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基

凡为园里构筑物选择地基的时候,都应把厅堂作为整个园林的主体建筑物,还要把便于从此观景作为重要标准,来确立厅堂置于何处。

凡园圃立基〔1〕,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2〕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3〕,栽培得致〔4〕。选向非拘宅相〔5〕,安门须合厅方。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柳月,濯魄〔6〕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陶令〔7〕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8〕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9〕,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10〕。一派涵秋〔11〕,重阴结夏;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12〕。适兴平芜〔13〕眺远,壮观乔岳〔14〕瞻遥;高阜可培,低方宜挖〔15〕。

picture

picture

【注释】

〔1〕立基:立基的重点是确定园林内馆阁亭榭这些人工构筑物的位置,同时开始设计空间环境和景物安置布局。

〔2〕中庭:指厅堂之前的院子,被主要建筑物环绕,一般被称为中庭、庭院。除了中庭,还有前庭、后庭、便庭、主庭等,分布在园林的不同位置。

〔3〕格式随宜:格式指园中建筑的类型、大小、体积以及造型。随宜:根据人的想法、地理环境和景色特点等因素,制订合适的布局方案。

〔4〕得致:极富情趣,指植物呈现出美好的姿态和意趣。

〔5〕宅相:指宅子的风水,包括“宅形”及“宅穴”两方面内容。古人对风水非常迷信,认为家居宅院的朝向和里面布局,会对住宅主人的命运有影响。所以在建成之前或者建成后,会请一些风水师相看。

〔6〕濯魄:可以洗涤魂魄的清波,此处喻指月光之下水波的清澈美好。

〔7〕陶令:指陶渊明,晋代名士,平生最喜菊花,更喜欢用菊花入诗,以此寄予高洁的人生境界。因为其在彭泽当过县令,故此处用“陶令”代指其人。

〔8〕庾公:指汉代的庾胜将军。他曾率军伐南越,后来在大庾岭驻守。到了唐代,张九龄率军在此开辟道路,并在山上种了很多梅花树,人们改称此地为梅岭。此典故意在说明在园林中栽种梅花和菊花的人,也和陶渊明、庾胜一样具有高洁风雅的情怀。

〔9〕桃李不言:借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句。

〔10〕鲛宫:水中鲛人的宫殿。

〔11〕涵秋:蕴含着秋天的意趣。

〔12〕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此处用唐朝山水诗人王维《汉江临眺》中的诗句,形容在园林之中遥望远处的景象。

〔13〕平芜:平坦的田地。

〔14〕乔岳:高耸入云的大山。

〔15〕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在高的地方培土使其更高,在低的地方挖掘使之更低。

【译文】

但凡为园林立地基,主要是确立厅堂的位置。首先从观景角度来确立厅堂置于何处,如能朝南而立最好不过。若选定的厅堂地基处有大树挺立,在中庭位置略留一两棵即可。绕园砌墙时,应尽量扩大范围,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结构,便于今后在园中建造屋宇、安置景物;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馆舍,余下的地方可以零散地设置亭台点缀;楼阁台榭的风格款式要和周围景物相称,周围栽种的花木要非常有情致。

屋宇的位置不要受限于宅房风水学学说,但园林大门和厅堂大门的朝向要统一。可用挖池塘时挖出的土堆成山,池塘四周用石头砌成堤岸。在弯曲有致的水塘岸边栽种一些绿柳,月光穿过柳条在清澈的池水中荡漾;十里荷花次第开放,清风把荷香送到厅堂中来。编成竹篱种上菊花,就如陶潜当年乐于南山;开辟荒岭之地栽种梅花,可与当年庾胜雅事媲美。移栽几株青翠的修竹营造清雅之景,种植几丛花供游玩者观赏;桃李绚烂不曾言语,林间小路却蜿蜒有致好像直通河边渡口;池中水面倒映着阁楼台榭的影子,就像是鲛人的水中宫殿一样。一脉细流中秋意盎然,层叠的树木枝叶遮蔽了天上的炎日。疏通流水要想有无尽的韵味,可以在断水处铺架桥梁;开林造景一定要先明白此园要追求的艺术主题及其作用,构筑屋宇的时候,要便于观赏四时美景。园林中的房廊轮廓要曲婉有致,楼阁要于高处耸立,有凌空之势,让人有“江流天地外”的美感,也要有“山色有中无”的意境。

远眺无际山野,可以怡情;仰视高峻之山,足以壮阔胸怀。地势高的地方可以用土培得更高,增加其气势;地势低洼之处,可以深挖使其愈加深奥。

【延伸阅读】

园林立基指勘地之后对于园林的整体布局,包括各个人工建筑如何设置、空间如何规划、风景意境如何达到要求等。

无论是房屋还是园中的山水、绿植和亭台楼阁,其位置设置不仅要考虑审美,还要依据堪舆学上的建议。计成在立基的建议中,并没有在房屋的朝向上做出刻板规定,但是提出了“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法则,并且表明,主要建筑物一定要背北朝南,这和传统堪舆学的立基程序是一样的。

中国比较著名的古典园林,在立基布局上都遵照主体建筑倚山居北,将人工湖或池塘凿筑在南面的原则。如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是用开掘昆明湖的土增高万寿山,从而形成北边是山、南面是湖的格局。之后在湖边山脚建报恩延寿寺,形成主轴线,然后在主轴线上建造佛香阁,成为整个颐和园的构图中心。

【名家杂论】

在欣赏园林时,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堪舆之说与形式之美是相互交融的。何为堪舆?《淮南子》中解释为:“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舆学就是天地之学。它把天道运行、地气流转以及人的活动,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理论。

风水和园林是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向来存在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就连曹雪芹也在《红楼梦》里借贾宝玉之口,开启“风水模式”,点评稻香村的立基是个败笔——“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抛开唯心主义色彩,用物理学现象来科学合理地解释堪舆学,也是探知古典园林内涵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建筑选址上,堪舆学讲究“藏风聚气”,一般选择在山环水抱、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立基,再选取一处寓意吉祥的地点造屋建房。立基之处要求既能进出自由又相对封闭、空间完整均衡。建筑物朝向必须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试想,身处如此山明水秀之中,满目郁郁葱葱的山林佳木、清莹如玉的碧水悠悠,人的心境必定是悠然自得的。抛开堪舆的迷信说法,这种立基法则本身就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一种反映。

厅堂基

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1〕。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2〕,三间半亦可。深奥〔3〕曲折〔4〕,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picture

【注释】

〔1〕率:表率,准则。

〔2〕展舒:扩展或者拓宽加长。

〔3〕深奥:形容屋宇藏在隐蔽处,一般不容易看到。〔4〕曲折:指建筑物里面的空间比较曲折,变化多端。

【译文】

厅堂的地基设置,从古代开始就以三间或者五间为标准。园林建造与住宅建造不同,要根据土地的面积大小来确定,可四间也可四间半,面积实在狭窄的,三间半也行。而庭园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藏匿隐现、穿厅度廊,都与巧妙利用这半间屋子有关,它可以让观者产生无限的空间幻觉。所以造园时必须按此准则行事。

【延伸阅读】

园林的布局中,一定是把厅堂作为主体建筑来立基的。厅堂既是主人接待来客和聚会宴饮的地方,也是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家族文化活动都可以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它必须作为主体建筑,在园林的中心地带建造,厅堂基一般要安置在主景区,再围绕此处散置其他附属建筑。

picture

在安排厅堂的位置时,要考虑赏景需要;在朝向上要面南背北便于通风和采光。在厅堂的周围要设置一些附属建筑和花木,或者以回廊等围造成庭院。甚至园林的大门方向,都要以厅堂的大门朝向为基准来设定,要使人一进入园门就看到厅堂,并进入主景区。

总之,在立基中,厅堂基就是中心,以此辐射到周围,再考虑楼阁廊榭、斋馆亭台等的位置。

【名家杂论】

厅堂是古人生活起居、聚朋宴饮、品茶对弈、谈诗论画的地方,它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还要能彰显主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因此,在所有建筑物中,厅堂建筑面积经常是最大的,在房体装修、家具陈设、书画等艺术品装饰方面也是最考究的。即便是一般的人家,对于厅堂的布置也非常重视。

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通常会给自家的正厅取名,题写在匾额上挂在厅堂的正上方。堂名一方面可以成为该处建筑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主人某种情怀的具体体现,如“尚德堂”“履福堂”等等。明代桐庐人李乐,因做人正直,为官清正,退隐之后获朝廷赐的厅堂匾额“真君子”。厅堂的“脸面”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厅堂正面的墙上,会挂大幅画轴,又称“中堂画”,书画几乎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民居厅堂里的“标配”,有的人家会求得名人字画高悬正堂,题材多以象征吉祥为主,如松柏、松鹤等。有的人家直接把祖宗的画像当作中堂画来悬挂。一般画轴两边会悬挂对联,画轴之下设一长桌,雅称“压画桌”;长桌之前设有八仙桌,桌旁有太师椅等坐具。有些人家还会在厅堂的两侧摆设茶几座椅,并在侧墙之上悬挂字画。

有些厅堂堂前有列柱,富贵人家会用泥金在柱子上刻上楹联,楹联内容多是表达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现主人正面积极的追求与向往,或是对世事人生的体味,或是对子孙后代的劝诫,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等。

楼阁基

楼阁之基,依次序〔1〕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2〕也。

picture

【注释】

〔1〕次序:指一般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南方山水占地多,住宅用地较少,庭园一般面积狭小,院落也浅,因此把每进房屋的高度逐次增加,形成前低后高的布局模式,加强院落的层次感,也能让后面的房间得到很好的采光效果。

〔2〕穷千里目: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喻指登上越高的楼阁,就可以看到越远的景观。

【译文】

按照传统的空间排序,通常是把楼阁建在厅堂后面,为什么不把它设置在半山半水之间呢?在半山之间建造楼阁有个讲究,叫作二层变一层:从山下仰望是两层的楼,走到山腰时,又会感觉那仅是一层之楼,待走进去才发现已经到了二楼了,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妙趣。

【延伸阅读】

楼阁建筑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地势空间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园林中都会有楼阁的身影。

楼阁的造型多种多样,其审美特点也历经一系列演变过程。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审美以高大壮观为主,因此楼阁也是高轩巍峨的。据《吴越春秋》的记载,春秋时期,范蠡曾经到高楼之上观天象,“立龙飞凤翼之楼,以象天门”;《三辅黄图·秦宫》中描述秦二世“起云阁,欲与南山齐”;当时无名氏所写《西北有高楼》中描写楼阁“上与浮云齐”。

至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开始热衷自然山水之乐,楼阁审美也开始摒弃高大之美,空间尺度变得相对小巧,更注重建筑和自然景色相适宜。到后来,楼阁更是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在园林中,楼阁的层数不高,一般是两层,也有少数是三层的。出于观景需要,它的地基经常被设计在高处,比方说山腰上。其造型为:一层是厅堂式建筑,外部用立柱来支撑上层的建筑,形成外廊。在楼的二层安装有窗,以便观景。邻近楼阁之间第二层相通的楼,叫“串楼”;楼阁内用廊相连通,可沿廊绕楼而行的,称为“走马楼”。

门楼基

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1〕,合宜则立。

【注释】

〔1〕依厅堂方向:指门楼的朝向和厅堂的朝向保持一致。

【译文】

园林中的建筑物,并没有朝向何处的硬性规定,只是园门楼的方向一定要与厅堂的朝向相同,符合总体布局要求,才可立基。

picture

【延伸阅读】

园林既有供人游玩观赏的功能,又有为人提供居所的作用。在设计园林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区分生活区和游览区。设置园门时,这方面的考虑体现得更为突出。

园林一般都会留一个朝向街巷的园门,可供外来游览者直接进入园中,不会打扰园主人的家庭生活。园门的朝向和园中厅堂的朝向一致,这样既方便主人在厅堂中接待贵客,也可以使客人尽快进入围绕厅堂而建的主景区。园林门楼基一般面积很小,以避免门楼建成后太过张扬。

书房基

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廊或榭,按基形式,临机应变〔1〕而立。

picture

【注释】

〔1〕临机应变:随机应变,此处指根据不同的天然和人文条件,因地制宜建造房屋。

【译文】

在园林中设计书房的位置,应该选在深幽僻静的地方,无论是在景区中还是在景区外,都应保证既能方便于从书房到景区,又能让外来的游客不知道有书房小院坐落园中。在书房所在的院落内构筑房舍,可借用周边外景,使其有天然之味、雅静之情、山林之趣。假如在园林外建造书房,就要先查看地基的形状:是方抑或是圆,是长抑或是扁,是直抑或是弯,是阔朗抑或是窄小。要依照之前“厅堂基”中所述的“余半间”的模式建造,才能让书房显得自然而幽深。书房可建成楼阁或屋宇、长廊或亭榭等形式,可根据地基的形状,随机应变规划布局。

【延伸阅读】

书房,古时又被称为书斋,是文人从事文化活动的处所。它既可办公,又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书房必须具有宁静、沉稳的特点,要使人身处其中自然能平心静气。

古代文人把书房称为“琅福地”,是文人的精神巢穴,修身治学的最佳去处。传统的书房从环境规划到室内物品陈列,从房间色调到家具材质,都体现出雅静的特征。

不过,中式书房在追求沉静风格的时候,难免会选择一些暗色调的家具,在外观上给人一种沉闷感。因此,书房选址既要选在静僻之处,又要保证光线充足。另外,用适当的绿色花草装点和修饰,也会让书房清雅幽静而富有情致。

【名家杂论】

如果选出和“文化”关系最密切的家居建筑,那只能是书斋了。它代表的精神文化意象,是别的事物无法取代的。中国古代文人就是以它为中心,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便是最落魄的文人,家徒四壁,也会修建一座收纳文人风骨的简陋书斋。至于那些经济条件宽裕的文人,更可以优哉游哉地躲进一间满室书香的屋子,或“雪夜闭门读禁书”,或邀文友数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了。

从古至今,书房的形态千变万化,并没有形式上的定规。家财万贯者可以以雕梁画栋的高楼为书房,贫寒者陋室一间也能当作书斋。尽管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雅。清代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主张书房要具有“高雅绝俗之趣”,这大致概括出了古时文人对书房的追求。《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刘姥姥夸赞林黛玉的房间精致,就说:“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书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picture

书房大小,并不是主人精神境界高低的评判标准,明朝著名学者归有光,年少时在老家有一座让他感念一生的书斋——项脊轩。据作者描述其“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屋子并不大,却不失风雅,可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步入仕途后,也附庸风雅地修造了一座“翡翠轩”。这所书房堪称豪华,有“彩漆描金书橱”,还在“绿纱窗下,安放一只黑漆琴桌,独独放着一张螺钿交椅”。屋内雅物俱全,书房之外还接有三间三面敞开的小卷棚,格局生动。而到了花木生长的季节,“前后帘栊掩映,四面花竹阴森”,纳凉消夏再好不过。当然,这样的书房在西门庆这样人物的手里,只是摆设而已,但仍能让今人从中窥视当时文人书房的格局设置及幽雅气质。

书香、墨香、琴音之外,古人还常在书房中放置香炉,在香篆缭绕中静坐冥想,让自由的思绪在轻烟袅袅中进入一种旷远澄澈的境界。据记载,有一读书人在山中游览,见云雾缥缈动人,就囊云而回,跑到书斋里放出。囊中云雾早已烟消云散,但书房在读书人心目中的清雅气格,却一直延续至今。

picture

〔清〕丁观鹏 弘历鉴古图

亭榭基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1〕茂密之阿〔2〕;苍松蟠郁〔3〕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4〕。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注释】

〔1〕翠筠:翠绿色的竹子。筠,原指竹子的表皮,这里引申为竹子。

〔2〕阿:山的角落,水的边际。

〔3〕蟠郁:形容盘曲弯折且非常茂盛。

〔4〕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不用唱着要用沧浪之水洗脚的歌。暗指园林中水非常清澈。

【译文】

榭应该建在花木之中,使其若现若藏;亭通常修建在溪池之畔,它们皆为营造园林美景的重要元素。榭只可在花木之中建造,亭却不一定非要在水边修建,亭可以建在山泉咚咚的竹林之中,建在景色宜人的山顶,或在翠竹繁茂的山谷之中,或在苍松郁郁葱葱盘曲的山麓之间。如果将亭建在一湾溪水之上,可倚栏欣赏水中游鱼嬉戏,任思绪漫游冥想;假如建在池沼中间,潺潺清水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亭子的建造有一定形制,而至于把亭子的地基选在何处,却并没有什么固定法则。

picture

【延伸阅读】

榭和亭,都是园中用于点缀的建筑,还可以供人游览憩息。榭一般考虑建在花木之中;而亭子立基则更为灵活些,可根据园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在山顶、水边、湖心、竹林中、花丛中等等。在这些地方建亭,可以为园林的艺术效果增色。除此之外,也有在桥上建亭的成功例子,像北京颐和园的桥亭,还有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等。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选址上也非常恰当,它四面临水,有佳木繁花掩映,加上飞檐翘角的明黄琉璃瓦屋顶,色彩感非常强烈。湖心亭和“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就像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一般立于湖心。

总的来说,这些附属点景建筑,选址立基合理,就可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如果选址失败,则会让全园都显得凌乱。在考虑为亭榭立基时,不必拘泥于已有之法,可以因地制宜,只要与园中整体景象保持和谐,建成之后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廊房基

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1〕。蹑〔2〕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3〕境界。

picture

【注释】

〔1〕林许:树林之内,林木之中。

〔2〕蹑:攀爬,登上。

〔3〕一断:一截,一处。

【译文】

在建造房廊的地基之前,一定要在总体布局时把房廊的位置预留出来。也可以留出房前屋后的屋檐作为檐廊,以便通向树林之中欣赏风景。房廊可架在山腰,或建在水面之上,随着地势高低起伏,显现出一种蜿蜒曲折、若隐若现的情致,它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景色之一。

【延伸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对廊的运用表现得非常突出。廊不但是建筑的重要部分,还在划分园林空间、造景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正因为有了廊,静态的园林才能显现出动态之美。为廊立基时,应充分考虑地形特点。根据地形的不同,廊可以分为平地廊、水廊、桥廊、爬山廊等。

爬山廊在山坡上建造,它使得山坡上和山下的建筑之间有了联系,同时廊随着地形的高低变化而起伏有致,也让园中景色显得丰富而别致。水廊都是在水面之上搭建,它一方面增加了水面的空间层次感,另一方面倒映在水面上的廊影也非常富有情趣。桥廊是在水面上架设的走廊状桥梁,既可以供人通行,又可以供人休息。

廊基设计合理,能为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苏州留园就巧妙地使用了走廊,游人进入园门就见一个小院落,在院落尽头有游廊蜿蜒曲折引人向前,到了“五峰仙馆”,但见空间狭促,似乎去路已绝,但沿游廊到了三岔口左拐,廊墙上一侧的漏窗显示墙外还有空间存在。廊的前面有个斜着的门洞,门洞后的景物隐隐可见。这种“曲径通幽”的设置,正是得益于对廊的合理设计。

假山基

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缀石须知占天〔1〕,围土必然占地〔2〕,最忌居中,更宜散漫〔3〕。

【注释】

〔1〕占天:专业术语,指占用上空的空间。

〔2〕占地:专业术语,指占用地面的面积。

〔3〕 散漫:指假山的峰峦并不聚集在一起,而是散布在各个地方,形成一种错杂自由的布局形态。

【译文】

假山的地基,大多在水里垒筑而成。首先要测量假山的高低和占据空间的大小,才能确定地基深浅如何。用石块叠成高山,一定要注意它的空间视觉效果;培土成山,一定要注意地理环境效果。设计山峰的时候,最忌讳将假山放在庭院的中间,要根据实地环境,自由布局。

【延伸阅读】

秦汉时期,假山从开始的筑土为山慢慢发展到构石为山。以石头堆叠假山,对立基的要求更高。从占地面积来说,要预估需要多大、多深的地基,还要考虑山体所占空间的体积多大。这就要求在假山立基之前,要反复相看将要使用的石料,区别出不同的石质、纹理和种类,然后按照它们在掇山过程中的位置标记好,避免用错。只有经过反复研究和构思,才能把石块运用合理。之后,就要奠定假山的地基了。

地基的深度由山石预计高度、重量以及当地土质情况决定。根据土质不同,可分为桩基、石基、灰土基等。在泥沙土质的地方,就要用桩基垫底;在土质较好的地方,就用石基打底;在干燥的地方,用灰土基就可以了。

立基之后,还要做起脚的工作。这是为了让假山的底层牢固,以便在堆叠山石时可以保证安全。一般的做法是在假山四周以及主峰下面垫上底石,然后填上泥土夯实。起脚后,就可以堆叠中层了。假山中层是指底层上面、顶层之下的一大部分山体。它是整个假山的主体,假山的造型是否美观、整个工程是否稳固,都与中层紧密相关。古代掇山工匠把叠造中层的方法归纳为三十个字:安连接斗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picture

园林假山的理法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园林假山的布局可以兼顾此三远。按照水脉和山石的自然皴纹,将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砌成为有整体感和一定类型的假山,使之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和对比衬托,包括大小、曲直、收放、明晦、起伏、虚实、寂喧、幽旷、浓淡、向背、险夷等。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