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不佞〔1〕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2〕、荆浩〔3〕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4〕,择居润州〔5〕。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6〕者之拳磊〔7〕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8〕,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于远近。适〔9〕晋陵〔10〕方伯〔11〕吴又予〔12〕公闻而招之。公得基于城东,乃蒙元温相〔13〕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14〕‘独乐’〔15〕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16〕参天,虬枝〔17〕拂地。予曰:“此制不第〔18〕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19〕飞廊〔20〕,想出意外。”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21〕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22〕,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23〕,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24〕,延于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25〕曹元甫〔26〕先生游于兹,主人偕予盘桓〔27〕信宿〔28〕。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29〕可矣。”

时崇祯辛未知秋杪〔30〕,否道人〔31〕暇于扈冶堂中题

【注释】

〔1〕不佞:没有才能的人,谦虚的自称。

〔2〕关仝: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今陕西西安人。他初师从荆浩,后又专心研习唐代名画,画风气势雄浑,染色古朴淡雅,意蕴深长,后人称他的画为“关家山水”。

〔3〕荆浩:五代后梁著名画家,五代后隐居太行山,今河南济源人。最擅长全景山水画,风格自成一家,被后人赞誉冠盖唐宋山水。他提出了绘画艺术中的“六要”,为后人习画给予理论指导。

〔4〕吴:今江苏。

〔5〕润州:今江苏镇江。

〔6〕勾芒:传说中管理林木及农事的春神,又称芒神,木神。

〔7〕拳磊:用拳头大小的石块垒成的石堆。

〔8〕壁:墙壁,陡峭的山体。本处特指一种假山造型。

〔9〕适:正好,恰好。

〔10〕晋陵:今江苏常州。

〔11〕方伯:一种官位名称,明清之时用作称呼布政使。

〔12〕吴又予:吴玄,字又予,明万历年间进士,曾在江西做布政使。

〔13〕温相:元代蒙古族人,曾担任集庆军节度使。

〔14〕司马温公:指司马光,去世之后被朝廷追封为温国公。

〔15〕独乐:司马光在洛阳建造了一座园林,名为独乐园。这里用“独乐”指代独乐园。

〔16〕乔木:泛指树干高大的树种,树干高度通常在6米以上,树干和树冠区分明显。如松树、白桦、玉兰等。

〔17〕虬枝:虬,四爪龙;虬枝指盘曲起来像龙一样的树枝。

〔18〕不第:不但。

〔19〕篆壑:像篆体字一样弯曲的沟壑。

〔20〕飞廊:悬于半空或架于水上的长廊。

〔21〕自得:自己体会到。

〔22〕小筑:规模比较小的园林,或者指体积不大的建筑物。

〔23〕蕴奇:藏于心内的一些奇特的好想法。

〔24〕中翰:官位的一种称呼,指内阁中书,明清时这种官吏主要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编撰、拟写、记录、翻译、缮写等。

〔25〕姑孰: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26〕曹元甫:名履吉,号根遂,今安徽当涂人。明万历年间进士,生卒年月无从考证。

〔27〕盘桓:在某处逗留。

〔28〕信宿:在一个地方连住两晚。

〔29〕冶:原意是熔炼金属类物质,这里指开创、造就。本句是指园林设计师在造园的过程中,要把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结合起来,建成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园林。

〔30〕杪:原指树枝末梢部位,此处指文章末尾。

〔31〕否道人:计成,号否道人。

【译文】

我年少之时,以擅长绘画出名,同时也对一些新奇事物颇具探索精神,最喜欢关仝和荆浩二人山水画中雄浑气壮、着色古淡的意趣,因此作画的时候常模仿这种风格。

我曾经在燕京(今称北京)、湖南、湖北等地方游览,人到中年之时,便选择在家乡江苏润州定居。润州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四围青山丽水美不胜收。本地一些喜好建造园林的雅士,常常把一些形状奇巧的山石放置在竹林树木之中,做成人工假山。我碰巧看到了,不禁为之一笑。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发笑?”我说:“常听说世上有了真的才有假的,我们为何不参照那些真山的形状来造山,而要弄出像迎春神时石头堆一样的假山呢?”有人就问我:“你能用大石块叠成假山吗?”借着这个机会,我当场给他们叠成了一座陡峭的“山”。所有看到的人都赞叹:“太像一座漂亮的真山了!”从那个时起,我能叠山的才能被很多人知道了。

恰巧,常州有做过布政使的吴又予公闻我的名来邀。他在城东面得来一块可造园的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老宅子,占地十五亩。吴又予告诉我:“这里的十亩地用作建房屋,剩余五亩之地,用来造园,你可以模仿当年司马光独乐园的样子建造。”我勘察了一下地基的势态,发现这里的地势非常高,而邻近的水源却很低深,地基上有高入云霄的老乔木,也有盘曲的树枝垂在地上。我建议说:“根据此地的地基情况,造园的时候要用叠石垒山来增高一些地方,同时应把一些低洼之处挖得更深,那些乔木要错落有致地安插在山腰之上,盘曲交缠的树根之间应放上石块,如此一来山水画般的意境就呈现出来了;然后在有水的池塘旁边建造亭台,让参差不一的亭台之影映于水上,再挖凿一些弯曲回环的沟壑,搭建一些悬于空中的走廊,建成之后这里的意境将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园子造好后,吴又予非常愉悦地说:“从进门起到出门止,这个园子不过四百步,可是我认为江南的美景,我这园子都一一呈现了。”除此之外,我又接到几个小点的工程,尽管都是方寸之间的小地方,但能把心中蕴藏的一些奇思妙想发挥出来,我自己也乐在其中。

后来,中书大人汪士衡也请我在江苏銮江的西边建造一座寤园,寤园建成后非常符合一些士大夫的志趣,因此这座园子和吴又予的园林一起,驰名大江南北。在建造寤园的间隙,我把一些图纸和文稿整理了一下,集成一本叫《园牧》的书。姑孰的曹元甫到寤园来游玩,园主和我一起陪着他在这里逗留了几天。曹先生对寤园赞许有加,说眼前看的如同是荆浩、关仝的山水佳作一般,于是就询问什么时候能把造园的方法撰写成文。我当时把绘制的样图给他看。曹先生说:“这样的书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见过,为何起名叫园‘牧’呢?这是你独创的,把它改成‘冶’才合适。”

崇祯四年(1631年)秋末,否道人空闲时写于扈冶堂

【延伸阅读】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明万历年间人,祖居今天江苏苏州的同里镇。他生于公元1582年,逝世年份已无从考证。计成家世并不显赫,少时生活可算富足,不过中年时不知何故日渐落魄。在众多明代才子中,他算不得出色的,却以其在园林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名垂千古。

他少年之时,便对园林建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更是“逃名丘壑中”,彻底投身到园林建造这一行业。此举契合他的精神理想追求,又保障了经济生活。在五十三岁的时候,他综一生所学,著成《园冶》一书。此书把中国园林建造的精髓理念尽收其中,总结并提出了很多独具心裁的造园观点。计成把中国国画构图写意的方法,用到了园林建造之中,诗情画意在园林之中皆尽生色,意境悠远。

计成也是一个能诗擅画的才子,他用“骈四俪六”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园冶》这部书。该书措辞雅丽,描述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名家杂论】

如果说有一种艺术形式,用立体的方式把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呈现出来,那就非中国古典园林莫属了。园林这种奢侈艺术是一般人玩不起的,它要求的条件非常特殊。首先要有财力支持;其次要有风雅情怀,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最早的园林起于帝王之家。商周之时,王公贵族们常以狩猎为乐事,于是在那些山水秀美、动物出没的区域里修建园囿。皇族待的地方,虽然为狩猎之用,也要细致规划,如此一来,以自然山水为骨的园林建造理念便初步形成。之后,造园乐事开始被民间风雅豪绅所喜,逐渐普及。秦汉之时,皇室修建的园林开始以山水为范,形成一林三山的园林模式。当时最出名的是汉武帝时期所建的上林苑。魏晋时期,文人们避乱世尚清淡雅致的生活,对于山水之趣尤为热爱,这种观念也渗入到园林建造之中。此后,文人雅士争相建造山居别业。隋唐时期,以王维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把诗文书画理念,也融入到园林艺术中。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白莲庄”,都把建筑之美和诗画之美相结合,为园林别业中的无上佳品。

明朝中后期,以江南为重心的园林建造大量兴起。苏杭、扬州等地成为私家园林的汇集之地。一些具有诗画素养的造园家,在这些园林设计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总结前人经验,把诗、画、园林融为一体,每个园林都是当时文人风雅精致生活的投射,用立体的形式展现着中国文人的至高审美追求。计成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东第园、寤园和影园,名噪一时,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