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削藩之战

    唐宪宗李纯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宪宗在位的十五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而且在平叛过程中,唐朝统治者大封节度使等一系列藩镇,使得全国基本上处于藩镇割据状态。在唐德宗时,藩镇更为嚣张跋扈,视中央政权如无物。因此,唐宪宗登基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削藩战争。

    唐宪宗先后平定了杨惠琳的叛乱、剑南西川的叛乱、镇海叛乱、义武的叛乱、张伯靖的叛乱,收复魏博六州、淮西、成德,平定淄青。至此,宪宗削藩获得重大胜利,结束了自代宗以来六十年时间里,藩镇跋扈、自己任命官吏、不供赋税的情况。

    宪宗削藩的现实结果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宪宗的削藩最终还是失败的。自宪宗死后,藩镇便失去了强有力的约束力,再加上穆宗对待藩镇的策略错误,导致各个藩镇又重新开始了割据。

    这些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宪宗当时的削藩政策出现了偏差:一味地强调武力削藩,而忘记了寻找和解决藩镇割据的最为根本原因——唯有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才能够彻底洗清藩镇这股割据势力。

    宪宗削藩之战准确地讲是不彻底的,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的削藩战争对于李唐王朝和社会来说却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宪宗的削藩结束了自代宗以来六十多年间藩镇割据的状况,使全国至少在名义上得到了统一,也很好地打击了藩镇的势力。虽然最后藩镇依旧是没有被控制住,但是至少没有像德宗时期那么危险和声势浩大了。也正是因为宪宗的强硬削藩,李唐王朝保留了余下一百多年的统治。同样也使得社会大环境较为安定,促进了文化和科学事业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