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自然神崇拜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其对象大体有三类:一是山,其中包括岩穴和岩石;二是水,包括江、河、湖、井、泉等;三是植物和动物。

一 山神崇拜

山历来被人们视为藏神卧仙的灵境。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们视为有神异的山很多,兹择要述之。

昆仑山。晋张华《博物志》说:“昆仑纵广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神仙之所集。”

嵩山。又称嵩高山。《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传》记载,王猛少年时以卖畚箕为生。一次他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上遇到一人,欲买畚箕却忘带钱,让王猛随之去取。王猛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须发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许人,有一人引王猛进拜之。老者说:“王公何缘拜也!”乃十倍偿其畚值,遣人送出。王猛出来后,回头一看,原来自己站在嵩高山之前。

华山。晋郭璞《华山赞》说:“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其谁游之,龙驾云裳。”[119]傅玄也说:“古先历代圣帝明王,莫不燔柴加牲,尊而祀焉。”[120]《魏书·高祖纪》下载,孝文帝曾派人去祭西岳华山。

泰山。秦汉时,皇帝多在此行封禅之仪。东汉时,又传说山上有金匮玉策,能知人年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三国志·魏书·蒋济传》注引《列异传》载:“济为领军,其妇梦见亡儿涕泣曰:‘生死异路,我生时为卿相子孙,今在地下为泰山伍伯,憔悴困辱,不可复言。今太庙西讴士孙阿,今见召为泰山令,愿母为白侯,属阿令转我得乐处。’言讫,母忽然惊寤,明日以白济。济曰:‘梦为尔耳,不足怪也。’明日暮,复梦曰:‘我来迎新君,止在庙下。未发之顷,暂得来归。新君明日日中当发,临发多事,不复得归,永辞于此。侯气强,难感悟,故自诉于母,愿重启侯,何惜不一试验之?’遂道阿之形状,言甚备悉。天明,母重启侯:‘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适一何惜不一验之?’济乃遣人诣太庙下,推问孙阿,果得之,形状证验悉如儿言。济涕泣曰:‘几负吾儿。’于是乃见孙阿,具语其事。阿不惧当死,而喜得为泰山令,惟恐济言不信也,曰:‘若如节下言,阿之愿也。不知贤子欲得何职?’济曰:‘随地下乐者与之。’阿曰:‘辄当奉教。’乃厚赏之,言讫遣还。济欲速知其验,从领军门至庙下,十步安一人,以传阿消息。辰时传阿心痛,巳时传阿剧,日中传阿亡。济泣曰:‘虽哀吾儿之不幸,且喜亡者有知。’后月余,儿复来语母曰:‘已得转为录事矣。’”这是一个志怪神话,不是一个史实,但这个神话却能反映出民间对泰山治鬼的信仰。

恒山。亦名常山。北魏时,道武帝拓跋珪于山上立庙置侍祀90人,每年都祭祀之,遇水旱也祷其神。[121]

会稽山。南朝刘宋人孔灵符作《会稽记》说:会稽山“有石室,云是仙人射堂。东高岩有射的石,远望的如射堠,形圆,视之如镜。土人常以占谷食贵贱。射的明则米贱,暗则米贵。谚曰:‘射的白,斛一百;射的玄,斛一千’”[122]

茅山。《太平御览》卷41引《茅山记》载:“中茅山,其山独处,司命君埋玉门丹砂六千斤镇于此。山深二丈,上有盘石镇之。其山左右泉流下,皆小赤色,饮之延年益寿。”魏晋南北朝时,很多人来此修道。

管涔山。《晋书·刘曜载记》载:刘曜“弱冠游于洛阳,坐事当诛,亡匿朝鲜,遇赦而归。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尝夜闲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上有铭曰:‘神剑御,除众毒。’曜遂服之”。此事显系编造,其目的为刘曜称帝造舆论。造舆论要把管涔山神抬出来,可见此山神在人们中有影响。

慈姥山。位于建康(南京)附近,此山之神掌送子。《初学记》卷8引《丹阳记》载:“江宁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竹管,俗呼为鼓吹山,江宁谓之慈姥山。”《南齐书·张敬儿传》载,张敬儿曾于慈姥庙为妾乞儿。

石鹿山。此山位于南朝梁时青、冀州(治今江苏连云港附近)东北,临海,有神庙,远近百姓都来祈祷。[123]

雨母山。《太平御览》卷11引《荆州记》载:“湘东有雨母山,山有祠坛,每祈祷无不降泽。”

黄石公祠。《搜神记》卷4载:“益州之西,云南之东,有神祠,刻山为室,下有民奉祠之,自称黄公。因言此神,张良所受黄石公之灵也。清净不宰杀,诸祈祷者,持一百纸、一双笔、一丸墨,置石室中,前请乞,传闻石室中有声须臾,问来人何欲。既言,便具语吉凶,不见其形,至今如此。”

阴阳石。《太平御览》卷11载,荆州佷山县山中有两大石,俗名为阴阳石。遇旱,鞭打阳石则降雨;遇涝,鞭打阴石则天晴。

送子石。《周书·高琳传》载:高琳母在泗水之滨祓禊,看见一石,光彩朗润,便拿回家去。当夜梦见一人,飘逸状若神仙,对她说:“夫人向所将来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

豫章石人。《搜神记》卷4载:“豫章有戴氏女,久病不差,见一小石,形像偶人。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将重汝。’其夜,梦有人告之:‘吾将祐汝。’自后疾渐差,遂为立祠山下,戴氏为巫,故名为戴侯祠。”

孝子石。《太平御览》卷52引《蜀中记》载:隗叔通,性至孝。其母之饭,必须用江水做,所以隗叔通每天都要到长江边汲水。他每至江边,都有大石浮出,为其落脚之用。人们云为孝子石。

二 水神崇拜

魏晋南北朝的水神崇拜对象也很多,兹列举如下:

江神。古时江专指长江。《晋书·地理志》载,徐州广陵郡海陵县有江海会祠。江都有江水祠。

河神。古时河专指黄河。黄河历来被视为能兆人间吉凶之河,远古时就有黄龙负图出河洛的传说。十六国时王嘉《拾遗记》中也有“黄河千年一清,圣王之大瑞也”的说法。北齐武成帝高湛年号为河清,就取此意。南朝刘宋鲍照《河清颂》中说:“鸣鸟跃鱼,涤秽河渠,至祥也。大宝鸿德,文教武功,其崇如此。幽明同赞,神祇与能,厥应如彼。唯天唯大,尧实则之。抑又闻之:势之所覃者浅,则美之所传者近;道之所感者深,则庆之所流者远。圣命难谌,皇历攸归,谋从筮协,神与民推。”[124]可见人们对黄河清浊之重视。

渭水神。《水经注·渭水》载,长安县北的渭水段,旧有忖留神像。此神曾与鲁班对话,但不露头。鲁班让他出来,忖留说:“我貌狞丑,你又善长描绘人的容貌,所以我不能出。”鲁班于是拱手说:“我手中无物,你可露出头来见我。”忖留这才露出头。鲁班见他出来,手虽未动,脚下却开始画起来。忖留发现后,立即还入水中。所以忖留的像只有半截立于水中。传说此像曾把曹操的乘马吓惊,所以曹操命人将像去掉。

蒋公湖。扬州永嘉郡(治今浙江温州)怀化县有蒋公湖,传说湖中有神,有祭祀祈请者,神皆以大鱼与之。[125]

宫亭湖。位于江州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市)内。传说此湖有神,甚有“灵验”,民间为之立庙。过路行旅,无不祈祷。《搜神记》卷4载:“南州人有遣使献犀簪于孙权者,舟过宫亭庙而乞灵焉。神忽下教曰:‘须汝犀簪。’吏惶遽,不敢应。俄而犀簪已前列矣。神复下教曰:‘俟汝至石头城,返汝簪。’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且得死罪。比达石头,忽有大鲤鱼,长三尺,跃入舟。剖之得簪。”

河伯。河伯的传说有很多。《搜神记》卷4载:“弘农冯夷,华阴潼乡隄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同书又载两个关于河伯的故事。其一说,泰山人胡母班被泰山神召去,让他给自己的妇婿河伯带一封信。胡母班问:“不知怎样才能见到河伯?”泰山神说:“你至河中流,便拍船呼青衣,便会有人来取信。”胡母班依言而行,果然见到河伯。另一个故事说,吴郡余杭县有上湖,湖中央有塘。有一人乘马看戏,因喝醉酒,睡在湖边。醒来时马已不见,只见一少妇,后又来一少年,说主人欲见他。那人随少年乘车入一城,进一所宅,见厅上信幡上写着“河伯信”。从上述传说看来,魏晋南北朝时的河伯,似乎是主管众水之神。

雨濑。濑即小溪之意。传说此濑在荆州来阳县。若遇天旱,百姓壅塞之,天就会下雨。一县共壅则一县降雨,一乡独壅则一乡独降。[126]

石井。传说罗霄山有石井,民天旱时祠井神,以木投井中,天即下雨,至井溢木出,雨则止。[127]

三 植物、动物神崇拜

魏晋南北朝时期,树有神灵的观念在南方和北方都存在。《搜神记》卷18记载,扬州庐江郡(治今安徽舒城)龙舒县陆亭有大树,高数十丈。时天大旱,百姓见此树常有黄气,以为有“神灵”,遂以酒脯祭之求雨。后村中有一人,夜见一妇人,自称树神黄祖,能兴云作雨,答应明日日中降雨。至期果有大雨,百姓遂为立祠祭之。在北方,树有神灵的观念则表现为另一种形式。《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载:曹操自汉中至洛阳,筑建始殿。基址有梨树,曹操让苏越将树移走。挖树时掘根,树根出血。苏越报告此事,曹操亲自视之,以为不祥,回去便病倒。又《洛阳伽蓝记·城内·昭仪寺》载:洛阳城内有愿会寺,“佛堂前生桑树一株,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高五尺,又然。凡为五重,每重叶椹各异,京师道俗谓之神桑。观者成市,施者甚众。帝闻而恶之,以为惑众,命给事中黄门侍郎元纪伐之。其日云雾晦冥,下斧之处,血流至地,见者莫不悲泣”。

树还用来预兆吉凶。嘉禾生、木连理,被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兆,史籍曾将此类现象大书特书。树上结冰挂,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被称为“木不曲直”。如东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年)二月,下雨,树结冰。人们便把此现象同两年以后的周第三节 自然神崇拜 - 图1、戴渊、刁协、刘隗等人被杀联系起来。又如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正月,下雨,树结冰。人们也把第二年的殷浩北伐失败与此相联系。还有一种被称为“草妖”的现象,也被视为不祥之兆。如蜀汉刘禅景耀五年(262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谯周认为这是蜀亡的预兆。西晋永嘉六年(312年)七月,豫章郡有樟树久枯,忽而复荣,也被视为晋怀帝不终其祚,元帝由支族而兴起的先兆。

除了预示吉凶之外,还有一些树木被视为避邪驱鬼之物。如人们在元日(即正月初一)这天,将桃板、桃符挂在门上用以避邪(详见《节日》一节),说明桃木有镇邪驱鬼的作用。栌木也被视为驱鬼之物。晋崔豹《古今注》卷下《问答释义》说:“程雅问拾栌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名曰宝僇,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曰无患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动物被视为吉祥之物,主要有以下种类:

凤凰。东吴孙权太元元年(251年),有鸟集苑中,似雁,高足长尾,毛羽五色,咸以为凤凰,于是改元为神凤元年(252年)。吴人薛综《凤颂》说:“猗欤石磬,金声玉振。先王搏拊,以正五音。百兽翔感,仪凤舞麟。在昔尧舜,斯磬乃臻。宗庙致敬,乃胥来顾,赞扬圣德,上下受祚。”[128]

鸾。《说文解字》释鸾曰:“神灵之精也。五彩,鸡形,鸣中五音。”《玉篇》释鸾曰:“鸟,似雉。见则天下安宁。”《艺文类聚》卷99引葛洪《抱朴子》说:“《昆仑图》曰:鸾鸟似凤而白缨,闻乐则蹈节而舞,至则国安宁。”同书又引晋郭璞《鸾鸟赞》说:“鸾翔女床,凤出丹穴,拊翼相和,以应圣哲,击石靡咏,韶音其绝。”

乌。乌有数种,如白乌、赤乌、苍乌、黑乌、三足乌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孙权嘉禾七年(238年)八月,武昌言有麒麟出现。群下以为此乃太平之兆,宜改年号。孙权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从赤乌为元。”于是改嘉禾为赤乌。

龙。《宋书·王昙首传》载,刘裕镇守江陵时,王昙首力劝刘裕入建康代晋。刘裕沿江而下,途中有黄龙出,左右皆失色。刘裕却对王昙首说:“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又如三国孙吴时,樊口、武昌都报告说有黄龙出现,孙权便改年号为黄龙。[129]曹魏时,曹植上《贺瑞表》说:“臣闻凤凰复见邺南,黄龙双出于清泉,圣德至理,以致嘉瑞。”[130]

麒麟。《晋书·吕光载记》载,吕光时,张掖金泽有麒麟出现,群兽皆从,于是吕光改年为麟嘉。《艺文类聚》卷98引薛综《麟颂》说:“懿哉麒麟,惟兽之伯,世平睹景,否则戢足。”可见在人们眼里,麒麟的出现是太平盛世之兆。

以上数种禽兽,多为人们观念中的动物,它们可能是根据现实中的某些动物加以想象衍发的产物。此外,还有一些现实中的动物,也被看作是祥瑞之兆。

雀,雀被人们视为祥瑞之物,尤其是白雀、赤雀,更被人们珍视。《艺文类聚》卷99引《零陵先贤传》说:曹操时有白雀之瑞,群儒作颂。东吴孙晧时,华覈《谏盛夏兴工疏》中说:“征祥符瑞,前后屡臻,明珠既睹,白雀继见。”[131]

雉。白雉为雉中尤吉之禽。魏文帝初年,“郡国十九言白雉见。”晋武帝咸宁元年(275年)、三年、太康元年(280年)、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六年、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年)、大明五年、大明八年、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年)等都有白雉出现。这些都被作为吉兆而被载入《宋书·符瑞志》。

白虎。魏文帝欲受禅,郡国上奏“白虎二十七见”。史称:“王者仁而不害,则白虎见。”[132]

白狼。《宋书·王懿传》载,王懿被慕容垂打败,身受重伤,且与亲人走散,在大泽中迷路。这时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毕乃衔王懿衣,带其渡河,使之得救。后王懿在刘宋朝为官,在任所立白狼寺。

九尾狐。三国魏曹植有《上九尾狐表》说: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甄城县北见九尾狐,“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133]

除上述诸禽兽外,白鹅、白鸽、白兔、白鹿、白硊等也被视为祥瑞之物。

当时人认为动物不但兆祥,还能预祸。《宋书·五行志》记载了种种动物预示灾祸之事,择要节录如下:

龟孽。晋惠帝永熙初,卫瓘家人炊饭,堕地,尽化为螺,出足起行。螺,龟类,近龟孽也。……明年,瓘诛。

鸡祸。晋惠帝元康六年,陈国有鸡生雄鸡无翅,既大,坠坑而死。王隐曰:“雄,胤嗣家,坑地事为母象,贾后诬杀愍怀,殆其应也。”晋元帝太兴中,王敦镇武昌,有雌鸡化为雄。天戒若曰:“雌化为雄,臣陵其上。”其后王敦再攻京师。

犬祸。公孙渊家有犬冠帻绛衣上屋。此犬祸也。屋上亢阳高危之地。天戒若曰:渊亢阳无上,偷自尊高,狗而冠者也,及自立为燕王,果为魏所灭。京房《易传》曰:“君不正,臣欲篡,厥妖狗出朝门。”桓玄将拜楚王,已设拜席,群官陪位。玄未及出,有狗来便其席,万众暀候,莫不惊怪。玄性猜暴,竟无言者,逐狗改席而已。

羊祸。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五月,司徒王导“厩羊生无后足。此羊祸也”。京房《易传》曰:“足少者,下不胜任也。”明年,苏峻入京者,导与成帝俱幽石头,仅乃免身,是其应也。

豕祸。吴孙晧宝鼎元年(266年),野豕入右大司马丁奉营。此豕祸也。后奉见遣攻谷阳,无攻反,晧怒,斩其导军。

牛祸。元帝太兴元年,武昌太守王谅牛生子,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三年后死。又有牛生一足三尾。皆生而死。按司马彪说,“两头者政在私门,上下无别之象也。”京房《易传》曰:“足多者,所任邪也。足少者,下不胜任也。”其后皆有此应。

马祸。晋武帝太熙元年,辽东有马生角,在两耳下,长三寸。按刘向说,此兵象也。及(武)帝晏驾之后,王室毒于兵祸,是其应也。[134]

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反常现象,本来没有什么奇怪。如木连理,树挂冰,一种动物的出现,动物中的怪胎等等,用今天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可以得到合理解释。但在科学不甚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这些现象却疑惑不解。特别是当这些自然现象与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更使它们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样,就把人们的认识引向诚惶诚恐地崇拜神灵这一端上。