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病因

  病因,即指引起人体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瘀血等。中医学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此种方法,即“辨证求因”。在中医病因学中六淫和七情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一、六淫

  (一)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
  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正常的“六气”不易使人致病。只有当四季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加上人体正气的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伤及人体而发生疾病。这种反常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邪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
 第八节 病因 - 图1

  (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易犯头目、内扰心神。
  (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阳气损伤、滞留脏腑。
  (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
  (3)湿性黏滞:黏腻、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邪下注。

  (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七)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升腾上炎,属阳邪。
  (2)火热易伤津耗气:热迫津泄,气随津脱。
  (3)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4)火热易致肿疡:腐蚀血肉。

  (八)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基本概念: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疫疠邪气致病,多从口鼻侵入人体。
  如:大头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等。
  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二、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并不能成为致病因素。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七情异常是直接影响内脏功能,造成气机紊乱而发病的因素,故又称“内伤七情”,属于内伤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因此喜、怒、思、忧、恐,分别由心、肝、脾、肺、肾的五脏精气所化生,故常称“五志”,即五脏相关情志表现。
  (二)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此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神明,所以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为多见

  2.影响内脏气机
  情志所伤,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紊乱。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第八节 病因 - 图2

 

三、饮食与劳逸失常

  (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第八节 病因 - 图3

  (二)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1.过度劳累致病
  过度劳累,古称劳伤、劳倦。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2.过度安逸致病
  过度安逸,是指长期不从事劳动和体育运动,使脾胃之气呆滞,功能减弱,气血化生不足,运行不畅,从而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痰湿内停,或形体臃肿发胖,动则心悸、气短、自汗等,或继发他病。

 

四、痰饮

  痰饮,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但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继发其他各种病证,故为致病因素之一。
  (一)痰饮的形成
  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常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痰或饮而言;其中以黏稠者为痰;以清稀者为饮。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视之不见,触之无物,且按治痰饮的方法治疗,也同样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饮所致病证,临床较为多见,故又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根据痰饮所在部位和性质不同,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痰饮、溢饮、支饮、悬饮等。

  1.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肺:喘咳咯痰;
  心:胸闷心悸;痰迷心窍,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
  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经络筋骨: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成阴疽流注;
  头:可见眩晕、昏瞀;
  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

  2.饮证
  饮留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
  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

 

五、瘀血

  (一)瘀血的形成
  离经之血凝聚体内形成的病理产物和体内血液运行障碍的病理变化。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 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 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

2015 A.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014 A.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升腾上炎,属阳邪。
(2)火热易伤津耗气:热迫津泄,气随津脱。
(3)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4)火热易致肿疡:腐蚀血肉。
2005 A.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湿性黏滞:黏腻、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A.汗出恶风 B.脉筋拘急
C.形体困重 D.吐血呕血
E.干咳少痰
2012 B.根据六邪致病的特点,寒邪容易出现的病症是
2012 B.根据六邪致病的特点,火邪容易出现的病症是
2012 B.根据六邪致病的特点,湿邪容易出现的病症是
『正确答案』B、D、C
『答案解析』寒性收引: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
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湿性重浊:沉重、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