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周

    东周是中国历史上重大变革的时代,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继进行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大繁荣。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完善的时期,此时的各诸侯国展开了更为残酷的兼并战争,并最终被秦国所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无论在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周平王是西周幽王之子,母亲是幽王的正室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儿)。姓姬,名宜臼,东周第一位国王,公元前770~前720年在位。

    周平王姬宜臼在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但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

    有一天,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与母亲申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卫、晋、秦、郑、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镐京经过战乱,宫室残破,王畿荒芜,一时难于恢复,且犬戎仍散居镐京附近,对周室构成严重之威胁。而洛邑自经周公营建为东都以来,已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其地位仅次于西都镐京。于是平王乃决心将都城东迁。

    公元前770年,平王由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护送,入于洛邑之王城,并以之为首都。此后的周朝便被称为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十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

    宜臼东迁时,因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哪里就归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

    姬宜臼一度委任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实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子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史称“周郑交质”。

    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