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第4章 与宝宝一起迈好第一步(7)

现在将这个画面与医院育婴室照顾婴儿的方式作一下比较,想象一下新生儿躺在塑料箱子里面的情景:宝宝一觉醒来,肚子很饿,于是开始哭,然后就把育婴室里面的其他宝宝都吵醒了,最后所有宝宝都哭了起来。一个善良又细心的护士听到哭声后,如果时间允许,她就会立即做出反应,但是她和宝宝并没有生理上的联系,体内也没有专门为这个新生儿所设的程序,激素也不会因为宝宝的哭声而发生变化。一直哭的宝宝很快被带到妈妈的身边。在这种情况下,宝宝的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哭声有助于促进亲密感,但后一阶段的哭声听起来很烦人,甚至令人想躲开。

因为妈妈不在宝宝身边,所以当宝宝哭时,妈妈可能会错过这出生物学戏剧开场的一幕,可是妈妈在几分钟之后仍然想给宝宝喂奶。当育婴室里的宝宝被带到妈妈身边时,他可能已经不再哭而睡着了(这是对痛苦作出的退缩反应),也可能抱着妈妈,然后更加紧张不安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让与宝宝有着生理联系的妈妈不再感到亲切,反而会引发一种不安的情绪。尽管妈妈有能够哺育宝宝的温暖乳房,她仍然可能担心自己不能分泌出乳汁来,结果宝宝哭得更大声了。当妈妈怀疑自己照顾宝宝的能力时,宝宝可能就得更多地待在育婴室了,因为妈妈觉得“专家们”应该能更好地照顾宝宝。这种分离会导致妈妈错误理解宝宝发出的信号,中断妈妈和宝宝的亲密关系。当他们出院回家后,母子俩也还互不熟悉。

幸运的是这种状况今天基本不再发生了,当宝宝在妈妈的房间里醒来时,他哭前发出的信号很快就会得到回应,他能在哭前吃到奶,或者至少在前期促进亲密关系的哭声转变成烦人的哭声之前吃到奶。这样,妈妈和宝宝都因为待在一起而获益。宝宝哭得更少,妈妈也能展现出更成熟的应对宝宝哭声的技巧。宝宝患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烦躁、绞痛,啼哭不止)的可能性比在育婴室接受照顾的宝宝更低。我们有这么一种说法:“育婴室里的宝宝越哭越糟,母婴同室的宝宝越哭越好。”

对母婴同室的一种更好的说法应该是“互相适应”。通过在一起不断重复“发出信号——作出反应”的对话,妈妈和宝宝之间就能学会更好地适应,相互受益。

玛莎笔记:

我设身处地为我刚出生的宝宝着想,发现饥饿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他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也不知道我会很快为他解决这个问题。肚子饿的宝宝会很快变得焦虑,然后大哭不止。我想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来到宝宝身边。

生日“照片”

现在跟我一起来看看和感觉一下你刚出生的宝宝的样子。

头。不对称的像西瓜一样的头形,是头骨移动造成的,这是为了让宝宝能够更顺利地通过产道。(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胎头变形。)如果用手摸宝宝的头,你可能会感觉到狭长的隆起,这是宝宝的头骨在分娩时受到挤压造成的。那些头比较大、分娩过程比较长的宝宝,胎头变形的现象会更明显,这也正是宝宝在努力出来的证明。臀位出生的宝宝,胎头变形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当然,这取决于宝宝是否用力了。而剖腹产出生的宝宝,头可能完全没有变形。几天之后,变形的头就会变圆。

头皮。当你继续摸宝宝的头时,会在宝宝头部中间的地方感觉到一个相对柔软的地方(就是我们常说的“囟门”),有时候你会看到并感觉到这个柔软部位下有脉搏的跳动。你可能还会在宝宝头后面中间的地方发现一个较小的很柔软的点。这些柔软的部位都可以碰,也可以洗。事实上,这些柔软的部位下面都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硬膜。如果可以的话,赶紧享受这种感觉吧,这些柔软的部位在宝宝的头骨长到一起时会越来越小。宝宝的头皮有的是秃的,有的长满了一堆纠缠在一起的蓬乱的头发。快把宝宝的第一个发型拍下来吧。当你摸宝宝的头皮时,可能会摸到一个“鹅蛋”——生产时由于液体堆积而形成的一个柔软的包,这是头皮下的毛细血管在生产过程中破裂造成的,这个包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消失,而且在消失前可能还会变得很硬。宝宝头部的轮廓和头皮会很快变化,好好享受这种难得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