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金花笺在工艺上的特征

金花笺一般性加金技术处理,根据明清材料分析,大致不外三式:一、小片密集纸面如雨雪,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即普通“洒金”。二、大片分布纸面如雪片,则称“大片金”,又通称“片金”,一般也称“洒金”。三、全部用金的,即称“冷金”(在丝绸中则称为“浑金”)。冷金中又分有纹、无纹二种并有布纹、罗纹区别。这部门生产,宋、明以来苏蜀工人都有贡献,贡献特别大的是苏州工人。纸绢生产属于苏州织造管辖范围,这是过去不知道的。

明清花笺(图七十)制作,按其艺术特征,可分成几个阶段:

三 金花笺在工艺上的特征 - 图1

图七十 清 描金宫绢,1964年沈从文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一、显然属于明代的,计有朱红、深青及明黄、沉檀四色。材料多不上蜡,属于粉地纸绢类,花多比较草率大派,银已泛黑,折枝和龙形与明代锦缎、瓷器纹样相通。

二、明清之际的,多作各种浅粉色地子薄花绢,用金银粉末特别精神,画笔设计也格外秀雅,和同时描金瓷上花纹近似。

三、乾隆时期的,多五色相配搭,外用黄色粗花绫裹成一轴。纸料比较坚实,花纹却较板滞,但图案组织还是极富巧思。

四、道光、同治以后的,纸张多较薄,色料俱差,金银色均浅淡,画笔也日益简率。

从材料性质说,大致也可以分成三种:一、细绢上加彩粉地加金银绘;二、彩粉地加金银绘;三、彩粉蜡地加金银绘。

如从花纹区别,大体有如下各种:一、各种如意云中加龙凤、狮球或八吉祥折枝花;二、散装生色折枝花;三、各式卷草串枝花加龙凤、狮球、八吉祥、博古图。从花纹上看,云多作骨朵如意云形的,清代虽还沿用,其实是明式,和明云缎花纹相似。至于细如飘带不规则五彩流云,则是清式。云中有蝙蝠,如“洪福齐天”,必是清代。其中又有早晚,从蝙蝠形状可知。龙多竖发猪嘴(所谓猪婆龙),凤作细颈秀目,并有摇曳生姿云样长尾,即非明也是清初仿,和瓷器一样。博古图主题是康熙所特有,道光也有仿效。细金屑薄粉笺多属康熙,有各种浅色的。另外还有一种斗方式金花笺,纸下角加有一个长方条朱红色木戳,作“乾隆年仿澄心堂纸”八字,上用细泥金银绘花鸟、松竹、山水、折枝花,纸分粉笺和蜡笺两种,粉笺较精,多紧厚结实如玉版。又有一种作“仿照体仁殿制”字样,纸式相同。我疑心这类笺纸是明宣德时制作,清代才加上金花的。还有一种斗方式作冰梅花纹的,所见计有二式:一种是在银白薄蜡纸上用金银绘冰梅,加小方戳则称“玉梅花笺”(图七十一),创始于康熙,乾隆时还在复制。一种是薄棉茧纸,花纹透明,尺码较小,五色俱备,生产时代当在明、清之际,或明代南方工人本于“纸帐梅花”旧说,专为裱糊窗槅用的。

三 金花笺在工艺上的特征 - 图2

图七十一 清 梅花玉版笺,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