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造论

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处,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那些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起来,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巧而得体”的含义。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1〕,独〔2〕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公输〔3〕巧,陆云〔4〕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5〕哉?若匠惟雕镂〔6〕是巧,排架〔7〕是精,一架一柱,定〔8〕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9〕呼之,甚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10〕,未可拘率〔11〕。假如基地偏缺,邻嵌〔12〕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为进多少?半间一广〔13〕,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4〕,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15〕之高下,体形〔16〕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17〕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18〕,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19〕,匪〔20〕得其人,

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21〕公焉。

picture

房屋建造必备工具(一)

【注释】

〔1〕鸠匠:鸠,古代一种交通工具;鸠匠指建筑工匠。

〔2〕 独:难道,岂不。

〔3〕公输: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鲁班,被尊为木匠祖师。据记载,他能够用竹木做成风筝,在天上飞三天而不落。也曾制造出用于战争的云梯。

〔4〕陆云:字士龙,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登台赋》中,他对建楼阁的一些技术作了很详细的说明。

〔5〕 执斧斤者:斤,用来砍伐木材的刀;斧即斧子。这里指用刀斧做工的工匠。

〔6〕 雕镂:精心地雕刻装饰。

〔7〕 排架:把木质构架组合起来。

〔8〕定:固定起来,不再变化。

〔9〕无窍之人:不知道随机应变、合理趋避的人。

〔10〕 合宜:和主人的要求相符合,能够合理地利用材料、地基的形状。

〔11〕拘率:过于拘泥某种固定形式,或者太随意草率。

〔12〕邻嵌:邻,靠近。嵌,填进空隙之中。这里是说在布局园林的时候,应该以地形特点来规划,把地形的特点充分利用好。

〔13〕广:一种紧贴山崖建造的房子,只有一个坡顶,也叫披厦。

〔1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巧妙地因地制宜,借助可以利用的景色;要让园内建筑物的高低大小、形状式样都合适。

〔15〕 基势:地基的形态。

〔16〕体形:园林的地势形态。

〔17〕 绀宇:寺庙。

〔18〕 町畽:町,田间的小径。畽,指村庄。町畽指代田野。

〔19〕体宜因借:在建造园林的时候,根据主人的意思、地理形势以及修建的时间来规划,要懂得借用和引入可提升园林美感的景物。

〔20〕 匪:通“非”。

〔21〕 好事者:指喜好建造园林的人。

picture

房屋建造必备工具(二)

picture

宋法式合柱鼓卯图

【译文】

如今人们建屋造房,都是依工匠之言施工,难道这些人对“三分匠,七分主人”的俗谚闻所未闻吗?这里所说的“主人”,不是指房子的主人,而是指会整体规划,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给予指导的设计师。

春秋时鲁班可以制作精巧的器物、建造架构巧妙的房屋,陆云能够用文字把楼台亭榭布局之美刻画得幽雅动人,他们难道只是一般持刀斧的工匠吗?一般的工匠认为能够雕刻细致就是巧技,按照已成的样式做出准确的构架就算精致了,他们严格按照规定,不妄动哪怕一根梁柱,人们把这样的工匠称为“无窍之人”,也算是非常恰切了。

因此,只要是建屋造房,就一定要勘察地理情况,事先构局谋划,敲定地基设于何处,之后确定需建几进几间,再根据地形的宽窄曲直,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主建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楼阁屋宇的排布,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不可墨守成规,又不能散漫随意。如地基不够整齐,没必要一定修整拼凑成一个整块;在房屋建造上,一定要限制为三间五间,或者规定几进,又有多大意义呢?即便半间小屋建于崖旁,也可具幽雅之趣,这正是“主人之七分”的体现啊!可以说,造园师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发挥了九成作用,那些工匠仅有一成贡献。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座优秀园林的落成,一定要因地制宜,布局巧妙,仅靠一般工匠是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的。即使园林的主人懂得审美,也不可能一个人设计出来,一定要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在他们的主持下,在节约费用的情况下,完成园林建造。

造园艺术中的“因”是指:根据地基的高低不同,对地形进行整修,有些树木遮挡人们欣赏美景的视线,就要把枝条修剪一下;假如园中有溪流婉流,就要设法让其流经石上,石与水相衬,意趣非凡;在适合建造亭、榭的地方,就建造亭、榭;开辟小径不妨选在偏僻幽静的地方,并使其蜿蜒有致,此即为“精而合宜”的意义所在。

造园艺术中的“借”是指:尽管园林分成了内外两个区域,但取景时可不受限,远景、近景可以相互搭配映衬。晴川叠翠,古寺飞悬于半空,只要是可见之景,都可借来为我所用。看到俗不可耐的景色,就要想办法遮挡规避,遇到美景则应尽收园中,无论远处的郊野,抑或村庄,皆可当作园林烟云袅袅的一处风景,这也就是我们说“巧而得体”的含义。

picture

〔清〕郎世宁 宫苑图

这些让园林得体适宜、根据地形巧借景色的工作,假如没有合适的人选来布局规划,并且亲自主持建造,又加之主人吝啬,那么建成美好园林的愿望就成泡影了。即便有像鲁班和陆云一样的能工巧匠出现,又怎么可能建造出流传后世的佳园?我担心这些优秀的园林建造技艺会慢慢消失,所以就把不同的造园图样画出来,附在文后,让那些喜爱园林的人能够细品,并可做造园参考之用。

【延伸阅读】

古时候的建筑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专有,专门负责建设都城、宫殿之类的大工程;还有一类属于民间建造师,为普通老百姓建造居所,或者为那些达官贵人设计建造私家园林。

在正式造园师出现之前,那些头脑聪明、有自己想法的匠人担当了设计图纸和建造的双重工作。后来,私家园林兴起,一些园林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目不识丁的匠人们再也满足不了主人对园林的审美要求。这个时候,一些文人兼设计师开始出现,真正的造园师从匠人中独立出来。他们成为沟通园林主人和一般工人之间的纽带,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并主持建造工作。

当时的造园师收入并不高,但要想在园林建造界有名气,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他们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只有如此,才能和园主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并能着手设计蓝图。比如,生于万历年间的著名园林大家计成、张南桓、文震亨等人,都是文学素养高,又能诗会画的人。

picture

【名家杂论】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造园师交往的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而且他们的工作只管设计指挥,不必在工地上搬抬挪运地流汗,表面上看,他们应该过得非常逍遥自在。事实情况并不如此,即使再出名的造园师,在那个时代也属于工匠之流,地位仅高于人所不屑的商人;收入上,因为园林主人要和造园师沟通协商,造园师的吃住都由主人提供,所以酬金也不算多,只比一般工匠高些罢了。

地位不高,收入也不多,造园师的工作却不是坐在雕梁画栋的房中,随意在图纸上勾画就可以了。首先,造园师要和园林主人沟通,了解主人的喜好,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反复修改蓝图。如果不幸碰到了固执己见的主人,他们还要完全摒弃自己的设计思路,听从主人的意思。据传明代著名建造师张南桓就曾经碰到一位不懂审美,非得按自己意思建园的东家,后来园林建成,张南桓每次从那里经过,都要喃喃自语一番:“这一定不是张南桓建的,这一定不是张南桓建的。”

即使得到东家的信任,可以放手设计,造园师的工作也不那么轻松:门梁使用哪种结构、窗子用何种图式、地上铺什么砖、院子里栽种什么花草,这些都要在建园之初一一谋划好。此外,在造园师这一行当里,有三条规矩必须遵守,否则会坏了名声:一是保证园林具富丽之态,还要尽力节省资金;二是物尽其用,必须利用好所有材料;三是对园林审美的要求永无止境,要精益求精。三个要求都做到了,才能算得上是一流的建造师。在今天看来,这三种要求也是非常合理但又非常难做到的。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在唐朝时,是诗人陆龟蒙的宅院。到了元代,被改建为大宏寺。公元1509年,明弘治年间的进士王献臣官场失意,退而归隐到苏州。他决意在山水园林之中消遣余生,于是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文征明帮自己设计了一张园林蓝图。历经十六年,园子得以竣工。王献臣很喜欢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所说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于是依此为该园取名拙政园。

文征明本是吴派书画大家,对江南山水之美有高超的表现手段,他参与设计的拙政园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美感。拙政园不仅是苏州占地面积最大的园林,也是江南园林中的杰出代表。它的布局疏密有致,自然天成。最主要的特点是全园风景以水为主体,人工建筑物分布在池水的周围。各个建筑之间以漏窗、回廊等连接起来,加之园中山石奇巧,古木繁茂,绿竹青翠,花草秀美,整体看来就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美图。

picture

〔明〕文征明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部分)

建成拙政园不久,王献臣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在一次赌博中,把园子输给了一个徐姓人士。后来,在四百多年的岁月里,拙政园一直在更换主人,最悲惨的时候,曾被分成三个部分。它们有时是私家园林,有时成为地方官办公地,有时又变为民居。直到20世纪50年代,三个分割的园区才合为一园,恢复旧名拙政园。

如今拙政园中的建筑,大部分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当作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新修建的,在清朝末年,被分成东、中、西三个不同的小园,东部园区叫“归田园居”,西部园区叫“补园”。拙政园以其集山水园林之大成的设计,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也被后人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苏州留园

苏州留园修建于公元1593年,也就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其主人是一个叫徐泰时的官吏。留园最初的园名为东园。徐泰时逝世后,家道中落,东园也渐渐荒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苏吴县一个叫刘恕的人在东园的故址上重修了此园。当时院内多梧桐、青竹,加之池水澄碧,所以名之“寒碧山庄”。

后历经战乱,但留园幸存于战火之中。清代同治年间,常州人盛康购买了该园,重新修缮加筑,历经数年而完工。盛康根据人们“刘园”的叫法,为园林命名“留园”,这一名沿用至今。清代俞樾在《留园记》中夸赞留园“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留园的占地面积有两万三千多平方米,园中建筑是非常典型的清代风格,厅堂高敞轩丽,建筑艺术精巧无比。园中的庭院深得传统文化幽深雅致之趣,山石奇峻,池水青碧,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美誉。

全园一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人们可以欣赏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风格迥异的景观。园林的西北是堆叠而成的假山区,假山大多为土石山,以黄石为主要石材,风格雄奇古朴。这里土阜曲溪,沿岸栽种着桃柳,土阜之上缀有黄石,枫树满山,待到秋日鲜红一片,不愧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园区东南是一组建筑群,包含了建筑形式中的山房、楼阁、轩馆、亭榭等诸多元素,体现了江南园林卓越的建筑艺术。在园林东部,由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建筑,围成了一处庭院,院子中间有个水池,冠云峰立在水池的北边。园林北部特别开辟了一处盆景园,里面有数百盆盆栽,皆为天下名品绿植。

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其前身是清代的清漪园,是以杭州西湖为范本、借鉴江南园林设计特点建造而成的规模宏大的山水园林,被称为“皇家园林的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皇家行宫景区。在乾隆登基之前,北京西郊一带就已经建起四座规模很大的园林,从海淀一路绵延到香山。美中不足的是,这四座园林并没有通过一个合理的建筑连接起来。几座园林之间,原有个翁山泊,是一片空旷地段。乾隆继位后,决定在翁山泊附近建造一座园林,和其余四个园子连接起来。清漪园建成后,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约四十里的园林区。1860年,清漪园一度被毁,六年之后重建,改名颐和园。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要构景点,其中水面占据整个园区三分之一面积,这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非常难得。它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也有南方园林的灵巧。其中三大特点,被人们赞叹不已。

长廊。江南园林中不乏设计精巧的经典廊建筑,但是像颐和园中长达七百二十八米的长廊,却非常罕见。长廊本身造型优美大气,巧妙地把颐和园各景点连接起来。廊中的绘画作品,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西堤和西堤上别具匠心的桥。西堤原本是一条较窄的长堤,并没有什么用处,可高明的设计者把长堤从中断开,然后在断开处架设了六座造型优美的桥,形成“西堤六桥”景观,并由此产生“六桥烟柳”的佳景。其景致和杭州西湖的苏堤相比,也毫不逊色。

后湖景区。显示出皇家园林建造者的高超布局功力。它用后湖来使万寿山三面环水,这样一来,不但体现出园林的山水之美,还使湖水起到了防火的作用。在干燥的北方,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设计。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由皇家宫室、园林以及寺庙组成,在承德市北部,热河西岸的狭长谷地上。山庄由宫殿区和苑景区组成,苑景区分为山区、湖区和平原区,占地五百多公顷,是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宫苑。山庄内景点众多,当年康熙皇帝亲自定了七十二景,其特点是山中建园,园中有山。在山水之中点缀楼台阁榭、堂斋轩馆等建筑,建筑多达一百余处。和庄严雍容的紫禁城相比,承德避暑山庄摄取了真山真水的本色,又兼有江南和北方的风景,格调朴素淡雅,有山野之趣,因而深得当时的皇室贵族喜欢。

从开工到竣工,整个山庄营造工期长达九十年。这个时间段,正是清朝国力强盛时期,很多能工巧匠被召集到这里,为山庄修建贡献力量。康熙皇帝还亲笔题写了“避暑山庄”四个大字。山庄南部是供皇室成员生活的宫殿区,按照紫禁城的模式建造,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组建而成。正宫是清朝的皇帝在山庄生活和办公的地点;松鹤斋是太后的居所;万壑松风是皇帝批奏折和读书的地方;东宫是皇室举行庆宴大典的地方。

景苑区以水为主,附以山地、平原,把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和北方园林的雄浑开阔之气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中湖区五十七公顷,含九湖十岛,在洲岛之间架设有桥进行连接。湖区东部是平原区,占地面积仅次于湖区,有五十三公顷。南部沿湖有很多人工建筑,其中的万树园最为特殊,它里面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按照蒙古族的习惯,设置了几座蒙古包。如果有北部的少数民族来觐见皇帝,皇帝就会在这里接待他们,并且举行少数民族风俗中的野宴。平原区西边和北边是山岳区,面积最大,有四百二十公顷。那里有燕山的余脉风云岭山系,山间有风景奇险的峡谷,山岩峰岗之上,巧借山林溪泉,建造了四十多处建筑。那些高耸的山峰,正好如同天然的屏风,把西北凛冽的寒风挡在外面,有效调节了山庄的气候。

避暑山庄和其他靠人力造就的皇家园林不一样,它深得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真味,借助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把南北园林的精华集于一处,因而得到了“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