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把晋国的内部事物安顿好,眼看着国家一天天强大了,就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了。这时,齐国已经衰落,南边的楚国却强大起来,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楚成王还不断把自己的势力向北渗透。这样一来,晋楚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就变得越来越尖锐。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国借宋国投靠晋国为名,派兵攻宋。宋成公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将军先轸说:“现在能和晋国抗衡的只有楚国,主公想称霸诸侯,就一定要打败楚国。”狐偃等人都同意先轸的意见,还说:“楚国不久前刚把曹国拉过去,又和卫国结成亲家,现在他们三国正是关系最好的时候,曹、卫两国与我们积怨甚久,我们只好先出兵去攻打这两个国家,楚国一定会去救,这样一来,宋国的围就可解了,我们的仇也报了,岂不一举两得吗?”这个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晋文公决定出兵。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出兵讨伐曹、卫。晋军人多势众,军纪严明,没几天就打下了这两个小国。但楚国还是围着宋国不肯撤兵。晋文公感到十分为难,他对先轸说:“如不援救宋国,他势必与我们一刀两断。要去救他,又免不了与楚国有一场恶战,而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未必就能打败楚国,最好能联合齐、秦两国一起攻楚。只是齐、秦素来与楚无怨,怎样才能让他们帮我们呢?”先轸说:“这有何难?让宋国用贵重礼物贿赂齐、秦两国,请这两国为宋说情,求楚国退兵。如果楚不同意退兵,齐秦就会认为不给他们面子,到那时,我们联合他们去攻打楚国,准保能成。”

    过了几天,齐秦两国的使者正在楚国大将军成得臣面前替宋国说情,只见有人来报说宋国仗着晋国的势力,把曹、卫两国的土地都占了。成得臣一怒之下说道:“宋国这样欺负我们的保护国,明明是看不起我们楚国,还有什么和好讲。”齐秦两国使者弄了个没趣,只好离去。晋文公早就派人等在半路上,把两位使臣请到晋军大营之中,设宴款待,对他们说;“楚国将领太狂妄了,当面羞辱二位,我们马上就要向楚开战,请你们两国多多协助。”两位使臣当即同意。

    楚成王一听说晋、齐、秦三国联盟,感到势力有些单薄,就派人通知成得臣退兵,并对他说:“晋侯在外奔波多年,现在都六十多岁了,很有经验,我们未必打得过,不如尽早收兵吧。”成得臣却回答说:“拿下宋国只不过是早晚的事了,现在撤兵太可惜,请主公再准我打几天,战胜了宋国再班师回朝。”

    成得臣为早日取胜,加紧攻打宋国,却不断遭到宋国军民拼命抵抗,楚军一时也攻不进城去。这时晋文公又设计使曹、卫两国写信与楚断交,并把成得臣的使者扣下。这一来把个火爆脾气的成得臣气得七窍生烟,令三军立即解除对宋国的包围,集中兵力与晋军直接作战。

    这时晋军的力量虽稍弱于楚军,且又远离本国作战,但已占领曹、卫两国作为前进的基地,况且齐、秦已与他结成联盟,从而也很有实力。当晋、楚两军直接相对,正要开战时,狐偃对晋文公说:“当初您在楚国为客时,曾对楚王说,万一交战,晋军一定退避三舍。现在可不能失信啊。”晋文公听了不语,身边的部将都纷纷反对。狐偃又说:“成得臣虽猖狂,但楚王的恩情我们不能忘。我们退避三舍正是对楚王表示谢意,并非怕成得臣啊。”大家听狐偃讲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楚军见晋退兵,以为晋军害怕了,就在后面追。晋军将士奉命撤退,见楚军这样气盛、猖狂,不由得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败楚军。晋军一退就是九十里,待扎下营来,成得臣派人送的战书也就到了。第二天两军对垒,都想借此一仗置对方于死地。

    交战开始,晋军主帅先轸派三军中的下军去攻由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军中的右军。这是一个薄弱环节,晋军一个冲锋就将陈蔡联军击溃了。接着先轸又命上军主将狐毛假充晋军主帅,迷惑对方。楚左军主将斗宜申看见晋军主帅旗帜,便马上指挥兵士冲杀过来,狐毛抵挡几下假意败逃,斗宜申不知是计,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忽听一阵鼓声,晋军主帅先轸率精锐部队拦腰杀出,狐毛也率队反击,两边夹击,楚军顿时慌乱。成得臣见势不好,急令收兵,才幸免全军覆没。

    楚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了楚成王耳朵里,他本来就不满成得臣一意孤行,现在又看伤亡惨重,不由得大骂道:“随他出征的战士死亡这样多,他还有什么脸回来!”成得臣听到此话,羞愧万分就自杀了。

    晋军大胜的消息传到洛阳,周襄王派人慰劳晋文公。晋文公把俘获的一千名楚兵和一百辆战车献给周王。周王又赐给晋文公红色弓箭和黑色弓箭各一百张。在那个时候,周天子赐弓箭给诸侯,是种很高的奖赏,表示允许这个诸侯自由征伐其他诸侯。这时,晋文公在诸侯中的威望很高了,他借此机会会合诸侯,饮血为盟,当上了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