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了一些影响我们互相吸引的因素。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将检视我们经常用来作为开始、维持和结束的沟通技巧。

    关系发展模式

    经验告诉我们,刚开始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当我们和他人沟通,并且越来越了解他们时,沟通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沟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以下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两个主要的观点。

    发展模式

    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关系阶段模式是马克·克奈普所发展出来的,他将关系中的起起落落分为十个阶段,包含聚合期和离散期两方面。其他的学者认为所有的沟通关系中都包含着可称为“维持期”的层面,以确保关系正常且顺利地运作着。图8-1表示出克奈普的十个阶段如何与合理沟通的三个面向搭配的情形。以下阶段特别描述亲密关系、浪漫的关系和亲密的友谊。其他亲密关系模式,例如家庭关系也适用。当你逐步读下去时,请试着思考这些阶段如何描述长期关系的特性,例如,一对伴侣关系或生意伙伴的关系。

    初始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在于你愿意与人接触,并表示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对象。沟通在初始阶段通常是相当简短的,往往依循一些常见的公式,如握手、谈论无关紧要的话题——例如天气——并且友善地表达情感。这类的行为看起来相当表面且没有意义,然而这却是一种有兴趣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象征。它让我们不需要说“我是个友善的人,我想要多认识你。”

    初始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对于害羞的人来说尤其困难,对这些人而言经由网络互动可能容易一些,一个网络约会服务的研究发现:自认为是害羞者的参与者比非害羞者更加感谢匿名的网络系统和不具压力的作业环境。研究者发现许多害羞的网络使用者尤其需要利用网络服务来帮助他们克服面对面情境初始关系阶段的压抑窘境。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 图1

    试验阶段:在与新朋友有些接触后,下一个阶段就是考虑是否有兴趣进一步追求建立关系。这会涉及一些不确定的推论,也就是需要有一个通过得到更多相关消息来了解他人的过程。一种常见的不确定推论会从基本资料下手,这些基本资料包含常见的基本会话,例如“你从哪里来?”或是“你主修什么?”从这里我们便可以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一些相似性“你也慢跑吗?你一个星期跑几公里昵?”

    “闲谈”是试验阶段的最佳保证。就像马可·克奈普说的那样,闲谈就像是防腐液:“我们讨厌它,但是我们却每天都大量地使用它。”闲谈有许多的功能,首先,这是找出我们共同感兴趣事情的有效之道自其次,他也提供了视听渠道,帮助我们决定这份友谊是否值得经营。接下来,闲谈是一种安全的方法来缓和关系。在你决定是否进一步继续下去的时候,你不用冒很多风险。最后,闲聊还可以提供与他人的联结,有些人甚至还沉醉其中。

    对他人有兴趣的沟通者,从初始阶段到试验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在网络空间比面对面之间更少。有一份研究发现:人们借由E-mail开始问那些关于态度、意见和表现的问题比面对面的接触快得多。使用网络通信的人不需要看到对方的非语言反应,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也不需要由于对方太快或太多的问题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显然对沟通有所帮助。

    强化阶段:在强化阶段中,我们在第一章所谈到真正的人际关系才开始发展。不同沟通模式在沟通中产生的许多改变,都会发生在强化阶段。对他人的情感变得较为平常,约会的情侣们会用较广范围的沟通战略来描绘他们对吸引力的感觉。在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里他们会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利用后设沟通(metacommunication)来讨论彼此关系的状态。但他们更常以不直接的方法沟通:花更多的时间一起度过,要求相互的支持,为同伴做一些有趣的事,给予一些情感的纪念品、暗示和调情,非语言的表达情感,了解对方的朋友及家庭,以及试着有更多生理上的相互吸引,等等。在发展友谊时,强化阶段包括共同参与活动、跟共同的朋友出游或一起去旅行等。

    强化阶段通常是关系中一段令人兴奋和陶醉的时间。对谈恋爱的情人而言,那通常是仿佛星际迷航记般目眩神迷的注视,伴随着触电和做白日梦的感觉,就像是电影和小说中描述的一样。最后,我们喜欢看到相爱的人坠入爱河。这个阶段并不会持续到永远,可能便前进到关系的另一个阶段——整合。

    整合阶段:当关系增强后,团体中的同伴会呈现一种认同,就像在社会单位中一样。在亲密关系中,情侣开始邀约,社会圈开始整合,同伴开始呈现彼此的承诺“好!我们将会和你的家人一起度过感恩节。”大家开始以我们的公寓、我们的车以及我们的歌来称呼,同伴们会发展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行为表现。他们甚至于会说一些个人的惯用语和句型。整合阶段是我们放弃自己旧有的人格特质,与他人建立分享认同的时刻。

    当我们与他人更加整合时,对他人的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加。我们不得不提供各式各样的资源一一例如上课笔记或是金钱,不管他人有没有要求。令人惊讶的是,虽然整合阶段是以更加团结一致的关系为特征,但是同伴们却比在之前的关系阶段中较少表现出直接的要求。这里有一个曲线关系图表示每个关系的阶段和明确要求的数量,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模式时也许会非常惊讶。刚认识的人有许多不必要的公然要求,中间阶段要求降低,当关系发展至后期时明确的要求会再次增加。

    结合阶段:在结合阶段中,团体中的人会有一些象征性的公开姿态,用来告诉全世界他们的关系是存在的。在亲密关系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婚礼,以及随之而来的合法结合。结合阶段为关系提供社会的支持,风俗和法律两者都会将某些责任加诸在正式结合的同伴上。

    结合阶段也是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到达现在这样的关系,会发展的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试验阶段到强化阶段然后到整合,现在突然加速前进到承诺。

    并不是只有爱情关系才会发展到结合阶段。试想一下签署了合作契约的生意伙伴,或者兄弟会和姐妹会的结盟仪式等。就如同一个作家所写的那样,即使是友谊也可以通过一种“官方”性质的行动达到结合阶段:

    有一些西方文化有一种去标记友谊的进展,给予公开的合法和形式的仪式。例如,在德国有一种小型的仪式叫做“Duzen”,意思是指友谊的升华,这个仪式中要有两个朋友,每一个人都拿一杯啤酒或红酒,两人手臂交缠,身体靠得很近,在发誓两人兄弟情谊至死不渝之后,把酒喝光而且说“Bruderschaft”。仪式结束之后,这两个朋友的友谊从此不同,他们的关系从正式称呼“Sie”的形式转变为熟人之间的“du”。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 图2

    分化阶段:结合阶段是克奈普称为“聚合期”发展阶段的顶端。但是就算是在最投入的关系中,人们也需要坚持他们独特的自我认同。分化阶段就是“我们”这个点开始要产生变化转成“我”的时候,也就是”抱紧我”的定位点发生替换,而”放我下来“的信息开始发出的时候。交谈的焦点从“我们”周末计划要做什么转变成“我”这个周末要做什么了,曾经两人都意见一致的理性议题一二例如你还是负责赚钱养家而我负责打理家务,现在成为争议之点:我比你还具备生涯发展的潜力,为什么我要被绑在家里?分化(differentiating)这个字的宇根就是不同(different),暗示着变化是这个阶段的主角。

    在关系的经验历程中,第一次发生分化阶段似乎是避免不了的压力。这种自我控制的需求不见得都是负向的经验,然而人们需要成为单独的个体,就像关系中的一部分一样,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治的必要步骤。试想一下,一个成年的子女即使想要继续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但同时也想要保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认同。分化其实是维持期关系中必然的状态。成功的分化关键在于当我们创造一些空间去成为个体时,还能维持在关系当中的承诺。

    各自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成长的关系。有些关系会达到发展中的稳定水准,在一生中继续成功地维持着:有些则是经历几个衰落和瓦解的阶段。

    在各自阶段中,成员的沟通品质和数量都在降低。限制和压抑是这个阶段的特征。成员们选择退缩,而非讨论一个不认同的话题(这是需要两方付出精力)。两方在心理(沉默、做白日梦和幻想)或是生理上(人们花较少的时间在一起)都会划清界线。各自为政并不包含全然的拒绝——那是稍后才会有的情形,而是对兴趣和承诺较为退缩。

    停滞阶段:如果各自持续下去,关系就会进入停滞阶段。成员彼此用老方法相待,熟悉的方法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成长发生,这样的关系就是空壳。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在停滞阶段中失去热情的工人,他们在辞职前依然会继续运转好几年。同样悲惨的事也发生在厌倦于同样的对话、同样的人和每天随之而来的例行公事,却没有一点愉快和新奇感的伴侣身上。

    逃避阶段:当停滞阶段变得过分令人不愉快时,团体中的人们就会创造出一种在彼此之间的生理距离,这就是逃避阶段。有时他们会间接地通过一些伪装的借口来表达(我最近都在生病,没办法和你见面),有时也直接的表达(别打电话给我,我现在不想见到你),这两种迹象都会使关系的前景陷入困境。

    关系的恶化从结合、各自为政、停滞到逃避,并不是不能避免的。在婚姻中是以离婚收场还是一直保有之前的亲密感,最大的不同在于伴侣之间能否感到无法满足彼此的沟通状况。不成功的伴侣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会通过抗拒、间接面对和彼此较少联系的方式;相反的,那些”修补“过关系的伴侣往往以比较直接的方式沟通,他们正视彼此的问题(有时会经由咨询师的协助),花时间尽力地协调问题的解决之道。

    结束阶段:并非所有关系都会结束,许多生涯的伙伴、友谊和婚姻,一旦建立关系之后就会延续一辈子,但是的确许多关系会走到终点而到达结束阶段。

    结束是最后阶段的特征,包括远离关系和想要分开的简要谈话。关系也许会通过一顿真诚的晚餐、一张留在餐桌上的纸条、一通电话或是法律文件来结束。根据个人不同的感觉,这个阶段可能非常短暂,也可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远离痛苦和彼此攻击的情况。

    关系并非总是能直接结束的,相反的,它们常是一种来来回回地朝着瓦解迈进的模式。不管花的时间是长是短,结束都不是完全负向的。了解到每个人在关系中付出的精力以及个人成长的需求,可以降低难过的感觉。事实上,许多关系并不如界定中的那样完全结束,一对离婚的夫妻也许会找到较少亲密感的方式来维系彼此的关系。

    在浪漫关系中,我们可以预知两人能否成为朋友,端赖于他们在感情有联结之前是否已经是朋友。两人分手的方式也会有些不同。如果分手时的沟通是正向的(不后悔花时间在一起,想要减少难过的感觉),比较可能在分子之后维持友谊;如果结束阶段的沟通是负向时(矫揉造作,抱怨他人),想要保有友谊比较困难。

    在结束之后,伴侣通常会通过不断回顾来”掩饰悲伤“,企图找出关系失败的原因。每个伴侣所建构出的”哪里出差错“的述说都会对他们在分手之后如何适应造成冲击。想想看这两种说法的差异“我们因为彼此不适合,所以分手了”“他太自私又不成熟,所以无法对感情负责”。

    克奈普的模式提供关系阶段的说明,但是每一阶段关系的沟通如何前进与衰退却缺乏详述。例如,克奈普认为阶段之间的运作通常是有连续性的,因此典型的关系是从一个阶段移到另一个阶段,在阶段间的发展或退化都是按部就班而可以预测的。有一个研究发现:许多终结的友谊关系的确依照克奈普的十阶段形态,如图8-3的第一型所示,然而也有许多其他关系的发展和结束之形态,如图8-3的第二到第五型。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关系发展历程都是循着开始、进展、消退、结束这种线性发展形态。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 图3

    最后,克奈普的理论认为同一个时间内,只有十个阶段中一个阶段的特征会主导关系。尽管这个事实存在,然而其他阶段的成分常常同时出现。举例来说,相爱的人深受整合阶段之苦,仍愿意分享经验和彼此意见上的差异(哇!我不知道你是这样想的!),但是也同时出现分化阶段的歧异性(没什么理由,我就是需要一个礼拜独处的时间)。就像家庭成员,虽然花很多时间排拒彼此,却可以因偶尔的美好关系使之前的亲密感短暂加强。这种在某段关系中同时出现“聚合期”和“离散期”特征的现象,我们将在下一个主题“辩证关系”中详加讨论。

    辩证的观点

    并非全部的理论都认为我们前几页所了解的阶段模式是人际互动中最好的方式。有些理论家主张——无论是全新的还是陈年的关系——有些沟通者会陷在同样的困境模式中,他们认为这些沟通者想要追求重要但内在却相互矛盾的目标,贯穿了他们实质的关系。为了要达到这些目标,而产生了辩证的张力:两个相反或不相容的力量同时存在,所以就产生了冲突。近几年,沟通学者提出了几种辩证的力量,成功地挑战了传统的沟通关系。他们认为经营辩证的张力,会造成人际沟通关系中最有力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几页,我们将要讨论三种最有力的辩证的张力。

    ▲联系和自主:没有人是可以孤独存在的。认识到这个事实后,我们会寻求与他人有联系,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失去全部的自我,就算在最满足的关系中也是一样。联系与自主的矛盾需求都包含在联系与自主的辩证中。一些探讨关系破裂的研究显示,这结果来自于伴侣们找不到方法来经营他们不同的个人需求。常见的一些关系破裂的理由集中于伴侣无法满足彼此对联系感的需求上“我们鲜少有时间在一起”、“他(她)不认同这段关系”、“我们有不同的需求”。但其他的抱怨则显示过度的联系感需求也会带来分裂“我觉得被困住了”、“我需要自由!”有些研究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加肯定关系中的自主性,而女人更看重联系和承诺。

    我们追求的联系与自主辩证程度会随时间改变。在《保密行为》这本书中,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认为每个人都在重复的表现三个阶段“抱紧我”、“放我下来”、“让我一个人”。这个循环会开始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当孩子从“抱紧我”的婴儿阶段转变到新的“放我下来”阶段时,他们会通过爬行、走路、触碰和品尝来探索这个世界。同一个3岁的孩子,可能在8月时坚持“我可以自己做”,却在9月第一天上幼儿园时缠着父母不放。当孩子成为青少年时,“让我一个人”的倾向变得很明显,从前很快乐地和家人在一起的孩子现在可能会因为必须和家庭一同度假以及在同一张餐桌上用餐而痛苦呻吟。当青少年成年时,他们通常又会和家庭变得较为亲密。

    在成人的关系中,这个亲密和距离的循环仍然重复着。在婚姻关系中,“抱紧我”通常是在结婚第一年。随着自主的需求慢慢增强,关系的紧密度也会降低,这种需求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表露,包括交朋友的需求、参与不包含配偶的活动或找工作等。这种从联系到自主的转变可能导致关系破裂,但是也可能成为循环的一部分——用新的方式来定义关系,以再次取得存在于过去甚或更加浓烈的亲密感。

    在评估关系中的转折点,异性恋的爱情关系配对组中,无论男女都认为联系和自主的辩证关系是影响其关系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辩证张力在协调承诺、冲突、脱身、和解等转折点时十分重要。

    ▲公开和隐私:就像第一章所谈到的那样,袒露是人际互动中的特征,然而,就算一向都袒露自我,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与他人之间的空间,这种矛盾的需求创造出公开和隐私的辩证。

    再紧密的人际关系都需要一些距离,爱人之间会经历一段腻在一起的亲密时间,然后相对地想要彼此冷却一下。同样地,他们在经历火热时期之后,接着便会减少生理上的接触。朋友们有时间分享每一种感觉、想法,之后分离几天、几个月,甚至于更久。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很在乎的人问了你不想回答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我迷人吗?”“跟我在一起你快乐吗?”你会怎么做?你对这份感情的投入和诚意可能会让你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肯定答案,但是如果你心中还顾忌着另一个人的感受,而且你还想要保有一点隐私,可能会使你的回答减少肯定。伴侣们彼此都各耍奇招来获得隐私权,例如,他们可能直接质问对方而且直言不想再继续讨论下去,或是他们可能不那么直接而用非口语线索暗示:改变话题或暂时离开房间。这种辩证关系将于第九章中深入讨论。

    ▲循例和新奇:稳定是关系中重要的需求,但过多的稳定则会让人感到了无新意。循例与新奇的辩证反应了这样的矛盾张力,喜剧家戴夫(Dave Barry)夸张地描述了夫妻在结婚多年后对彼此了解很深却十分无趣的情况:

    结婚多年之后,你知道关于配偶的每件事、每个习惯、主张而神经紧张的抽动和每一条皱纹,你可以写一本17磅重的书,只谈配偶的饮食习惯。这种亲密的知识在某些情况非常管用。你也许在看电视时可以通过咀嚼食物的声音来辨别配偶所在的位置但这只不过是关系中较低程度的热情罢了。

    虽然太多的熟悉会导致无趣和停滞的风险,但也没有人希望有一个完全没有规则可循的伴侣。太多的惊喜会威胁到建立关系的基础(你不是我嫁的那个人了!)。

    沟通者所面临的挑战是为循例的状态注人一些新奇的需求,使关系保持新鲜和有趣,每个人在循例与新奇辩证中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没有办法将两者理想地混合。你稍稍留意便会发现人们用大量停滞来控制这种矛盾的力量。

    对于张力关系的经营来说,虽然所有的辩证模式在关系经营上都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却比其他来的重要。在一份研究新婚夫妻的报告中发现,“联系和自主”是最常出现的张力(占所有张力中的30.8%)。循例和新奇位居第二(21.7%),最不常见的是公开和隐私(12.7%)

    上述相对张力的经营,呈现了沟通关系中的挑战,以下便是一些面对这些挑战的方法,有的比较管用而有的则不然。

    ▲否认:在否认的策略中,沟通者在辩证光谱中回应其中一端而否认相对的另一端。举例来说,一对夫妻纷争的来源是循例和新奇,可能发现要改变实在太困难了,所以选择继续保持老样子。如果他们不面对问题,只好继续一成不变。

    ▲无所适从:这种时候,沟通者会觉得被征服、无助以至于他们不能正视问题。在面对辩证性的张力时,他们会争吵、冷战或离开这段关系;假如在蜜月后发现”永远幸福快乐“这种完全没有问题的生活并不存在,他们会变得十分恐惧,甚至开始怀疑婚姻是个错误。

    ▲交替:采用这个策略的沟通者,在辩证光谱中某些时间会选择其中一端,另一些时

    间又选择另外一端。举例来说,朋友会通过交替的方法,来经营联系和自主的辩证,他们有时候会花大量时间和朋友在一起,有些时间也会单独生活。

    ▲分割:伴侣运用这种内隐的区隔划分不同的关系区域。例如,一对伴侣可能在处理公开和隐私的辩证张力时,几乎彼此分享他们对所有共同朋友的感觉,但是却对某些过去的爱情史隐而不谈。分割是前妻(夫)子女最常用来处理与继父母之间的公开和隐私张力的方法,通常继父母会想探问孩子和他们亲生父母相处的种种,而子女通常会选择性地有所保留。

    ▲平衡:试图平衡相对性张力的沟通者,认为两种张力都具有合理性,且试着通过妥协来处理张力,第十一章指出妥协就是每个人至少损失一些原来自我坚持的情况。受制于循例和新奇的情侣会通过妥协寻求解决,一个人不需要墨守成规,一个人也不需要充满惊喜,这毕竟不是理想的结果。

    ▲整合:通过这个策略,沟通者并不试图削弱而是接受相反的力量。沟通研究者芭芭拉·蒙哥马利(Barbara Montgomery)描述了一对接受彼此对于循例和新奇需求的夫妻,提出一种“可以预期的新奇”的方式一一每个星期一起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与之类似的,现在的再婚的家庭,为了处理源自新家庭和老家庭之间产生的紧张关系,也会采用适应和整合他们的“家庭仪式”来进行。

    ▲再界定:沟通者可通过对紧张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来回应挑战,使得明显的矛盾得以消失。想法改变就可改变你的态度,举例来说,人们可以从不管彼此之间的不同而相爱,到因为彼此的不同而相爱。想一想两人是如何因为不愿意分享过去的经验而产生受伤的感觉的,然后可以通过重新界定秘密为创造吸引力的神秘气氛以取代对开放分享的拒绝,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仍然可以保有个人渴求的隐私,但将不必再跟开放每个过去的需求有关。

    ▲再证实:这个策略了解到相对性的张力是无法消再的,所以它不试图使张力远离,而是选择再证实。沟通者接受甚至于拥抱这些紧张关系的出现,生命就像过山车的隐喻反映出了这个战略,使用再证实方法的沟通者视相对张力为过山车路程中的一部分。

    关系的特性

    无论你就阶段模式还是辩证张力来分析一段关系,每段关系中都存在三个特征,当你阅读后,想一想它如何适用于你的经验。

    关系是经常变动的

    关系并非注定要恶化的,但是就算最紧密的关系也无法保证长期的稳定。在童话故事中,伴侣可以“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么常见。假想二对结婚已有一段时间的夫妻,虽然正式地结合了,他们的关系仍有可能从一种辩证张力转换到另外一种,在关系序列中前进或后退。有时候伴侣会觉得有彼此分化的需求,其他时候又追求亲密。有时候在已建立的固定模式中他们会感到安全,其他时候单方或双方却又渴望新奇。这样的关系可能变成许多限制甚至于停滞,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婚姻也许会失败,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通过努力,同伴可将停滞变成试验,或从划清界线变成强化。

    沟通理论家理查德·康威尔(Richard Conville)描述了这种经常性的改变。这是一种逐步形成的自然关系,同伴关系会经历一些阶段性的循环,虽然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还是会回到先前发生的阶段(如图8-4)。在这个循环中,伴侣会从安全(整合,克奈普的专用语)到瓦解(分化)、到疏离(划清界线)、到再次整合(强化与结合),一直到新层次的安全感。这个循环会不断重复。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 图4

    文化会影响关系

    许多影响个人关系的因素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各文化间也具有极大差异。例如,西方的浪漫爱情和婚姻特征可以用十阶段线性发展关系来说明,这种关系必须经历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才进人结合阶段的发展历程。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文化,事实上,在许多文化中新娘和新郎可能只认识几天或几周就结婚成为夫妻,研究显示这些婚姻也经常是成功而幸福的。

    许多的差异——影响深远但是不见得显而易见——会造成不同文化中的人的挑战。例如,在各个关系中决定要分享心中多少心事就是个问题,这个决定会因为所处的文化对于自我袒露的规则不同而变得十分有趣(第九章将会讨论更多相关细节)。美国这样的低脉络文化比较喜欢直接,日本这样的高脉络文化则比较鼓励含蓄。从两种自助练习手册的书名可以窥见其心理定位的不同取向,美国的自助于册是《如何拒绝别人而不觉得愧疚》,而日本的自助于册刚好相反——《16种方法让你避免拒绝别人》,你可以从而得知,合适行为的特征在不同文化关系中具有很大的差异。

    关系需要维持

    就像花园需要照料,车子需要定期维修,身体需要运动,关系也需要维护才能保持成功和满意。沟通对关系满意或不满意至少具有80%的影响比重,所以探讨维持关系互动的性质是有必要的事情。

    什么样的沟通有助于维持关系?研究者已经证实五种策略,是伴侣们用来维持他们沟通满意的方法:

    ▲正向:保持关系气氛礼貌而乐观,而且避免批评。(第十章会根据这个主题进一步说明细节)

    ▲开放:直接说出对于关系的看法,而且袒露自己的需要和看重的事。(第九章会详述自我袒露的细节)

    ▲确信:让别人知道——包括以口语和非口语两种方式——他/她对你的重要性,你重视并投入在这份关系中。

    ▲社会网络:跟对方沟通能够提供支持和宽慰,这有助于伴侣彼此了解并互相感激,朋友、家人、同事会在感受到陪伴时,减少关系中的压力并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分工:彼此协助度过生命中的低潮,携手完成人生义务,使得生活顺心而重新肯定关系的价值。所有类型的关系都可能从上述维持策略获益,社会科学家的伴侣比其他伴侣更常运用这些方法。例如,在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一个为期十二年的研究计划,探讨同性伴侣的关系模式,在同样层次的所有类型伴侣——异性恋、男同性恋、女同性恋——之中,同性恋伴侣似乎比较能够运用上述维持策略来保持关系满意度上的正向氛围。例如,跟异性恋伴侣相比,同性恋伴侣在面对冲突时比较能够保持轻松乐观,他们也比较不会将意见不一致转为人身攻击,较少对他人的控制,让敌意内隐含蓄,当问题产生时会降低情绪化的因素。

    修复损坏的关系

    即使是最强固的关系迟早都会遭遇严峻的考验。有些问题来自外在的压力:工作、财务、第三者,等等,有时候问题来自两人之间的差异和歧见。第二种关系的问题来自关系越界,当两人的其中一方外显或内隐地违反关系默契时,会让另一方在某方面屈居下位。

    关系越界的类型

    表8-1列出关系越界的类型,这些违反行为分属不同类别。

    轻微或严重:有些列在表8-1的项目并不一定会造成越界,有时候少做一点甚至有助关系。例如,小别胜新婚,有点距离关系反而更加紧密,一点点猜忌可能增加情趣,以小口角起头或许可以化解继之而来的盛怒。但是如果大量又经常为之,这些严重的越界行为必然会损坏两人的关系。

    社会或相互:有些越界违反大多数社会中的社会原则,例如,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在公共场合羞辱或嘲讽朋友或家人是很明显地违反基本社交原则的行为。有些规则是相互关系的本质,是在关系中的人共同建构出来的独特规则。例如,有些家庭规定“假如我要一点到家,我会让你知道,你不必担心”,一旦这个规则存在,不去遵守就会被视为越界,虽然局外人不会持这种看法。

    故意或无心:有些越界是无心的,你可能说出你朋友过去的某件事,设想到这个爆料会造成朋友的尴尬;但是有些越界却是故意的,你在气头上时可能明知会伤了对方的感受,却仍然故意厉声痛斥、做出冷酷的回应。

    偶发或续增:最明显的越界发生在单一事件中:一次背叛行为、一次口语上的骚扰或脱口骂人,但是许多越界是经常发生的。思考一下情绪退缩一一每个人都有需要独处的时候,我们大多数就会配合着给出空间,但是这种退缩慢慢变成一种惯性,变成违反大多数关系的基本原则:伴侣应该随时愿意彼此陪伴,这时就会造成越界。

    8.2  关系发展与维系的模式 - 图5

    关系修复的策略

    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常理:修复关系的第一步是去讨论违规行为,比如在当你认为你被亏待的时候说“昨天晚上,你当着大家面前对我怒吼,我真的觉得很尴尬。”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可能是因为出现越界行为而想要主动讨论“我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这么受伤?川我的做法为什么对你而言是个困扰?”提出这类问题,而且不带防卫地倾听对方的答案,可能是很大的挑战。第七章提供了倾听的指南,第十章提供了如何处理批评的方法。

    即使你已经道歉,也不能保证你的越界行为——尤其是那些非常严重的那种越界——就一定会获得原谅。要能够达到修复受损关系的目的,越界者的信息必须包含三个要素:

    ▲明确地承认自己的越界行为是不当的错误“我的作为像个自私的笨蛋。”

    ▲很诚恳地道歉“我真的觉得很抱歉,我对让你觉得不好受感到非常难过。”

    ▲某种补偿形式“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一定不会再重蹈覆辙。”

    只有在道歉者的口语和非口语行为配合一致时,道歉行为才会具有诚意。即使如此,道歉之后想要立即获得宽谅也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有时候,尤其是严重的越界行为,表达悔意并承诺改善后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而愿意接受道歉。

    谅解越界

    很多人认为原谅是理论家或哲学家论述的主题,然而社会科学家发现原谅别人对自己和关系都很有助益,在个人层面上,原谅已经被证实会降低情绪沮丧和攻击,并能促进心血管功能。在人际层面上,愿意去原谅爱人、朋友、家人能够修复损坏的关系。

    并不让人讶异的是,有些越界行为比较难以被原谅。一个关于约会中伴侣的研究发现,背叛的性行为和第三者是最具侵犯性的越界行为。

    即使对方已经提出很真诚的道歉,要原谅对方还是很困难。研究显示一种增加原谅能力的方法是去回想你也曾亏待别人或伤害别人的时刻;换句话说,就是记得你也曾错待别人而需要别人的原谅。对于原谅与被原谅的了解是我们自身关切的重点,沟通研究者道格拉斯·凯莱(Douglas Kelley)鼓励我们牢记瓦尔特斯(R.P.Walters)所说的“当被伤害时我们有两条路可走:被仇恨摧毁,或是原谅。仇恨带来死亡,原谅带来疗愈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