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治未病——中医的预防医学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不是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果病已产生再去治疗,这岂不是太晚了吗?

    alt

    alt

    预防比治疗重要,所以治未病,即防止疾病的发生,远比生病后再予以治疗要重要得多。

    一、未病先防

    在机体尚未生病之前,就要做好未雨绸缪的打算,注重养生,主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活动以避免寒气的侵袭,阴居以避暑邪。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秽浊之气,防止病邪侵袭。其他养生措施还有保持心情愉快、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劳逸适度、适当服用一些补益的药物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禽戏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术,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

    alt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劳逸适度,可以保证气血旺盛,精神饱满,身体强健

    alt

    虎形

    alt

    猿形

    alt

    熊形

    alt

    鹿形

    alt

    飞鸟形

    二、已病早治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早治防变,是在疾病刚表现出来,比较轻浅时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使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而不再继续发展。否则如“扁鹊三见蔡桓公”的故事描写的那样,悔之晚矣。据说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即告诉蔡桓公他有病在肌肤需要治疗,蔡桓公不以为然,反嘲笑扁鹊;第二次见到蔡桓公,告诉他,他的病情已经加重了,已深入到血脉了,需要尽快治疗,但蔡桓公仍不当一回事;第三次见到蔡桓公,告诉他说病已到肠胃,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五天后,扁鹊再见蔡桓公,见了面扭头就走,别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蔡桓公的病已深重,无法治疗。不久蔡桓公果然病倒,不治身亡。因此,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要把疾病消灭在初始的萌芽状态。

    alt

    ●扁鹊三见蔡桓公,准确预测了蔡桓公的疾病发展趋势

    三、既病防变

    疾病发生了以后,要防止疾病发生传变,连累到其他脏器组织。如伤风感冒,只要及时治疗很快就可以消除,但如果以为伤风感冒不是什么大病,不去治疗,往往会向里传变,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高热、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等危重证候。这种轻病变重的现象,是忽视既病防变原则的恶果。

    因此在疾病治疗中要做到“病未发,防微杜渐;病既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劳复。”

    alt

    ●既病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