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一个最终的目标——成才(4)

A.被誉为“数学神童”,13岁考上牛津大学主攻数学。 B.作业总是很不工整,考试从没进过前十名。 C.淘气好动,总是闲不住,经常搞破坏。 D.笨手笨脚,五岁才会说话。 想必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这四个孩子到底都是谁呢? A——二十几岁沦为妓女的“数学神童”索菲亚; B——著有《时间简史》的霍金; C——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的爱迪生; D——写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有点出乎意料吧?为什么聪明人反而一败涂地,天资一般的人却能成就不朽?因为,聪明是成才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聪明却不能确保成才。爱因斯坦曾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几乎超出人们通常的想象。”那么什么是性格上的伟大?是快乐、兴趣、好奇心、自信……在某种意义上,性格因素甚至比智力因素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如果把智力因素比做操作系统,性格因素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对孩子的活动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操作系统的智力因素,每时每刻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动力系统的性格因素往往在起决定性作用! 被同学认定永远不能成才的霍金,却是一代物理大师,因为他对物理的情有独钟和执著追求;调皮捣蛋的爱迪生多年后成为硕果累累、无人能及的大发明家,因为他那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小并不出众,甚至智力发展有些滞后的爱因斯坦最终惊世骇俗、名垂千古,因为他对科学世界永无止境的浓厚兴趣;而13岁考上牛津大学的“数学神童”索菲亚,长大后却碌碌无为,甚至自甘堕落,因为不堪重负的脆弱心理。 原本智力并不出众的孩子,借助非同寻常的兴趣、好奇等性格因素,一步步登上了科学的高峰。在这个攀登的过程里,他的大脑一次次地得到有效训练和有益刺激,从而越用越灵活,慢慢地就变得智力超群、聪明过人,不朽的行为造就了不朽的大脑。相反,原本智力超常的孩子,因为缺少积极的性格因素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渐渐地使聪明的大脑闲置起来,智力的优势一点点退色,最终走向平庸;当消极的心理打败自己后,便坠入堕落的深渊。可见,性格因素既能助长智力,亦能摧毁智力。 培养孩子,要重视他智力因素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开发他的大脑潜能,因为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远远多于前几代人的教育依据和方法。作为有幸接触并利用这些科学成果的新一代家长,我们没有理由将其拒之千里。但是,无论科学怎样发展,快乐、兴趣、好奇、自信等性格因素对成才以及幸福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它们,我们必须要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地高度关注,切不能顾此失彼。因为,我们追求和期望的不是一个短期内的神童,而是一个能够活学活用、勇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变通、不懈努力、健康快乐的活生生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成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能够铸就成才的聪明,才是家长想要的聪明,社会想要的聪明,时代想要的聪明,当然,也是孩子自己想要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