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钠:☆
  (1)作用机制:调节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体内水量的恒定主要靠钠的调节。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传导。
  (2)高钠血症:是指血钠>145mmol/L。主要的原因有①失水> 失钠②水分摄入不足③水分丢失过多⑤钠输入过多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低钠血症:是指血钠<135mmol/L

下列关于钠的作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调节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B.维持血压
C.调节体内水量的恒定
D.不能调节体内水量的恒定
E.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体内水量的恒定主要靠钠的调节。

  2.钾:☆
  (1)作用特点: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血清钾过高时,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血清钾过低时能使心脏兴奋,可使心脏在收缩期停止。
  (2)高钾血症:是指血钾>5.5mmol/L,血钾>7.0mmol/L为严重高钾血症。主要的原因有①肾排钾功能障碍②细胞内钾移出③补钾过多④应用保钾利尿剂、抗肿瘤药可致高钾血症。
  (3)低钾血症:<3.5mmol/L

  3.镁:
  (1)作用机制:镁参与体内糖代谢及呼吸酶的活性,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时起催化作用。与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协同维持肌肉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维持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低镁血症:<0.75mmol/L,主要的原因有①长期使用利尿剂、强心苷、胰岛素(引起镁细胞内转移)②抗菌药物可增加镁和水的排出 ③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肾脏排镁量增加。
  (3)硫酸镁临床特点
  1)低镁血症;
  2)妊娠期妇女控制子痫抽搐及防止再抽搐、预防重度子痫发展,为子痫、子痫前期治疗的首选药。
 01

  4.钙:
  (1)作用机制:钙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①高钾血症可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减小,兴奋心脏②钙离子组成凝血因子,参与凝血③钙是骨骼的重要成分④拮抗镁,用于镁中毒的解救。
  (2)高钙血症:是指血钙>2.75mmol/L
  (3)低钙血症:<2.2mmol/L。主要的原因有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②维生素D代谢障碍 ③肾衰竭④横纹肌溶解症。
  (4)临床特点: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1)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形成,
  2)高浓度钙与镁离子存在竞争性拮抗作用,也可与氟化物形成不溶性氟化钙,用于镁、氟中毒的解救和低钙血症的防治。
 02

  (二)典型不良反应
  钾盐
 高钾血症。
  注射液直接静脉注射可有刺激性,导致疼痛、组织坏死、猝死,必须充分以溶剂稀释后应用。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呕吐、血管疼痛、面部潮红、血压下降、偶见心率减慢。
 03

  (三)禁忌证
  1.氯化钠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
  2.氯化钾禁用于高钾血症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枸橼酸钾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钾血症患者。
  3.氯化钙在应用强心苷或停用后7日内禁用
  4.禁用氯化钙:高钙血及高尿钙症者、含有钙结石或肾结石患者;肾功能不全的低钙血症患者。

 二、用药监护
  (一)注意电解质监测
  (二)监测给药途径和用药速度
  氯化钾注射液严禁肌内注射和直接静脉注射,仅可静脉滴注。
 04
  (三)警惕由低血钾症所引发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在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下服用抗过敏药(氯雷他定)、促胃动力药(西沙比利)、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等药物时极易发生。
  对策:
  (1)避免应用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药。
  (2)纠正低钾血症,口服氯化钾制剂或静脉应用门冬酸钾镁制剂。
  (3)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对引发Q-T问期延长的药品更为敏感,应格外注意。
  (4)避免服用利尿剂、地高辛。

 三、主要药品
  氯化钾:低钾血症
  注意事项: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宜超过40mmol/L(0.3%)滴速不宜超过750mg/h(10mmol/h)
  枸橼酸钾
  适应证:防治各种原因造成的低钾血症,防治泌尿系结石。
  门冬氨酸钾镁
  适应证:低钾血症、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细胞功能不全和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氯化钙
 适应证☆
 1.低钙血症。
 2.血钙过低引起的手足抽搐。
 3.解救镁盐中毒。
 4.过敏性疾病。
 5.作为强心剂,用于心脏复苏。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