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些句式、名辞、章回,纯属个人纪念,或有分明的地域色彩,便不一定能让所有地区的读者都能分享那一份“弦外之音”了。例如“战僧与何平”中的“阿耳伯”史诺和“德诗厅”何富猛,如果不常看电影或对外国电影全不关心的读者,当然无法领会其谐音寓意。像“各位亲爱的父老叔伯兄弟姊妹们”,台湾读者,或能从这一句勾起某政界人物的口头禅,自然会心,香港读者则不尽然了。同样,我用“太平门”、“一把火”和“秋天的粗话”(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时易名为“流氓大亨”)为题,香港读者一看即明,台湾读者或大陆读者则难作联想。我在一九八五年写的“温柔的刀”一书中,用了“红楼梦”作回目,看过这巨著的人,难免啐然,正如马魁诗、唐拿西、夏吓叫这些名字,全是不同地方的方言,特称或口头禅,明白的会大呼好玩过瘾,不明白的总算也于大雅无伤。像“梦幻空花”一书里,首二章以“有人想害你”、“债主已回头”,绝大部份的读者并不觉如何,但我们的“梁执编”和“何责编”两位,则必心有戚戚焉——因为那是他们在槟城外卧佛寺所求得籤文中的两句。

十月廿六日至廿七两天作香港老友们结义式的深交五周年纪念共叙,因而战志、斗志均疲。十数位“当家”中,能出席和方便列席的仅七位弟妹,但除了两位臂助之外,虽然投入的程度不一,努力参与的心态不同,但仍几乎人人有事,事事有变,一波三折、波涌云诡。当晚进行餐叙,有人迟到早退来不成;稍后酒庆,也一样有人得要先返缺席未赶到;然后特别设在海上船中清静之地举行“武侠文学”座谈会,但也一样要急于上岸、回家、赶场,以致言不尽意、聚未尽情。待回到金屋再叙,仍然得个“忙”字,心中唯有“烦”字。因而,这种纯粹是情义上的一种纪念和学识上作为交流的会聚,一年难得一会,才不过一个晚上,七位深交知友,尚且疑云四起、争辩百出,基本气氛和情怀已给破坏殆尽,致令酒不能酣、食不知味、辞未达意、会未可终,相助者几希,制造麻烦者众,但又不是他们不尽心力,更非有意造成不便,实在非常无奈,相当的遗憾,十分伤情。我在大马小学四年(十岁)纪起,直至台湾,分别以“刚击道武术训练班”、“绿洲文社”、“天狼星诗社”、“十联文学研讨精英集团”、“长江文社”、“神州文集”、“神州诗社”、“神州社”等名义组办类似纪念、研讨、交谊、大聚,多则百数十人,少则十数人,多达五百次以上,如脑运臂,如臂使指,如指按键,精采纷呈,机变百生,且几莫不酣畅淋漓、痛快尽兴,从未遇过这种荒唐状况,只解决过比这危艰万倍的场面。而今小小局面,尚如此一盘散砂,飞沙走石,尘埃不定,确令我心灰意冷,对这眼前小小江湖,十分厌倦。也许真是,君莫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再这样不生不死下去,我会踢自己出局的。

稿于一九九零年十月廿七日:“杀楚”新版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