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花笺

一 时代和主要内容

金花笺照北京习惯称呼是“描金花笺”,比较旧的称呼应当是“泥金银画绢”或“泥金银粉蜡笺”。原材料包括有绢和纸,一般多原大六尺幅或八尺幅,仿澄心堂的一种则是斗方式,大小在二尺内。制作时代多在十七世纪后期和十八世纪前期。主题图案的表现方法大致可分成两种形式,一是在彩色纸绢上用金银粉加绘各种生色折枝花,一是在彩色纸绢上作各种疏朗串枝花或满地如意云,再适当加上各种龙凤、八吉祥或花鸟蝴蝶图案。反映到这种彩色鲜明的纸绢上的,不论是庄严堂皇的龙凤,还是生动活泼的花鸟蜂蝶,看来却给人一个共同的愉快印象,即画面充满生意活跃的气氛,它具有一种十八世纪文人画家绝办不到,惟有工人艺术家才会有的,豪放中包含有精细、秀美中又十分谨严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别是整幅纸张的装饰效果,显得极其谨严完整,部分花鸟却又自由活泼,相互调和得恰到好处,它的产生虽在二百年前,到现在仍使人感到十分新鲜。

这些纸绢似创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当时多是特意为宫廷殿堂中书写宜春帖子诗词或填补墙壁廊柱空白,也作画幅上额或手卷引首用的,在悬挂时可起屏风画作用,有的位置就等于屏风。宋代以来,人称黄筌父子在屏风上作花鸟画为“铺殿花”,语气中实含有讽刺。其实照目前看来,倒正说明了这类画的长处是笔墨扎实,毫不苟且,因之装饰效果特别强。十七、十八世纪以来,金花笺上的花鸟云龙,长处还是照旧,应属于“铺殿花”一个分支。作者部分是清代宫廷中如意馆工师,部分是苏州工匠。在苏州织造上奏文件中,有一份关于同治八年制造五色蜡笺工料价目,十分重要。价目是:

计细洁独幅双料两面纯蜡笺,每张工料银五两玖分。

又洒金蜡笺,每张加真金箔洒金工料一两一钱五分二厘,每张工料银六两二钱四分二厘。

又五色洒金绢,每张长一丈六尺,宽六尺,每尺用加重细洁纯净骨力绢,需银一两,颜料练染工银三钱,真金箔一钱四分七厘,洒金工银三分一厘,每尺银一两四钱七分八厘,每张银二十三两六钱四分八厘。

文件中说的是比较一般的洒金纸绢(图六十九),由此可推知,十八世纪以来,加工极多的泥金绘画纸绢,当时价格必然更贵。如把这个价目和绸缎价目相比较,当时特别讲究的石青装花缎子,不过一两七钱银子一尺,最高级的天鹅绒,只三两五钱银子一尺,这种加金纸绢价格之高可见一斑。

谈金花笺 - 图1

图六十九 清 嘉庆帝在洒金黄笺纸上手书的吉祥语,故宫博物院藏

画师姓名我们目前知道的虽不多,但艺术风格则可从花笺本身一望而知:早期多接近蒋廷锡父子,较晚又和邹一桂有些相通,山水画笔法则像张宗苍、董诰。这情形十分自然。因为作者既然多是如意馆工师或苏州画工,艺术风格受宫廷画师影响,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容易受后来作宰相的蒋廷锡画风的影响。但是如从图案布局效果看来,这些画却早已大大超过了他们,每一幅画都注意到整体效果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节奏感极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