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一个最终的目标——成才(3)

让孩子发挥智力优势 智力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能力,主要有八种:语言智力、数学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每个人生下来都拥有这八种智力,但这八种智力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只有极少数人在所有的或大多数智力领域中都具有较高的水准,绝大多数人则是某些智力发达些,某些智力差些,且每个人的智力优势组合也都各不相同。这是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这一理论突破了以往以“能写会算”为标准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局限。它告诉我们,八种智力造就了千万种智力水平迥异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假如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天才也会变成傻瓜。例如,让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与爱因斯坦比物理,那么莎士比亚智商为零的可能都有;反之,如果让爱因斯坦写首诗与莎士比亚较量,那么爱因斯坦恐怕就不再是那个拥有最聪明大脑的人。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有一所动物学校,开设了长跑、游泳、爬行和飞行课,学校里的学生有小兔子、小鸭子、小松鼠和小鹰。学生们各自都有成绩遥遥领先的一门科目,也都有“拖考试后腿”的科目。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掉队,纷纷给他们报了各种课后补习班。于是,放学后,小兔子苦练游泳,小鸭子苦练飞行,小松鼠苦练长跑,小鹰苦练爬行。一年后,小动物们的弱势科目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优势科目却都大幅度退步。 这个故事听上去十分荒唐可笑:兔子天生就是赛跑的料,为什么要强迫他去游泳?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长不也常犯同样的错误吗?总盯着孩子的弱势而忽视孩子的优势,殊不知孩子本身并不差,只是在他的弱势被夸大和过分关注的同时,他的优势(即禀赋)不幸被悄悄地埋没,受教育的空间也变得看似广阔其实狭小起来,最终只能以千篇一律的平庸告终。 所以,作为家长,在布局孩子的前程时,千万要三思而后行,切勿一味以世俗的标准左右孩子的命运。 盲目效仿别人,用自己的价值观想当然地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并摆布他的人生,这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做法得不偿失,非但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反而会葬送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别忘了,爱因斯坦之所以是最聪明的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是毫不逊色的莎士比亚,只因为他们都将自己的智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成才,就要发挥智力优势。 性格决定聪明的成就 先来做个选择题。根据下列陈述,从A、B、C、D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你认为最可能有所成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