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言第二

【题解】

《释言》所收词语也属于一般词语。邢昺疏:“《释言》则《释诂》之别。”《释言》与《释诂》无异,也是以通语易词解释古语、方言及疑难词语。但是其体例特点则是以一词解释一词为多。本篇共有308条,解释371个词,平均每条约1.2个词。其中一词解释一词的有245条,占总条数近4/5。

2.001 殷1、齐2,中也。

【注释】

1 殷:本义为盛乐,引申为大、多,再引申有居中的意思。《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孔安国传:“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甚得地势之中。”《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据坤灵之宝势,承苍昊之纯殷。”李善注引张载曰:“殷,中也。”

2 齐:通“脐”,当中、中央。《列子·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跨河南北,越岱东西,万有余里。”

【译文】

殷是居中,齐(脐)是当中、中央:它们都有中间、当中的意思。

2.002 斯3image4,离也。

【注释】

3 斯:本义为析、劈开,引申为距离、离开。《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张湛注:“斯,离也。”

4image(chǐ):离开、脱离。《周易参同契》卷上:“四七乖戾,image离仰俯。”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与二十八宿之相互乖戾image离俯仰之不同。”上古典籍没有见到“image”用为离开、脱离的例证。

【译文】

斯是距离、离开,image是离开、脱离:它们都有离开的意思。

2.003 谡5、兴,起也。

【注释】

5 谡(sù):起立、起。《仪礼·特牲馈食礼》:“尸谡,祝前,主人降。”郑玄注:“谡,起也。”《列子·黄帝》:“乃若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谡操之者也。”

【译文】

谡是起立、起,兴是起身、起来:它们都有起来的意思。

2.004 还、复,返也6

【注释】

6 还、复,返也:郭璞注:“皆回返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还是返回,复是还、返回:它们都有回来的意思。

2.005 宣7、徇8,遍也。

【注释】

7 宣:本义为古代帝王的大室,引申为广大,再引申为周遍、普遍。《诗·大雅·桑柔》:“秉心宣犹,考慎其相。”郑玄笺:“宣,遍;犹,谋……乃执正心,举事遍谋于众,又考诚其辅相之行。”《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尹知章注:“宣,遍也。遍问其乡里之人,以考其所行,皆有事验。”

8 徇:周遍。郝懿行义疏:“徇者,旬之假音也。《说文》云:‘旬,遍也。十日为旬。’《诗》‘来旬来宣’传:‘旬,遍也。’”古籍中没有见到“徇”用为周遍的例证。

【译文】

宣是周遍、普遍,徇是周遍:它们都有周遍的意思。

2.006 驲9、遽10,传也11

【注释】

9 驲(rì):古代驿站专用的车。后亦指驿马。《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杜预注:“驲,传车也。”《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周天元如洛阳,亲御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并乘驲以从。”胡三省注:“驲,亦驿马也。”亦指驿站。明谢谠《四喜记·帝阙辞荣》:“永昌,快去驲中催趱船夫,就此起程。”

10遽(jù):驿车、驿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且使遽告于郑。”杜预注:“遽,传车。”孔颖达疏引孙炎曰:“传车,驿马也。”宋沈遘《入内内侍省内东头供奉官曹宗吉可内殿崇班制》:“塞外之事,军中之情,吾所欲知,故以轩闼之臣,乘遽往来以察之。”亦指驿站。《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士曰传遽之臣。”郑玄注:“传遽,以车马给使者也。”

11 传(zhuàn):驿站、驿舍。《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亦指驿马。《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杜预注:“传,驿。”

【译文】

驲、遽是驿车、驿马,又是驿站:它们都有驿站、驿车、驿马的意思。

2.007 蒙12、荒13,奄也14

【注释】

12 蒙:本指兔丝草,引申有遮蔽、覆盖的意思。《诗·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image,是绁袢也。”毛传:“蒙,覆也。”绉image(zhòu chī),细葛布。绁袢(xiè fán),白色内衣。《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

13 荒:本义为田地荒芜,引申为掩、覆盖。《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毛传:“荒,奄也。”

14 奄(yǎn):覆盖、函括。《诗·鲁颂·image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穑。”郑玄笺:“奄犹覆也。”《淮南子·修务训》:“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之。”高诱注:“奄,盖之也。”

【译文】

蒙是遮蔽、覆盖,荒是掩、覆盖:它们都有覆盖、函括的意思。

2.008 告15、谒16,请也。

【注释】

15 告:本义为上报,引申有求、请求的意思。《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韦昭注:“告,请也。”

16 谒(yè):本义为禀告、陈述,引申有请、请求的意思。《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杜预注:“谒,请也。”《国语·越语下》:“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韦昭注:“谒,请也,请伐吴也。”

【译文】

告是求、请求,谒是请、请求:它们都有请求的意思。

2.009 肃17、噰18,声也。

【注释】

17 肃:鸟类振动膀翅的声音,见于叠音词“肃肃”。《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毛传:“肃肃,羽声也。”唐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18 噰:鸟声和鸣,见于叠音词“噰噰”。参见1.064条。

【译文】

肃(肃肃)是鸟类振动膀翅的声音,噰(噰噰)是鸟声和鸣:它们都有鸟类声音的意思。

2.010 格19、怀20,来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9 格:前来、到来。参见1.005条。

20 怀:本义为怀念、思念,引申有归向的意思,再引申有来、来到的意思。参见1.005条。

【译文】

格是前来、到来,怀是来、来到:它们都有到来的意思。

2.011 畛21、厎22,致也。

【注释】

21 畛(zhěn):本义为田间道路,后有祝告、致意的意思。参见1.033条。

22 厎(dǐ):本义为质地细腻的磨刀石,引申有止、终止的意思,再引申为到、致。《书·皋陶谟》:“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史记·夏本纪》引作:“乃言曰:‘……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

【译文】

畛是祝告、致意,厎是到、致:它们都有到的意思。

2.012 恀23、怙24,恃也。

【注释】

23 恀(shì):凭借、依赖。《荀子·非十二子》:“俭然,恀然。”杨倞注:“恀然,恃尊长之貌。”

24 怙(hù):依赖、仗恃。《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陆德明释文:“《韩诗》云:‘怙,赖也。’”《左传·襄公十八年》:“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逆神主。”环,齐灵公名。

【译文】

恀是凭借、依赖,怙是依赖、仗恃:它们都有依靠的意思。

2.013 律25、遹26,述也27

【注释】

25 律: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确定音阶高低,引申有遵循、效法的意思。《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荀子·非十二子》:“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不律,不遵循。

26 遹(yù):遵从、遵循。参见1.013条。

27 述:遵循。《书·五子之歌》:“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孔安国传:“述,循也。”《礼记·中庸》:“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孔颖达疏:“父作之子述之者,言文王以王季为父,则王季能制作礼乐,文王奉而行之。”

【译文】

律是遵循、效法,遹是遵从、遵循:它们都有遵循的意思。

2.014 俞28、畣29,然也30

【注释】

28 俞:叹词,表示应允。《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郑玄注:“俞,然也。”

29畣(dá):同“答”,酬答、应答。唐刘长卿《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诗:“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畣君恩。”宋陆游《东篱记》:“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畣风月烟雨之态度。”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畣”用为酬答、应答的例证。

30 然:叹词,表示应答。《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四》:“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礼记·檀弓上》:“有子曰:‘然。然则父子有为言之也。’”

【译文】

俞是叹词,表示应允;畣是酬答、应答:它们都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2.015 豫31、胪32,叙也33

【注释】

31 豫:次序。郝懿行义疏:“豫者,舒也,序也。故《释地》释文引《春秋元命包》云:‘豫之言序也。’亦通作序。《祭义》注:‘序或为豫。’”

32 胪(lú):陈序、罗列。汉扬雄《太玄·棿》:“秉圭戴璧,胪凑群辟。”司马光集注:“胪,陈序也。”《史记·六国年表》:“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索隐:“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

33 叙:本义为次序、次第,引申为排列次序、按照次序。《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庶明励翼。”惇叙,谓按次序,使之敦睦。《周礼·天官·司书》:“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郑玄注:“叙犹比次也。”

【译文】

豫是次序,胪是陈序、罗列:它们都有排次序的意思。

2.016 庶几34,尚也35

【注释】

34 庶几:希望、但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又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朱熹集注:“庶几,近辞也。”

35 尚:表示希望。《左传·昭公十三年》:“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又有差不多的意思。《后汉书·王景传》:“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译文】

庶几有希望和差不多的意思。

2.017 观36、指37,示也38

【注释】

36 观:本义为细看、观看,引申为给人看。《吕氏春秋·博志》:“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高诱注:“观,示也。”

37 指:本义为手指,引申为指示、指点。《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郑玄注:“指事使人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善诱不倦,斯为多方,敢不喻所指!”

38 示:本义为显现、显示,引申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给人看。《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观是给人看,指是指示、指点:它们都有给人看的意思。

2.018 若39、惠40,顺也。

【注释】

39 若:顺、顺从。《诗·小雅·大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尊孙是若。”郑玄笺:“若,顺也。”《穀梁传·庄公元年》:“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范宁注:“若,顺。”

40 惠:本义为仁爱,引申为柔顺、顺从。《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毛传:“惠,顺也。”《汉书·艺文志》:“德胜不祥,义厌不惠。”颜师古注:“惠,顺也。”

【译文】

若是顺、顺从,惠是柔顺、顺从:它们都有顺从的意思。

2.019 敖41image42,傲也。

【注释】

41 敖:傲慢、狂妄。后写作“傲”。《诗·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孔颖达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

42image(hū):本义为覆盖,引申有傲慢的意思。《礼记·投壶》:“毋image毋敖。”郑玄注:“image、敖,慢也。”

【译文】

敖是傲慢、狂妄,是傲慢:它们都有傲慢的意思。

2.020 幼、鞠43,稚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43 鞠:幼稚、幼小。《书·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孔安国传:“为人兄亦不念稚子之可哀,大不笃友于弟。”晋陆机《思亲赋》:“忘天命之晚暮,愿鞠子之速融。”速融,迅速成长。

【译文】

幼是年少,鞠是幼稚、幼小:它们都有幼小的意思。

2.021 逸44、諐45,过也。

【注释】

44 逸:本义为奔逃,引申为超越,再引申为过失。《书·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孔安国传:“逸,过也。”《国语·周语上》:“国之臧,则惟女众;国之不臧,则惟余一人是有逸罚。”韦昭注:“逸,过也。罚,犹罪也。”

45 諐(qiān):同“愆”,本义为超过,引申为过失、过错。《礼记·缁衣》:“诗云:‘淑慎尔止,不諐于仪。’”郑玄注:“諐,过也。”孔颖达疏:“言当守道以自居,引者证言行不可过也。”《诗·大雅·抑》作“不愆”。《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刘良注:“自数己之过咎。”

【译文】

逸是过失,諐是过失、过错:它们都有过失的意思。

2.022 疑46、休47,戾也48

【注释】

46 疑(nínɡ):安定、止息。《诗·大雅·桑柔》:“靡所止疑,云徂何往。”毛传:“疑,定也。”郑玄笺:“我从兵役,无有止息时。”《仪礼·士昏礼》:“侧尊image醴于房中,妇疑立于席西。”郑玄注:“疑,正立自定之貌。”

47 休:本义为休息,引申为停止。《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毛传:“休,息也。”休其蚕织:停止养蚕织纴。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48 戾:安定、止息。参见1.087条。

【译文】

疑是安定、止息,休是停止,它们都有止息的意思。

2.023 疾、齐49,壮也50

【注释】

49 齐:本义为禾麦吐穗上平,引申为整齐,再引申有捷速的意思。参见1.070条。

50 壮:本义为人体高大,引申为大,再引申有迅速、迅猛的意思。《庄子·徐无鬼》:“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陆德明释文:“李云:‘壮,犹疾也。’”《后汉书·冯衍传》“韩卢抑而不纵兮”李贤注引《战国策》:“韩卢,天下之壮犬也。”今本《战国策·齐策三》作:“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译文】

疾是急速,齐是捷速:它们都有迅速的意思。

2.024 悈51、褊52,急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51 悈(jiè):本义为警戒,引申为褊急。邢昺疏:“悈与亟同,《大雅·灵台》云:‘经始勿亟。’……字虽异,音义同。”古籍中没有见到“悈”用为褊急的例证。

52 褊(biǎn):本义为衣服狭小,引申有急躁的意思。《诗·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郑玄笺:“魏俗所以然者,是君心褊急,无德教使之耳。”《晋书·王浚传》:“吾始惧邓艾之事,畏祸及,不得无言,亦不能遣诸胸中,是吾褊也。”

【译文】

悈是褊急,褊是急躁:它们都有急躁的意思。

2.025 贸53、贾54,市也55

【注释】

53 贸:交易、买卖。《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宋书·前废帝纪》:“藩王贸货,壹皆禁断。”贸货,买卖货物。

54 贾(gǔ):做买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55 市:本义为集中交易的场所,引申为交易、进行买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史记·平准书》:“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

【译文】

贸是交易、买卖,贾是做买卖:它们都有进行买卖的意思。

2.026 厞56、陋57,隐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56 厞(fěi):隐蔽。《仪礼·士虞礼》:“祝反入,彻设于西北隅,如其设也。几在南,厞用席。”郑玄注:“厞,隐也。于厞隐之处,从其幽image。”《文选·张衡〈东京赋〉》:“以布画取五方正色于大侯之上也。设三乏,厞司旌。”薛综注引《尔雅》:“厞,隐也。”大侯,一种箭靶。乏,报靶人用来护身的器具。

57 陋:本义为狭隘、简陋,引申有隐蔽的意思。《书·尧典》:“明明扬侧陋。”孔颖达疏:“举其明德之人于僻隐鄙陋之处。”

【译文】

厞、陋都有隐蔽的意思。

2.027 遏、遾,逮也58

【注释】

58 遏、遾,逮也:郭璞注:“东齐曰遏,北燕曰遾,皆相及逮。”古籍中没有见到“遏”“遾(shì)”用为相及的例证。参见1.129条。

【译文】

遏、遾都有相及的意思。

2.028 征59、迈60,行也。

【注释】

59 征:远行、远去。《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郑玄笺:“征,行;徂,往也。”艽(qiú)野,荒远之地。汉冯衍《显志赋》:“浮江河而入海兮,泝淮济而上征。”

60 迈:出行、远行。《诗·小雅·小宛》:“我日斯迈,而月斯征。”郑玄笺:“迈、征,皆行也。”三国魏曹丕《浮淮赋》:“泝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

【译文】

征是远行、远去,迈是出行、远行:它们都有出行的意思。

2.029 圮61、败62,覆也。

【注释】

61 圮(pǐ):毁坏、坍塌。参见1.036条。

62 败:毁坏。《易·大有》:“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宋史·苏轼传》:“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

【译文】

圮是毁坏、坍塌,败是毁坏:它们都有倾坏的意思。

2.030 荐63、原64,再也。

【注释】

63 荐:同“薦”,通“洊”,屡次、接连。参见1.177条。

64 原:本义为水源,引申有再、重的意思。《淮南子·泰族训》:“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也。”高诱注:“原,再也。”原蚕,第二次孵化的蚕。《史记·高祖本纪》:“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裴骃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译文】

荐(洊)是屡次、接连,原是再、重:它们都有再的意思。

2.031 怃65、敉66,抚也。

【注释】

65 怃(wǔ):爱抚。郭璞注:“爱抚也。”《方言》卷一:“怃,爱也。韩、郑曰怃。”古籍中没有见到“怃”用为爱抚的例证。

66 敉(mǐ):安抚。《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孔安国传:“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蔡沈集传:“辅我以往,抚定商邦。”《书·洛诰》:“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孔安国传:“礼未彰,是亦未能抚顺公之大功。”

【译文】

怃是爱抚,敉是安抚:它们都有安抚的意思。

2.032 臞67、脙68,瘠也69

【注释】

67 臞(qú):消瘦。《韩非子·喻老》:“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汉王充《论衡·祀义》:“先知则宜自见粢盛之不膏,珪璧之失度,牺牲之臞小。”

68 脙(xiū):瘦瘠。清郑珍《巢经巢记》:“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亦每默焉自悔。”上古中古典籍中没有见到“脙”用为瘦瘠的例证。

69 瘠:瘦弱。《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申叔豫)遂以疾辞……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杜预注:“瘠,瘦也。”《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刍豢,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臞是消瘦,脙是瘦瘠:它们都有瘦弱的意思。

2.033 桄70、颎71,充也。

【注释】

70 桄(guànɡ):充盛。郝懿行义疏:“桄者,《说文》云:‘充也。’通作光……光之为言广也。广光声同,光充义近。”古籍中没有见到“桄”用为充盛的例证。

71 颎(jiǒng):充盛。郝懿行义疏:“颎者,《释诂》云:‘光也。’光、颎声转,故其义同。”古籍中没有见到“颎”用为充盛的例证。

【译文】

桄、颎,都有充盛的意思。

2.034 屡72、昵73,亟也74

【注释】

72 屡:多次。《诗·小雅·正月》:“屡顾尔仆,不输尔载。”郑玄笺:“屡,数也。”又为疾速。《礼记·乐记》:“临事而屡断,勇也。”

73 昵:亲近。郝懿行义疏:“昵训亲近,与亟训爱敬义同。”参见1.182条。

74 亟:屡次、一再,音qì。《左传·隐公元年》:“(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又为疾速,音jí。《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又为爱,音jí。《管子·君臣下》:“故正名稽疑,刑杀亟近,则内定矣。”郭沫若等集校:“《方言》:‘亟,爱也。’亟近犹言亲近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屡是多次,又是疾速;昵是亲近:它们有多次、疾速或者亲近的意思,所以用亟来解释。

2.035 靡75、罔76,无也。

【注释】

75 靡(mǐ):无、没有。《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76 罔(wǎnɡ):无、没有。《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译文】

靡、罔都有无、没有的意思。

2.036 爽77,差也。

【注释】

77 爽:差错、违背。《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隋书·律历志中》:“刘焯闻胄玄进用,又增损孝孙历法,更名《七曜新术》,以奏之。与胄玄之法,颇相乖爽,袁充与胄玄害之,焯又罢。”

【译文】

爽有差错、违背的意思。

2.037 爽78,忒也79

【注释】

78 爽:差错、违背。参见2.036条。又为贰、不专一。《国语·周语下》:“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韦昭注:“爽,贰也。反,违也。”

79 忒:变更、变换。《诗·鲁颂·image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匪解(xiè),不懈怠。引申为差错。《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译文】

爽有差错和不专一的意思。

2.038 佴80,贰也。

【注释】

80 佴(èr):相次。郭璞注:“佴次为副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image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

【译文】

佴有相次的意思。

2.039 剂81、翦82,齐也83

【注释】

81 剂:剪断、剪齐。《说文解字·刀部》:“剂,齐也。”汉扬雄《太玄·永》:“永不轨,其命剂也。”范望注:“剂,剪也。剪,绝也。”

82翦(jiǎn):本义为羽初生如剪一样齐整,引申为剪整齐。《诗·鲁颂·image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毛传:“翦,齐也。”郑玄笺:“翦,断也。”后世多解释“翦”为除灭,不从毛、郑。

83 齐:本义为禾麦吐穗上平,引申为整齐,活用为使整齐,音qí。《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邢昺疏:“道之以政而民不服者,则齐整之以刑罚也。”通“剪”,修剪、截断,音jiǎn。《仪礼·既夕礼》:“马不齐髦。”郑玄注:“齐,翦也。”

【译文】

剂是剪断、剪齐,翦是剪整齐:它们都有剪断、使整齐的意思。

2.040 image84、馏85,稔也86

【注释】

84image(fēn):同“image”,蒸饭。《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imageimage。”毛传:“image,馏也。image,酒食也。”imageimage,蒸饭做酒。五代徐锴《说文系传·食部》引“image”作“image”。

85 馏(liù):米一蒸为image,再蒸为馏。《世说新语·夙惠》:“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86 稔(rěn):通“饪”,蒸熟。陆德明释文:“稔,字又作饪。”郝懿行义疏:“稔,饪之假音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稔”用为蒸熟的例证。

【译文】

image是蒸饭,馏是再蒸:它们都有蒸熟的意思。

2.041 媵87、将88,送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87 媵(yìng):陪送出嫁。《左传·僖公五年》:“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杜预注:“送女曰媵。”引申为相送。《楚辞·九歌·河伯》:“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王逸注:“媵,送也。言江神闻己将归,亦使波流滔滔来迎,河伯遣鱼邻邻侍从而送我也。”

88 将(jiāng):本义为扶助、扶持,引申有送行的意思。《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于将之。”郑玄笺:“将亦送也。”《淮南子·诠言训》:“来者弗迎,去者弗将。”高诱注:“将,送也。”

【译文】

媵是陪送出嫁、相送,将是送行:它们都有送行的意思。

2.042 作、造,为也89

【注释】

89 作、造,为也:邢昺疏:“谓营为也。”

【译文】

作、造都有制作的意思。

2.043 餥90、糇91,食也。

【注释】

90 餥(fēi):古代陈楚一带相见后请吃麦饭叫餥。《方言》卷一:“餥,食也。陈楚之内相谒而食麦image谓之餥。”古籍中没有见到“餥”用为相见后请吃麦饭的例证。

91 糇(hóu):干粮。《尸子》卷下:“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糇粮者赈之。”汉张衡《思玄赋》:“屑瑶蕊以为糇兮,image白水以为浆。”image(jū),舀取。

【译文】

餥是相见后请吃麦饭,糇是干粮:它们都有吃食的意思。

2.044 鞫92、究93,穷也。

【注释】

92 鞫(jū):本义为穷究、审问,引申为穷尽。《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毛传:“鞫,穷也。”

93 究:穷尽、终极。《诗·大雅·荡》:“侯作侯祝,靡届靡究。”毛传:“届,极;究,穷也。”《诗·小雅·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毛传:“究,穷也。”郑玄笺:“女今虽病劳,终有安居。”

【译文】

鞫是穷尽,究是穷尽、终极:它们都有穷尽的意思。

2.045 滷94、矜95、咸96,苦也。

【注释】

94 滷(lǔ):同“卤”,苦地,即盐碱地。《易·说卦》:“其于地也,为刚卤。”孔颖达疏:“取水泽所停,则咸卤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

95 矜(jīn):劳困、劳苦。《庄子·在宥》:“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中》:“《庄子·在宥篇》……‘矜其血气’,犹《孟子》言‘苦其心志’耳。”

96 咸:苦。郭璞注:“苦即大咸。”郝懿行义疏:“咸极必苦。故《淮南子·地形篇》:‘炼苦生咸。’今验海水咸,煮盐味苦,是其证也。”

【译文】

滷是苦地,矜是劳困、劳苦,咸是苦:它们有盐苦或者劳苦的意思,所以用苦来解释。

2.046 干97、流98,求也。

【注释】

97 干(gān):求取。《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孔安国传:“干,求也。”《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98 流:本义为水行移动,引申为河川水流,活用为沿水流寻求采摘。参见1.075条。

【译文】

干是求取,流是沿水流寻求采摘:它们都有求取的意思。

2.047 流99,覃也100

【注释】

99 流:本义为水行移动,引申为传布、延展。《易·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00 覃(tán):本义为滋味深长,引申为蔓延、延及。《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传:“覃,延也。”《南史·江image传》:“慈渥所覃,实有优忝。”

【译文】

流有延展的意思。

2.048 覃,延也101

【注释】

101 覃,延也:郭璞注:“皆谓蔓延相被及。”

【译文】

覃有蔓延的意思。

2.049 佻102,偷也103

【注释】

102 佻(tiāo):轻薄放纵、不庄重。《左传·昭公十年》:“《诗》曰:‘德音孔昭,视民不佻。’”杜预注:“佻,偷也。”孔颖达疏:“言君子之人为宾客德音甚明,其视下民不偷薄苟且也。”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愚佻,愚昧轻佻。

103 偷:轻薄、不庄重。《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邢昺疏:“偷,薄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敬慎威仪,示民不偷。”薛综注:“《毛诗》曰:‘敬慎威仪,视民不佻。’毛苌曰:‘佻,偷也。’”

【译文】

佻有轻薄、不庄重的意思。

2.050 潜104,深也。

【注释】

104 潜:本义为涉水,引申有深、深处的意思。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唐韩愈《苦寒》诗:“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译文】

潜有深、深处的意思。

2.051 潜105、深106,测也。

【注释】

105 潜:本义为涉水,引申有测量、探测的意思。《庄子·田子方》:“上窥青天,下潜黄泉。”郭庆藩集释:“潜与窥对文。潜,测也,与窥之意相近。”

106 深:本义为水深,引申有测的意思。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中》:“《列子·黄帝篇》:‘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不深,不测也,是深亦为测也。”

【译文】

潜是测量、探测,深是测:它们都有测量的意思。

2.052 穀107、鞠108,生也109

【注释】

107 穀(谷):本义为谷物,引申有赡养、养育的意思。《诗·小雅·四月》:“民莫不谷,我独何害?”郑玄笺:“谷,养也。民莫不得养其父母者,我独何故睹此寒苦之害?”又为生长。《后汉书·张衡传》:“发昔梦于木禾兮,谷昆仑之高冈。”言木禾生长于昆仑高岗。又为生存、活着。《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108鞠(jū):生、养。《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晋潘岳《京陵女公主王氏哀辞》:“嗟尔母氏,劬劳抚鞠,恩斯勤斯,是长是育。”

109 生:养育。《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郑玄注:“生,犹养也。”引申为生长。《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又引申为生存、生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

【译文】

穀(谷)是赡养、养育,又是生长、生存;鞠是生、养:它们有生、养或者生长、生存的意思,所以用生来解释。

2.053 啜110,茹也111

【注释】

110 啜(chuò):吃。《墨子·节用中》:“饮于土塯,啜于土形。”土形,一种盛饮食的瓦器。《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111 茹:本义为喂牛马,引申为吃、吞咽。《诗·大雅·烝民》:“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汉书·董仲舒传》:“食于舍而茹葵。”

【译文】

啜是吃的意思。

2.054 茹112、虞113,度也。

【注释】

112 茹:猜度、估计。《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毛传:“鉴所以察形也。茹,度也。”《诗·小雅·六月》:“image狁匪茹,整居焦获。”image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113 虞:猜度、料想。《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译文】

茹是猜度、估计,虞是猜度、料想:它们都有猜度的意思。

2.055 试114、式115,用也。

【注释】

114 试:使用。《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毛传:“是试,用于百官也。”《礼记·缁衣》:“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115 式:用。《书·梓材》:“后式典,集庶邦,丕享。”孔安国传:“君天下能用常法,则和集众国,大来朝享。”《左传·成公二年》:“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杜预注:“式,用也。”

【译文】

试、式都有使用的意思。

2.056 诰116、誓117,谨也。

【注释】

116 诰(gào):本义为告诉,引申为警戒。《国语·楚语上》:“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自诰者,自戒敕也。”

117誓:本义为军中告诫、约束将士的号令,引申有谨慎的意思。《礼记·文王世子》:“曲艺皆誓之。”郑玄注:“誓,谨也。皆使谨习其事。”

【译文】

诰是警戒,誓是谨慎:它们都有谨慎的意思。

2.057 竞118、逐119,强也③。

【注释】

118 竞:本义为角逐、竞赛,引申为强盛、强劲。《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郑玄笺:“竞,强也。能持强道者维有武王耳。”《左传·僖公七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杜预注:“竞,强也。”

119 逐:本义为追赶、追逐,引申为竞争、争先,再引申为强盛、繁盛。《管子·地员》:“其山之浅,有茏与斥,群木安逐,条长数大。”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二》:“《尔雅》曰:‘逐,强也。’言群木于是强盛也。”

【译文】

竞是强盛、强劲,逐是强盛、繁盛:它们都有强盛的意思。

2.058 御120、圉121,禁也。

【注释】

120 御:本义为祭祀免灾,引申为防止、禁止。《周礼·秋官·司寤氏》:“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郑玄注:“御亦禁也。”《国语·鲁语下》:“诸侯有旅贲,御灾害也。”韦昭注:“御,禁也。”

121圉(yǔ):本义为牢狱,引申为禁止、抵御。《管子·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墨子·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

【译文】

御是防止、禁止,圉是禁止、抵御:它们都有禁止的意思。

2.059 窒122、薶123,塞也。

【注释】

122 窒(zhì):堵塞、填塞。《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毛传:“窒,塞也。”《庄子·秋水》:“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梁丽,房屋的栋梁。

123 薶(mái):本义为埋葬,引申为填塞。《元史·河渠志三》:“其为埽台及推卷、牵制、薶挂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铁、用草、用木、用杙、用image之方。”上古中古典籍中没有见到“薶”用为填塞的例证。

【译文】

窒是堵塞、填塞,薶是填塞:它们都有填塞的意思。

2.060 黼124、黻125,彰也126

【注释】

124 黼(fǔ):古代礼服上所绣的白与黑相间的斧形花纹。《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image、绣。”孔安国传:“黼若斧形,黻为两己相背。”《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杨倞注:“黼衣、黻裳,祭服也。白与黑为黼。”

125 黻(fú):古代礼服上绣的黑与青相间的image形花纹。《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毛传:“黑与青谓之黻。”朱熹集传:“黻之状亞,两己相戾也。”参见“黼”下注。

126 彰:错综驳杂的花纹或色彩。《说文解字·彡部》:“彰,文彰也。”《广雅·释言》:“山龙,彰也。”王念孙疏证:“《考工记》说画绘之事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是黼、黻与文、章同义,故云:‘黼、黻,彰也。’”章、彰同。

【译文】

黼是古代礼服上所绣的白与黑相间的斧形花纹,黻是古代礼服上绣的黑与青相间的亚形花纹:它们都有错综驳杂的花纹的意思。

2.061 膺127、身,亲也。

【注释】

127 膺:本义为胸,引申为躬亲、自己。《礼记·少仪》:“拚席不以鬣,执箕膺擖。”郑玄注:“膺,亲也。擖,舌也。持箕将去粪者,以舌自乡。”

【译文】

膺是躬亲、自己,身是亲自:它们都有亲身的意思。

2.062 恺悌128,发也。

【注释】

128 恺悌(kǎi tì):破晓出发。郭璞注:“发,发行也。《诗》曰:‘齐子恺悌。’”《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郑玄笺:“此岂弟犹言发夕也。岂读当为闿。弟,《古文尚书》以弟为圛。圛,明也。”孔颖达疏:“上言发夕,谓初夜即行;此言闿明,谓侵明而行。”后多从毛传解释为乐易。

【译文】

恺悌有破晓出发的意思。

2.063 髦士129,官也。

【注释】

129 髦(máo)士:英俊之士。郭璞注:“取俊士,令居官。”《诗·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毛传:“髦,俊也。”后单用“髦”亦指英俊杰出之士。《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季卿在朝,荐进才髦,与人交,有终始,恢博君子也。”

【译文】

髦士有可以选取为官的英俊之士的意思。

2.064 畯130,农夫也131

【注释】

130 畯(jùn):古代掌管农事的官。《诗·小雅·甫田》:“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汉刘桢《大暑赋》:“农畯捉罇而去畴,织女释杼而下机。”

131 农夫:古代田官名。《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郑玄笺:“又能率是主田之吏农夫,使民耕田而种百谷也。”

【译文】

畯有农官的意思。

2.065 盖132、割,裂也。

【注释】

132 盖(hài):通“害”,伤害。《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孟子·万章上》:“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句谓谋害舜都是我的功劳。都君,指舜。

【译文】

盖(害)是伤害,割是割裂:它们都有割裂的意思。

2.066 邕133、支134,载也135

【注释】

133 邕(yōnɡ):同“拥”,拥护。邢昺疏:“谢氏云:‘邕字又作拥。’释云:‘拥者,护之载。’”古籍中没有见到“邕”用为拥护的例证。

134 支:“枝”古文,引申为支撑。《左传·定公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众之所为,不可奸也。”《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135 载:承载、承受,音zài。《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又通“戴”,拥戴,音dài。《韩非子·功名》:“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

【译文】

邕是拥护,支是支撑:它们有拥戴或者支承的意思,所以用载来解释。

2.067 image136、诿137,累也138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36image(zhuì):嘱托。郭璞注:“以事相属累为image诿。”邢昺疏引孙炎曰:“楚人曰image,秦人曰诿。”清钱谦益《大中大夫李君墓志铭》:“戊寅放归,君复造余山中,image诿如前,请益力,语益不可了。”上古中古典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嘱托的例证。

137 诿(wěi):烦劳、托付。《汉书·胡建传》:“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颜师古注:“诿,累也。言执事者,当见法即行,不可以事累于上也。”“image” “诿”多连用。参见“image”下注。

138 累(lèi):烦劳、托付。《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以国累子,子必勿泄也。”

【译文】

image是嘱托,诿是烦劳、托付:它们都有烦劳、托付的意思。

2.068 漠139、察140,清也。

【注释】

139 漠:淡泊、清静。《庄子·知北游》:“尝相与无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楚辞·远游》:“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

140 察:本义为详审、细究,引申为清楚、明晰。《墨子·修身》:“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荀子·非相》:“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

【译文】

漠是淡泊、清静,察是清楚、明晰:它们有清静或者清晰的意思,所以用清来解释。

2.069 庇141、庥142,荫也143

【注释】

141 庇(bì):遮蔽。《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引申为保护、保佑。《国语·楚语》:“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142 庥(xiū):树荫。郭璞注:“今俗语呼树荫为庥。”古籍中没有见到“庥”用为树荫的例证。引申为庇荫、保护。唐柳宗元《非国语上·宰周公》:“凡诸侯之会霸主,小国,则固畏其力而望其庥焉者也。”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庥”用为庇荫、保护的例证。

143 荫:树荫,音yīn。《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引申为遮盖,音yìn。《吕氏春秋·先己》:“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再引申为庇护,音yìn。《南史·王僧虔传》:“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荫”用为庇护的例证。

【译文】

庇是遮蔽,又是保护、保佑;庥是树荫,又是庇荫、保护:它们都有树荫或者遮蔽、护佑的意思,所以用荫来解释。

2.070 穀144、履145,禄也146

【注释】

144 穀(谷):本义为谷物,引申为俸禄。《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毛传:“戬,福。谷,禄。”《韩非子·说疑》:“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食谷,享受俸禄。

145 履:通“釐(xī)”,福禄。参见1.083条。

146 禄:福。参见1.083条。引申为俸禄。《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

【译文】

穀(谷)是俸禄,履(釐)是福禄:它们都有福禄的意思。

2.071 履147,礼也。

【注释】

147 履:本义为践踏、踩踏,引申有履行、实行的意思,再引申有礼仪的意思。《易·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韩康伯注:“履者,礼也。”《诗·商颂·长发》:“率履不越,遂视既发。”毛传:“履,礼也。”郑玄笺:“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乃遍省视之,教令则尽行也。”

【译文】

履有礼仪的意思。

2.072 隐148,占也149

【注释】

148 隐:本义为隐蔽、隐藏,引申有审度的意思。《书·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孔颖达疏:“隐谓隐审也。”《管子·禁藏》:“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尹知章注:“隐,度也。度己有不及之事当效之也。”

149 占(zhān):本义为占卜,引申为估计、揣度。《墨子·号令》:“度食不足,令民各自占家五种石升数,为其期。”《史记·平准书》:“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司马贞索隐:“谓各自隐度其财物多少,为文簿送之官也。”

【译文】

隐有估计的意思。

2.073 逆150,迎也。

【注释】

150 逆:迎接。《书·顾命》:“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译文】

逆有迎接的意思。

2.074 憯151,曾也152

【注释】

151 憯(cǎn):曾(zēnɡ)、竟然。《诗·小雅·节南山》:“民言无嘉,憯莫惩嗟。”毛传:“憯,曾也。”

152 曾(zēng):乃、竟。《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译文】

憯有竟然的意思。

2.075 增,益也153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53 益:本义为水漫出器皿,引申为增加。《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孔颖达疏:“减损盈满而增益谦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

【译文】

增有增加的意思。

2.076 窭154,贫也。

【注释】

154 窭(jù):本义为无财备礼,引申泛指贫穷。《列子·杨朱》:“原宪窭于鲁,子贡殖于卫。”王安石《上凌屯田书》:“两世之柩,窭而不能葬也。”

【译文】

窭有贫穷的意思。

2.077 image155,隐也。

【注释】

155image(ài):隐蔽。《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image然而蔽之。”《晋书·乐志上》:“祇之出,image若有。”祇(qí),地神。

【译文】

image有隐蔽的意思。

2.078 image156,唈也157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56image(ài):呼吸不畅。《诗·大雅·桑柔》:“如彼遡风,亦孔之image。”毛传:“image,唈。”郑玄笺:“使人唈然如乡疾风,不能息也。”

157 唈(yì):抑郁不舒畅。《荀子·礼论》:“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image而不能无时至焉。”杨倞注:“唈image,气不舒愤郁之貌。”

【译文】

image有气不顺畅的意思。

2.079 基158,经也159

【注释】

158 基:有起始义,引申有谋划、经营的意思。参见1.001和1.015条。

159 经:本义为织物的纵线,引申有起始的意思。《鬼谷子·抵image》:“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陶弘景注:“经,始也。”又有治理、经营的意思。《周礼·天官·大宰》:“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史记·项羽本纪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经营,规划营治。

【译文】

基有起始和谋划、营治的意思。

2.080 基,设也160

【注释】

160 设:本义为设置、安排,引申为设想、谋划。《管子·心术上》:“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

【译文】

基有谋划的意思。

2.081 祺161,祥也。

【注释】

161 祺:吉兆。郭璞注:“谓征祥。”邢昺疏:“舍人曰:祺,福之祥,谓征祥也。祥即吉之先见者也。”

【译文】

祺有吉兆的意思。

2.082 祺162,吉也。

【注释】

162 祺:由吉兆引申为吉利。《诗·大雅·行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毛传:“祺,吉也。”“寿考维祺”之“祺”旧注亦释为“祥”。《仪礼·士冠礼》:“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唯祺,介尔景福。”郑玄注:“祺,祥也。”

【译文】

祺有吉利的意思。

2.083 兆163,域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63 兆:通“垗(zhào)”,区域、界域。《尚书大传》卷一下:“兆,十有二州。”郑玄注:“兆,域也。”特指茔域。《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无入于兆。”杜预注:“兆,葬域。”

【译文】

兆(垗)有区域、界域的意思。

2.084 肈164,敏也。

【注释】

164 肈(zhào):敏疾。郭璞注:“《书》曰:‘肈牵车牛。’”邢昺疏:“谓敏疾也。‘《书》曰“肈牵车牛”’者,《周书·酒诰》文也。”

【译文】

肈有敏疾的意思。

2.085 挟165,藏也。

【注释】

165 挟(xié):本义为夹持,引申为怀藏、隐藏。《庄子·齐物论》:“旁日月,挟宇宙。”成玄英疏:“挟,怀藏也。”《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挟,藏也。”

【译文】

挟有隐藏的意思。

2.086 浃166,彻也167

【注释】

166 浃(jiā):本义为浸渍,引申为通达、通晓。《荀子·解蔽》:“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与愚者若一。”

167 彻:本义为撤除、拆除,引申为通达、通晓。《国语·周语中》:“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韦昭注:“彻,达也。”《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精于数学,通天彻地。”

【译文】

浃有通达、通晓的意思。

2.087 替168,废也。

【注释】

168 替:本义为废弃、废除。《书·大诰》:“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孔安国传:“不敢废天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彰至尊。”弗替,指不废除封禅之事。

【译文】

替有废弃、废除的意思。

2.088 替169,灭也。

【注释】

169 替:由废弃、废除引申为消亡、泯灭。《国语·鲁语上》:“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韦昭皆注为:“替,灭也。”

【译文】

替有消亡、泯灭的意思。

2.089 速170,徵也171

【注释】

170 速:本义为迅速,引申有召请的意思。《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再引申为招致。《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朱熹集传:“速,召致也。”

171 徵(征):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左传·僖公十六年》:“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引申为招致。《左传·定公八年》:“阳虎为政,鲁国服焉,违之征死。”杨伯峻注:“言违阳虎之命,招死而已。”

【译文】

速有召请和招致的意思。

2.090 徵,召也172

【注释】

172 召:本义为召唤,引申为招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又引申为征召。《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徵有招致和征召的意思。

2.091 琛173,宝也。

【注释】

173 琛(chēn):珍宝。《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毛传:“琛,宝也。”《文选·木华〈海赋〉》:“其垠则有天琛水怪,鲛人之室。”李善注:“天琛,自然之宝也。”

【译文】

琛有珍宝的意思。

2.092 探,试也174

【注释】

174 探,试也:郭璞注:“刺探尝试。”

【译文】

探有试探的意思。

2.093 髦175,选也176

【注释】

175 髦:可以选取为官的英俊之士。参见2.063条。

176 选:被选拔出来的人才。《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孔颖达疏:“用此礼义教化,其为三王中之英选也。”汉班固《白虎通·圣人》:“五人曰茂,十人曰选,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贤,万人曰杰,万杰曰圣。”

【译文】

髦有选取为官的人才的意思。

2.094 髦,俊也177

【注释】

177 髦,俊也:郭璞注:“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译文】

髦有可以选取为官的英俊之士的意思。

2.095 俾178,职也。

【注释】

178 俾(bǐ):任使供职。邢昺疏:“俾诂为使,言任使供职也。”古籍中没有见到“俾”用为任使供职的例证。

【译文】

俾有任使供职的意思。

2.096 纰179,饰也。

【注释】

179 纰(pí):在衣冠或旗帜上镶饰缘边。《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引申为冠服等的缘饰。《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郑玄注:“纰,缘边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纰有镶饰和缘饰的意思。

2.097 淩180,慄也181

【注释】

180 淩:陆德明释文:“樊(光)注作凌。”本义为冰,引申有战栗的意思。《汉书·扬雄传上》:“熊罴之挐攫,虎豹之凌遽。”颜师古注:“凌,战栗也。遽,惶也。”

181 慄(栗lì):本义为恐惧,引申为战栗。《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

【译文】

淩有战栗的意思。

2.098 慄182,慼也183

【注释】

182 慄(栗):由恐惧引申为忧伤。《文选·张衡〈西京赋〉》:“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怂兢。”薛综注:“栗,忧戚也。”

183 慼:忧伤。《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诗》曰:‘自诒伊慼。’其子臧之谓矣。”杜预注:“慼,忧也。”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或闻哭而欢,或听歌而慼。”

【译文】

慄(栗)有忧伤的意思。

2.099 蠲184,明也。

【注释】

184 蠲(juān):明示、显察。《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杜预注:“蠲,明也。”《荀子·王制》:“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王先谦集解:“蠲者,明也。谓喜明察而好狐疑也。”

【译文】

蠲有显明的意思。

2.100 茅185,明也。

【注释】

185 茅:显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杜预注:“茅,明也。或曰时楚以茅为旌识。”孔颖达疏:“茅,明。《释言》文。舍人曰:‘茅昧之明也。’”郝懿行义疏:“茅旌亦取显明为义。”虑无,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

【译文】

茅有显明的意思。

2.101 明,朗也186

【注释】

186 朗:明亮。《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毛传:“朗,明也。”《后汉书·班固传》:“诞略有常,审言行于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李贤注:“朗,明也。渝,变也。言光彩文藻朗明而不变耳。”

【译文】

明有明亮的意思。

2.102 猷187,图也。

【注释】

187 猷(yóu):谋划、计划。参见1.015条。

【译文】

猷有谋划、计划的意思。

2.103 猷188,若也。

【注释】

188 猷(yóu):同“犹”,如、同。郭璞注:“《诗》曰:‘寔命不猷。’”今本《诗·召南·小星》作“寔命不犹”。朱熹集传:“犹,亦‘同’也。”

【译文】

猷有如、同的意思。

2.104 偁189,举也。

【注释】

189 偁(chēnɡ):同“称”,举起。郭璞注:“《书》曰:‘偁尔戈。’”今本《书·牧誓》作“称尔戈”。

【译文】

偁有举起的意思。

2.105 称190,好也。

【注释】

190 称(chèn):适宜、相当,引申为好、美好。《周礼·考工记·轮人》:“进而眡之,欲其肉称也。”郑玄注:“肉称,弘杀好也。”《管子·幼官》:“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称材。”

【译文】

称有好、美好的意思。

2.106 坎191、律192,铨也193

【注释】

191 坎:法象。郭璞注:“《易·坎卦》主法。”古籍中没有见到“坎”用为法的例证。

192 律: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确定音阶高低,引申为衡量。郭璞注:“法、律皆所以铨量轻重。”明袁宏道《游苏门山百泉记》:“以常情律之,则为至怪;以通人观之,则亦人情也。”上古中古典籍中没有见到“律”用为衡量的例证。

193 铨(quán):本义为秤,引申为衡量。《国语·吴语》:“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韦昭注:“铨,称也。”汉王充《论衡·自纪》:“贤圣铨材之所宜,故文能为深浅之差。”

【译文】

坎是法象,律是衡量:它们都有依法则衡量的意思。

2.107 矢194,誓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94 矢:本义为箭矢,引申有发誓的意思。《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矢有发誓的意思。

2.108 舫195,舟也。

【注释】

195 舫(fǎnɡ):相并连的两只船。《战国策·楚策一》:“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鲍彪注:“舫,并船也。”《太平御览》卷七七〇引王隐《晋书·顾荣传》:“遂解舫为单舸,一日一夜行五六百里。”

【译文】

舫有相并连的两只船的意思。

2.109 泳196,游也。

【注释】

196 泳:潜行于水中,泛指在水中浮行。《诗·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潜行为泳。”《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尔image游原,迥阔泳末。”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尔,近也……泳,浮也。”

【译文】

泳有潜行于水中和在水中浮行的意思。

2.110 迨197,及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97 迨:及、趁。《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郑玄笺:“迨,及也。”《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毛传:“迨,及;彻,剥也。”

【译文】

迨有及、趁的意思。

2.111 冥198,幼也199

【注释】

198 冥:幽暗。《史记·龟策列传》:“正昼无见,风雨晦冥。”《汉书·五行志下》:“夷伯,世大夫,正昼雷,其庙独冥。”颜师古曰:“冥,暗也。”

199 幼(yào):郝懿行义疏:“窈之假音。”幽暗。《诗·小雅·斯干》:“imageimage其冥。”毛传:“冥,幼也。”陆德明释文:“幼,本或作窈。”

【译文】

冥有幽暗的意思。

2.112 降,下也200

【注释】

200 降,下也:《释诂》:“下、降,落也。”

【译文】

降有下落的意思。

2.113 佣201,均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01 佣(chōnɡ):均等、公平。《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毛传:“佣,均。”

【译文】

佣有均等、公平的意思。

2.114 强202,暴也。

【注释】

202 强:强暴、强横。《老子》第五十五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陈鼓应注:“强,逞强暴。”

【译文】

强有强暴、强横的意思。

2.115 窕203,肆也204

【注释】

203 窕(tiǎo):同“宨”,轻佻放肆。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至人者,在小不宝,在大不宨。”

204 肆:恣纵、放肆。《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郑玄注:“肆犹放恣也。”孔颖达疏:“安肆日偷者,肆谓放恣,偷谓苟且,言小人安乐放恣,则其情性日为苟且。”

【译文】

窕有轻佻放肆的意思。

2.116 肆205,力也。

【注释】

205 肆:极力、奋力。《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薛综注:“肆,勤也。”晋陶潜《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译文】

肆有极力、奋力的意思。

2.117 俅206,戴也。

【注释】

206 俅(qiú):头戴。郭璞注:“《诗》曰:‘戴弁俅俅。’”邢昺疏:“谓头戴也。”此句出《诗·周颂·丝衣》,今本作“载弁俅俅”。“俅俅”的不同解释较多,如毛传即解释为“恭顺貌”。

【译文】

俅有头戴的意思。

2.118 瘗207,幽也208

【注释】

207 瘗(yì):埋、埋藏。参见1.102条。

208 幽:隐蔽、隐微。参见1.102条。

【译文】

瘗有隐藏的意思。

2.119 氂209,罽也210

【注释】

209 氂(máo):毛,引申指毛毯一类的织物。郭璞注:“毛氂所以为罽。”《书·禹贡》“熊罴狐狸织皮”孔颖达疏引孙炎曰:“毛氂为罽。”

210 罽(jì):毛织物。《逸周书·王会》:“请令以丹青、白旄、纰罽、江历、龙角、神龟为献。”《汉书·东方朔传》:“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罽。”颜师古曰:“罽,织毛也,即氍毹之属。”

【译文】

氂有毛织物的意思。

2.120 烘211,燎也212

【注释】

211 烘:燃烧。《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郑玄笺:“烘,燎也。”煁(chén),一种可移动的火炉。

212 燎:焚烧、烧。《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抱朴子·用刑》:“及其乘冲飚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

【译文】

烘有烧的意思。

2.121 煁213,烓也214

【注释】

213 煁(chén):一种可移动的火炉。《诗·小雅·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毛传:“煁,烓灶也。”

214 烓(wēi):一种可移动的火炉。郭璞注:“今之三隅灶。”郝懿行义疏:“郭云三隅灶者,盖如今之风炉,形如笔筩,缺其上口,为三角以受风,谓之风灶。形制大小随人所为,舟车皆可携带。故《说文》谓之行灶也。”宋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墓志铭》:“后宫人多,所居隘,其烓灶近版壁,岁久燥而焚。”

【译文】

煁有行灶的意思。

2.122 陪215,朝也216

【注释】

215 陪:本义为重叠的土堆,引申有朝拜的意思。郭璞注:“陪位为朝。”《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髦传》:“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唐李峤《奉和拜洛应制》:“殷荐三神享,明禋万国陪。”

216 朝:臣下朝见君上。《书·舜典》:“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陆德明释文:“郑云:四朝,四季朝京师也。”《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将朝王。”

【译文】

陪有朝拜的意思。

2.123 康217,苛也。

【注释】

217 康:苛刻。郭璞注:“谓苛刻。”邢昺疏:“苛者,毒草名,为政刻急者取譬焉。”古籍中没有见到“康”用为苛刻的例证。

【译文】

康有苛刻的意思。

2.124 樊218,藩也219

【注释】

218 樊:同“藩”,篱笆。《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毛传:“樊,藩也。”宋王安石《还自舅家书所感》诗:“黄焦下泽稻,绿碎短樊蔬。”

219 藩:篱笆。《易·大壮》:“羝羊触藩。”孔颖达疏:“藩,藩篱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藩,篱也。”

【译文】

樊有篱笆的意思。

2.125 赋220,量也。

【注释】

220 赋:称量。郭璞注:“赋税所以评量。”古籍中没有见到“赋”用为称量的例证。

【译文】

赋有称量的意思。

2.126 image221,粮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21image(zhāng):粮食。《诗·大雅·崧高》:“以峙其image,式遄其行。”郑玄笺:“image,粮。”《礼记·王制》:“五十异image,六十宿肉。”孔颖达疏:“五十异image者,image,粮也。五十始衰,粮宜自异,不可与少壮者同也。”

【译文】

image有粮食的意思。

2.127 庶222,侈也223

【注释】

222 庶:众多。参见1.073条。

223 侈:本义为自大,引申为多。《国语·楚语上》:“不羞珍异,不陈庶侈。”韦昭注:“庶,众也。侈,犹多也。”

【译文】

庶有众多的意思。

2.128 庶224,幸也225

【注释】

224 庶:欣幸、幸而。《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毛传:“庶,幸也。”《诗·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225 幸:幸运、侥幸。《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孟子·离娄上》:“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庶有欣幸、侥幸的意思。

2.129 筑226,拾也。

【注释】

226 筑:拾取。《书·金縢》:“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築之。”陆德明释文:“築,本亦作筑……马云:‘筑,拾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引《金縢》此文,裴骃集解引马融曰:“禾为木所偃者,起其木,拾其下禾,乃无所失亡也。”

【译文】

筑有拾取的意思。

2.130 奘227,驵也228

【注释】

227 奘(zànɡ):粗大。《西游记》第九五回:“(大圣)见那短棍儿一头奘,一头细,却似舂碓臼的杵头模样。”上古中古典籍中没有见到“奘”用为粗大的例证。

228 驵(zǎnɡ):粗大。《管子·侈靡》:“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上信而贱文,好缘而好驵,此谓成国之法也。”郭沫若等集校:“丁士涵云:‘驵犹粗也。’沫若案:‘好缘而好驵’当作‘好缘而嫌驵’。驵训粗,以丁说为是。”

【译文】

奘有粗大的意思。

2.131 集,会也229

【注释】

229 集,会也:参见1.026条。

【译文】

集有会合的意思。

2.132 舫230,泭也231

【注释】

230 舫:竹木筏。郭璞注:“水中image筏。”《方言》卷九:“泭谓之imageimage谓之筏。”image,音pái。

231 泭(fú):竹木筏。《国语·齐语》:“方舟设泭,乘桴济河。”韦昭注:“编木曰泭,小泭曰桴。”《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王逸注:“编竹木曰泭。”

【译文】

舫有竹木筏的意思。

2.133 洵232,均也。

【注释】

232 洵:平均。《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毛传:“洵,均。”孔颖达疏:“言古之君子在朝廷之上,服羔皮为裘,其色润泽如濡湿之。然身服此服,德能称之,其性行均直,且有人君之度也。”后世多释“洵”为确实,不从毛、孔之说。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洵有平均的意思。

2.134 洵233,龛也234

【注释】

233 洵:通“恂”,胜任。郝懿行义疏:“洵又训龛者,借洵为恂,恂,信也。借龛为堪,堪,任也。言信可堪任也。”古籍中没有见到“洵”用为胜任的例证。

234 龛:通“堪”,胜任。《逸周书·祭公》:“用克龛绍成康之业,以将天命。”

【译文】

洵(恂)有胜任的意思。

2.135 逮235,遝也236

【注释】

235 逮(dài):与、相连及。参见1.129条。

236 遝(tà):相及。《墨子·迎敌祠》:“城之外,矢之所遝。”《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工律》:“遝其未靡,谒更其久。”

【译文】

逮有相及的意思。

2.136 是237,则也238

【注释】

237 是:本义为直,引申有法则的意思。郭璞注:“是,事可法则。”郝懿行义疏:“是者,徥之假音。”古籍中没有见到“是”用为法则的例证。有作为法则之义的用例。《逸周书·周祝》:“地出物而圣人是,时鸡鸣而人为时。”孔晁注:“万物自然,不为人来,圣人则之,如因鸡鸣以识时也。”

238 则:划分等级,引申有准则、法则的意思。参见1.016条。

【译文】

是有法则的意思。

2.137 画239,形也240

【注释】

239 画:本义为划分界限,引申为绘画、作图。《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汉书·扬雄传下》:“譬画者画于无形,弦者放于无声。”

240 形:描绘。《汉书·扬雄传上》:“汉女水潜,怪物暗冥,不可殚形。”颜师古注:“不可殚形,不能尽其形貌之状。”

【译文】

画有描绘的意思。

2.138 赈241,富也。

【注释】

241 赈:富裕。《文选·张衡〈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赈。”薛综注引《尔雅》:“赈,富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殷赈,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赈有富裕的意思。

2.139 局242,分也。

【注释】

242 局:本义为局促,引申有局部、部分的意思。《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郑玄注:“局,部分也。”孔颖达疏:“军之在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滥也。”

【译文】

局有部分的意思。

2.140 image243,怒也。

【注释】

243image(qí):愤怒。《诗·大雅·板》:“天之方image,无为夸毗。”毛传:“image,怒也。”夸毗(pí),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

【译文】

image有愤怒的意思。

2.141 僁244,声也。

【注释】

244 僁(xiè):象声词。形容小声音。《说文解字·人部》:“僁,声也。”段玉裁注:“谓小声也。”古籍中没有见到“僁”用为小声音的例证。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僁有小声音的意思。

2.142 葵245,揆也246

【注释】

245 葵:通“揆”,揆度。《诗·小雅·采菽》:“乐只君子,天子葵之。”毛传:“葵,揆也。”《诗·大雅·板》:“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郑玄笺:“葵,揆也。民方愁苦而呻吟,则忽然有揆度知其然者。”

246 揆(kuí):度量、揣度。《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安国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诗·鄘风·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毛传:“揆,度也。”

【译文】

葵(揆)有揆度的意思。

2.143 揆,度也247

【注释】

247 揆,度也:郭璞注:“商度。”

【译文】

揆有商度的意思。

2.144 逮,及也248

【注释】

248 逮,及也:参见1.129条。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逮有相及的意思。

2.145 惄249,饥也。

【注释】

249 惄(nì):忧思、忧伤。《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惄,饥意也。”郑玄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译文】

惄有如朝饥思食般忧愁的意思。

2.146 眕250,重也。

【注释】

250 眕(zhěn):稳重、自重。《左传·隐公三年》:“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杜预注:“降其身则必恨,恨则思乱,不能自安自重。”

【译文】

眕有稳重、自重的意思。

2.147 猎251,虐也。

【注释】

251 猎:本义为打猎,引申为凌虐。《国语·吴语》:“今大夫国子兴其众庶,以犯猎吴国之师徒,天若不知有罪,则何以使下国胜!”韦注曰:“犯,陵也。猎,震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中》:“韦昭注:‘猎,虐也。’今本虐讹作震。”

【译文】

猎有凌虐的意思。

2.148 土252,田也。

【注释】

252 土:本义为土壤、泥土,引申为田地。邢昺疏:“别地之二名也。《白虎通》云:中央者土,土主吐舍万物。”郝懿行义疏:“土为田之大名,田为已耕之土,对文则别,散则通也。”

【译文】

土有田地的意思。

2.149 戍253,遏也。

【注释】

253 戍(shù):守边、防守。《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毛传:“戍,守也。”《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译文】

戍是守边、防守,有抑制、阻止的意思。

2.150 师254,人也255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54 师: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引申为民众、徒众。参见1.073条。

255 人:本义为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引申为众人。《穀梁传·庄公十七年》:“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人者,众辞也。”

【译文】

师有人众的意思。

2.151 硈256,巩也。

【注释】

256 硈(qià):坚固。郭璞注:“硈然坚固。”宋曾巩《旌德县太君薛氏墓志铭》:“硈兮石,瑑铭文。”瑑(zhuàn),在玉器上雕刻凸纹或文字。硈,上古用假借字“劼(jié)”。参见1.060条。

【译文】

硈有坚固的意思。

2.152 弃257,忘也。

【注释】

257 弃:本义为抛弃,引申为忘记。《左传·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忧,其庸可弃乎?”杜预注:“弃,犹忘也。”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笃顾弃浮沉。寒荣共偃曝,春酝时献斟。”

【译文】

弃有忘记的意思。

2.153 嚣258,闲也。

【注释】

258 嚣(xiāo):悠闲自得的样子。《孟子·尽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赵岐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三国志·蜀书·彭羕传》:“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译文】

嚣有悠闲自得的意思。

2.154 谋,心也259

【注释】

259 谋,心也:郭璞注:“谋虑以心。”汉王充《论衡·超奇》:“心思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