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的合成,使RNA和DNA合成受阻,最终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但不抑制人体叶酸的代谢。具有交叉耐药,用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疟原虫及沙眼的治疗。
 05

 磺胺类药抗菌谱广:
  G+球菌、G+杆菌、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衣原体、原虫、少数真菌。对立克次体无效。
 磺胺类分两个大类:
  (1)全身应用:
 1.短效:磺胺异噁唑、磺胺二甲嘧啶;
 2.中效:磺胺嘧啶:口服吸收好,排泄慢,血浆蛋白结合低,易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
 3.长效:磺胺多辛。

  (2)局部应用
 ①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
 ②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大面积烧伤。
 ③磺胺醋酰:眼科。
 15

  2.甲氧苄啶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细菌核酸合成。单用易耐药。与磺胺类药合用,双重阻断细菌四氢叶酸合成,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06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常见(药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
 2.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痛及肌痛、发热;
 3.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4.肝损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5.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
 6.肾损伤: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三)禁忌证
  磺胺类:对磺胺类药过敏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小于2月的婴儿和重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甲氧苄啶:对甲氧苄啶过敏者、小于2个月的婴儿、严重肝肾疾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紫癜症等患者。
 07

  (四)药物相互作用
 1.磺胺类药
  (1)合用碱化尿液药(碳酸氢钠)可增加磺胺类药在碱性尿中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与具有光敏药物合用。
  (3)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的杀菌作用,应避免两类药同时应用。
  2.甲氧苄啶
  (1)骨髓抑制,不宜与抗肿瘤药(甲氨蝶呤)合用。
  (3)与利福平合用增快甲氧苄啶的排泄。
  (4)与环孢素合用增加肾毒性。
  (6)与华法林合用增强抗凝。
 08

 
 二、用药监护
 (一)用药前须知过敏反应
 (二)用药过程中监护泌尿系统毒性
  (1)补充足量水,使成人一日尿量>2000ml。
  (2)同服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碱化尿液。
  (3)监测: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肾功能。

 
 三、主要药品-磺胺嘧啶
 【适应证】
  (1)易通过血-脑屏障,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
  (2)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的辅助治疗。
  (3)沙眼衣原体所致宫颈炎、尿道炎和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
  (4)与乙胺嘧啶联合治疗弓形虫病
 【注意事项】
  1.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出现结晶尿,不推荐用于尿路感染。
  2.抑制大肠埃希菌,妨碍B族维生素合成,使用1周以上者,应用维生素B预防。
  2.磺胺甲噁唑
 【适应证】
  (1)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
  (2)其他类似磺胺嘧啶。
  3.甲氧苄啶
 【适应证】与磺胺合用用于敏感的大肠杆菌及下尿路感染。
 【注意事项】叶酸缺乏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是
A.克拉霉素
B.庆大霉素
C.甲氧苄啶
D.磺胺嘧啶
E.氧氟沙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甲氧苄啶作用机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细菌核酸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