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器第六

【题解】

《释器》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解释笾豆、农具、渔具、筑具、服饰、车舆、鼎鼐、弓矢等日用器物。本篇共有47条,解释137个词语。

6.001 木豆谓之豆1,竹豆谓之笾2,瓦豆谓之登。

【注释】

1 豆:古代食器。亦用作装酒肉的祭器。形似高足盘,有的有盖。多为陶质,也有用青铜、木、竹制成的。下文的“登”为瓦制的豆,祭祀时盛肉食的礼器。《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登,大羹也。”卬(ánɡ),我。

2 笾(biān):竹制的豆。祭祀和宴会时用来盛干食品的竹器。《周礼·天官·笾人》:“掌四笾之实。”郑玄注:“笾,竹器如豆者,其容实皆四升。”

【译文】

木制的豆称为豆,竹制的豆称为笾,瓦制的豆称为登。

6.002 盎谓之缶3,瓯瓿谓之瓵4,康瓠谓之甈5

【注释】

3 盎(ànɡ):大腹小口的瓦器。《急就篇》第三章:“甀缶盆盎瓮image壶。”颜师古注:“缶、盆、盎一类耳。缶即盎也,大腹而敛口,盆则敛底而宽上。”

4 瓯(ōu):盆、盂一类的瓦器。《淮南子·说林训》:“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瓿(bù):陶或青铜制的容器名。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战国策·东周策》:“夫鼎者,非效壶酰酱瓿耳,可怀挟提絜以至齐者。”高诱注:“瓿,甂也。”甂(biān),小盆、小瓮一类的陶器。瓵(yí):瓮、盆一类的瓦器。《史记·货殖列传》“糱曲盐豉千荅”裴骃集解引晋徐广曰:“(荅)或作‘台’,器名有瓵。孙叔然云:瓵,瓦器,受斗六升合为瓵。”

5 康瓠:空壶、破瓦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甈(qì):破瓦壶。邢昺疏:“康瓠一名甈瓠,即壶也。《说文》云:‘破罂也。’”

【译文】

大腹小口的瓦器称为缶,盆、盂一类的瓦器称为瓵,空壶、破瓦壶称为甈。

6.003 斪image谓之定6,斫谓之image7image谓之疀8

【注释】

6image(qú zhú):锄头一类的农具。《说文解字·斤部》:“image,斪image也。”《国语·齐语》:“恶金以铸image、夷、斤、image,试诸壤土。”

7 斫(zhuó)、image(zhuó):大锄。郭璞注:“image也。”《说文解字·金部》:image,大image也。”

8image(qiāo)、疀(chā):锹。郭璞注:“皆古锹、锸字。”

【译文】

锄头一类的农具称为定,大锄称为image,锹称为疀。

6.004 image罟谓之九罭9。九罭,鱼罔也10。嫠妇之笱谓之罶11,罺谓之汕12,篧谓之罩13,椮谓之涔14

【注释】

9image罟(zònɡ ɡǔ)、九罭(yù):捕小鱼的细眼网。《诗·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鳟鲂。”毛传:“九罭,image罟,小鱼之网也。”孔颖达疏:“鳟鲂是大鱼,处九罭之小网非其宜。”罟,网的总称。

10 罔:同“网”。

11 嫠(lí)妇之笱(ɡǒu)、罶(liǔ):竹制的捕鱼器。嫠妇,寡妇。《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毛传:“罶,曲梁也,寡妇之笱也。”孔颖达疏引孙炎曰:“罶,曲梁,其功易,故谓之寡妇之笱。”参见3.114条。

12 罺(cháo)、汕(shàn):撩罟,即抄网。郭璞注:“今之撩罟。”郝懿行义疏:“撩罟,今谓之抄网也。”《诗·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毛传:“汕汕,樔也。”郑玄笺:“樔者,今之撩罟也。”樔(chāo),“罺”的通假字。

13 篧(zhuó):用细竹编成的捕鱼用的笼罩。郭璞注:“捕鱼笼也。”邢昺疏引李巡云:“篧,编细竹以为罩捕鱼也。”

14 椮(sēn)、涔(qián):积柴木于水中用作捕鱼之具。郭璞注:“今之作椮者,聚积柴木于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簿围捕取之。”

【译文】

捕小鱼的细眼网称为九罭。九罭,是捕小鱼的细眼网。寡妇都能用的竹制的捕鱼器称为罶,抄网称为汕,用细竹编成的捕鱼用的笼罩称为罩,积柴木于水中用作捕鱼之具称为涔。

6.005 鸟罟谓之罗15,兔罟谓之罝16,麋罟谓之罞17,彘罟谓之羉18,鱼罟谓之罛19。繴谓之罿,罿,罬也;罬谓之罦,罦,覆车也20

【注释】

15 罗:捕鸟的网。《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毛传:“鸟网为罗。”

16 罝(jū):捕兔的网。《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毛传:“兔罝,兔罟也。”

17 罞(máo):捕麋鹿的网。郭璞注:“冒其头也。”邢昺疏:“麋罔名罞,罞,冒也。言冒覆其头也。”

18 羉(luán):捕猪的网。《后汉书·马融传》:“营围恢廓,充斥川谷,罦罝罗羉,弥纶坑泽,皋牢陵山。”李贤注:“羉,彘网也。”

19 罛(ɡū):一种捕鱼的大网。邢昺疏:“罛,马云:‘大鱼网。目大豁豁也。’”《诗·卫风·硕人》:“施罛imageimage,鳣鲔发发。”毛传:“罛,鱼罟。”

20 繴(bì)谓之罿(chōnɡ),罿,罬(zhuó)也;罬谓之罦(fú),罦,覆车也:繴、罿、罬、罦、覆车,装设机关捕获鸟兽的网。五个词异名同实。邢昺疏引孙炎曰:“覆车网,可以掩兔者也。一物五名,方言异也。”《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有兔爰爰,雉离于罿。”毛传:“罦,覆车也。罿,罬也。”

【译文】

捕鸟的网称为罗,捕兔的网称为罝,捕麋鹿的网称为罞,捕猪的网称为羉。一种捕鱼的大网称为罛。装设机关捕获鸟兽的网称为罿,罿就是罬,罬称为罦,罦就是覆车。

6.006 image谓之救21

【注释】

21image(qú):网罟的别名。郭璞注:“救丝以为image。或曰亦罥名。”邢昺疏:“image亦罥罟之别名也。”

【译文】

image这种捕鸟兽的网具又称为救。

6.007 律谓之分22

【注释】

22 律谓之分: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中》引王念孙曰:“律读为率。《说文》曰:‘率,捕鸟毕也。’‘毕,田罔也。’”

【译文】

捕鸟网称为分。

6.008 大版谓之业23

【注释】

23 业:乐器架横木上悬挂钟、鼓、磬等刻如锯齿形的大版。《诗·周颂·有瞽》:“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鼗磬柷圉。”毛传:“业,大板也。”虡(jù),悬挂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

【译文】

乐器架横木上悬挂钟、鼓、磬等刻如锯齿形的大版称为业。

6.009 绳之谓之缩之24

【注释】

24 绳之:指用绳索约束筑版。《诗·大雅·绵》:“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郑玄笺:“绳者,营其广轮方制之正也,既正则以索缩其筑版,上下相承而起。庙成则严显翼翼然。”

【译文】

用绳索约束筑版称为缩之。

6.010 彝25、卣26、罍27,器也。小罍谓之坎28

【注释】

25 彝(yí):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名。亦专指盛酒的尊。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周礼·春官·序官》:“司尊彝。”郑玄注:“彝,亦尊也。”

26 卣(yǒu):一种中型青铜酒器。一般为椭圆形,大腹,敛口,圈足,有盖与提梁,多用作礼器。《书·文侯之命》:“用赉尔秬鬯一卣。”孔安国传:“卣,中image也。”

27 罍(léi):一种盛酒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与壶相似。《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朱熹集传:“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

28 坎:盛酒器,形如壶而小。郝懿行义疏:“坎为酒image,言小于罍,则受实不足一斛。”

【译文】

彝是宗庙常用青铜祭器的总名,卣是一种中型青铜酒器,罍是一种盛酒器:它们都有酒器的意思。小的罍称为坎。

6.011 衣裗谓之image29。黼领谓之襮30。缘谓之纯31。袕谓之image32。衣眥谓之襟33。衱谓之裾34。衿谓之袸35。佩衿谓之褑36。执衽谓之袺37。扱衽谓之image38。衣蔽前谓之襜39。妇人之袆谓之缡40。缡,image41。裳削幅谓之襥42

【注释】

29 衣裗(liú)、image(ní):衣缕。郭璞注:“衣缕也。”

30 黼(fǔ)领、襮(bó):绣有黼形花纹的衣领。《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毛传:“襮,领也。诸侯绣黼丹朱中衣。”黼,古代礼服上所绣的白与黑相间的斧形花纹。参见2.060条。

31 缘(yuàn)、纯(zhǔn):衣服的缘饰。《礼记·玉藻》:“袪尺二寸,缘广寸半。”郑玄注:“饰边也。”《仪礼·士冠礼》:“屦夏用葛,玄端黑屦,青imageimage纯,纯博寸。”郑玄注:“纯,缘也……博,广也。”贾公彦疏:“云纯缘也者,谓绕口缘边也……云博广也者,谓纯所施广一寸也。”

32 袕(xué)、image(yīnɡ):开孔的衣服。郭璞注:“衣开孔也。”

33 衣眥(zì):衣领交接处。郭璞注:“交领。”郝懿行义疏:“衣有眥者,《淮南·齐俗篇》云‘隅眥之削’,盖削杀衣领以为斜形,下属于襟,若目眥然也。”

34 衱(jié)、裾(jū):衣服的后襟。郭璞注:“衣后襟也。”邢昺疏:“衱一名裾,即衣后裾也。”

35 衿(qìn)、袸(jiàn):系衣服的小带。郭璞注:“衣小带。”《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胡培翚正义:“衿,衣小带。”

36 褑(yuàn):衣襟上佩玉的带子。郭璞注:“佩玉之带上属。”邢昺疏:“佩下之带名褑。”宋卢炳《少年游》词:“绣罗褑子间金丝,打扮好容仪。”

37袺(jié):用手把衣襟向上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袺之。”毛传:“袺,执衽也。”

38 扱(chā)衽、image(xié):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image之。”毛传:“image,扱衽也。”扱,插。

39 襜(chān):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毛传:“衣蔽前谓之襜。”

40 袆(huī)、缡(lí):佩巾,佩于前身可以蔽膝,故也称蔽膝。《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毛传:“缡,妇人之袆也。”

41image(ruí):系结。郭璞注:“袆邪交落带系于体,因名为袆。image,系也。”邢昺疏:“image犹系也,取系属之义。”

42 襥(pú):古代深衣的下裳。郭璞注:“削杀其幅,深衣之裳。”

【译文】

衣缕称为image。绣有黼形花纹的衣领称为襮。衣服的缘饰称为纯。开孔的衣服称为image。衣领交接处称为襟。衣服的后襟称为裾。系衣服的小带称为袸。衣襟上佩玉的带子称为褑。用手把衣襟向上提称为袺。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称为image。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称为襜。妇人的佩巾称为缡。佩巾系结于前身就是image。削杀下裳的幅宽称为襥。

6.012 舆43,革前谓之鞎44,后谓之笰45。竹前谓之御,后谓之蔽。环谓之捐,镳谓之image46。载辔谓之image47,辔首谓之革。

【注释】

43 舆:本义为车厢,引申指车。《老子》第十八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44 鞎(hén):车厢前面的革制遮蔽物。邢昺疏引李巡曰:“舆革前,谓舆前以革为车饰曰鞎。”

45 笰(fú):车厢后面登车的门户上的革制遮蔽物。郭璞注:“以韦靶后户。”

46 镳(biāo)谓之image:镳,马嚼子。与衔合用,衔在口中,镳在口旁。《诗·秦风·驷image》:“image车鸾镳,载猃载骄。”猃(xiǎn),一种长嘴猎犬。骄(xiāo),即猲image,一种短嘴的猎犬。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中》“镳谓之image”条据《说文》认为当作“镳谓之衔”。

47image(yǐ):车衡上贯穿缰绳的大环。《淮南子·说山训》:“遗人车而税其image。”税(tuō),通“脱”,解下。

【译文】

车子,车厢前面的革制遮蔽饰物称为鞎,车厢后面登车的门户上的革制遮蔽饰物称为笰。车厢前面的竹制遮蔽饰物称为御,车厢后面的竹制遮蔽饰物称为蔽。穿缰绳的环称为捐,马嚼子称为image。车衡上贯穿缰绳的大环称为image,带嚼子的笼头称为革。

6.013 image谓之image48,食image谓之image49。抟者谓之image50,米者谓之糪51。肉谓之败,鱼谓之馁。

【注释】

48image(hài)、image(huì):食物变味发臭。邢昺疏引李巡云:“imageimage,皆秽臭也。”

49image(yì)、image(ài):食物经久而腐臭变味。《论语·乡党》:“食imageimage,鱼馁而肉败,不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imageimage,臭味变。”

50image(làn):饭相抟粘。邢昺疏引李巡云:“image,饭淖糜相着也。”

51 糪(bò):半生半熟的饭。邢昺疏引李巡曰:“米饭半腥半熟名糪。”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食物变味发臭称为image,食物经久而腐臭变味称为image。饭相抟粘称为image,半生半熟的饭称为糪。肉类腐坏称为败,鱼类腐坏称为馁。

6.014 肉曰脱之52,鱼曰斮之53

【注释】

52 脱:剥掉皮。郭璞注:“剥其皮也。”

53 斮(zhuó):剥去鳞。郭璞注:“谓削鳞也。”

【译文】

肉类剥掉皮称为脱之,鱼类剥去鳞称为斮之。

6.015 冰54,脂也。

【注释】

54 冰(nínɡ):指脂膏。后写作“凝”。郭璞注:“《庄子》云:‘肌肤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译文】

冰指的是脂膏。

6.016 肉谓之羹55。鱼谓之image56,肉谓之醢57,有骨者谓之image58

【注释】

55 羹:带有肉类的浓汁食物。《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56image(qí):鱼酱。郭璞注:“image,鲊属也。”郝懿行义疏:“image是以鱼作酱。”

57 醢(hǎi):肉酱。《诗·大雅·行苇》:“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孔颖达疏:“盖用肉为醢,特有多汁,故以醓为名。”

58image(ní):带骨的肉酱。《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本,麋image。”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或曰麋image,酱也。有骨为image,无骨为醢。”

【译文】

带有肉类的浓汁食物称为羹。鱼酱称为image,肉酱称为醢,带骨的肉酱称为image

6.017 康谓之蛊59

【注释】

59 康:同“糠”,稻、麦、谷子等子实上脱下的皮或壳。《墨子·备城门》:“灰、康、粃、秠、马矢,皆谨收藏之。”蛊:谷虫。《左传·昭公元年》:“谷之飞,亦为蛊。”杜预注:“谷久积则变飞虫,名曰蛊。”

【译文】

糠中生出的谷虫称为蛊。

6.018 淀谓之垽60

【注释】

60 淀(diàn)、垽(yìn):泥滓。郭璞注:“滓淀也。今江东呼垽。”邢昺疏:“淀,滓泥也。一名垽。”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泥滓称为垽。

6.019 鼎绝大谓之鼐61,圜弇上谓之鼒62,附耳外谓之image63,款足者谓之鬲64

【注释】

61 鼎:古器物,常见的为圆腹三足两耳,用于煮、盛物品。《易·鼎》:“鼎折足,覆公image,其形渥。”image(sù),鼎中的食物。鼐(nài):大鼎。《诗·周颂·丝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毛传:“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

62 圜(yuán):本义指天,引申为圆形。《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弇(yǎn):本义为覆盖,引申谓器物口小而腹大。《周礼·春官·典同》:“侈声筰,弇声郁。”郑玄注:“弇,谓中央宽也,弇则声郁勃不出也。”鼒(zī):小口的鼎。南朝宋沈约《需雅》之一:“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盐芼芳卉。”参见“鼐”下注。

63image(yì):附耳在唇外的方鼎。郝懿行义疏:“附耳外者,言近于耳而在外之处。谓之imageimage犹翼也。”

64 款足:中间空的鼎足。郝懿行义疏:“鼎款足,谓足中空也。”款,空。鬲(lì):古代炊具,口圆,似鼎,三足中空而曲。郭璞注:“鼎曲脚也。”《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

【译文】

最大的鼎称为鼐,圆形口小而腹大的鼎称为鼒,附耳在唇外的方鼎称为image,口圆三足中空而曲的鼎称为鬲。

6.020 image谓之鬵。鬵,image65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65image(zènɡ)谓之鬵(qín):image、鬵、image(chǐ),古代炊具,大锅。郭璞注:“《诗》曰:‘溉之釜鬵。’凉州呼image。”郝懿行义疏:“《诗·匪风》传:‘鬵,釜属。’按鬵与甑异。甑有七穿(见《陶人》),釜、鬵烹鱼必非有穿,毛以为‘釜属’是矣。”《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毛传:“溉,涤也。鬵,釜属。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

【译文】

大锅称为鬵。鬵,方言又称为image

6.021 璲66,瑞也。玉十谓之区67

【注释】

66 璲(suì):瑞玉名。《诗·小雅·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毛传:“璲,瑞也。”

67 区:玉的计数单位,十件玉为区。郭璞注:“双玉曰瑴,五瑴为区。”瑴(jué),同“珏”。

【译文】

璲是瑞玉名。玉十件称为区。

6.022 羽本谓之翮68。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image69,百羽谓之image70

【注释】

68 翮(hé):鸟羽茎下端的中空部分。《周礼·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郑玄注:“翮,羽本。”

69image(zhuàn):羽数名。十根羽毛捆成的一束。有不同于《尔雅》的,《周礼·地官·羽人》:“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image。”郑玄注:“image,羽数束名也。”

70image(ɡǔn):羽数名。百根羽毛捆成的一束。

【译文】

鸟羽茎下端的中空部分称为翮。一根羽毛称为箴,十根羽毛称为image,百根羽毛称为image

6.023 木谓之虡71

【注释】

71 虡(jù):悬挂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诗·周颂·有瞽》:“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译文】

悬挂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称为虡。

6.024 旄谓之image72

【注释】

72 旄(máo)、image(bēi):古代舞者手执的牛尾。邢昺疏:“郭云‘旄牛尾’,一名image,舞者所执也。”《周礼·春官宗伯》:“旄人下士四人,舞者众寡无数。”郑玄注:“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译文】

舞者手执的牛尾称为image

6.025 菜谓之蔌73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73 蔌(sù):蔬菜的总称。《诗·大雅·韩奕》:“其蔌维何?维笋及蒲。”

【译文】

蔬菜称为蔌。

6.026 白盖谓之苫74

【注释】

74 苫(shān):用茅草编制的覆盖物。郭璞注:“白茅苫也。今江东呼为盖。”《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杜预注:“盖,苫之别名。”

【译文】

用茅草编制的覆盖物称为苫。

6.027 黄金谓之image75,其美者谓之镠76。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77image金谓之钣78。锡谓之image79

【注释】

75image(dànɡ):黄金。

76 镠(liú):纯美的黄金,又称紫磨金。《史记·夏本纪》“贡璆、铁、银、镂”裴骃集解引汉郑玄曰:“黄金之美者谓之镠。”

77 镣(liáo):纯美的银子。

78image(bǐnɡ)、钣(bǎn):饼状的金银块。

79image(yǐn):锡。《周礼·地官·卝人》:“卝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郑玄注:“锡,image也。”卝:“矿”的古字。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黄金称为image,纯美的黄金称为镠。白金称为银,纯美的银子称为镣。饼状的金银块称为钣。锡称为image

6.028 象谓之鹄80,角谓之image81,犀谓之剒82,木谓之剫83,玉谓之雕。

【注释】

80 鹄(hú):加工象牙。宋周邦彦《汴都赋》:“鹄象image角,剒犀剫玉,锲刻雕镂,其妙无伦。”

81image(xué):加工兽角。

82 剒(cuò):加工犀牛角。

83 剫(duó):加工木料。郭璞注:“《左传》曰:‘山有木,工则剫之。’”今本《左传·隐公十一年》“剫”作“度”。

【译文】

加工象牙称为鹄,加工兽角称为image,加工犀牛角称为剒,加工木料称为剫,加工玉石称为雕。

6.029 金谓之镂84,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85,玉谓之琢86,石谓之磨。

【注释】

84 镂(lòu):雕刻金属。《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杜预注:“彤,丹也。镂,刻也。”

85 磋(cuō):磨治象牙。《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

86琢(zhuó):加工玉石。《荀子·大略》:“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译文】

雕刻金属称为镂,雕镂木器称为刻,加工骨器称为切,磨治象牙称为磋,加工玉石称为琢,加工石料称为磨。

6.030 璆87、琳88,玉也。

【注释】

87 璆(qiú):美玉名。《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孔安国传:“璆,玉名。”

88 琳(lín):美玉名。《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孔安国传:“球、琳,皆玉名。”球,同“璆”。

【译文】

璆、琳都是美玉名。

6.031 简谓之毕89

【注释】

89 毕: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简。郭璞注:“今简札也。”《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郑玄注:“简谓之毕。”

【译文】

竹简称为毕。

6.032 不律谓之笔90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90 不律:笔。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郑樵注:“缓声为不律,急声为笔。”

【译文】

不律称为笔。

6.033 灭谓之点91

【注释】

91 灭、点:涂掉文字。邢昺疏:“以笔灭字为点。”

【译文】

涂掉文字称为点。

6.034 绝泽谓之铣92

【注释】

92 铣(xiǎn):最有光泽的金属。郭璞注:“铣即美金,言最有光泽也。”南朝梁江淹《檀超墓志文》:“惟金有铣,惟玉有瑶。”

【译文】

最有光泽的金属称为铣。

6.035 金镞翦羽谓之93,骨镞不翦羽谓之志94

【注释】

93 镞(zú):箭头。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翦(jiǎn):剪除。《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毛传:“翦,去。”

94 志:郭璞注:“今之骨骲是也。”骲(bào),指骨制的箭镞。《仪礼·既夕礼》:“志矢一乘。”郑玄注:“习射之矢。”

【译文】

金属箭头修剪羽毛的称为image,骨头箭头不修剪羽毛的称为志。

6.036 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95。以金者谓之铣96,以蜃者谓之珧97,以玉者谓之珪98

【注释】

95 “弓有缘者”二句:缘,指弓两头的骨饰。弭(mǐ),两头不用骨饰的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孔颖达疏引李巡曰:“骨饰两头曰弓,不以骨饰两头曰弭。”

96 铣(xiǎn):两头用金装饰的弓。

97 蜃(shèn):大蛤。《周礼·地官·掌蜃》郑玄注:“蜃,大蛤。”珧(yáo):两头用蛤壳装饰的弓。《文选·左思〈魏都赋〉》:“弓珧解檠,矛image飘英。”刘良注:“以蛤骨饰弓曰珧。”

98 珪(ɡuī):两头用玉装饰的弓。郭璞注:“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

【译文】

两头有骨饰的弓称为弓,两头没有骨饰的弓称为弭。两头用金装饰的弓称为铣,两头用蛤壳装饰的弓称为珧,两头用玉装饰的弓称为珪。

6.037 珪大尺二寸谓之玠99。璋大八寸谓之琡100。璧大六寸谓之宣101。肉倍好谓之璧102,好倍肉谓之瑗103,肉好若一谓之环104

【注释】

99 珪:同“圭”,瑞玉名。常作祭祀、朝聘之用。《书·金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大王、王季、文王。”玠(jiè):大圭。郭璞注:“《诗》曰:‘锡尔玠珪。’”今本《诗·大雅·崧高》作“介圭”。

100 璋(zhānɡ):瑞玉名。形如半圭。《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毛传:“半珪曰璋。”琡(chù):瑞玉名,八寸的璋。

101 璧:玉器名。平圆形、中心有孔,边宽为内孔直径的两倍。《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宣:同“瑄”,六寸的大璧。《史记·孝武本纪》:“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司马贞索隐:“音宣,璧大六寸也。”

102 肉、好: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边和孔。肉,边。好,中间的孔。《汉书·食货志下》:“(周景王)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颜师古注引韦昭曰:“肉,钱形也。好,孔也。”

103 瑗(yuàn):孔大边小的璧。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

104 环:玉环。《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杜预注:“玉环,同工共朴(璞),自共为双。”

【译文】

珪长一尺二寸称为玠。璋长八寸称为琡。璧大六寸称为宣。边比中间孔的直径大一倍称为璧,中间孔比边的直径大一倍称为瑗,边和中间孔的直径一样大称为环。

6.038 image105,绶也106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05image(suì):古代贯串佩玉的带子。郭璞注:“即佩玉之组,所以连系瑞玉者。”

106 绶(shòu):用来拴系佩玉和印章等的丝带。《礼记·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郑玄注:“绶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

【译文】

image是贯串佩玉的带子。

6.039 一染谓之image107,再染谓之赪108,三染谓之image109。青谓之葱,黑谓之黝。斧谓之黼110

【注释】

107image(quán):浅红色。《仪礼·既夕礼》:“imageimageimage。”郑玄注:“一染谓之image,今红也。”image(bì),裳幅的缘饰。image(xī),裳的下饰。

108 赪(chēnɡ):浅红色。郭璞注:“浅赤。”《诗·周南·汝坟》:“鲂鱼image尾,王室如燬。”毛传:“image,赤也。”image(chēnɡ),同“赪”。

109image(xūn):浅红色。《周礼·考工记·钟氏》:“三入为image。”郑玄注:“染image者,三入而成。”

110 斧、黼(fǔ):礼服上白与黑相间的斧形花纹。郭璞注:“黼文画斧形,因名云。”《书·益稷》:“藻火粉米,黼黻image绣。”孔安国传:“黼若斧形。”陆德明释文:“白与黑谓之黼。”

【译文】

染一次的浅红色称为image,染两次的浅红色称为赪,染三次的浅红色称为image。青色称为葱,黑色称为黝。白与黑相间的斧形花纹称为黼。

6.040 邸谓之柢111

【注释】

111 邸(dǐ):通“柢”,根柢。郭璞注:“根柢皆物之邸。”郝懿行义疏:“邸者,本为邸舍,经典借为根柢,故此释之也。”《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郑玄注:“邸,下柢也,以象骨为之。”

【译文】

根柢称为柢。

6.041 雕谓之琢112

【注释】

112 参见6.028和6.029条。

【译文】

加工玉石称为琢。

6.042 蓐谓之兹113

【注释】

113 蓐(rù)、兹:草席。郭璞注:“《公羊传》曰:‘属负兹。’兹者,蓐席也。”《史记·周本纪》:“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兹者,籍席之名。”

【译文】

草席称为兹。

6.043 竿谓之箷114

【注释】

114 箷(yí):衣架。郭璞注:“衣架。”邢昺疏:“凡以竿为衣架者曰箷。”

【译文】

衣架竿称为箷。

6.044 箦谓之笫115

【注释】

115 箦(zé)、笫(zǐ):用竹篾等编成的床垫。《礼记·檀弓上》:“华而睆,大夫之箦与?”郑玄注:“箦谓床笫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郑玄注:“笫,箦也。”

【译文】

用竹篾等编成的床垫称为笫。

6.045 革中绝谓之辨116,革中辨谓之117

【注释】

116 绝:割断。《韩非子·内储说上》:“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辨(piàn):皮革中断。郭璞注:“中断皮也。”

117image(quàn):郭璞注:“复分半也。”邢昺疏:“复中分其辨名image也。”

【译文】

皮革从中间割开称为辨,割开的皮革再从中间割开称为image

6.046 镂,锼也118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18 锼(sōu):刻镂。郭璞注:“刻镂物为锼。”

【译文】

刻镂物称为锼。

6.047 卣119,中尊也。

【注释】

119 卣(yǒu):一种中型青铜酒器。参见6.010条。

【译文】

卣是一种中型青铜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