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和太阳病是在同一表位上,所反映出来的阴阳两种不同的证。由于阴证多虚,维持在表的时间甚暂,一般二三日后即传里或半表半里,而为表与里,或表与半表半里的并病,若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白通汤等均属少阴病的发汗剂,即见于太阳病篇的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亦均属少阴病的解表剂。不过前者宜于汗出者,而此则宜于无汗者,不可不知。

    胃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源,人之病死,大多由于胃气的衰败,即是在太阴病这一阶段,所以前于太阳病篇即有“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的说明。少阴病列出多条死证,亦以关系太阴病者为多。太阴病篇曾说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宜服四逆辈,而本篇所以出诸方,如附子汤、桃花汤、吴茱萸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等,亦均属四逆辈,其有关于太阴病的证治甚明。何以有关太阴病的证治和死证不出于太阴病篇而反出于此呢?其故有二:即第一,少阴病传里以传太阴为常,所列证治和死证,均有关于少阴转属为太阴病者。第二,少阴病在表本不死,但以其传变迅速,二三日后即常转属太阴,便有死亡的可能,正是为了警告医家,一见少阴病,即不得轻忽视之,要抓紧时机解外,最好使之不传太阴,既传太阴更当急救其里。

    少阴病亦间有传里阳明者,以津虚血少的少阴病,若传阳明,则燥结分外迅急,津液立有枯竭之患,故略见其端,即宜急下,不可因循常规,须注意之。

    少阴传入半表半里,以传厥阴为常,而间有传少阳者。但在本篇只有转属厥阴死证二条(第298、299条),以厥阴病篇列于最后,故未涉及其具体证治。若猪肤汤、黄连阿胶汤、甘草汤、桔梗汤等条,皆有关转属少阳病证治。至于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四逆散、猪苓汤等条,均属于类似证治,则与少阴病无关。

    img599

    冯世纶解读:胡希恕先生通过始终理会《伤寒论》全书,悟得六经来自八纲,率先提出少阴属表,与后世注家有明显不同,是真正阐明了少阴实质,亦是解读六经的关键,故对本篇要细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