤独无依,这里指曲处。

〔3〕女萝:地衣类植物,依附他物生长,但不能为它物所依附,这里比作女子的丈夫,前面的兔丝是好自比。

〔4〕生有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时,本义指季度、季节。

〔5〕“夫妇”句: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6〕“千里”两句: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悠悠,遥远山坡,此处泛指山和水。陂,水岸。

〔7〕老: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此处是极言相思之苦,并非她真的老去。

〔8〕轩车:是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

〔9〕蕙兰花:这里是女子自比。蕙兰,都是香草。

〔10〕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含,没有完全发舒绽放。英,花。

〔11〕亮:通“谅”,料想。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两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催人老青春有限,多么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着秋草一同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着相思苦苦地等着你。

涉江采芙蓉

【题解】

这首诗是一位漂流异地失意的人,怀念他在家乡的妻子,写出欲归不得的愁苦心情。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这便是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原文】

涉江采芙蓉〔1〕,兰泽多芳草〔2〕

采之欲wèi〔3〕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4〕望旧乡〔5〕,长路漫hào〔6〕

同心〔7〕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1〕芙蓉:荷花的别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称“菡萏”。

〔2〕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湖泽。

〔3〕遗:赠予。

〔4〕还顾:回顾,回头看。

〔5〕旧乡:故乡。

〔6〕漫浩浩:犹言“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宽无边。

〔7〕同心:古代常用的成语,一般用于男女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情感的融洽。这句里的“同心”,与“离居”为对称词。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迢迢牵牛星

【题解】

《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牛郎织女夫妇的离隔,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在东汉后期。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后加上的。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牛郎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离别之感,是用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描绘了一副凄美的爱情画面。

【原文】

tiáo〔1〕牵牛星,jiǎo皎河汉女〔2〕

纤纤zhuò〔3〕素手,札札弄机杼〔4〕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5〕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6〕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

【注释】

〔1〕迢迢:遥远。

〔2〕“皎皎”句:皎皎,明亮。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

〔3〕擢:本义为抽引、拉拔,这里引申为“举”“伸出”的意思。

〔4〕札札,形容使用机杼时的响声。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的梭子。

〔5〕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横的样子。零,落也。

〔6〕几许:多少,谓距离之近。

〔7〕脉脉:相视的样子。一本作“默默”。

【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两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生年不满百

【题解】

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强调的都是及时行乐的思想。本诗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扰,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将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在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中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原文】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1〕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2〕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3〕

愚者爱惜费〔4〕,但为后世chī〔5〕

仙人王子乔〔6〕,难可与等期〔7〕

【注释】

〔1〕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

〔2〕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亦可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

〔3〕来兹:就是来年。

〔4〕费:费用,指钱财。

〔5〕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地笑。

〔6〕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7〕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着千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夜晚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愚笨的人锱铢必计吝啬守财,子孙们也会笑他不懂得享受。

像王子乔驾鹤升天成仙的事,世人恐怕很难期待那种日子的到来。

【题解】

回车驾言迈

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沉沦失意的慨叹。“荣名”已超越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朽。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却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时代即将到来。

【原文】

回车驾言迈〔1〕,悠悠涉长道〔2〕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3〕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4〕

盛衰各有时〔5〕,立身苦不早〔6〕

人生非金石〔7〕,岂能长寿考〔8〕

yǎn忽随物化〔9〕,荣名〔10〕以为宝。

【注释】

〔1〕“回车”句:回,转。言,语助词。迈,远行。

〔2〕悠悠:远而未至。

〔3〕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

〔4〕焉得不速老:是由眼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草很容易由荣而枯,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故,旧。

〔5〕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

〔6〕立身: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早:指盛时。

〔7〕人生非金石:此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

〔8〕寿考:老寿。考,老。

〔9〕奄忽:急遽迅速。随物化:指死亡。

〔10〕荣名:指荣禄和声名。

【译文】

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遥远的路途跋涉难以到达。

一路上四野广大而无边际,春风吹摇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无故物,像草之荣生,人又何尝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处世立业就必须及时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坚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长寿也有尽期,岂能长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地衰老死亡,应立刻进取获得声名与荣禄?

今日良宴会

【题解】

这首诗所歌咏的是听曲感心。写宴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托为阐明曲中的真意,发了一番议论,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做官几乎是读书人谋求富贵,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在东汉末年,一切权力集中在豪门贵族手中,一般士人只能望而兴叹。而及时行乐也并未使他们解脱,即使在最欢乐的时刻,他们的心情也是极为沉重的。

【原文】

今日良宴会〔1〕,欢乐难具陈〔2〕

弹筝奋逸响〔3〕,新声妙入神〔4〕

令德唱高言〔5〕,识曲听其真〔6〕

齐心同所愿〔7〕,含意俱未申〔8〕

人生寄一世,yǎn忽若飙尘〔9〕

何不策高足〔10〕,先据要路津〔11〕

无为守贫贱〔12〕alt轲常苦辛。

【注释】

〔1〕良宴会:热闹的宴会。

〔2〕难具陈:难以一一述说。

〔3〕奋逸:不同凡俗的音响。

〔4〕“新声”句:新声,指当时最流行的曲调,指西北邻族传来的胡乐。妙入神,称赞乐调旋律达到高度的完美调和。

〔5〕“令德”句:令德,有令德的人,就是指知音者。唱高言,发高论。唱,古作“倡”,这里泛用于言谈。

〔6〕真:曲中真意。指知音的人不仅欣赏音乐的悦耳,而且能用体会所得发为高论。

〔7〕齐心同所愿:这里是说对于听曲的感慨是人人心中所有,内容大致也差不多的。同,一致的意思。

〔8〕申:表达。

〔9〕“奄忽”句:奄忽,急遽。飙尘,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比喻人生,言其短促、空虚。

〔10〕策高足:就是捷足先登的意思。

〔11〕据要路津:是说占住重要的位置。路,路口。津,渡口。要想“先据要路津”,就必须“策高足”。

〔12〕无为守贫贱:这句意思是不要守贫贱,是劝诫的语气。和“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称应,表示一种迫切的心情。守,本义是官吏的职责、职守,此为坚守。

【译文】

今天这么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么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么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居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地煎熬自己。

庭中有奇树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折芳寄远思怀游子的诗。它和《涉江采芙蓉》在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所不同的是折芳寄远的主角,一为游子,一为思妇。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吗?

【原文】

庭中有奇树〔1〕,绿叶发华滋〔2〕

攀条折其荣〔3〕,将以wèi所思。

xīn香盈〔4〕怀袖,路远莫致之〔5〕

此物何足贵〔6〕,但感别经时。

【注释】

〔1〕“庭中”句:庭,本义指厅堂,引申为堂阶前的地坪。奇树,美好的树木。

〔2〕发华滋:花开的正繁。华,指花。滋,繁盛。

〔3〕荣:木本植物开的叫作华,草本植物开的叫作荣,但可通。

〔4〕盈:充盈、充积。

〔5〕路远莫致之:这句的意思是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致,送达。

〔6〕贵:珍贵。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凛凛岁云暮

【题解】

这首诗,是寒冬深夜里梦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惚中的怅惘心情。

【原文】

凛凛岁云暮〔1〕lóu夕鸣悲〔2〕

凉风率〔3〕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4〕

良人惟古欢〔5〕,枉驾惠前绥〔6〕

愿得常巧笑〔7〕,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8〕,又不处重闱〔9〕

亮无晨风翼〔10〕,焉能凌风飞?

眄睐〔11〕以适意〔12〕,引领〔13〕遥相睎。

徙倚〔14〕怀感伤,垂涕沾〔15〕双扉〔16〕

【注释】

〔1〕凛凛:寒气很重。

〔2〕蝼蛄:害虫。

〔3〕率:大概的意思。

〔4〕“独宿”两句:由于长期的独宿,所以分外感到夜长。累,积累,增加。容辉,犹言容颜,指下句的“良人”。

〔5〕“良人”句: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尊称。惟古欢,念旧情。惟,思。古,故。欢,指欢爱的情感。

〔6〕“枉驾”句:是说不惜委屈自己驾车而来。枉,屈也。惠,赐予的意思。绥,挽人上车的绳索。

〔7〕常巧笑:常,一作“长”。巧笑,是妇女美的一种姿态,出自《诗经·卫风》,这里是对丈夫亲昵的表示。

〔8〕“既来”句:来,指“良人”的入梦。不须臾,没有一会儿。须臾,极短的时间,这里是说梦境的短暂。

〔9〕重闱:深闺。闱,闺门。

〔10〕晨风:鸟名,飞得最为迅疾。

〔11〕眄睐:斜视,斜睨。

〔12〕适意:适,宽慰的意思。

〔13〕引领:伸长脖子,凝神远望的形象。

〔14〕徙倚:低回也。当然是倚门而立,低回而无所见,内心感伤。

〔15〕沾:濡湿。

〔16〕扉:门扇。斜倚门扉望不到想念的人,“垂涕”自然就“沾双扉”了。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厉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而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好梦不长,良人归来既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中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晨风一样的双翼,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脖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遣。

只有依门而倚立,低回而无所见,内心的感伤,不禁得垂泪而流满双颊了。

驱车上东门

【题解】

这首诗,是流荡在洛阳的游子,因为看到北邙山的坟墓而触发的人生慨叹,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活充裕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颓废思想及悲凉心态。

【原文】

驱车上东门〔1〕,遥望郭北墓〔2〕

白杨何萧萧〔3〕,松柏夹广路〔4〕

下有陈死人〔5〕,杳杳即长暮〔6〕

mèi黄泉下,千载永不寤〔7〕

浩浩阴阳移〔8〕,年命如朝露〔9〕

人生忽如寄〔10〕,寿无金石固。

万岁〔11〕更相dié〔12〕,圣贤莫能度〔13〕

服食〔14〕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wán与素〔15〕

【注释】

〔1〕东门:洛阳东城三门中最近北的城门,东有三门,最北头是上东门。

〔2〕郭北墓: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城阳恭王刘祗死,葬于北邙,其后王侯卿相亦多葬此,遂成著名的公墓地带。郭北,即城北。

〔3〕“白杨”句:古代墓地,多种白杨、松、柏等树木,用以坚固墓茔的土壤,并作为标志,便于子孙祭扫。萧萧,即木叶鸣风的悲声。只要有点微风,白杨叶就会颤动,发出一种萧萧的声音,使人感到悲哀。

〔4〕广路:指墓道。北邙山是富贵人的墓地,墓门前有宽阔的墓道。

〔5〕陈死人:久死之人。陈,久。

〔6〕“杳杳”句:杳杳,幽暗的样子。杳,本义为昏暗。即,就。长暮:长夜。夜是暗黑的,人死一入坟墓,就看不到光明,如同在长夜之中。

〔7〕黄泉:指深到有泉水的地下。

〔8〕浩浩:水流无边无际的样子。

〔9〕年命,寿命。朝露,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干。是说生命如露水一样短促。

〔10〕寄:本义为寄居,此处引申为寓居,言不久即归。

〔11〕万岁:自古。

〔12〕更相迭:是说生死更迭,一代送一代,永无了时。更,即更迭。

〔13〕莫能度:指不能超越这一客观规律。度,通“渡”,超越的意思。

〔14〕服食:指服用道家所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15〕“被服”句:被,通“报”。纨、素,都是白色的丝织品,就是绢。

【译文】

驱车出了上东门,回头遥望城北,看见邙山墓地。

邙山墓地的白杨树,长风摇荡着枝条,万叶翻动发出萧萧的声响,松柏树长满墓路的两边。

陵墓的下面,是早已死去的先人,人死去就像堕入漫漫长夜。

寄身于永恒的黑暗中,沉睡于黄泉之下,千年万年,再也无法醒来。

春夏秋冬,流转无穷,而人的一生,却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晒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

岁去年来,千岁万岁,往复不已;即便是圣人贤人,也无法超越“生必有死”这一规律。

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药求神仙,又常常被药毒死贻误此生。

还不如喝点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图眼前快活吧!

去者日以疏

【题解】

本诗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驱车上东门》,显然是游子所作。由于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世路艰难、人生如寄,在死生大限的问题上,愤激地抒发了世乱怀归而不可得的怆痛之感。

【原文】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1〕

出郭门〔2〕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xīn〔3〕

白杨〔4〕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5〕,欲归道无因〔6〕

【注释】

〔1〕“去者”两句:去者、来者,指客观现象中的一切事物。来,一作“生”。“生者”,犹言新生的事物,与“来”同义。疏,疏远。日以亲,一天比一天亲近。以,古“以”、“已”通用,义同。

〔2〕郭门:城外曰郭,“郭门”就是外城的城门。

〔3〕“古墓”两句:上句是说,古墓已平,被人犁成田地;下句是说,墓上的柏树,被人砍断,当作柴烧。犁,农具,这里作动词用,就是耕的意思。摧,折断。

〔4〕白杨:种在丘墓间的树木。

〔5〕故里闾:故居。里,古代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后来泛指居所,凡是人户聚居的地方通称作“里”。闾,本义为里巷的大门。

〔6〕因:原因。

【译文】

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而更加亲切。

走出郭门,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怆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们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边的松柏也被摧毁而化为禾薪。

白杨为劲风所吹,发出萧萧的哀鸣,肃杀的秋意愁煞了人们的心。

人生如寄,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长期在外的游子,怎不触目惊心。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

想要归返故里,寻找过去的亲情,就是这个原因了。

明月皎夜光

【题解】

这首诗是秋夜即兴之作。篇中写出秋季景物的凄清,失意的人生活的孤独和惆怅,归结到显贵的朋友不相援引,表示无限怨望。

【原文】

明月皎夜光〔1〕,促织鸣东壁〔2〕

héng指孟冬〔3〕,众星何历历〔4〕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5〕复易〔6〕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7〕,高举振六〔8〕

不念携手好〔9〕,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è〔10〕

〔11〕无盘石〔12〕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1〕皎夜光:明夜光。

〔2〕促织鸣东壁:这句是表明气候已经进入渐渐寒冷的深秋。促织,蟋蟀的别名。蟋蟀的鸣声标志着秋天的到来,是妇女们忙着织寒衣的时候了。

〔3〕玉衡指孟冬:是从星空的流转说明秋夜已深。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日。

〔4〕历历:就是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

〔5〕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

〔6〕易:变换。

〔7〕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

〔8〕翮: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这里泛指鸟的翅膀。

〔9〕携手好:指共患难的交谊。

〔10〕“南箕”两句:这两句取《诗经》之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友谊。

〔11〕良:确实。

〔12〕盘石:即“磐石”,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译文】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清唱着。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啊!

而从那枝叶婆娑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世态炎凉、虚名又有何用呢?

东城高且长

【题解】

这首诗通过客中生活的一个偶然现象,反映出诗人空虚而无着落的现实苦闷和悲哀。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不如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

这不仅描述着诗人目睹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

【原文】

东城高且长,wěi〔1〕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2〕,秋草萋已绿〔3〕

四时更变化〔4〕,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5〕,蟋蟀伤局促〔6〕

放情志〔7〕,何为自结束〔8〕

燕赵〔9〕多佳人,美者颜如玉〔10〕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11〕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12〕

驰情〔13〕整中带〔14〕,沉吟〔15〕zhízhú〔16〕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1〕逶迤:道路、河道等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2〕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3〕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萋,通“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已,一作“以”。

〔4〕更变化:互相更替变化。更,替。

〔5〕晨风:鸟名,一种健飞的鸟。

〔6〕蟋蟀:承上文“岁暮”而言。“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7〕荡涤: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

〔8〕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结束,拘束。

〔9〕燕赵:今河北一带是古燕赵之地。

〔10〕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11〕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作“乐理”。

〔12〕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13〕驰情:遐想、深思。

〔14〕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

〔15〕沉吟:沉思吟咏。

〔16〕聊踯躅:聊,姑且。踯躅,驻足,且前且退貌,是一种极端悲哀的情感的表现。

【译文】

洛阳城东面高高的城墙,曲折绵长,从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地吹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四季轮回,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晨风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感到了时光的流逝与短暂。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

那燕赵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美女,美女容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着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习练着清商之曲。

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婉动人。

体味曲中的含义,手在弄着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沉吟之余双足为之踯躅不前。

被佳人深沉的音响感动,心里遥想着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爱侣。

孟冬寒气至

【题解】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

【原文】

孟冬〔1〕寒气至,北风何惨慄〔2〕

愁多知夜长〔3〕,仰观众星列〔4〕

三五〔5〕明月满,四五詹兔缺〔6〕

客从远方来,wèi我一书札〔7〕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8〕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9〕

一心抱区区〔10〕,惧君不识察〔11〕

【注释】

〔1〕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十月。

〔2〕这一词是兼指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受。惨,指残酷、狠毒,或指悲痛、伤心、心情不舒畅。慄:冷得发抖。

〔3〕愁多知夜长:时入孟冬,主人公不仅感觉到“寒气”,同时感到“夜长”。

〔4〕列:割、分,“裂”的古字,这里是排列的意思。

〔5〕三五:农历十五日。

〔6〕“四五”句:四五,农历二十日。詹兔,即“蟾兔”,民间把月中的黑影叫作“蟾兔”,后来就成为月的代称。

〔7〕“遗我”句:遗,给予、馈赠。书札,引申为书信。札,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8〕“上言”两句:“上”“下”分别指书札的开头和结尾。此处以二者概括书信的主要内容。

〔9〕灭:本义指消灭、灭亡、磨灭。

〔10〕区区:犹拳拳,诚恳而坚定。

〔11〕察:本义是观察、仔细看,这里引申为明察、知晓的意思。

【译文】

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而来的北风多么凛冽,一片肃杀之气。

满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十五月圆,二十月缺。

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得太久了。

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三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客从远方来

【题解】

此诗似乎是《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立意很有特色抒写了思妇的意外喜悦和痴情的浮想。这一短暂的欢乐反复渲染,编织成对重逢的热切期待,以此来扫荡离愁别绪的阴霾。然而,“客来遗绮”所激起的惊喜之光是不可能持久的,这一小朵喜悦的火花很快会在“相去万余里”的现实面前熄灭。其情之悲之苦,自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及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思妇的感情。比如,利用“思”与“丝”谐音,把绵绵不断的相思比作绵长的蚕丝;又如用缝被所结的“死结”来象征夫妻不可分离。篇末“以胶投漆中”的比喻具有以一当十之妙。

【原文】

客从远方来,wèi我一端〔1〕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2〕

文采〔3〕双鸳鸯,裁为合欢被〔4〕

〔5〕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6〕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7〕

【注释】

〔1〕“遗我”句:遗,给予、馈赠的意思,指客替故人带来赠品。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织成彩色花纹的叫“锦”,织成素色花纹的叫作“绮”。一端:即半匹,长二丈。

〔2〕故人:后世习用于朋友,指过去有交谊的友人。这里是指远离久别的丈夫。尚:犹也。尔:如此。指思旧之情。

〔3〕文采:指绮上面所织的花纹。

〔4〕合欢被:是指把绮裁成表里两面合起来的被,所以有合欢之义,象征夫妇同居的愿望。合欢,原是植物名,汉朝凡是两面合来的物件都称为“合欢”。

〔5〕着:往衣被中填装丝棉。

〔6〕缘:被的四边缀以丝缕,叫作“缘”。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7〕“以胶”两句:这里用以比喻两情的融洽无间。投,本义为投掷,这里是加入混合的意思。别离,分开。

【译文】

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织有文采的素缎。

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丝缕中包含着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绮缎上面织有文采的鸳鸯双栖,我要将它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丝绵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

唯有胶和漆,黏合固结,再难分离。那么,就让我与夫君像胶和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明月何皎皎皎

【题解】

本诗有的说为思妇之作,以其夫客行不归,忧愁而望思之也;或谓系游子久客思归之作;或以为系商贾、仕途、独醒之人,感慨不得意,抚时兴悲,托辞思归之作。

【原文】

明月何皎皎〔1〕,照我罗床wéi〔2〕

忧愁不能寐〔3〕,揽衣〔4〕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5〕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6〕谁?

引领〔7〕还入房,泪下沾裳衣〔8〕

【注释】

〔1〕皎:本义为洁白明亮。此处是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2〕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罗,轻软的丝织品。

〔3〕寐:睡着。

〔4〕揽:本义指执、持,引申为提、撩起。这里的揽衣犹言披衣。

〔5〕旋:返回或归来。

〔6〕告:本义为报告、上报。此处用为引申义,指把话说给别人听。

〔7〕引领:伸颈,抬头远望。

〔8〕“泪下”句:裳衣,一作衣裳。裳,本义为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泪下,一作下泪。

【译文】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着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游子的愁肠。他披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游子自忖道:外面固然再好,怎比得上家里呢?

在怅惘中,他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满怀愁绪又向谁倾诉呢?

他神色凄然地回到房里,独自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