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像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很喜欢我所做的,”(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知觉检核的考量

    就像本书所列出的每一个沟通的技巧,知觉检核不是一种处处皆有效的机械公式。若你想要发展自我知觉检核的能力,在你决定何时及如何使用这个途径时,想一想下列决定因素:

    完整性有时知觉检核不需要囊括前面所列的所有部分就能奏效。

    “你最近很久没来坐坐了,发生什么事了吗?”(单一的诠释加上请求澄清)

    “你说我吝啬,我无法分辨你是开玩笑还是当真。”(行为加上诠释)“你在生我的气吗?”

    “你确定你不介意载我一程吗?如果真的不麻烦的话,我需要有人载我,但我不希望你特别为我绕远路。”(不需要描述行为)

    有时甚至最简略的知觉检核——比如只是简单地问“怎么啦?”也能够奏效,你可以靠着别人的帮忙让暧昧混淆的行为产生意义。“拉谢尔最近都不大说话,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然而,当夸大的判断有较高的风险时,完整的知觉检核特别有必要。

    非口语的一致性 只有当你非口语的行为反映出你口语所表达的开放态度时,知觉检核才能成功。控诉的语调或

    是有敌意的姿态会和要求澄清的真诚言语矛盾,因为你的非口语信息暗示了你对别人的态度,早已经为此下了断语。

    文化支配 知觉检核这种有话直说的方式,在低语境敏感文化中奏效的机会最大。在该文化中的成员,使用语言都力求清楚、合乎逻辑,北美的主流文化和西欧文化属于这一类。这一群组的成员最有可能认同经由知觉检核把事情讲明白的方式。另一方面,高语境敏感文化(在拉丁美洲以及亚洲较普遍)中“以和为贵”可能优先于“把事情讲明白”。在高语境敏感文化中的沟通者采用间接的方式了解彼此,较有可能视知觉检核这类坦白的方式为潜在的窘境。因此,对崇尚把话讲明的文化中长大的欧裔美国人上司,知觉检核可能奏效;对大半生接触高语境敏感文化的墨裔或亚裔美国人上司,反而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保留颜面 除了澄清意义之外,知觉检核有时能以一种保留颜面的方式使我们在跟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至于直接威胁或攻击对方。看看下面的案例:

    “你是打算稍后才清洗碗盘,还是忘记了今天轮到你洗?”

    “我打扰你了吗?还是你有心事?”

    在第一例中你可能十分确定那人根本不想要洗碗盘,而第二例中你也许知道那人很烦。即使是这样,比起直接对质来知觉检核也是一种比较不具威胁性的指出他们行为的方式。记住,沟通能力的一个要素是在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佳选项,而知觉检核在许多时候都是有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