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

    1626年初,努尔哈赤率军与明军在宁远(今辽宁兴城)激战,后金军队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撤回沈阳,又气又恨,伤势越来越重,没过几天就死了。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汗位。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虚实,争取时间修复宁远、锦州等城池,便派使者去沈阳为努尔哈赤吊丧,并祝贺皇太极即位。皇太极虽然对袁崇焕充满仇恨,可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同时,他也想征服朝鲜,解除将来进攻明朝时的后顾之忧,这样,皇太极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城去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可实际上都在加紧备战。

    第二年夏天,皇太极整顿完内部后,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明朝。后金军队分兵三路南下,先把锦州城包围起来。这时候,袁崇焕正在宁远,接到后金进攻锦州的消息后,立即给守城将领写信。信中说,锦州城火器兵马足够防守,敌军冒着炎热的天气冒险深入,坚持不了多久,锦州一定能守得住。袁崇焕又派祖大寿率四千骑兵前往救援。锦州官兵英勇作战,后金军队伤亡惨重。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决定改变战略,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困城,自己率领大部人马,绕过锦州,直扑宁远。

    袁崇焕固守宁远,利用枪炮的火力优势,多次打退后金的进攻,后金士兵死伤无数。当时,正值暑热,尸体腐烂,疾病流行。后金军队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下令撤军。袁崇焕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阉党魏忠贤却把功劳记在自己的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去救援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意和他为难,只好辞职。

    1627年,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即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是年号)。崇祯帝即位后很想有所作为,决心整顿吏治,他下令惩治了魏忠贤的“阉党”,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了反,并且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袁崇焕统率重兵镇守宁锦防线,成为后金军队南下的一大障碍。

    皇太极打了败仗,深知袁崇焕有胆有识,如果不除去这个劲敌,就无法达到进军关内的目的。考虑了很长时间,皇太极想出了一条毒计。

    1629年十月,皇太极统率几十万大军,避开防守严密的宁锦防线,绕道向西,从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河北遵化西北),跨过长城,直逼北京城。皇太极的这一招,完全出于袁崇焕的意料之外。他得到情报后,立即回师北京,驻扎在广渠门外。于是,两军在北京郊外展开了激战。

    龙井关和大安口本不在袁崇焕的防区之内,他率军救援京师,表明袁崇焕以国事为重。不料,北京城内魏忠贤的余党,这时竟然大肆散布谣言。他们诬蔑袁崇焕“拥兵不救,纵敌入京”;金军绕道而来,是袁崇焕引来的;甚至捕风捉影地说,袁崇焕过去和皇太极有过多次书信往来,谣言传得神乎其神。崇祯皇帝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袁崇焕刚刚来到北京时,他非常高兴,曾经召见他,但听了这些谣言之后,就开始怀疑起袁崇焕来。袁崇焕虽然率军驻在广渠门外,多次打退后金军队,但崇祯皇帝还是猜疑他,不许他的军队进城休息。袁崇焕只好驻在京城东南。皇太极有意命令部队靠近袁军驻地扎营,然后把刚到北京城下时抓到的两个明朝太监押到军中。半夜的时候,皇太极让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坐在靠近关押太监的地方,故意小声说:“今天撤兵是计谋,和袁督师早有密约,这回大事可成了。”太监们假装睡觉,把二人的谈话全记在心里。后金军队故意放走太监,让他们回城报信。两个太监跑回皇宫,向崇祯皇帝上奏袁崇焕“通敌”的情报。

    崇祯皇帝得到这个报告,认为完全证实了自己的猜疑,于是立即召令袁崇焕进宫,不容分辩,便令锦衣卫把他捆绑起来,押进大牢。崇祯哪里知道,这都是皇太极安排的圈套。

    皇太极听说袁崇焕已经被捕入狱,知道反间计大功告成。为了置袁崇焕于死地,他下令撤兵,返回沈阳。

    袁崇焕被捕后,他的部下祖大寿十分害怕,率领军队逃出了山海关,其余的袁军也跟着走散了很多人。这更加深了崇祯皇帝的疑虑。明朝的大臣中,有人深知袁崇焕向来尽忠国事,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就上书请求皇帝要慎重处理这件事。可是,崇祯皇帝根本听不进去,魏忠贤的一些党羽又趁机诬陷袁崇焕,第二年八月,崇祯下令处死袁崇焕。袁崇焕死后,尸骨被友人安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里,他的兄弟妻子被流放到三千里外的边疆。

    袁崇焕的死为后金剿灭明朝,攻入北京,除去了一个极大的障碍,为了与明朝作战更加名正言顺,皇太极于1636年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清朝建立后,积极准备军马,准备消灭明朝,坐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