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 山

从皇家宫苑到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有假山的身影,可谓无园不石,无石不园。那些被精心搜集用以叠山的石头,在园林中有了生命力,成为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掇山〔1〕之始,桩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2〕,谅高挂以称竿〔3〕;绳索坚牢,扛抬稳重。立根铺以粗石,大块满盖桩头;堑里〔4〕扫以查灰,著潮尽钻山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5〕,玲珑安巧。

picture

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6〕,妙在得乎一人〔7〕,雅从兼于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乎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8〕,势如排列,状若趋承〔9〕。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10〕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11〕;峰须五老〔12〕,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13〕,路类张孩戏之猫〔14〕;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15〕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16〕;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粗夯〔17〕用之有方;结岭挑之(以)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18〕。有真为假〔19〕,做假成真;稍动天机〔20〕,全叨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注释】

〔1〕掇山:把奇巧的石头叠成假山。掇,选择、拾取的意思。掇山和叠山相比,还包含了选择石头的工序。

〔2〕麻柱:古时候利用杠杆原理,做成了一种叫“桔槔”的起重工具,麻柱就是桔槔的立柱。

picture

〔3〕称竿:即秤杆,横在桔槔上的一根杠杆,也称吊杆或拔杆。

〔4〕堑里:建造假山前挖凿的地基坑穴。

〔5〕瘦漏生奇:人们把太湖石的优美之处总结为四字:瘦、漏、皱、透。石上的孔洞可以相通的,称为“透”;高挑劈立,孤峙没有依傍的叫“瘦”;石上的孔眼四面都是玲珑的称为“漏”;石头表面不平整,起伏多姿的称为“皱”。

〔6〕咫尺山林:指人工建造的山水,尽管占地面积不广,但是能体现出自然界山水的意境。

〔7〕一人:指设计园林的造园师。

〔8〕辅弼:辅佐,帮助。

〔9〕趋承:形容恭敬地向前迎候的样子。

〔10〕岂:古文中用以表示疑问的副词。

〔11〕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炉烛花瓶,指供桌之上的三件物品:香炉、烛台、花瓶,它们的位置一般是香炉在中间,烛台和花瓶分摆左右,呈对称状。刀山剑树,形容水平不高的造园师,在布局园林时把山和树排布得就像笔直的刀剑,显得太死板和机械,没有生机情趣。

〔12〕五老:指五老峰,位于江西庐山南边。

〔13〕窥管中之豹:形容只见局部未见整体。

〔14〕张孩戏之猫:指儿童的“猫捉老鼠”游戏,这里用以形容园林中的道路纵横杂乱,没有规律可循,让人茫然迷惑。

〔15〕酆都:今重庆丰都县。为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是鬼魂聚集的阴曹地府。

〔16〕嶙嶒:形容山高而深邃。

〔17〕粗夯:形容山石粗笨。

〔18〕逗:招引,招惹。此处指花木让人观之引发情思,获得一种自然山水的享受。

〔19〕有真为假:依照自然山水的特点,在园林中造出面积很小的山林景观。此处的“真”指的是从自然中提炼山水的意蕴,在叠山时取真山的韵味,而不苛求形体上相似。

〔20〕天机:自然界的奥秘。

【译文】

开始掇山之前,一定要先把地桩打好,计算桩木的长度,清楚假山地基中土壤的虚实情况。依照地基的形态挖穴立桩,估量山的高度后挂好秤杆;在使用起重工具搬送石头时,一定要把绳索捆绑牢固,起吊放落要保证稳重。修建假山时,要先用粗重的石头垫到最底层,然后再用大块的石头盖住地桩的顶部;在地基的坑中要用石渣和石灰填塞,对于太过潮湿的地基,要全部用石块垫底作为山骨。垒筑假山先用顽劣笨重的石头垫在底部,然后再根据石块纹理,用绘画中的皴法垒筑;这样就能使假山呈现出“瘦”“漏”的奇妙景象,形态玲珑优美,都是巧妙理石的结果。堆叠陡峭的山壁,贵在能体现出突兀凌立之感;叠造悬崖,要保证那些悬空飞挑而出的石头根部结实牢固。人工叠成凿制的山岩、山峦、洞穴,要营造出曲折而深浅难测的感觉;山涧、沟壑、山坡、石矶要力求逼真自然。信步漫游,本来觉得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抬头远眺时,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无限情致。山间的小径弯曲绵延,峰峦秀美而有苍茫古雅之趣。处处都是美丽胜景,咫尺之地尽显自然山林之意韵。虽然这主要是园林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但一半也要得益于园林主人的优雅情趣。如果把一大块石头作为中心主峰放在中间,两边摆插一些石头做劈峰,则主峰要独立而庄严肃威,次峰要体现出左右辅佐映衬主峰的作用,三座山峰在排列方式上要体现出如君臣一般主次趋奉的关系。主石一般忌讳摆放在正中间,不过如果形态确实适合摆放在正中的也可以放,这个情况下两侧的次峰就最好不要了,为什么非得要用次峰呢?现在掇山时,山峰排列得如同供桌上的香炉、蜡烛、花瓶,或者像刀山剑树一样整齐;各座山峰如同五老分立,池塘则凿得四四方方;山下面凿了岩洞就会在上面建造平台,如果东边建了亭子就肯定会在西边造一座榭。堆叠假山只求千孔百洞的形式,如同管中窥豹;园中铺设道路追求犬牙交错,就像小孩像玩捉迷藏;堆出的小山像鱼缸里的石头一样僵硬无趣,大山则像酆都的阴间地狱。现在的人认为这样很风雅,可是传统的造园方法中哪有这样风格的?掇山一定要仿效山水画中的悠远意韵,寄雅情于自然沟壑之中,得意趣于具体的景象之外。在堆叠山峰之前,要先把山麓构造完成,借助自然地势的起伏有致,营造出嶙峋陡险;堆土筑建山冈,不要在乎石头形状是巧是拙。在合适筑台的地方筑台,在合适建榭的地方建榭,邀月助景之美,招云增景之趣;在适合开路的地方开辟道路,花柳满布其间。池塘岸边用石块铺砌,要将粗劣的石头用在真正适合的地方;挑来黄土堆成山岭形状,起伏有致,高低变化。要知道堆土的技巧,需要掌握叠山理石的一些规律。

人工的山水要体现出自然山林的意趣,每处花木都要让人观之动情。要体味真山的意境营造假山,使假山呈现出真山的神韵。垒砌假山虽然需要一些天赋灵性,但更在于人的不断努力。这是园林艺术爱好者及所有志同道合之人必须要知道的。

【延伸阅读】

中国兴起在园林中建假山是在秦汉时期,刚开始是用土堆山,山的气势有了,但没有石头的险峻之趣,于是又发展到了用真石头来建造假山。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开始兴盛起来,对园林建造产生了巨大影响。唐宋时期,在园林中造假山的风气盛行,并且出现了以筑建假山而出名的工匠。

宋徽宗当政时,曾下诏组成花石纲从南方运奇石和花草到北方,从此以后,民间也刮起了赏石建山之风。那些建造假山的工匠被称为“花园子”或“山匠”。到了明代,在宋代假山建造技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甚至出现了“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至高境界。当时的计成、张南阳,明末清初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成为假山建造的宗师级人物。他们从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很多经典理论,使假山叠造艺术臻于完善。除了计成的《园冶》一书,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里,都有和假山叠造有关的叙述。

picture

〔北宋〕米芾 研山图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以假山而著称,是名副其实的假山名园。如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环秀山庄等。

【名家杂论】

从皇家宫苑到私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有假山的身影,可谓无园不石,无石不园。那些被精心搜集用以叠山的石头,在园林中有了生命力,成为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这些本无生命的石块,因为和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相融合,而产生出独特的魅力。有些假山所营造的艺术意境,远远超过了真实的山石,形成了更为高深的审美意味。它饱含造山者对艺术的理解,饱含造山者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出造园者的性情、情怀和品位。假山能使园林具有幽远的情致,所谓“景有尽而意无穷”是也。

苏州的狮子林,因“蓄湖石多作狻猊状,寺有卧云室,立学堂前列奇峰怪石,突兀嵌空,俯仰万变。取佛书狮子座名之,因佛陀说法,称狮子吼,其座谓狮子座。故卧云室旁狮形,巨石形态飞动,以显示为佛陀说法之处,故称狮子林”。假山内涵和佛教中的一些理念的契合,由此可见一斑。

古典园林建造的最高追求,就是将人的某种情怀,以山水建造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超越世俗的境界里静享自然之美。这正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而道家哲学也对古典叠山技法产生了影响,在园林假山的设计中,那些高超的造山师异口同声地强调,山体不可规整,要使山有朝揖之势,石头呈现微茫之静,要把峰回路转、千丘万壑的自然之趣体现出来。这一审美理念,正是尊重万物本性的道家观念。

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1〕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2〕有识〔3〕鉴〔4〕。缘〔5〕世无合志〔6〕,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注释】

〔1〕士大夫:古时把任职居官的人叫“士大夫”。

〔2〕殊:十分,非常。

〔3〕识:知识学问,见识。

〔4〕鉴:艺术鉴别能力。

〔5〕缘:因为。

〔6〕合志:意趣相投,志同道合。

【译文】

在园林中垒砌假山,如果不是士大夫里酷好园林艺术的人,是不可能做的。做这事的人肯定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世上缺少志同道合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欣赏假山,普通人只是在厅堂的前面造出三座山峰,或者在楼阁对面造出一座峭壁罢了。其实只要顺应自然环境,让山势高低错落有致,分散堆叠,疏密适宜,就能构造出优美雅致的景观意境。

picture

picture

【延伸阅读】

园林中的假山,在造景方面非常有优势,它可以构成整个园林的主景,还可以为园林的地形提供一个骨架;它可以分隔园林空间,可以用来布置庭院,可以建在水边保护堤岸,能够在山坡旁边挡土护坡;可以被单独设置成自然式的花台。另外,园中的假山还可以与各处的建筑、道路、植物,一起组合起变化万千的景观,减少人工构造的气息,增加自然之趣。所以说,假山是园林中体现自然山水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叠造要求上来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要把大自然的山水,当作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让假山体现出人的思想感情,使“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人造假山,要求不显露出人工的痕迹,那些让人无法辨识真假的人工山,才是上好的作品。这也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思想一脉相承。没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是无法建造出一座让人满意的假山的。

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1〕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2〕,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3〕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4〕,似有深境也。

【注释】

〔1〕环堵:本意是指四周围绕的墙体,此处指四围带有建筑物和墙体的庭院。

〔2〕嘉树:形态优美的树。

〔3〕嵌理:镶嵌式的安装方式。

〔4〕卉木垂萝:花木和藤萝一类的攀藤性绿植。

picture

【译文】

人们普遍喜欢在厅堂的前面掇成假山,在四周都是围墙的庭院之中布列三座高耸的山峰,整齐地排列在房屋前面,这样的假山看起来是很可笑的。有的人会在山峰上建一座亭子,但是人们登上亭子,却看不到什么美景,如此一来,建亭子有什么作用呢?这更为可笑了。

我的建议是:厅的前面假如有很优美的花木,可以在树下点缀一些玲珑有致的石头;如果没有可以观赏的树木,就在墙体上嵌以岩石形似峭壁,或者在峭壁上栽种悬挂的藤萝类植物,形成一种幽雅深远的山林情趣。

【延伸阅读】

厅山,是在厅堂之前叠造的假山,做观赏之用,可以把它像屏风一样立在堂前。厅山讲究与周围树木的搭配映衬,或在山上种植一些能够垂坠下来的藤萝,营造一种幽深的意境。

厅山要具有玲珑有致的石趣,而不要仿效威严端方的厅堂风格,直挺挺地在堂前罗列山石。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前,就有一块巨石形成的厅山,名青芝岫。这块石头形像灵芝,又像元宝,形状奇巧,是一块难得的做石山的好石头。这块石头产自北京房山,明朝的米万钟偶见此石,大为赞叹。他费尽千辛万苦把这块石头运到了自己的花园,用来装点庭院。但是石头刚运到良乡,他就已钱财耗尽,不足以再支持运送工作,不得不把它弃置路旁。人们就把这块石头戏称为“败家石”。到了清朝,一次乾隆在路旁偶然发现了这块石头,也是非常喜爱,就下令把这块石头搬到了当时的清漪园,放在乐寿堂的堂前。而为了把石头搬到乐寿堂,乾隆不惜下令把已经建好的墙和门拆除。由此可见,这块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

乾隆为石头起名为“青芝岫”,后来园艺师在假山上种植了爬山虎,一到夏秋季,假山上便被绿色的爬山虎覆盖,景色深幽雅致。

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译文】

在楼阁的对面叠造假山,叠得高些比较合适,才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不过如果建造得太高,又会对楼前空间形成压迫感,所以不妨把假山叠得离楼远一些,这样才能显示幽空深远的意境。

【延伸阅读】

楼山,顾名思义是在楼前堆叠假山,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造景手段。因为有高楼在前,所以它比一般假山要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楼山过高,就会显得和楼距离太近,因此可以把这类山建得和楼距离远一些。

此外,楼山也可以指建有楼阁的山。这种山可以作为楼阁的地基,也可以用石头叠成石涧或者石屋。叠山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把石头做成自然的踏跺,作为登上楼阁的室外楼梯,如果叠造得自然而适宜,对于园林造景有很大作用,这种阶梯也被称为“云梯”。北京故宫御花园里的堆秀山,就是楼山的一种。

picture

堆秀山,在明朝的时候叫作“堆绣山”,位于故宫御花园的东北,背后是高大厚实的宫墙。它的全部山体都是用形状奇巧的石块堆砌起来的,在叠山行当里,这个技法叫“堆秀法”,因此被命名为堆秀山。它的山势非常险峻,登山的台阶也很陡峭,叠石手法相当新颖。山上有一座御景亭,是清代的皇帝和皇后在重阳节登高之所。

阁山

阁山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译文】

阁是四侧敞开而通透的建筑,建在山的侧旁最合适,山路要平坦容易行走,便于登上阁楼远眺,如此一来,又何必在阁里面建楼梯呢?

picture

〔南宋〕赵伯骕(传) 五云楼阁(局部)

【延伸阅读】

阁山,就是建在阁旁边的假山,也指上面建有阁的假山。这种假山的山体一般都很庞大,甚至包括了石台阶等附件。同时,它还有高耸的特点,以便和阁结合起来,做观景之用。

书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1〕。

【注释】

〔1〕濠濮间想:濠、濮是由《庄子》里记载的两个故事而来的。濠是指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看鱼的故事,濮指的是庄子在濮水间钓鱼拒绝楚王聘任的故事。后人以“濠濮”形容那些高人名士归隐寄居的地方。濠濮间想是指闲适无为、逍遥脱俗的情趣,体现出人与自然亲和无间的情怀。

【译文】

凡在书房的庭院里叠造小规模的假山,或是依傍花草树木,疏密有致地布置;或是造出悬崖陡壁的样子,起伏生姿。书房的庭院里最适合造就的景观,就是在窗户下面利用山石建造成水池,从书房中凭栏俯瞰,就像身处自然山水之中。

【延伸阅读】

书房山,就是在书房所在的庭院内叠造假山。书房有静幽小巧的特点,因此书房山的规模也应该以小巧为上。假山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建在房前某处花草中间,也可以建在院中水池旁边。

书房山虽然小,但由于是建在书香浸染之地,一定不要呆板无趣。它要具备山体陡峭奇险的意趣,要有高低起伏的姿态,要奇巧耐人寻味。古时风雅的文人,即便是在小书房院落的狭小区间里,也要营造出一种山水情趣,最具雅趣的做法,就是在书房的窗户下,用石头叠造成带水池的假山,这样一来,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咫尺山水的景观了。更有雅趣者,会在水池中养上几条鱼,如此一来,动静之物皆备,更觉意趣盎然。

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1〕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2〕,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3〕,漏月招云〔4〕;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5〕也。

【注释】

〔1〕若:同“或”。

〔2〕步石:散布在水中,好让人在水面行走的石头,也被称为踏步、汀步。

〔3〕飘渺:即缥缈,形容若有若无,隐约恍惚的景象。

〔4〕漏月招云:山间洞穴上面有裂缝,月光和云雾湿气可以透进来,像烟云一样美妙。

〔5〕瀛壶:传说中海外神仙居住的岛屿。

picture

【译文】

在水池上叠造假山,可以成为园林中的第一胜景。叠山时应该把大小山峰分别交错着排布,以使营造的境界更为优美。在水池中散放石头形成踏步,在山峰之上架设飞桥;洞穴在山中隐藏,或者穿山而过,或者渡水而去;山峰高耸入云,雨雾缥缈环绕其上,峰峦中的那些孔洞可透入月光、招纳烟云雾气。不要说世间无神仙,这里的景色就像是瀛壶的仙人洞府一般。

【延伸阅读】

池山,指的是在园林中的水中叠山,它巧妙地把石和水结合起来,让人尽得山水的妙趣。也有些池山规模较大,经过巧妙设计,可以拥有山峰、山峦、山洞、岩穴、山谷、山涧、石壁等,把大自然的山水之美,集合在方寸之间,营造出非同凡响的意境。

苏州的环秀山庄,就是一座以池、山结合叠造假山的典范。山庄里面的池山,很多都是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作品。戈裕良充分领会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在叠山时,既体现出远山之姿,又具有层次分明的山势肌理。通常把主峰高突于前部,把次峰在后面衬托,显示出雄奇峻峭的风格。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园中假山和池水的结合。

戈裕良所造的假山,不仅形成峦峰,还以动态的式样向前延伸,直到水池之上。山脚和池水相接,岸脚设计得上实下虚,就像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窟,让假山看起来似乎隐藏起了泉水的源头。流动的水和雄健的山石形成对照,非常生动自然。

内室山

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1〕,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

【注释】

〔1〕峻:山体高耸而陡峭。

picture

〔南宋〕刘松年 撵茶图

【译文】

在内室所在的院落里叠山,适合把山造得坚固而高峻,岩壁要笔直挺立,山岩要悬空,让人有高不可攀的感觉。山石一定要堆叠坚固,以防小孩子在山旁戏耍的时候发生意外。

【延伸阅读】

古时候,内室是和厅堂、书斋有别的区域,它是人们起居生活的场所,特别是那些不出户门的女眷生活的处所。内室山,就是建造在这里的假山。

这种山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一般不会过于庞大,它的安全性也最被造山者关注。在造山时,要保证山体不可登临攀爬。可以说,牢固性是内室山的第一要求。

在稳固的基础上,对于内室山的审美要求,同样非常严格。内室山也有高峻奇险的姿态,同时要尽可能地在山体上造出悬空的石块,营造出一种灵动奇险的意境。这也是因为内室山不可攀爬,所以可以大胆造型。

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1〕,仿古人笔意,植黄山〔2〕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3〕也。

【注释】

〔1〕相石皴纹:“皴”是中国画的一种作画方法,画者用笔尖勾勒山石的轮廓,然后把笔锋横卧,蘸墨用染擦的方法画出石头的脉理以及石头的阴阳向背,体现出石质的粗犷感。此处是指仿照中国画里的皴法,来挑选叠山石块的大小、形状和纹理样式。

〔2〕黄山:位于安徽省,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镜游:形容山水秀美,人在其中,就如同在宝镜中游览仙境一样。

【译文】

所谓峭壁山,是靠着墙面叠造而成的。就好像是用白粉墙面作纸,用石头来画画一样。造山时,根据山石的纹理,仿照前人画山水画时的皴法安插布置,再在峭壁上点缀性地栽种一些黄山的松柏、古雅的蜡梅、秀美的修竹等,从圆窗中可将美景尽收眼底,就像是在镜中神游仙境一般。

picture

【延伸阅读】

峭壁山,是一种纯粹的装饰性假山,也可以说它是扩大的盆景山。这种假山和书房山、内室山一样,规模不能大,属于中小型的假山。

对于峭壁山这样不可攀爬又没有具体功能的山,造山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山的一些特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在峭壁间栽种装点一些松柏竹梅之类的植物。如此一来,它就成为一幅立体的山石画,有效地增加了园林的艺术美感。

山石池

山石理池,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1〕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2〕,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如压一边,既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3〕,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注释】

〔1〕等分平衡法:指在造山叠山时,要注意力学平衡。

〔2〕压掇:用重力压得结实、牢固。

〔3〕做灰坚固:用桐油拌石灰做成的石灰浆来涂抹石头的缝隙,使其不漏水。

picture

【译文】

使用山石筑造水池,是我的创造。选取状如薄木板的石头,砌筑成水池的造型,假如石块上稍微有些缝隙就无法蓄积池水。但是如果掌握等分平衡的方法就可以了。三块石垒砌池边时,应当把铺底石板的四边或者三边用石头压结实;假如只压两边,平铺在池底的石板就容易破裂;如果只压一边,那石板和石板之间交界的地方,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造成无法蓄积池水,即使用油灰来涂抹缝隙,也无法阻止池水泄漏,这一点在掇山筑池时一定要谨慎。

【延伸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还有一个别称叫“山水园”,因此在园林建造中“叠山”和“理水”都显得尤为重要。“叠山”和“理水”不仅是造园的专门技艺,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这样阐释两者关系:“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

水从来就被视为是园林的血液,所谓无水不活,造园必先理水。在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水景就无处不在。在水资源条件优越的地方,造园者会引用该地的活水,做成湖或者池,再巧妙用山石搭配,形成动静皆宜的景致。四时变化,水中景色亦随之变幻,再加之五色游鱼、婀娜摇曳的水中绿植,水的灵动秀美由此展露;而水边山石,或峻峭或玲珑,静默守候,山水相映,体现一种自然野趣。

作为一名顶级造园师,计成在叠山理水方面,有开创性的发明。他创造出把叠山和理水合二为一的一种方法,掇山的同时,一个精巧的水池也筑成了。这种山石池,适合在庭院等小范围的空间里叠造,与水面阔朗的人工湖相比,它更像是小家碧玉。在苏州残粒园内,就有一个小的山石池,面积不大,但也称得上是山石池中的上佳作品。

金鱼缸

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译文】

造园中造金鱼缸,就像用山石铺设水池一样,用一只粗大的水缸,或者是两只也可以,排在一起作底。可以把它们全部埋到地下,也可以只埋一半,然后把山石垒砌在周围布置安放好,再用油灰把缸口抿涂结实。用这样的方法养鱼,比直接在缸里安放小假山更具美感。

【延伸阅读】

金鱼是一种从古至今都受到很多人喜爱的观赏鱼种,它不断地出现在古人的诗画作品、服饰、器具甚至园林建筑中。在金鱼的蓄养中,古人为养鱼器具颇费心思,研制了种类繁多的器具,有木盆、瓦盆、陶缸、玻璃鱼缸等品类。古人对器物美的追求,淋淋尽致地表现在鱼缸的制作上。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材质,古人做出的鱼缸都能使其各尽其妙。用石头做成的鱼缸,一般采用天然的石块,然后加以雕琢,其制作工艺精巧而格调古朴华美。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就常常用这种石质的鱼缸、鱼盆来做点缀。陶质的养鱼盆在老北京非常常见,它质朴实用,由于其表面有虎头的纹饰,因此又被称为“虎头盆”。木质的鱼盆通常是椭圆形或者圆形,一般用黄柏木做成,它的尺寸大小可以灵活设计,而且不容易破碎,也是平民养鱼常见的器具之一。瓷质鱼盆比上述材质的鱼盆质地细腻,工艺上也更精良,不仅可以养鱼,本身也是一种装点的佳品。

除上述种类外,还有一种用玉石雕刻的鱼盆,比较昂贵,一般为古时达官贵人所用。相传宋徽宗的书房里,就有一个白玉雕琢的鱼盆,里面有红色金鱼数条,让人观之赏心悦目。其造价之高,想必也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

峰〔1〕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2〕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 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封顶〔3〕。须知平衡法,理之无失。稍有欹侧,久则逾欹〔4〕,其峰必颓〔5〕,理当慎之。

picture

【注释】

〔1〕峰:五代的荆浩在他的《笔记法》一书中有对山形的描述:“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些石头可用来单独点缀成景,称为“峰石”。

〔2〕笋眼:也称为榫眼,卯眼,指榫卯结构中的凹入部分。

〔3〕封顶:把顶部封盖起来。

〔4〕稍有欹侧,久则逾欹:刚开始有些倾斜,后来则倾斜得越来越严重。

〔5〕颓:倒掉,崩坍。

【译文】

一块单独耸立的峰石,应该观察它的形态是怎样的,然后选择和峰石的纹理相同的山石,让工匠在其上刻凿笋眼当成底座,峰石安放时应该上面大下面小,竖立起来才最为美观。也可以用两三块峰石拼成山峰的形状,同样采用上面大下面小的摆放形式,才能具有飞舞欲举的气势。还可以将几块峰石堆叠起来,像前面的方法一样;要用两到三块大石头封盖住顶部。安放石头要懂得平衡之法,保证安置妥善不出差错。如果稍有偏斜,天长日久就会越来越倾斜,最后峰石肯定会崩坍倒掉,因此叠造峰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延伸阅读】

峰石,一般都具有突兀挺拔的特点,在掇山中,可以放在山体的顶端,体现出假山的奇险凌拔之美。掇山时,要仔细观察峰石的形态、纹理和色泽,选择和它风格相似的石头来做基石。这看似简单,实际施行起来却不容易。有些人找到了很好的山体石,也找到了很不错的峰石,但叠造后却看起来不那么美观——因为峰石和山体石纹理不同。

安放峰石,一般由工匠在基底的山石上凿出一些空洞,尺寸大小正好和所选的峰石相符合,要使峰石安上去有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感觉。特别注意的是,在安放重心不同的石头时,要保证它的牢固性,要按照力学平衡法则妥善安放。如堆秀峰时,要保证山体的重力线垂直于底基的重心,起到均衡山体的作用;安放峰石时,要用单块石头拼接,不要用太大的石头;剑立峰的安放,最重要的是将剑石落实在其他附着物上,与周围的石体靠紧;而流云峰的安放,就要侧重采用挑、飘、环、透等手法。

通常来说,一座假山只能有一个主峰,这个主峰要充分体现高峻雄伟的势态。次峰不能超过主峰的高度,唐代的王维就曾在《山水诀》中说:“主峰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而山峰和山峦之间,应该必须呼应,相互通连,千万不要形成香炉蜡烛式或者刀山剑树式的布列样式。

峦〔1〕,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2〕为妙。

【注释】

〔1〕峦:比较小但是锐峭的峰。

〔2〕排比:在叠山时将峰和峦的高度持平。

【译文】

峦的形状是山头高峻,有锐峭的感觉。掇峦时顶端一定要突出,不能齐平,也不能刻意对称,就像笔架一样。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依据石块的形状而随意

造型,使其不并列排布为好。

picture

【延伸阅读】

峰和峦经常被放在一起组成词汇,但两者也有区别。叠山峰和叠山峦时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山峰一般高兀尖削,而峦则显得平缓逶迤,有些小起伏。如果把山峰比作巨人,那峦就是巨人影子下的矮人。

峰和峦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起伏有致的山顶风光,所以叠峦工作在掇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峰倚峦而立,峦以峰为秀;峰是峦的凝聚,峦是峰的延伸。峰石有挺拔秀丽之感,峦有厚重起伏之意。从堪舆学角度来说,山峰高耸傲立,是贵气的象征,而层峦叠翠则是富有的象征。峰峦相间,就寓意着富贵双全。

在叠峦时,要体现出起伏的样子,不要呆板地并列排布峦石,要错综交叠,不然叠成之后看上去笨重呆板,还不如无山。在堆叠假山时,尤其应该重视结顶工作,要形成一种层峦叠嶂、前后呼应、错落有致的形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如果采用土山,都会用峦石来结顶,如拙政园中部的东、西两岛假山。

如理悬岩〔1〕,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亦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注释】

〔1〕悬岩:形体高峻、上端呈悬挑奇险状的山崖。

【译文】

如果想掇叠出高峻奇险的悬崖,在起脚的时候要小,然后越堆越大,堆到高处,要保证它的后部坚固结实,使之能够悬挑到半空。这样的垒砌方法,自古以来都很罕见。一般只能悬挑出一块石头,最多再悬挑出一块,再想多悬挑几块就不可能了。而我用力量平衡的方法,把前面悬挑出去的那些石头的重量分散到后面加固,用长条形的重石压牢固,能够在空中挑悬几尺长,样子看起来很吓人,但绝对安全,可保万无一失。

picture

【延伸阅读】

岩壁是假山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的假山造型中,山岩不要平实无趣,而要形成悬挑奇险的形状。堆叠山体时常选用黄石,因为这种石头在自然风化后会在岩石表面形成或横或斜的纹路,交互错综,参差错落有致,本身就具山体的苍劲之感。

在苏州的耦园东部,挺立着一处用黄石堆叠的假山,岩壁直削而上,苍劲有力,下面是水池,横直的石块大小不一地堆叠在一起,显得凹凸有致,和真山几乎没什么差别。可以说这座山的石头雄伟峭拔,是整个假山中最出彩的部分。

苏州环秀山庄内的假山,模仿太湖石上涡洞套叠的造型,石头的表面比较光洁,堆叠起来显得十分自然和帖服。这座假山的西南角处,有块垂直形状的岩壁向外斜出,如同悬崖峭壁一样。它不是用横石从崖面中硬生生地挑出,而是由太湖石钩带出来,看上去自然天成,又非常牢固。

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1〕,加条石替〔2〕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宽丈余,可设集〔3〕者,自古鲜〔4〕矣!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

【注释】

〔1〕合凑收顶:把石块聚合到一起,形成拱形,保证重力平衡不倾斜,构造出山洞的顶。

〔2〕替:替代。此处指叠洞石到洞顶处,就用条石来替代山石,压紧拱顶。

〔3〕设集:摆设几岸,聚集宴游。

〔4〕鲜:很少,少。

【译文】

叠造山洞的方法,起脚和建造房屋的方法一样,都是先竖起几根结实牢固的柱子,再选择奇巧有空洞的石块镶嵌其间,就像屋子的门窗一样能够透进光亮。叠到上部的时候,和前面掇岩的手法一样,把乱石向中间部分收拢起来做顶,顶部用条石代替山石压紧实。按此方法做,可以历经千年而不会坏掉。这样做出的山洞宽度可以达到一丈有余,可供摆设几案宴集宾客,古来罕见。在洞的顶部,可以堆积土壤种植树木,可以筑造成台,也可以建设亭子或房屋,只要合适就可以。

picture

【延伸阅读】

叠山造山洞,通常选择在山体的核心部位,面积大小根据人们的活动范围来定,高度在两米到两米五之间。洞室周围的面积,以不小于三平方米为宜。苏州环秀山庄的山洞设计,直径都在三米左右。设计洞室时,一定要把洞壁的牢固性放在第一位考虑。出于这样的考虑,一般造假山山洞的工匠,都会使用横向叠砌的方法。同样重要的还有山洞内的通风和采光,一般都要在山洞的壁体上凿出一些孔洞,有些还会在洞壁上开凿大的窗洞。

洞室内外都应该设计有登山的石阶,也叫蹬道,从洞里面可到达山顶的蹬道,一般会设计成螺旋状,高度和山洞门的高度持平为好,通常为一米八五左右,大概和人体高度相等或略超过人体高度。

对于洞顶的处理,一般是用长条形的石板覆盖,常用在年代久远的假山上,或者用于一些比较深长的山洞中。也有用石块、砖块、木头等为材料,逐层向外或向内叠砌洞顶。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创造了一种“钩带法”,这种拱形的结构处理方法,更符合山洞的自然结构。

洞顶之中,通常就是登山时山顶的平台,因此要铺上平整的石块,并且灌浆,再用土层覆盖,或者用花街铺地的形式铺设好。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设置排水的坡度,并设计好散水的孔洞。

涧〔1〕

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2〕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

【注释】

〔1〕涧:泛指山谷、山涧。

〔2〕高阜:很高的土山。

【译文】

假山要依水而建才能有生机灵气,营造的景观才能美妙动人。假如在假山高处不能注水,涧壑无水就缺少了灵趣,也少了深邃的意味。

picture

【延伸阅读】

谷是两座山中间峭壁所夹的弯曲幽深的地段,山谷中有水就称为山涧。古时著名的园林很多都有谷,如清代扬州的小盘谷、明代无锡的愚公谷等。而现存的假山之谷,应该算是苏州环秀山庄的山谷了。

山谷虽然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但若无水,便缺少了生机和情趣,山涧与之相比,就有趣多了。江苏无锡的寄畅园,有很多优秀的假山作品,其中用黄石叠砌成的八音涧非常著名。这个山涧中有两脉溪流,在山石间穿行跌落,声音清脆如音乐响起。苏州留园借助园中的水池,也在池北侧的假山中设计了一条水涧,如同山水画中的水口。《绘事发微》中说:“夫水口者,两山相交,乱石重叠,水从窄峡中环绕湾转而泻,是为水口。”

叠砌山涧,一般选用黄石,它能使崖壁立峭,像危崖一样险峻,而山中的清流清澈柔美,正好形成审美上的对比。

曲水

曲水〔1〕,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2〕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石泉,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注释】

〔1〕曲水:古代,有风雅情怀的文人常在弯曲的水流上游放置已盛酒的酒杯,酒杯顺水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畅饮。

〔2〕石龙头:把露出水面的石头雕刻成龙头的形状,水流就好像是从龙口中吐出一样。

picture

〔清〕樊沂 宴饮流觞图卷

picture

潭柘寺流杯亭的龙虎曲水

【译文】

古时人们建造曲水,一般是凿一个石槽,上游雕刻一个喷水的石龙头。这样做不但费工夫,看起来也庸俗之极。不如用理涧的方式,在上部做成石泉,石泉出口流出的水和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样美观;也可以荡杯喝酒,尽得天然妙趣。

【延伸阅读】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人游戏。古代文人经常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点,举办以题对为主题的聚会活动。人们会在曲折的小溪边排坐,然后由上游的人出题,再在水中放一只载着酒杯的盘子,顺流而下。酒杯漂至谁面前停下,此人就要对一句诗,对不上者,罚酒三杯。

picture

这种游戏在曲折的小溪边做最有趣,所以取名为“曲水流觞”。后来,人们在园林中也想做这样的游戏,却难寻适宜流觞的弯曲小溪,于是就有人在园林中结合水景布局,用石块叠砌出狭窄弯曲的小渠,以便文人游戏。

发展到后来,人们把这种曲水设计得更为小巧,并且放在亭台等建筑中,使这一水景和建筑结合在一起。在北宋的《营造法式》中,还专门讲述了曲水的做法。如今的北京恭王府流杯亭、北京故宫花园中的禊赏亭,都属于曲水建筑。

瀑布

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1〕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

picture

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苏州虎丘山〔2〕,南京凤台门〔3〕,贩花扎架〔4〕,处处皆然。

【注释】

〔1〕泛漫:水从水道出口溢出,漫流而下。

〔2〕苏州虎丘山:位于苏州西北郊区,此处花卉园艺非常兴盛。《苏州府志》里记载说,虎丘一带的人最善于在盆里栽种奇花异草。

〔3〕南京凤台门:明朝初年在南京城外围开了十六个门,南方的其中一门叫凤台门。附近的花神庙一带,也有很多人擅长种植花卉。

〔4〕扎架:卖花的花农为吸引市民的目光,把花木用竹子编扎成不同的形状,比如花篮和鸟兽等。

【译文】

修筑瀑布的方法就如同掇峭壁的方法。首先应该观察高楼的屋檐能承接雨水作为水源,也可从山涧中引水到墙头上,做成天沟,再将其引至峭壁的顶部,设以小坑蓄水,让水从小坑的出水口溢出,漫流而下,形成瀑布。否则水会分散流下,不就形不成瀑布了吗?这样才能营造出“坐雨观泉”的意境。

叠造假山,一定要追求最完美的效果,要能够让人观之而啧啧称赞。哪怕是几片山石,也要排布合适,体现出自然的朴野之趣。苏州虎丘山和南京的凤台门附近,那些卖花人为了迎合世俗之趣,就把花木编扎成各种形状,违背了花木的自然天性,如今到处都有这样的东西存在。

【延伸阅读】

瀑布,就是水从悬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形成的一种景观,因其景观非常优美,因此广泛用于园林景观创造中。它是把自然中的流水之美,再现于人工园林的环境之中。

一个完整的瀑布景观,由背景、水源、落水口、瀑身和承接瀑布落水的水潭、溪流构成。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它们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持续不断的瀑布景观。在中国园林中,拥有天然瀑布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人工瀑布的营造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在大量的人工瀑布建造中,人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瀑布推至一个很高的审美高度。

通常来说,园林瀑布选址应该用群山做背景,上游有积聚的水源,山间有瀑布的落口,下方有积水潭或者溪流。根据水源的多少,可以把瀑身设计为重落、离落、布落、丝落和线落等不同形式;对于落水口,可以用天然石材做成,它可以根据想要的瀑身效果,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下方承接瀑布落水的瀑潭,也要在补水、溢水、泄水方面科学设计,保证瀑布的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