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津液

    一切生命活动均源于水。津液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没有“水”——津液,就没有生命。《黄帝内经》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指出了津与液的性质、分布部位及功能的区别。

    alt

    中医所说的“津液”就是指正常人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水液,包括唾液、胃液、肠液、泪液、鼻涕等。

    alt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人自从出生以来,就要从自然界摄取水和食物,才可以生存下去。水除了可以单独地摄入以外,还可以通过食物而摄取。饮食是津液生成的源泉,人体对水的吸收利用有一个过程。饮食进入胃中后,经胃腐熟,吸收了部分的水液。胃将初步处理后的饮食物下传至小肠,小肠主津,通过它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吸收了大部分水液,然后将食物残渣下传至大肠。大肠主液,将食物残渣中的剩余水液再吸收后,食物残渣就形成了大便,排出体外。

    alt

    被吸收后的水液还不能够被人体所利用,尚需脾胃的加工。脾运化水湿,即可以将水饮中的精微部分分离出来,吸收后通过脾的升清功能,将这些精微物质上输到肺,同时也将剩余的水液上输到肺。可见脾在津液代谢过程中起着类似于“水泵”的作用。如果脾不能将多余的水液及时运走,则水液在体内积聚,就会形成腹水、胸腔积液,或生痰成饮等。

    水液通过脾的运化后,最终“上归于肺”。在肺的呼吸作用下,水液被输布到了全身,一部分水液向上向外传输,外达皮毛,部分多余的水液最后以汗和呼气的形式排出体外,这是肺的呼气运动所产生的效果,中医称之为肺的宣发作用;大部分水液在肺吸气的作用下向下传输至肾,成为尿液生成的源泉,这种作用中医称之为肺的肃降功能。因为水液通过肺来灌溉濡养全身的组织、器官,故中医又称肺为“水之上源”。若肺失宣发或肃降,水液不能外达则会无汗,不能下输则出现无尿,或小便不利,甚则水肿等。

    alt

    水液下输至肾后,在肾中阳气的作用下,再次经历了“升华”过程,将下输至肾的水液中剩余的营养成分进行重新吸收,再通过三焦这个通道上输到肺而布散全身。另外还将机体代谢后的废物排泄至水液中,最终形成尿液,下输至膀胱暂时贮存,达到一定量后便排出体外。

    津液在代谢过程中,依赖于诸多脏腑组织器官的协同作用,其中尤以脾、肺、肾最为重要。各有关脏腑特别是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均可以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从而破坏体内的津液代谢平衡,导致伤津、脱液等津液不足的病变,或形成水湿、水肿、腹水、痰饮等津液环流障碍或水液停滞积聚的病变。

    二、津液的功能

    津液是液态物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所以津液既具有滋润作用,又有濡养作用,内至脏腑筋骨,外至皮肤毫毛,都有赖于津液的濡养。在体表的津液,可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注入各个孔窍的津液,濡润口、眼、鼻等孔窍;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滑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津液还可渗入血脉,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之一,渗入血脉的津液,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另外津液在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垃圾)通过汗、尿等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这个作用受到损害,就会使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在体内积聚,导致疾病的发生。

    此外,人体还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的自我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寒冷时皮肤汗孔闭合,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输膀胱,则小便增多;夏季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小便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则需通过增加饮水补充体内津液。津液通过以上代谢,能有效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alt

    ●津液的作用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