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水第十二

【题解】

《释水》也属于地理学范畴,主要解释泉源川流等名称。篇下据词语的性质内容,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4类。本篇共有27条,解释71个词语。

12.001 泉一见一否为瀸1

【注释】

1 见(xiàn): “现”的古字,显现、显露。《易·乾》:“九二:见龙在田。”瀸(jiān):泉水时有时无。邢昺疏:“言此泉其水有时出见有时不出而竭涸者名瀸。”

【译文】

有时出现有时干涸的泉水称为瀸。

12.002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2

【注释】

2 瀱汋(jì zhuó):井水时有时竭。邢昺疏:“此言井或一时有水一时无水者名瀱汋。”

【译文】

井有时有水有时无水称为瀱汋。

12.003 滥泉正出3,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4,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5,穴出,仄出也。

【注释】

3 滥(jiàn)泉:同“槛泉”,涌出的水泉。《诗·大雅·瞻卬》:“觱沸槛泉,维其深矣。”郑玄笺:“槛泉正出,涌出也。”

4 沃泉:由上向下流的泉水。郭璞注:“从上溜下。”县(xuán)出:由上向下流。县,“悬”的古字。

5 氿(ɡuǐ)泉:从侧旁流出的泉水。《诗·小雅·大东》:“有洌氿泉,无浸获薪。”毛传:“侧出曰氿泉。”

【译文】

滥泉,其泉水正出,正出就是向上涌出。沃泉,其泉水悬出,悬出就是由上向下流。氿泉,其泉水穴出,穴出就是从侧旁流出。

12.004 湀辟6,流川。过辨,回川7

【注释】

6 湀(ɡuǐ)辟:直通流淌的水流。郭璞注:“通流。”邢昺疏:“湀辟者,则通流大川之别名也。”

7 过辨,回川:回旋流淌的水流。郭璞注:“旋流。”邢昺疏:“回,旋也。言川水之中有回旋而流者名过辨。”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湀辟是直通流淌的水流,过辨是回旋流淌的水流。

12.005 灉8,反入。

【注释】

8 灉(yōnɡ):自黄河主道流出又流回主道的水。郭璞注:“即河水决出复还入者。河之有灉,犹江之有沱。”

【译文】

灉是自黄河主道流出又流回主道的水。

12.006 image,沙出9

【注释】

9image(tān):同“滩”,水中沙堆。郭璞注:“今江东呼水中沙堆为image。”

【译文】

image是水中沙堆。

12.007 汧,出不流10

【注释】

10 汧(qiān),出不流:汧,水泉流出而停积为沼泽的地方。郭璞注:“水泉潜出便自停成污池。”邢昺疏:“《地理志》云:扶风汧县:‘雍州弦蒲薮。汧出西北入渭。’以其初出不流,停成弦蒲泽薮,故曰‘汧出不流’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汧是水泉流出而停积为沼泽的地方。

12.008 归异,出同流,肥11

【注释】

11 归异,出同流,肥:邢昺疏:“谓小水支分归入大水则异,其泉源初出则同流者,名肥。”

【译文】

归向不同而出自同一源头的水流称为肥。

12.009 image12,大出尾下。

【注释】

12image(fèn),大出尾下:image,从地下深处喷涌而出的泉水。邢昺疏:“尾,犹底也,言源深大出于底下者名imageimage,犹洒散也。”

【译文】

image是从地下深处喷涌而出的泉水。

12.010 水醮曰厬13

【注释】

13 厬(ɡuǐ):干涸。郭璞注:“谓水醮尽。”邢昺疏:“醮,尽也。凡水之尽皆曰厬。”

【译文】

水干涸称为厬。

12.011 水自河出为灉14,济为濋15,汶为image16,洛为波17,汉为潜18,淮为浒19,江为沱20image为洵21,颍为沙22,汝为image23

【注释】

14 灉(yōnɡ):即古汳(汴)水流经河南商丘虞城的一段。又作雝水,后堙。

15 濋(chǔ):济水的支流,在今山东定陶一带。

16image(chǎn):汶水支流。在今山东宁阳东北。

17 波:洛水支流,或以为即门水。在今河南境内。郝懿行义疏:“《水经注》云:‘洛水又东,门水出焉。《尔雅》所谓洛别为波也。’是郦以门水即波水。”

18 潜:汉水支流,即今湖北潜江县东南部的芦洑河。

19 浒:淮水支流,或以为即游水。郝懿行义疏:“《水经注》云:‘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引《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称者也。’是游即浒也。”

20 沱(tuó):长江支流,在今四川境内。

21 洵:image(ɡuō)水支流,在今山西太原境内。

22 沙:颍水支流。古颍水在流经今河南周口时分流为沙水,经淮阳南向东南流至今安徽怀远南注入淮河。今大部已堙。

23image(fén):汝水支流。即今河南境内的沙河。

【译文】

从黄河流出的支流称为灉,从济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濋,从汶水流出的支流称为image,从洛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波,从汉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潜,从淮河流出的支流称为浒,从长江流出的支流称为沱,从image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洵,从颍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沙,从汝水流出的支流称为image

12.012 水决之泽为汧24,决复入为汜25

【注释】

24 汧(qiān):疏导水道流到河泽的水。郭璞注:“水决入泽中者亦名为汧。”

25 汜(sì):由干流分岔流出又流回到干流的水。郭璞注:“水出去复还。”

【译文】

疏导水道流到河泽的水称为汧,由干流分岔流出又流回到干流的水称为汜。

12.013 “河水清且澜漪”,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26

【注释】

26 “河水”四句:《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孔颖达疏:“猗,皆辞也。《释水》云:‘“河水清且澜猗”,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李巡云:‘分别水大小曲直之名。’郭璞曰:‘澜言涣澜也,沦言蕴沦也,径言径涏也。’涟、澜虽异而义同。此诗涟、沦举波名直,波不言径而言直者,取韵故也。”《伐檀》下二章有“河水清且直猗”、“河水清且沦猗”。

【译文】

“河水清且澜漪”,大水波称为澜,小水波称为沦,直水波称为径。

12.014 江有沱,河有灉,汝有image27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7 江有沱,河有灉,汝有image:参见12.011条。

【译文】

长江有支流沱水,黄河有支流灉水,汝水有支流image水。

12.015 浒28,水厓。

【注释】

28 浒:水边之地。郭璞注:“水边地。”《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毛传:“水厓曰浒。”葛藟(ɡé lěi),一种蔓生植物。

【译文】

浒是水边之地的意思。

12.016 水草交为湄29

【注释】

29 湄(méi):水和草相接的地方。《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孔颖达疏:“谓水草交际之处,水之岸也。”

【译文】

水和草相接的地方称为湄。

12.017 “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为厉。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厉30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30 “济(jì)有深涉”九句:《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济,渡河。涉,徒步渡水。揭,提起衣服。繇,通“由”,从。

【译文】

“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揭是提起衣服。连衣渡河称为厉。从膝盖以下的水中渡河称为揭,从膝盖以上的水中渡河称为涉,从腰带以上的水中渡河称为厉。

12.018 潜行为泳31

【注释】

31 潜行为泳:郭璞注:“水底行也。”

【译文】

没入水中游渡称为泳。

12.019 “泛泛杨舟,绋缡维之。”“绋,image也。缡,image32。”

【注释】

32 “泛泛杨舟”六句:《诗》及毛传文。《诗·小雅·采菽》:“泛泛杨舟,绋image维之。”毛传:“绋,image也。imageimage也。”image(lǜ),同“image”。绋(fú)、image,粗绳索。缡(lí),通“image”,缆绳。image(ruí):缆绳。

【译文】

“泛泛杨舟,绋缡维之。”绋是粗绳索,缡(image)是缆绳。

12.020 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33,庶人乘泭34

【注释】

33 “天子”四句:造舟,把船并列铺上木板做桥,即今浮桥。维舟,四船维连。方舟,两船相并。特舟,一舟。《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孔颖达疏:“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造舟,中央左右相维持曰维舟,并两船曰方舟,一舟曰特舟。’孙炎曰:‘造舟,比舟为梁也。维舟,连四舟也。’然则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

34 泭(fú):竹木筏。《国语·齐语》:“方舟设泭,乘桴济河。”韦昭注:“编木曰泭,小泭曰桴。”

【译文】

天子把船并列铺上木板做成浮桥渡河,诸侯维连四船渡河,大夫并排两船渡河,士用一船渡河,庶人乘竹木筏渡河。

12.021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35

【注释】

35 “水注川”五句:郭璞注:“此皆道水转相灌注所入之处名。”排序由大到小。郝懿行义疏为使便于理解,重新做了由小到大的排列:“今试倒转其文,则为渎注于浍,浍注于沟,沟注于谷,谷注于溪,溪注于川,上下文义俱顺矣。”川,河流。浍(kuài),小沟。渎(dú),比浍小的沟渠。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注入河流的水流称为溪,注入溪的水流称为谷,注入谷的水流称为沟,注入沟的水流称为浍,注入浍的水流称为渎。

12.022 逆流而上曰泝洄,顺流而下曰泝游36

【注释】

36 “逆流”二句:泝(sù)洄,同“遡洄”。泝游,同“遡游”。《诗·秦风·蒹葭》:“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毛传:“逆流而上曰遡洄,顺流而涉曰遡游。”

【译文】

逆流而上称为泝洄,顺流而下称为泝游。

12.023 正37绝流曰乱38

【注释】

37 正:直。郭璞注:“正,直也。”

38 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孔颖达疏:“水以流为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

【译文】

直切横渡江河称为乱。

12.024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39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39 原:“源”的古字,水源。

【译文】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称为四渎。四渎是四条从发源地流入大海的河流。

12.(1) 水泉40

【注释】

40 郝懿行义疏:“水之原在乎泉,故《释水》之篇先泉后水,又总题曰‘水泉’也。”

【译文】

水泉,解释泉和水的名称。

12.025 水中可居者曰洲41,小洲曰陼42,小陼曰沚43,小沚曰坻44。人所为为潏45

【注释】

41 洲:水中的陆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2 陼(zhǔ):同“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诗·召南·江有汜》:“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毛传:“渚,小洲也。”

43 沚(zhǐ):比陼小的水中小块陆地。《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毛传:“小渚曰沚。”

44 坻(chí):比沚小的水中小块陆地。《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45 潏(shù):人工建造的水中陆地。郝懿行义疏:“人亦于水中作洲,而小不可止住者名潏,水中地也。”

【译文】

水中可居的陆地称为洲,小洲称为陼,小陼称为沚,小沚称为坻。人工建造的水中陆地称为潏。

12.(2) 水中46

【注释】

46 邢昺疏:“此一段释水中之地名也。”

【译文】

水中,解释水中陆地的名称。

12.026 河出昆仑虚47,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注释】

47 虚:“墟”的古字,山的基部。郭璞注:“虚,山下基也。”

【译文】

黄河流出昆仑山下的时候,水的颜色是白的。后汇入一千七百零一条支流,水的颜色就是黄的了。黄河一百里一个小弯,一千里一弯一直。

12.(3) 河曲48

【注释】

48 邢昺疏:“此一段释河源所自及远近曲直之势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河曲,解释黄河源头及河道远近曲直的情况。

12.027 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49

【注释】

49 徒骇,太史,马颊,覆鬴(fǔ),胡苏,简,絜(xié),钩盘,鬲(ɡé)津: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认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今已无可确考。

【译文】

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12.(4) 九河50

【注释】

50 “从《释地》”句:郝懿行义疏:“自周定五年河徙以来,历汉至今,转徙而南,土浅沙浮,溃决难制,禹河故道,日就沉湮,更数百年,殆将不可复识矣。”

【译文】

九河,九条河流的名称。

12.(5) 从《释地》已下至九河皆禹所名也51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51 “从《释地》已下”句:郝懿行义疏:“自《释地》已下,凡四篇,此其总题也。”

【译文】

从《释地》以下至九河都是禹所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