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亲第四

【题解】

《释亲》属于伦理学的范畴,解释有关亲属的名称。篇下据词语的性质内容,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4类。本篇共有32条,解释99个词语。

4.001 父为考,母为妣1

【注释】

1 父为考,母为妣(bǐ):父、母。《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孔安国传:“考妣,父母。”后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译文】

父称为考,母称为妣。

4.002 父之考为王父2,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3,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4

【注释】

2 王父:祖父。郭璞注:“加王者,尊之也。”《书·牧誓》:“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3 曾祖:祖父的父亲。郭璞注:“曾犹重也。”汉班固《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4 高祖:曾祖的父亲。郭璞注:“高者,言最在上。”《礼记·丧服小记》:“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郑玄注:“小宗有四:或继高祖,或继曾祖,或继祖,或继祢,皆至五世则迁。”祢(nǐ),亲庙、父庙。

【译文】

父亲的父亲称为王父,父亲的母亲称为王母。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王父,祖父的母亲称为曾祖王母。曾祖父的父亲称为高祖王父,曾祖父的母亲称为高祖王母。

4.003 父之世父5、叔父为从祖祖父6,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7

【注释】

5 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仪礼·丧服》:“传曰:世父叔父何以期也?与尊者一体也。”

6 从:同宗亲属。《仪礼·丧服》:“从父姊妹。”郑玄注:“父之昆弟之女。”

7 世母:伯母。《仪礼·丧服》:“世母叔母何以亦期也?以名服也。”

【译文】" class="reference-link">【译文】

父亲的伯父、叔父称为从祖祖父,父亲的伯母、叔母称为从祖祖母。

4.004 父之晜弟8,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注释】

8 晜(kūn):同“昆”,兄。《诗·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昆。”毛传:“昆,兄也。”

【译文】

父亲的兄弟先出生的称为世父,后出生的称为叔父。

4.005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父之姊妹为姑9

【注释】

9 “男子先生”五句:郝懿行义疏:“此释兄、弟、姑、姊、妹之亲也。”

【译文】

男子先出生的称为兄,后出生的称为弟。男子称女子先出生的为姊,后出生的为妹。父亲的姐妹称为姑。

4.006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10,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11。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12。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注释】

10 从父晜(kūn)弟:同祖父的兄弟。《仪礼·丧服》:“从父昆弟。”郑玄注:“世父、叔父之子也。”

11 从祖晜弟:同曾祖父的兄弟。《仪礼·丧服》:“从祖昆弟。”郑玄注:“父之从父昆弟之子。”

12 族晜弟:同高祖父的兄弟。《仪礼·丧服》:“族昆弟。”贾公彦疏:“云族昆弟者,己之三从兄弟。”胡培翚正义:“族昆弟者,高祖之玄孙,己之三从昆弟也。”

【译文】

父亲的同祖父的兄弟称为从祖父,父亲的同曾祖父的兄弟称为族父。族父的儿子们相互称为族兄弟,同高祖父的兄弟的儿子们相互称为亲同姓。兄的儿子、弟的儿子相互称为从父兄弟。

4.007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13

【注释】

13 “子之子”七句:郝懿行义疏:“此释子孙之异名也。”

【译文】

儿子的儿子称为孙,孙子的儿子称为曾孙,曾孙的儿子称为玄孙,玄孙的儿子称为来孙,来孙的儿子称为昆孙,昆孙的儿子称为仍孙,仍孙的儿子称为云孙。

4.008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14,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14 王姑:祖父的姐妹。郝懿行义疏:“王姑者,从王父而得尊称也……曾祖王姑、高祖王姑,其义并同。”

【译文】

祖父的姐妹称为王姑,曾祖祖父的姐妹称为曾祖王姑,高祖祖父的姐妹称为高祖王姑。父亲的同祖父的姐妹称为从祖姑,父亲同曾祖父的姐妹称为族祖姑。

4.009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15,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16,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17

【注释】

15 王母: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孔颖达疏:“王母,祖母也。”

16 从祖母:父亲的同祖父兄弟之妻。

17 族祖母:即族母。郝懿行义疏:“‘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者,上云‘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故其妻为族祖母也。本为族母,言祖者,亦如从母言从祖母之例。”

【译文】

父亲的同祖父兄弟的母亲称为从祖王母,父亲的同曾祖父兄弟的母亲称为族祖王母。父亲的兄长的妻子称为世母,父亲的弟弟的妻子称为叔母。父亲的同祖父兄弟的妻子称为从祖母,父亲的同曾祖父兄弟的妻子称为族祖母。

4.010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18

【注释】

18 “父之从祖祖父”二句:郝懿行义疏:“族曾王父母,即己之从曾祖父母也。”

【译文】

父亲的从祖祖父称为族曾王父,父亲的从祖祖母称为族曾王母。

4.011 父之妾为庶母19

【注释】

19 庶(shù)母:父亲的妾。《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郑玄注:“庶母,父之妾也。”鞶(pán),革制的囊。

【译文】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

4.012 祖,王父也。晜,兄也20

【注释】

20 祖,王父也。晜,兄也。郝懿行义疏:“此覆释上文之义。”

【译文】

祖父就是王父,晜就是兄。

4.(1) 宗族21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1 宗族:指同宗亲族。邢昺疏:“此别同宗亲族。”郝懿行义疏:“题上事也。”

【译文】

以上解释同宗亲族一类的名称。

4.013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22

【注释】

22 “母之考”四句:郭璞注:“异姓故言外。”

【译文】

母亲的父亲称为外王父,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王母。母亲的祖父称为外曾王父,母亲的祖母称为外曾王母。

4.014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23

【注释】

23 “母之晜弟”二句:邢昺疏:“舅者,孙炎云:‘舅之言旧,尊长之称。’”

【译文】

母亲的兄弟称为舅,母亲的同祖兄弟称为从舅。

4.015 母之姊妹为从母24,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25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4 从母:母亲的姐妹,即姨母。《仪礼·丧服》:“从母丈夫妇人报。”郑玄注:“从母,母之姊妹。”

25 女子子:女儿。

【译文】

母亲的姐妹称为从母,母亲的姐妹的儿子称为从母兄弟,母亲的姐妹的女儿称为从母姊妹。

4.(2) 母党26

【注释】

26 母党:指母方亲族。邢昺疏:“此一节别母之族党也。”

【译文】

以上解释母方亲族一类的名称。

4.016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27

【注释】

27 “妻之父”二句:郝懿行义疏:“舅、姑皆尊老之称,加外者,别之也。”

【译文】

妻子的父亲称为外舅,妻子的母亲称为外姑。

4.017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28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28 “姑之子”四句:郭璞注:“四人体敌,故更相为甥。甥犹生也。”体敌,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尊卑。

【译文】

姑姑的儿子称为甥,舅舅的儿子称为甥,妻子的兄弟称为甥,姐妹的丈夫称为甥。

4.018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29。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30

【注释】

29 同出:都已出嫁。郭璞注:“同出,谓俱已嫁。”

30 私:姐妹的丈夫。邢昺疏引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诗·卫风·硕人》:“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毛传:“姊妹之夫曰私。”

【译文】

妻子的姐妹已出嫁的称为姨。女子称姐妹的丈夫为私。

4.019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31。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32,谓出之子为离孙33,谓侄之子为归孙34。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注释】

31 出:姐妹出嫁所生,指外甥。郝懿行义疏:“出者,《释名》云:‘姊妹之子曰出,出嫁于异姓而生之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杜预注:“姊妹之子曰出。”孔颖达疏:“言姊妹出嫁而生子也。”

32 侄:女子称兄弟的儿子为侄。《仪礼·丧服传》:“侄者何也?谓我姑者,我谓之侄。”

33 离孙:外甥的儿子。郝懿行义疏:“‘谓出之子为离孙’者,离犹远也。《释名》云:‘言远离己也。’”

34 归孙:女子称侄子的儿子为归孙。郝懿行义疏:“‘谓侄之子为归孙’者,《释名》云:‘妇人谓嫁曰归,侄子列,故其所生为孙也。’”

【译文】

男子称姐妹的儿子为出。女子称兄弟的儿子为侄,称外甥的儿子为离孙,称侄子的儿子为归孙。女儿的儿子称为外孙。

4.020 女子同出35,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36

【注释】

35 同出:同嫁一夫。郭璞注:“同出,谓俱嫁事一夫。”

36 先生为姒(sì),后生为娣(dì):郝懿行义疏:“娣、姒即众妾相谓之词,不关嫡夫人在内。”

【译文】

女子同嫁一夫,称先出生的为姒,后出生的为娣。

4.02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37

【注释】

37 弟之妻为妇:郭璞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译文】

女子称兄长的妻子为嫂,称弟弟的妻子为妇。

4.02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38,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38 长(zhǎnɡ)妇:兄长的妻子。稚妇:弟弟的妻子。

【译文】

兄长的妻子称弟弟的妻子为娣妇,弟弟的妻子称兄长的妻子为姒妇。

4.(3) 妻党39

【注释】

39 妻党:指妻方亲族一类的亲属关系。邢昺疏:“此一节别妻之亲党也。”

【译文】

以上解释妻方亲族一类的名称。

4.02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译文】

妇女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姑、舅如果在世,就称为君舅、君姑;姑、舅如果去世,就称为先舅、先姑。称丈夫的庶母为少姑。

4.024 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译文】

丈夫的兄长称为兄公,丈夫的弟弟称为叔,丈夫的姐姐称为女公,丈夫的妹妹称为女妹。

4.025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40

【注释】

40 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郝懿行义疏:“嫡妇、庶妇者,嫡,正也;庶,众也。”

【译文】

儿子的妻子称为妇:正妻称为嫡妇,众妾称为庶妇。

4.026 女子子之夫为婿。

【译文】

女儿的丈夫称为婿。

4.027 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41

【注释】

41 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邢昺疏引《白虎通》云:“婚姻者何谓?昏时行礼故曰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译文】

女婿的父亲称为姻,媳妇的父亲称为婚。

4.028 父之党为宗族42,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42 党:亲族。《礼记·杂记下》:“有服,人召食之,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郑玄注:“党,犹亲也。”

【译文】

父亲的亲族称为宗族,母亲与妻子的亲族称为兄弟。

4.029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婿相谓为亚43

【注释】

43 亚:“娅”的古字,姐妹丈夫的互称,俗称连襟。《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image仕。”毛传:“两婿相谓曰亚。”

【译文】

媳妇的父母,女婿的父母,相互称为婚姻。姐妹的丈夫相互称为亚。

4.030 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44

【注释】

44 “妇之党”二句:郭璞注:“古者皆谓婚姻为兄弟。”

【译文】

媳妇的亲族称为婚兄弟,女婿的亲族称为姻兄弟。

4.031 嫔45,妇也。

【注释】" class="reference-link">【注释】

45 嫔(pín):有妇人美称的意思,引申用为已死妻子的美称。《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郑玄注:“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

【译文】

嫔是对已死妻子的美称。

4.032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译文】

称我舅的人,我称他为甥。

4.(4) 婚姻46

【注释】

46 婚姻:指夫妇婚姻之类的亲属关系。邢昺疏:“此别夫妇婚姻之名也。”

【译文】

以上解释夫妇婚姻一类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