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征篇

img4

帝尧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继“人文初祖”——黄帝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帝王。厲夏朝之前的五帝之一。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史称为唐尧。相传他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接受四岳推荐,命鲧治洪水没有成功;继又接受四岳推荐,以舜为继承人。经三年考核后,命舜摄位行政。尧去世后,舜即位,史称禅让。见《书·尧典》和《史记·五帝本纪》。一说他到晚年,德衰,为舜所囚,其位便被舜所夺。

人物情性、志气不同,

征神见貌,形验有九。

盖人物之本[1],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2],禀阴阳以立性[3],体五行而著形[4]。苟有形质[5],犹可即而求之[6]

凡人之质量[7],中和最贵矣[8]。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9]。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10]。知微知章[11],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12],而暗于玄虑[13];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14]。五物之征[15],亦各著于厥体矣[16]。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17]。是故:

骨植而柔者[18],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19]。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20]。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21]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22],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23],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24],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25],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26],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27]。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28],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29];休容之动,业业跄跄[30];德容之动,颙颙印印[31]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32]。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33];诚智,必有明达之色。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34]。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35];勇,胆之精,晔然以强[36]。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37];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38];畅而不平[39],则荡[40]。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41],包以澹味[42]。五质内充[43],五精外章[44]。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45]。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46],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47],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睿[48]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49],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50],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51]。一至谓之偏材[52]。偏材,小雅之质也[53]。一征[54],谓之依似[55]。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56]。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57]。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img5

相传为上古帝王,姓姚,名重华。尧的女婿,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生于妫(今山西永济),性至孝,尧死后登帝位,在位四十八年,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分天下为十二州。年老,荐举治理洪水有功的禹为嗣,后南巡狩,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南),葬于九疑(今宁远东南)。或说“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菏泽南),迁于负夏(今山东兖州北),卒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东夷之人也”(《孟子·离娄下》)。一说禹非经舜禅让,而是逼舜让位(《韩非子·说疑》)。

【译文】

人物的本质,取决于志向和性格。关于志向和性格的道理,非常微妙,如果没有圣人般的洞察力,谁又能探究清楚呢?凡是有气血的生命,无不包含天地混沌元气为其本质,秉承阴阳两面以树立根本,兼纳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元素而形成有形体。如果具备外在的形貌气质,就可以探究这个人的本性。

衡量人的品质道德,以中正平和最为可贵。中和的素质必表现为平静安详,故而使得人体内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协调,顺应客观规律,变化顺畅。因此考察一个人的素质,必先要看他是否外形表现为平静恬淡,再看他是否聪明。所谓聪明者,是指凝聚了天地阴阳之精华的人。阴阳之气协调清和,就会内有睿智,外能通达。圣人淳朴于内而聪明于外,能够兼备平淡与聪明两个优点。除了圣贤,还没有谁能同时把握好事物的微观和宏观规律。

因此,精明强干的人,能通晓进退应变的关键,但不能深思熟虑;能深思熟虑的人,能通晓沉稳冷静的道理,却又不会及时应变。就像烈日照耀时,不能看清太阳的中心;又像金水相生的过程,荧光内映,不能外照。这两个方面的不同,大概就是阴和阳的区别。

如果要衡量一个人的才能资质,那么,可以用五行的规律去考量,因为五行征象的不同,分别体现为人的体质的不同。五行在人体中的表现是:木为骨,金为筋,火为气,土为肌,水为血,形成人体的五种征象。人体所具备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征,相辅相成,各有其表现:

品性正直而柔韧,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是“仁”的本质。

气质清新而明朗,为礼义仪节。礼义仪节是“礼”的根本。

体格端正而结实,为坚贞不移。坚贞不移是“信”的基础。

筋腱强劲而精健,为勇武果敢。勇武果敢是“义”的要诀。

气色平和而通畅,为通微知著。通微知著是“智”的来源。

由于五种体质不同,而形成五种恒定的品性,称“五常”,即仁、礼、信、义、智。由于五常的不同,而区分为与五行相对应的五种品德:温和正直而果敢,为木德;刚强节制又志向远大,为金德;恭敬而端庄有礼,为水德;容缓体实而柔韧坚挺,为土德;简练直接而又懂得规谏,为火德。虽然人的形体千变万化,具备的才德各有不同,但都取决于这五种本质的变化。

因此,刚强柔和、明白顺畅及坚贞不移的征象,可以通过人的形体容貌、言语气色、性格性情等,分别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心性忠诚耿直,仪貌则表现为坚定有力;心性美善果决,仪貌则表现为奋进勇猛;心性平和气顺,仪貌则表现为安详恬淡。仪貌变化产生不同的相貌举止,相貌举止也相应表达各种不同的态度:相貌端正,则勇武刚强;相貌美善果决,则谨慎庄重、步履从容;相貌肃穆,则恭敬严肃、气宇轩昂。

仪容动作取决于人的心神气质,心神气质的征象,又表现为声音的变化。气、质相合形成声音,不同的声音又对应不同的乐律。有和顺平缓之声,有清朗舒畅之声,有回环连绵之声。如果声音气息通畅,则显现于容貌神色中。因此,真正仁爱的人,必有温恭柔和的神色;真正勇敢的人,必有威严激奋的神色;真正智慧的人,必有明智通达的神色。精神外显于形貌,就是所谓的“征神”,如果人的精神气质通过外貌特征流露出来,那么内在情感就会从人的眼睛中自然外露:“仁”是眼睛精气凝聚,目光诚实端庄;“勇”是胆的精气凝聚,目光炯炯有力。但是,上述这些都是偏才的特征,不是全才的特征。仅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不具备整体优势,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此,强直而不柔韧,因呆板木然而失败;强劲而不精细,因鲁莽粗鄙而失败;固执而不问来龙去脉,因愚陋而失败;气血充足但不清朗,则因偏激过度而失败;通畅而不平和,又因放纵失度而失败。而具备了中庸品质的人,与上述不同。具备了金、木、水、火、土五常,并将其包含于平淡的相貌之中,并以仁、礼、信、义、智五种品质充实内心,心、肺、肝、脾、肾五脏精气彰显于外,因此眼睛具有辉耀五彩的光芒。所以说,事物产生以后就会有其特定的形貌,不同的形貌会相应体现不同的内在精神。能够把握住人物的精神相貌,就能探究出内在的道理,全面揭开人物的内在本性。

人物性情的变化规律,表现为九个方面的征象。平正或偏邪的素质在于神志,聪慧或愚钝的根本在于精气,勇敢或怯懦的气势在于筋脉,强健或纤弱的体魄在于骨骼,急躁或沉静的脾性在于气血,悲伤或愉悦的情绪在于面色,衰殆或正淳的形象在于仪表,造作或自然的举止在于容貌,和缓或急切的状态在于言语。为人平静淡泊,内心聪慧,外表清朗,筋腱强劲,骨骼坚挺,声音圆润,神色悦然,仪表庄重,容貌端正,这九种类型的表征都具备,就是才德兼备的精美人才。如果九种征象有所违背,只能称为偏杂之才。偏才、兼才、兼德三者不同,与它们相应的才德也就各异。所以偏才的人,以某一专长立名;兼才的人,以某一品德见称;兼德的人拥有美好的称号。因此兼德并达到完善的境界,称为中庸。中庸,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九征初具而未能完善,称为德行。德行,是对才德高尚的人才的称呼。

九征中只有某一方面突出,称为偏才。偏才,属于才德有所偏的素质。九征中只有某一方面有所体现,称为依似。依靠所体现的某方面才能造成似是而非的状况,属于德行混乱的一类。在九征中,正反两方面都很突出,称为间杂。德行相互混杂,是没有恒性的人。间杂、依似都是诗教无能为力的末流之辈。末流资质的人,数量众多,难以一一评论,因此略去不述。

img6

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戎禹,生卒年不详。禹是鲧的儿子,夏后氏部落长,据传为颛顼曾孙。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经过实地调查,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后受舜的禅让而继位。据传享年100岁,葬于会稽山。逝世前,将帝位传给伯益。由于伯益施政时间短,威望不足,诸侯们都离开伯益,去朝见禹的儿子启,启于是继天子位,为夏王。

【题解】

人物的本质,取决于性情;关于性情的道理,非常微妙。人物性情的变化规律,体现在九个方面的征象。九种征象各为偏才的不同方面。兼德为最高境界,唯圣人可称之。

【注释】

[1]本: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老子·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元一:即太一。古称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古人看做天地万物之本。《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3]阴阳:古时对天地万物及运行规律的解释,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人体器官等,分属阴阳。

[4]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古时认为万物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国语·鲁语上》:“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5]形质:人体表现在外的称为形,内涵的为质。

[6]求之:探求本性。之,此处指“本”。

[7]质量:衡量人的素质或道德(的优劣)。

[8]中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也位焉,万物育焉。”

[9]五材:指五行。此处也可指人的五种才德。应节:顺应客观规律的变化。

[10]淳耀:内在淳朴,外现才华的光芒。二美:此处指平淡与聪明。

[11]章:通“彰”,明显,显著。

[12]机:事物的关键。

[13]玄:深奥,神妙。《老子·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14]稽:考查,考核。《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15]五物:此处亦指五行。征:表露出的征象。

[16]厥(jué):其,他的,他们的。《诗经·大雅·抑》:“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17]济(jì):帮助,救济。《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18]骨植:通“骨直”。骨:品格、气概。张华《博陵王宫侠曲》之二:“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骨直,品性正直。

[19]文理:礼义仪节。《苟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

[20]贞固:坚定不移。

[21]决:通“诀”。诀窍。

[22]扰毅:和顺果决。

[23]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

[24]理敬:端庄有礼。

[25]宽栗:容貌和缓,体态结实。

[26]明砭:明白规谏之理。

[27]象:表现在外部的特征,样貌。

[28]休决:美善而果决。

[29]矫矫(jiǎo)行行(hàng):矫矫,相貌武勇;行行,相貌刚健。

[30]业业跄跄(qiāng):业业,畏惧的样子。《三国志·吴书·朱桓传》:“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跄跄:步履从容有节的样子。《诗经·大雅·公刘》:“跄跄济济,俾筵俾几。”也作“img7img8”。

[31]颙颙(yóng)卬卬(áng):颙颙,严肃的样子。印印,气宇轩昂。《诗经·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珪如璋。”

[32]律吕:中国古代乐律“六律”和“六吕”的合称。六律:黄钟、太蔟、姑洗(xiǎn)、蕤(ruí)宾、夷则、无射(yi)。六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33]矜奋:威武激昂的样子。

[34]征神:表现在外的神情样貌。

[35]悫(què)然:恭谨诚实的样子。

[36]哗然:容光焕发的样子。

[37]力:气力,力量。此处有蛮力、鲁莽之意。

[38]越:超出,超过。此处有偏激之意。

[39]平:平正,平和。

[40]荡:放纵失度。

[41]五常:此处指五行。

[42]澹:安静。

[43]五质:五种品质,即仁、义、礼、智、信。

[44]五精: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班固《白虎通德论》卷八《情性》:“五脏,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也。”

[45]五晖: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色。

[46]平陂(bēi):铲平障水的堤岸。此处指平正偏邪。

[47]惨怿(yì):惨,悲伤。怿,喜悦。

[48]睿:通达,思虑广远。

[49]三度:此处指偏至、兼材、兼德三种情况。

[50]具体而微:具体,四肢俱备的身体。比喻学到某人的全部长处或得其学说的精髓。《孟子·公孙丑上》:“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此处指九征初具而未能完善。

[51]大雅:雅正,才德高尚,这里指九征全备的、令人赞赏的大才。《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52]—至:九征中某一方面极为突出(的人)。

[53]小雅:相对于前文的大雅而言,这里指偏才。

[54]—征:九征中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的人。

[55]依似:以某一方面的偏才,而体现出的才能形成的似是而非的现象。

[56]间杂:此处指同时兼有九征中某些突出方面与某些不足方面的人。

[57]风:指人的节操、品质、作风。《孟子·万章下》:“大处着眼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