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让沉默寡言的孩子学会表达(1)

专题7——让沉默寡言的孩子学会表达 倾听是交流的前提,孩子要学会倾听,但同时也要学会表达。因为在交流这一“双边活动”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听和说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不可分割。对于孩子,有活跃的思维,就要有大胆的表达;反过来,充分的自我表述和情感抒发又会进一步刺激大脑,从而使语言更加有力,思维更加活跃。 而让孩子尤其是那种沉默寡言或羞于开口的孩子变成一个能说、敢谈、健谈的孩子是需要技巧的,下面的方法值得借鉴。 家长“懒”一点儿、“笨”一点儿、“狠”一点儿,孩子就能多说一点儿 有些孩子到了说话的年龄,还“难开金口”,抛开遗传、病理等因素外,很多时候是家长“太勤快”、“太聪明”、“太心软”造成的。 家长手勤,孩子嘴懒——如果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嗯嗯啊啊”地指向他想要的一样物品,家长看见了二话不说,立马拿起来递给他,那么,孩子有什么理由非要把物品的名称说来呢?当然没有!久而久之,孩子的嘴就这样在找不到任何开口理由的情况下,被家长勤快的手“关照”懒了。 家长聪明,孩子嘴笨——如果孩子刚发出“果——果——”的音,家长立刻心领神会:“噢,宝宝要吃苹果!”然后迅速体贴地把一块苹果送到孩子嘴里,那么,被香甜的苹果堵住嘴巴的孩子还能顾得上说出“苹果”两个字吗?于是,孩子总也不会说“苹果”,只能“果——果——”地四不像地叫着。显然,家长的聪明把孩子的嘴变笨了。 家长心软,孩子嘴硬——如果孩子口渴了,拼命指着杯子要水喝,这时,有些比较理智的家长通常知道这是激发孩子说出“水”的好机会,所以故意不马上给孩子递杯子,并且试着鼓励孩子说“水”。本来,这一做法看上去很好,但遗憾的是还没坚持多久,孩子一把“哭”这个“杀手锏”亮出来,家长就“投降”了,赶紧送水。然而,孩子哪领家长心软的情,慢慢变本加厉地“嘴硬”起来,就是不肯说。结果,除了语言发展缓慢外,任性也养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