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引言

在没有分工、缺少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都自己供给的原始社会,人们从事社会事业,没有必要预先存储资产。肚子饿了,就去打猎;缺少衣服,就剥取兽皮作衣;房子坏了,就砍伐树木、拾取茅草,进行修葺。人人都尽力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随时随地的需求。

在分工广泛实行之后,一个人的劳动产品,就只能满足他随时随地需要的极小一部分。大部分需要,不得不依靠其他人的劳动产品。这些产品,必须购买而得。购买的手段,就是通过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者说,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的价格。在此之前,他必须首先制造出劳动产品,再把它卖出去。而在此之前,他必须先有一个地方存储各种物品,以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提供原料以及劳动工具。例如一个织匠,在织物尚未完成、没有卖出之前,必须在自己手中或者他人手中存有生活资料以及原料和劳动工具。很明显,这种资产的存储,必须在从事这个职业之前很久就完成。

按照事物的本性进行推究,资产的存储,必然在分工之前。预先存储的资产越丰富,分工的程度就越可能精细;分工的程度越精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原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操作,由于分工而变得简单,也就更有可能发明出简便迅捷的机器,使操作更加简单。所以,分工进步之后,如果雇佣的工人数量不变,那么需要预先存储的工人的食物数量可以不变,但是预先存储的原料和劳动工具却要比未进步以前多。而一个行业分工越精细,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就越多;或者说,使分工能够越来越精细的,正是因为工人数量的增多。

要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先存储资产是绝对必要的,并且存储资产自然会改进劳动生产力。所有投资的人,都自然希望其投资能尽量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所以,他不仅要对工人进行合理的分工,而且就机器方面,尽量发明或购买最好的。但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往往要看他拥有多少资产,以及能雇佣多少工人。所以在一个国家里,不仅产业的数量会随着资产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资产的增加,还会使同样数量的产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 图1

制作装饰品的埃及工匠

分工出现之后,一个人仅靠自己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全部生活需要,他必须用自己的产品或以自己产品售出所得的金钱,购买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在他制作自己的产品及产品尚未售出的阶段,他必须有足够的积蓄维持生活,这就是资本积累最原始的状态。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 图2

在楼梯上工作的学生 弗朗西斯·本杰明·约翰斯顿 摄影 1899—1900年

资产的增加对提高劳动生产力是大有好处的。预备的资产越丰厚,分工才能越精细,才能提高工人的效率。这一组6名安装梯子的学生,各有明确的分工,将有效地提高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