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晋墓中发现的两破瓦镜

在西汉早期镜子中,社会一般既有了“长毋相忘”等等表示情感的铭文,社会上层又有“长门献赋”的故事,民间又有“上山采蘼芜”等乐府诗歌流传,可知“爱情”在汉代社会生活中,实有了个比较显著的地位。也因此加重了男女间离鸾别鹄的情操。或生前恋慕,用镜子表现情感,或死后纪念,用镜子殉葬,表示生死同心,都是必然的发展。死人复活的传说,如《孔雀东南飞》诗歌叙述,如干宝《搜神记》小说记载,也自然会在社会间流传,特别是社会分崩离析之际。所以照社会现实推测,“破镜重圆”希望或传说,和死人复活的故事相同,至迟应当在魏晋之际发生。文献上记载较早的,是旧传东方朔著《神异经》,就有“夫妇将别,各执半镜为信相约”故事。这次在西南区昭化出土二晋墓中,各有破瓦镜一片,拼合恰成一个整体,为我们证明了晋代以来,民间当真就有了这种风俗,传说,到陈隋之际,才有乐昌公主和陈德言“破镜重圆”故事产生。“破镜重圆”和死人复活一样,对古人说来,本只是生死者间一种无可奈何的希望。乐昌公主以才色著名,在兵事乱离中和丈夫相约,各执半镜,约作将来见面机会。国亡被掳后,进入当时炙手可热的越国公杨素府中。后来还因破镜前约,找着了丈夫陈德言,夫妇恢复同居。又因陈德言寄诗有“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影,空余明月辉”,乐昌公主临去被迫作诗有“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之句,载于《两京新记》、《本事诗》、《太平广记》和《古今诗话》中,当成“佳话”流传。后来教文学史的就把“破镜重圆”事当作起于陈隋,本来的出处倒忘记了。历史和文物的结合,可以为我们启发出许多新问题,并解决许多旧问题,这两面平平常常破瓦镜,就是一个好例。

汉魏以来铁器已普遍使用,因此也有了“铁镜”。并且还有“错金银铁镜”和“漆背贴金银花文铁镜”。曹操文集中《上杂物疏》曾提起过许多种。这次展览也有一方素铁镜子。收藏镜子一般用的是奁具,随身使用却放在镜囊中。“镜囊”通名“镜套”,是用锦缎或刺绣作成的。古代的不易保存,目下常见的多是明清两代以来遗物。明清铜镜在艺术上已不足言,但镜套却有绣得极精美的。镜子使用时或拿在手上,或挂在架子上,在汉代石刻中,我们已看见过它的式样。至于使用情形,全靠镜后纽部那个穿孔,贯上丝绳,手拿,或挂在一定架子上。挂镜子的器具名叫“镜架”或“镜台”,讲究贵重的多用玉石、玳瑁、象牙作成,一般只是竹木髹漆。镜台有用玉作的,是从《世说》温峤用玉镜台作聘礼记载知道。但镜台的样子,却不大引起人注意。传世晋代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作的《女史箴图》卷子中,保留有一幅古人临镜整容的精美画面。画中两人席地而坐,一个已收拾停当,手执镜子,正在左右顾盼。一个刚把长发打散,背后面却有个侍女理发,面前搁有镜台和脂粉奁具。镜台画作玳瑁纹,是长方形,附在镜架中部。并用文字解释画题,大意是“人人都知道化妆打扮身体,可不大明白更重要是注意品德”。是现存一卷最重要的中国古代教育连环画,在历史意义和美术价值上,都非常珍贵。原画于鸦片战争英军火焚圆明园时,就被英国军官抢走,辗转到了英国博物馆,现在还未归还中国。

曹操《上杂物疏》文件中,还提起过许多种汉代重要日常用具,我们又借此知道汉镜中“错金”和“金银花”是两种不相同技术的生产。次一种如不是平脱法,就应当是捶薄金银片的加工技术。捶金薄片,商墓中即已发现过。春秋战国之际,河南新郑还发现过细刻龙纹金甲片,因已脱离附件,当时用处还不能具体明白。汉代用薄金片镶嵌漆器上,重要出土记录有蒙古诺音乌拉古坟出土和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的。长沙这次出土一面鎏金镜,一面贴金镜,贴金镜边沿还另刻细致云纹,和本来的齿状纹不同。魏晋六朝以来金银细工有进一步发展,《东宫旧事》和《邺中记》就记载有许多种金银器物和镶嵌工艺美术品,齐梁诗文更常有形容叙述。但实物知识,我们却并不多。

至于一般青铜镜子花纹,魏晋以来先是半圆雕的中型高圆浮雕鼍龙镜突破旧规,随后是十二生肖鸟兽浮雕分罫作边缘装饰,中圈分布圆式宝相花镜纹占重要位置,直沿用到六朝末年,铭文也由七言改为五言和四言,使用庾子山诗句“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是最常见格式。四言最著名的,有“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傅红。绮窗绣幌,俱含影中”。过去传说是五代西蜀王建赠某妇人的,现在已明白这种镜子产生时代,实早到隋唐之际,这时期镜铭主要是对于女性美的赞颂,花鸟图案和文字体裁都秀美柔和,和使用对象性情要求相适应。有综合十二辰、八卦、小簇宝相花合成一体的,也有沿袭汉代四神镜方法,用狻猊、辟邪、狮子、麒麟作主题,用四分法布置的。大致是六朝末官工民工镜子通用格式,到初唐犹使用。镜铭虽再不提起“新有善铜出丹阳”的语句,工艺风格依然显出南方特征,铭文和南朝文字也有一致性。主要生产还是南方。《唐六典》即明载扬州贡物中有青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