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律(2)

陈云带着周恩来看他住所楼梯口的一个约七八平方米的房间,有说有笑地讲:“这里有两个蜂窝煤炉子,一个做饭,一个烧菜,我爱吃家乡菜,这炉子能烧出好菜。”

周恩来看看,笑了笑,没说什么,他尊重陈云的做法。陈云就是会精打细算。那时,其他中央领导家里都有厨房小灶,陈云家是两个蜂窝煤炉子,而且是自己掏钱买的。周恩来对陈云的司机兼警卫、通讯员和服务员说:“别的我不管,但从今天开始,你必须为陈云同志烧暖气。”他很严肃地又补上一句,“这个你要听我的,这是命令!”

可是我们的一些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真是的例子:

王涛和妈妈一起过马路,红灯亮了,但当时并没有车辆经过。于是妈妈连忙拉着王涛的手说:“反正没车,我们快过去吧。”

王涛下意识地对妈妈说:“妈妈,红灯呢!”

妈妈不耐烦地说:“管那么多干什么,快点走!”

于是拉起王涛就闯红灯过了马路。

从此以后,妈妈发现王涛在家里也学会自由散漫,没有自律性。当她意识到是自己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孩子时,已经后悔莫及了。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在赏识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孩子自律,更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因此,赏识孩子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从语言到行动,全身心地赏识和鼓励孩子。

为了鼓励孩子严格自律,父母可以在制定规矩和计划的时候征求孩子的意见,和他一起完成。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来强迫孩子遵守。

周平过完暑假就该上四年级了。在这个暑假里,他不仅按计划完成当天的作业,而且参加了少年宫的游泳班,学会了游泳。是什么让他如此自律呢?

 原来,周平三四岁开始,妈妈就鼓励他动手洗手绢等小东西。刚开始,周平洗不好,洒了满地满身的水,但妈妈一点都不怪他,还夸赞他“干得真好!”周平越干越有劲,不仅很快学会了洗手绢,而且以后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抢着做。

从上小学开始,爸爸就和他一起制定了家规。比如要求周平放学回家先做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超过1个小时,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等;要求爸爸在家里不能抽烟,每天要洗碗等。这些规矩都是爸爸和周平一起商量制定出来的,并且还要双方签字,谁违反了,谁就按规定接受相应的惩罚。

周平觉得这样很民主,大家都按制度行事,公平合理,所以十分愿意接受。有时候爸爸忍不住在家里抽烟,周平都会教育爸爸要遵守家规。

后来,爸爸又鼓励他自己安排做作业和玩耍的时间。当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爸爸的时候,爸爸会说:“你的计划真不错,就按这个执行吧!”

就这样,周平在父母的赏识中变得越来越自律了。

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不仅表示了爸爸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效地鼓励和培养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