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五行配合五脏,健康的体质是平衡(3)

辛味食物归肺经,用辛味发散性食物,如葱、姜、芫荽等,治疗外感、咳嗽症状;甘味食物归脾经,用甘味补虚性食物,如红枣、山药等,治疗贫血、体弱症状;酸味食物归肝经,用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等,治疗肝胆脏腑等方面疾患;苦味食物归心经,用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茶等,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咸味食物归肾经,用咸味食物,如甲鱼、昆布、海藻等,治疗肝肾不足,消耗性疾患,如甲亢、糖尿病等疾患。

五行和五脏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湿热,其性炎上。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脾……其主肝也”;“肾……其主脾也”。这里所说的“主”,实际上就是指制约,也就是相克。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