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博学多才的和尚皇帝

    南朝时期,梁的开国皇帝是个马上皇帝,也是个喜欢做和尚的皇帝。他就是有名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萧衍原来是南朝齐的官员,后来逼齐的皇帝“禅让”,自己建立了梁。萧衍做皇帝时间长达四十八年之久,是南朝在位皇帝最久的一位。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衍在位颇有政绩,然而在位晚年时期爆发了“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萧衍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

    政绩显著

    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冬夏春秋,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以至于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figure_0176_0100

    梁武帝像

    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良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中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政令执行起来后,梁的官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看破红尘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猜疑心也颇重,忌惮开国元勋。在梁朝的功臣当中,就数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范云在建国伊始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病死。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格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但他的照顾却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让他备受刺激。萧衍的六弟萧宏和次子萧综对于萧衍的恩惠没有丝毫的感恩,反而叛变、作乱。他们两人给萧衍的这两次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也许这正是他后来当和尚的主要原因。

    在梁朝建国伊始,萧衍就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萧衍老年以后,特别是遭遇了上面两次事件后,萧衍看破了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和尚皇帝

    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

    萧衍下达了这个命令后,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表示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从这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公元527年,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并讲解《涅盘经》。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萧衍还俗;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又用二亿钱将其赎回;公元547年,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朝廷出资一亿钱将其赎回。

    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北齐皇帝高洋之父)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

    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兴,封王,封大将军,派军队接应。朝中有的大臣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后来,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都城,此时的侯景已经元气大伤,然而守城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于是出现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浃背,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又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反而安慰他说:“你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供应。不久,萧衍被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