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昭君出塞

    汉武帝时,由于有卫青、霍去病等将领,所以匈奴被打得再也不敢大规模地侵犯了。汉朝政府为了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又加强了边防的戍守。

    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有个叫呼韩邪的单于,逐渐强大起来,打败了其他几个单于。可是,他的哥哥也不甘示弱,乘机自立为郅支单于,和弟弟又打了起来。呼韩邪没有准备,损失很重。于是,带兵投降了汉朝。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要来长安朝见皇帝。汉宣帝很高兴,送给他一套很好的衣帽、一颗金子做成的大印、一辆头等的马车,此外,还赏赐他很多的金银财宝、绫罗绸锻。

    呼韩邪单于穿戴打扮好,坐着新马车,跟着汉朝使者来到了长安。汉宣帝用高于诸侯王的礼仪亲自出城迎接他,文臣武将,各地诸侯王以及黎民百姓都来欢迎他。当汉宣帝和呼韩邪单于登上渭桥,众人一起高呼“万岁”。呼韩邪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场面,简直都惊呆了。汉宣帝还为呼韩邪单于专门举办了宴会,他们两个互相敬酒祝福,关系非常融洽。

    一个月后,呼韩邪单于恋恋不舍地回去了。汉宣帝派出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并给匈奴送去许多粮食。郅支单于看汉朝皇帝对呼韩邪这么好,如果汉朝一旦帮助呼韩邪,那他就不是呼韩邪的对手了。于是,他表示愿意同汉朝和好,主动地向西搬迁。

    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又要求到长安来。原来这次,呼韩邪想和汉朝结亲,想使两国关系越来越友好。元帝心想:这很好呀!这次和亲可是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呀。于是,就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他命令手下随从:“你们到宫中去挑选一个又美丽又能干的宫女,如果她愿意嫁给匈奴单于,我就把她像公主一样来看待!”

    宫中有许多宫女,大都是被强选入宫的。整年整月见不着自己的亲人,有的连皇帝也见不着,都想早点从皇宫中出去。现在,虽然能够出去,但却要背井离乡,远嫁匈奴,她们又不愿意了。

    这时候,有一个名叫王嫱的宫女站了出来,说她愿意嫁给匈奴单于。王嫱又叫王昭君,是湖北秭归人(今湖北西部),她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刚被选入皇宫不久,还没见到汉元帝。她想:和匈奴单于成亲,这可不只是她一个人的事,自己生活好不好是小事,汉朝和匈奴的友好才是大事。

    汉元帝命人教王昭君说匈奴话,给她讲匈奴的风俗习惯,还教她学习琵琶,王昭君学得非常认真,琵琶弹得连鸟儿听了都不舍得飞走。

    到了成婚的那一天,呼韩邪单于像汉人新郎官一样,亲自来迎娶新娘。他轻轻地揭下王昭君的红盖头,不禁看呆了:真是太美了!而且汉元帝给的那份嫁妆也令人吃惊:金银无数,单是丝绸就有一万八千匹!呼韩邪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汉元帝也很高兴,他想:这点东西算得了什么!只要匈奴不再侵略,那就行了。

    王昭君要和呼韩邪回匈奴了,元帝和文武大臣来为他们送行。长安城内的老百姓也都向王昭君高喊:“一路平安!”王昭君激动得哭了,她看到每一个人,都觉得像是自己的亲人,是啊,她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也再见不到亲人了!但是,一想到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一种自豪感就涌上心头。她抱起了琵琶,弹出了一首动听的曲子。这首曲子表达了她既高兴又忧伤的心情。后人把它称作《昭君怨》。由于有人又尊称王昭君为汉明妃,所以《昭君怨》又被叫作《明妃曲》,一直流传到今天。

    王昭君来到匈奴以后,把先进的知识和生产技术传给了当地的人民。她帮助呼韩邪单于改变匈奴族以前单一的游牧生活,不再整日骑在马背上,到处游荡,而开始定居。她还帮助匈奴人发展农业生产,学会使用中原先进的农具,使匈奴人的粮食有了保障,生活也稳定下来。王昭君还建议呼韩邪改革匈奴人的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学习汉族的文化。在王昭君的大力帮助下,呼韩邪单于使匈奴族又繁荣起来,人口增多,牛羊也到处可见。

    呼韩邪单于非常喜欢王昭君,两人也没有因为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夫妻俩相亲相爱。第二年,王昭君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高兴极了,整天抱着儿子,给他取名叫伊屠智牙师,长大以后被封为匈奴的右日逐王。

    匈奴有一个老风俗,新的单于要娶老单于的王妃为妻。就这样,当呼韩邪死后,王昭君又嫁给了新单于复株累若,她又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叫作须卜居次、当于居次。

    在匈奴时间长了,虽然过得很好,王昭君还是很想念故土,她多想回到家乡,再见一见自己的父母兄弟呀!可是,作为匈奴单于的王妃,出塞以后,是不能再回去的了。王昭君经常梦到自己回到了家乡,和家乡人们一起唱歌、生活。

    王昭君是个很爱国的女子。她经常派人送信回来,询问中原的情况,还送特产给汉朝皇帝。当然,汉朝皇帝也不时地送一些贵重物品给匈奴单于。六十多年了,双方一直是这样友好地往来,和平地生活,再也没有打过仗,王昭君可算功不可没!

    王昭君在临死前,她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定要和汉朝友好,要他们在她死后,把她埋在归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郊外,坟墓一定要朝向南方,好让她永远望着自己的家乡。

    她去世后,被埋在一块水土很好的朝阳山坡上,她的墓被叫作“昭君墓”。本来,那个地方靠近沙漠,很少有青草。可是昭君墓却始终长满了青草,所以,昭君墓又叫作“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